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1758发布日期:2021-12-25 02:4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转电机。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202021764598.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钻用电机防堵转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壁通过圆孔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贯穿连接板并固定有连接块,且支撑杆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圆孔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块,支撑杆的侧壁套设有弹簧,防护罩远离电机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端贯穿防护罩并固定有转动块,转动块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固定槽,且固定槽和固定块相匹配。
3.当钻头被卡住时,第二转轴无法转动,此时电机仍在持续转动,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的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和连接板的转动,使得第一限位面在第三限位面上滑动,同时使得弹簧受力压缩,从而使得固定块从固定槽内脱出,使得第一转轴可以继续转动,将电机的输出能量继续输送出来,避免了电机持续发热,以避免电机受损,但是该方案结构复杂,各零部件的装配较为麻烦,易受损失效,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寿命较长的传动机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转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处设有防堵转机构,所述防堵转机构包括与电机本体的输出轴联动的第一活动件、用于输出力矩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可转动固定于架体上,所述架体与固定部位固定,所述第二活动件套设在第一活动件周向外侧并形成有环形的联动腔,所述联动腔周向外壁与周向内壁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联动块的厚度,所述联动腔内设有若干联动块,当第一活动件转动时,所述联动块在离心作用下与第二活动件接触并实现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的联动。
6.当输出轴自转以带动第一活动件快速转动时,联动件在离心力作用下在联动腔内移动,并向第二活动件移动,从而使得联动件与第二活动件接触,最终实现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的联动。当第二活动件发生堵转时,由于第二活动件与联动块间没有任何连接固定,第二活动件与联动块间会打滑,从而避免第一活动件及连接第一活动件的驱动机构因堵转受损。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后续维护,不易断裂,使用寿命较长。其中,电机本体为常规的具有减速机构的电机或不具有减速机构的电机。
7.作为优选,所述联动腔内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与联动块固定,每个联动块对应至少一个推动件,当第一活动件转动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联动块相抵。通过设置推动件,以保证第一活动件与联动块间的有效力矩传递,从而保证第二活动件的力矩输出。
8.作为优选,所述推动件用于与联动件接触的面为弧面,所述推动件截面呈圆形设
置。推动件外壁呈弧面状结构,能减少推动件与联动件的接触面积。
9.作为优选,所述联动腔内设有至少两个联动块,至少两个联动块呈以第一活动件轴线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相邻两联动块互不接触,且每相邻两联动块间设有至少一所述推动件。上述设置以使第二活动件受力更为均匀,以使力矩的传递效果更好。
10.作为优选,所述相邻两联动块间的距离大于推动块沿第一活动件自转方向上的厚度。即至少两个联动块呈环形间隔设置于第一活动块周向侧时,且第一活动件转动时,每个推动件只能与一个联动块接触,联动块一端与一个推动件接触,联动块另一端与另一个推动件间具有缝隙,便于联动块远离推动件的一端在离心作用下移动。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动件外壁内凹以形成有限位槽,所述联动块部分伸入所述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以限制联动块沿第一活动件轴向的位移,以避免联动块发生轴向位移,以保证联动块与第二活动件间的联动效果。
12.作为优选,所述联动块由外至内包括外段和内段,所述内段始终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外段宽度大于内段宽度。上述设置以使联动块与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利于力矩的传递。
