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0109发布日期:2021-12-15 13:0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多媒体娱乐设备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须品。在这些电子设备中,通常使用微型的线性振动马达来做系统的反馈,例如点击触摸屏的振动反馈等。
3.线性振动马达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的部件,常规的线性振动马达通常安装在移动通信终端、便携式终端等内,其通常安装在设备的边缘部分,并且在与接收振动的对象相垂直的方向上产生振动。
4.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用户在使用包括有线性振动马达的电子设备时,能感受到较强的振感,通常需要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组件的振感大、反应快。但是,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在使用过程中,其内的线圈支撑架与壳体的连接不稳定,使得线圈支撑架的耐冲击的性能差,容易脱落,从而导致马达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旨在提高马达的结构稳定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
8.具有容纳腔的壳体;以及
9.收容在所述壳体容纳腔中的振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两个用于支撑所述振子组件并为振子组件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弹性支撑件;
10.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侧壁;
11.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位于支撑架一侧表面上的线圈;
12.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在水平面内垂直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
13.所述线圈的轴线方向垂直水平面内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
14.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壳体侧壁上分别包括有向壳体内延伸的固定片;
15.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片结合固定;
16.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磁路组件;
17.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容纳所述线圈的振动内腔。
1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磁路组件包括沿线圈轴向方向排列的两个磁组;
19.所述支撑架将所述线圈悬置支撑于两个磁组之间。
20.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振子组件包括导磁轭;
21.所述导磁轭包括顶壁部,底壁部,以及用以连接顶壁部以及底壁部的侧壁部;
22.两个磁组分别结合固定于所述顶壁部的底面上以及底壁部的顶面上;
23.弹性支撑件结合固定于所述导磁轭侧壁部与所述壳体侧壁之间。
24.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支撑架的端部上包括有由支撑架的侧部边沿向外延伸并弯折的折边;
25.所述折边包覆所述固定片固定。
2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折边由所述支撑架端部的侧边缘通过裁剪向内弯折形成。
27.此外,优选地方案是,在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上,所述导磁轭的侧壁部上包括有避让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第一避让结构;
28.在所述支撑架延伸方向上,所述磁轭的侧壁部上包括有供所述支撑架穿过的第二避让结构。
29.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固定片由所述壳体侧壁的一侧边缘通过裁剪向内弯折形成。
30.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导磁轭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结构部,以及覆盖且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部的开口处的第二结构部;
31.所述第一结构部的顶壁形成所述导磁轭的顶壁部,所述第一结构部的侧壁形成所述导磁轭的侧壁部;
32.所述第二结构部呈板状结构,该第二结构部形成所述导磁轭的底壁部。
33.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磁组包括沿振子组件振动方向排列的两块磁铁,两块磁铁充磁方向相反;
34.在线圈轴向方向上,两个磁组中相对设置的磁铁充磁方向相同。
35.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支撑架的材质为金属非导磁材料。
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通过将支撑架的两端结合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壳体侧壁上,不仅提高了支撑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架不易从壳体上脱落,而且还提高了支撑架的耐冲击性能;支撑架不仅可以为线圈提供附着载体,还可以限定线圈的位置,防止线圈受力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马达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9.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马达装配结构示意图。
40.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马达剖视图。
41.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马达的除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马达结构中一实施例的支撑架与壳体侧壁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
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结合图1至图4所示,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1;以及收容在所述壳体1容纳腔中的振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两个用于支撑所述振子组件并为振子组件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弹性支撑件2;所述壳体1包括壳体侧壁;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支撑架3以及位于支撑架3一侧表面上的线圈4;所述支撑架3的延伸方向在水平面内垂直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所述线圈4的轴线方向垂直水平面内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所述支撑架3的两端结合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两相对壳体1侧壁上;具体地,参照图4所示,本方案中,所述壳体1的两相对壳体侧壁上分别包括有向壳体1内延伸的固定片121;固定片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架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支撑架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片121结合固定。
4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提供的马达结构通过将支撑架3的两端结合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两相对壳体1侧壁上,不仅提高了支撑架3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架3不易从壳体1上脱落,而且还提高了支撑架3的耐冲击性能,支撑架3不仅可以为线圈4提供附着载体,还可以限定线圈4的位置,防止线圈4受力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马达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5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结构中,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组件包括磁路组件;所述磁路组件包括容纳所述线圈4的振动内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组件包括沿线圈4轴向方向排列的两个磁组;所述支撑架3将所述线圈4悬置支撑于两个磁组之间;线圈4与两个磁组5之间均具有磁间隙。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马达结构中,所述振子组件包括还有导磁轭6;所述导磁轭由导磁材料制成,可以起到导磁作用,可以避免磁感线的外散,加强洛伦兹力,有效加大振子组件振动力的大小,增加振动效果。具体地,结合附图所示,所述导磁轭6包括顶壁部,底壁部,以及用以连接顶壁部以及底壁部的侧壁部;两个磁组分别结合固定于所述顶壁部的底面上以及底壁部的顶面上;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磁组与导磁轭6的侧壁部共同围纳形成的空间构成振动内腔。
5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上,所述导磁轭6的侧壁部上包括有避让所述弹性支撑件2的第一避让结构61;在所述支撑架3延伸方向上,所述导磁轭6的侧壁部上包括有供所述支撑架3穿过的第二避让结构62。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导磁轭6侧壁部包括有在振子组件振动方向上排列的两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在水平面内垂直振子组件振动方向上排列的两呈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其中第一避让结构61形成于两第一侧壁上,第二避让结构62形成于两第二侧壁上。具体地,所述导磁轭6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结构部63,以及覆盖且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部63的开口处的第二结构部64;所述第一结
构部63的顶壁形成所述导磁轭6的顶壁部,所述第一结构部63的侧壁形成所述导磁轭6的侧壁部;所述第二结构部64呈板状结构,该第二结构部64形成所述导磁轭6的底壁部。本方案中,两个磁组中的一个磁组结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结构部63的顶壁的靠近线圈4一侧的表面上,两个磁组中的另一个磁组结合固定于所述第二结构部64的靠近线圈4一侧的表面上。如此设置,两个磁组5和导磁轭6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振子组件。
52.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磁组包括沿振子组件振动方向排列的两块磁铁,两块磁铁充磁方向相反;在线圈4轴向方向上,两个磁组中相对设置的磁铁充磁方向相同。具体地,结合固定于导磁轭6的第一结构部63上的一个磁组5包括有沿振子组件振动方向排列的第一磁铁51和第二磁铁52;结合固定于导磁轭6的第二结构部64上的另一个磁组5包括有沿振子组件振动方向排列的第三磁铁53和第四磁铁54;第一磁铁51和第三磁铁53相对设置,第二磁铁52和第四磁铁54相对设置。其中,第一磁铁51和第二磁铁52靠近线圈4的一端分别为s极和n极,第三磁铁53和第四磁铁54靠近线圈4的一端分别为n极和s极;由于磁力线的方向是由n极到s极,因此,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则,当被悬置在磁间隙内的线圈4通电时,作为定子组件的线圈4可驱动具有两个磁组5的振子组件振动,从而为整个马达提供振感。第一磁铁51、第二磁铁52、第三磁铁53和第四磁铁54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铁氧体磁铁和钕铁硼磁铁。导磁轭6为导磁材料,如铁等。