13.作为优选,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活动件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固定孔轴线与第一活动件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推动件穿过固定孔后伸入限位槽内;所述推动件端部固定于固定孔内。推动件位于限位槽内,使联动块的受力点距离第二活动件更远,以便于联动块受离心力作用下向周向外侧移动。固定孔的设置便于更细的推动件的固定,以使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更细的推动件,便于减小联动块与推动件的受力接触面积,且便于推动件的更换。其中,推动件端部可以是紧配在固定孔内的,也可以是螺纹配合在固定孔内的。
14.作为优选,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支撑槽,所述第二活动件穿过所述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处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轴承与架体固定;所述第二活动件沿轴向包括联动段和支撑段,所述联动段外径大于支撑段外径,所述联动段套设在第一活动件周向外壁,所述支撑段位于第一活动件轴向侧,所述支撑段与所述架体可转动固定。通过设置架体对第二活动件进行支撑,以避免第二活动件发生倾斜晃动甚至弯曲折断。
15.作为优选,所述输出轴通过键与第一活动件联动,所述第一活动件设有径向贯穿并与第一活动件的键槽连通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固定紧固件以对键施力,从而实现输出轴与第一活动件的联动固定。通过紧固件顶住键,以避免第一活动件相对电机本体的输出轴轴向移动,以避免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间发生接触。其中,第二活动件与架体间应设有限制第二活动件轴向移动的结构,比如在第二活动件上设置卡簧,在架体上设置台阶槽等。
16.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堵转受损的优点,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后续维护,零部件不易断裂,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转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转机构与输出轴联动时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活动件与联动块装配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转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活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由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堵转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的输出端设有防堵转机构,防堵转机构包括用于与电机本体输出轴联动以接收力矩的第一活动件1、用于输出力矩的第二活动件2,第二活动件2套设在第一活动件1周向外侧并形成有联动腔,联动腔内设有三个联动块3和三个推动件4,推动件4与第一活动件1固定,当第一活动件1转动时,推动件4与联动块3相抵并推动联动块3以第一活动件1轴线为中心自转,联动块3在离心作用下与第二活动件2接触并实现第一活动件1与第二活动件2的联动。其中,联动块3截面呈圆弧形。
25.由图4所示,联动腔的周向内壁(第一活动件周向内壁)与周向外壁(第二活动件2外壁)间的距离为l2,联动块3沿第一活动件1径向的厚度为l1,l2大于l1。即当联动块3与第一活动件1贴紧时,联动块周向外壁与联动腔周向外壁间具有一定缝隙,以便于联动块3远离推动件4的一端向第二活动件2侧偏移。
26.由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推动件4与联动块3一一对应,推动件4用于与联动件3接触的面为弧面,且推动件4截面呈圆形设置,推动件4呈细圆柱状结构。
27.其中,三个联动块3呈以第一活动件1轴线为中心的环形间隔设置,相邻两联动块3互不接触,相邻两联动块3间的距离大于推动件4的直径,且每相邻两联动块3间设有一推动件4。
28.由图5和图6所示,第一活动件1外壁内凹以形成有限位槽11,联动块3由外至内包括外段31和内段32,内段32始终位于限位槽11内,外段21宽度大于内段32宽度(宽度为联动块1沿第一活动件轴向的距离)。
29.由图3和图5所示,第一活动件1设有固定孔12,固定孔12与限位槽11连通,固定孔12轴线与第一活动件1轴线平行设置,推动件4穿过固定孔12后伸入限位槽11内,推动件4端部固定于固定孔12内。
30.由图2所示,架体5上设有贯穿的支撑槽,第二活动件2穿过支撑槽,支撑槽处设有轴承6,第二活动件2通过轴承6与架体5固定。第二活动件2沿轴向包括联动段21和支撑段22,联动段21外径大于支撑段22外径,联动段21套设在第一活动件1周向外壁,支撑段22位于第一活动件1轴向侧,支撑段22与架体5可转动固定。
31.电机本体的输出轴9与第一活动件1间通过键91联动,且第一活动件1设有径向贯穿并与第一活动件1的键槽19连通的锁紧孔18,锁紧孔内固定紧固件以对键91施力,从而实现输出轴9与第一活动件1的固定。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顶丝。通过紧固件与键91相抵以避免第一活动件1相对输出轴9和第二活动件2轴向窜动,以避免第一活动件1轴向面与其它部件接触。
32.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堵转受损的优点,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便于后续维护,零部件不易断裂,使用寿命较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