5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结构中,为增加支撑件与马达壳体之间连接固定的结构强度,结合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壳体1的壳体侧壁上包括有向壳体1内侧弯折的固定片121;所述支撑架3的两端结合固定于所述固定片121上。所述固定片121包括但不限于由所述壳体侧壁的一侧边缘通过裁剪向内弯折形成。固定片由壳体侧壁的一侧边缘通过裁剪向内弯折形成,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固定片结合固定于壳体侧壁,具有工艺简单方便,固定片相对于壳体侧壁水平度可调,借以保证支撑件与固定片间的连接强度等优势。可选地,为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3的端部上包括有由支撑架3的侧部边沿向外延伸并弯折的折边31;所述折边31包覆所述固定片121固定。具体地,所述折边31位于所述支撑架3的两端部,通过每一端部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每一端部可以具有两个折边31;两个折边31由固定片121的两侧进行包覆,从而将固定片121进行固定;这样可以保证支撑架3与壳体1之间的结合强度,在振子组件振动方向上支撑架3与壳体1之间位移受到约束限制,不会脱离,不仅提高了支撑架3的耐冲击性能,也提高了马达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关于所述折边成型,为降低工艺难度,且保证折边与支撑架主体之间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包括所述折边的支撑架为一整体片材,可选地本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折边由所述支撑架端部的侧边缘通过裁剪向内弯折形成。这里,所述支撑架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金属非导磁材料,金属非导磁材料获得的支撑架电阻率较低,利用电磁原理,可阻碍振子组件在非振动方向上产生位移,以保证马达具有更佳的振动效果。
54.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装配,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的中壳11,覆盖且固定于中壳11上端敞口处的呈平板状结构的上壳12,以及覆盖且固定于中壳11下端敞口处的下壳13;所述固定片121形成于所述中壳11的两相对侧壁上,即,所述固定片121由中壳11侧壁的底部边缘通过裁剪向内弯折形成,由此中壳11侧壁上包括有与所述固定片121对应的缺失部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13对应所述中壳11缺失部122
的位置处包括由下壳13的边缘向上延伸出的用以覆盖所述缺失部122的盖片131。盖片131的作用一方面可增强下壳13与中壳11之间的结合固定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本技术提供的马达的壳体1呈封闭结构,当壳体1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时,可进一步减少磁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壳11分别与上壳12和下壳13相互连接而成,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如扣合、粘接、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用以容纳定子组件、振子组件以及弹性支撑件的容纳腔。
55.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12与中壳11可为一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不做限制。
56.为了确保振子组件在振动过程中的平衡性,避免发生偏振,两个弹性支撑件2关于所述振子组件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且均结合固定于所述导磁轭6侧壁部与所述壳体1侧壁之间。
57.具体地,所述弹性支撑件2包括:呈v型结构的弹性部21;由所述弹性部21的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固定部22;以及由所述弹性部21的另一端延伸出的第二固定部23;所述第一固定部2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导磁轭6的侧壁部的外侧表面结合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23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表面结合固定。使得弹性支撑件2与壳体1及导磁轭6的侧壁部连接形成一整体,当振子组件振动时,弹性支撑件2才能为其提供弹性恢复力,使得振子组件在壳体1内持续振动。
5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2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由一块片材弯折或者连续弯折形成,其优势在于,能够更好的将应力分散,并且制作工艺更简便,装配起来也更方便。所述弹性支撑件2一般为弹性材料,其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等,弹性支撑件2用于产生对振子组件的回弹力,以使振子组件在容纳腔内振动,实现马达的振动效果。
59.本技术提供的振动马达中,还包括有与壳体1结合固定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7,所述线圈4通过fpc 7与外部电路信号连接。线圈4可以通过引线直接连接外部电路。为了使信号连接更加稳固,fpc 7可为片状结构,其设置有用于与线圈4信号连接的内部焊盘和用于与外部电路信号连接的外部焊盘。fpc 7可与所述中壳11形成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fpc 7的主体部分位于线圈4所包围的范围之内。线圈4的引线可以通过锡焊焊接的方式焊接到fpc 7的内部焊盘上。fpc 7的设置有外部焊盘的部分位于壳体1之外,外部焊盘与外部电路信号连接。线圈4通过fpc 7上的电路布图实现与外部电路的信号连接。
60.振动马达在工作时,外部电路的振动信号通过fpc板7的电路布图传递到线圈4。线圈4通电后,在磁间隙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线圈4作为定子组件,故线圈4不发生振动,但线圈4会给振子组件一个反作用力,使振子组件发生振动。
6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通过将支撑架3的两端结合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两相对壳体1侧壁上,不仅提高了支撑架3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架3不易从壳体1上脱落,而且还提高了支撑架3的耐冲击性能,支撑架3不仅可以为线圈4提供附着载体,还可以限定线圈4的位置,防止线圈4受力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马达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6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