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28189776发布日期:2021-12-25 01:4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轨输电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轨道交通因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少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我国现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我国大中城市都纷纷建设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国内地铁运营维护承受安全与成本的双重压力。随着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供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决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供电系统设备的温度监测。
3.现有的城轨输电设备用的温度智能监测装置的设计主要针对电力调度,采集的数据也主要是用于支持调度员和维修部门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一些管理,而对设备本身的健康状况和安全隐患是没有反应,或者说是反应得不够直接,使用缺乏安全性监测,效率低,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城轨输电设备用的温度智能监测装置的设计主要针对电力调度,采集的数据也主要是用于支持调度员和维修部门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一些管理,而对设备本身的健康状况和安全隐患是没有反应,或者说是反应得不够直接,使用缺乏安全性监测,效率低,效果不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变电所,所述变电所包括控制室、高压开关柜室、能馈变压器室、检修工作间、变配电室、整流变压器室和直流开关柜室,且所述高压开关柜室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室,所述高压开关柜室的另一侧连接有能馈变压器室,所述能馈变压器室远离高压开关柜室的一侧连接有检修工作间,所述检修工作间远离能馈变压器室的一侧连接有变配电室,所述变配电室的一侧连接有整流变压器室,所述变配电室的另一侧连接有直流开关柜室,所述控制室的中部安装有管理服务器,所述控制室的顶部安装有信号收发器,所述高压开关柜室的中部安装有高压开关柜,所述变配电室的中部安装有400v开关柜,所述直流开关柜室的中部安装有直流开关柜,所述高压开关柜室内部的一边角、能馈变压器室内部的一边角、变配电室内部的一边角、整流变压器室内部的一边角和直流开关柜室内部的一边角均安装有轨道摄像头,所述高压开关柜室内壁的两侧、变配电室内壁的两侧和直流开关柜室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采集传感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理服务器电性连接有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电性连接有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有设备感知模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感知模块电性连接有螺栓测温传感器、分布式测温光缆、红外摄像头、插接式测温头和绑带测温传感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轨道摄像头与设备感知模块电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理服务器电性连接有用户模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室的边侧、高压开关柜室的边侧、能馈变压器室的边侧、检修工作间的边侧、变配电室的边侧、整流变压器室的边侧和直流开关柜室的边侧均安装有室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设置变电所,内部区域划分,内置各种测温传感器,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特点选择不同监测设备,如智能螺栓检测仪、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红外线监测成像、轨道摄像机、视频监测、测温光纤等,设备的温度数据通过间隔层独立采集、站控层传输通道及整合中心应用传送给维护人员,以达到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且可以大大缩减供电维修人员需求,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监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分布结构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结构图。
16.图中:1、变电所;2、控制室;3、高压开关柜室;4、能馈变压器室;5、检修工作间;6、变配电室;7、整流变压器室;8、直流开关柜室;9、信号收发器;10、管理服务器;11、高压开关柜;12、400v开关柜;13、直流开关柜;14、轨道摄像头;15、采集传感器;16、螺栓测温传感器;17、分布式测温光缆;18、红外摄像头;19、插接式测温头;20、绑带测温传感器;21、网络模块;22、传输模块;23、数据采集模块;24、设备感知模块;25、用户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变电所1,变电所1包括控制室2、高压开关柜室3、能馈变压器室4、检修工作间5、变配电室6、整流变压器室7和直流开关柜室8,且高压开关柜室3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室2,高压开关柜室3的另一侧连接有能馈变压器室4,能馈变压器室4远离高压开关柜室3的一侧连接有检修工作间5,检修工作间5远离能馈变压器室4的一侧连接有变配电室6,变配电室6的一侧连接有整流变压器室7,变配电室6的另一侧连接有直流开关柜室8,控制室2的中部安装有管理服务器10,控制室2的顶部安装有信号收发器9,高压开关柜室3的中部安装有高压开关柜11,变配电室6的中部安装有400v开关柜12,直流开关柜室8的中部安装有直流开关柜13,高压开关柜室3内部的一边角、能馈变压器室4内部的一边角、变配电室6内部的一边角、整流变压器
室7内部的一边角和直流开关柜室8内部的一边角均安装有轨道摄像头14,高压开关柜室3内壁的两侧、变配电室6内壁的两侧和直流开关柜室8内壁的两侧均安装有采集传感器15,变电所1内部区域划分,内置各种测温传感器,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特点选择不同监测设备,设备的温度数据通过间隔层独立采集、站控层传输通道及整合中心应用传送给维护人员,以达到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且可以大大缩减供电维修人员需求,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监测的效果。
19.优选的,管理服务器10电性连接有网络模块21,网络模块21电性连接有传输模块22,传输模块22电性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23,数据采集模块23电性连接有设备感知模块24,设备的温度数据通过间隔层独立采集、站控层传输通道及整合中心应用传送给维护人员,以达到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
20.优选的,设备感知模块24电性连接有螺栓测温传感器16、分布式测温光缆17、红外摄像头18、插接式测温头19和绑带测温传感器20,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特点选择不同监测设备,如智能螺栓检测仪、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红外线监测成像、轨道摄像机、视频监测、测温光纤等。
21.优选的,轨道摄像头14与设备感知模块24电性连接,设置轨道摄像头14用于监测室内的状况。
22.优选的,管理服务器10电性连接有用户模块25,设置用户模块25便于一些相关人员的操控管理。
23.优选的,控制室2的边侧、高压开关柜室3的边侧、能馈变压器室4的边侧、检修工作间5的边侧、变配电室6的边侧、整流变压器室7的边侧和直流开关柜室8的边侧均安装有室门,设置室门便于工作人员的工作。
24.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城轨输电设备温度智能监测装置,安装各类测温传感器时:1、首先是高压开关柜11部分,监测点在母排室里面,母排接头位置可以考虑在当中放入传感器,选装就可以,电缆室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因为在预防性试验时候进行拆卸,导致接触电阻有时候可能会不稳定,同时过载负荷也会造成电缆头发热,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监测的重点,在电缆室里可以安装横向测量头,除了监测电缆头,还可以顺便看流弧保证流弧二次如果续接的时候也能被发现,当然出于成本的考虑,性价比还是排在色温度传感器的后面。而对于断路器小车,也就是人们常说pt小车,它的触头是它最重要的地方,因此应该在这些地方装一组soi传感器,以便监测每个触头温升情况;2、第二个监测点是牵引开关柜,也就是直流开关柜13部分,这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负极柜里面重点监测位置是在负极电缆头以及负极隔离开关,负极电缆如果中间出现了断裂、绝缘破损一般是不会有保护能够检测出来的,包括直流断路器,也没有针对负极电缆过热的一些保护,最多它会造成轨电位的频繁动作。如果负极电缆带伤泡水,从现在变电所的监测手段来说不会有任何的显示。为了能显示变化需在负极电缆头处安装测温探头,然后再辅以光纤测温的方式进行监测。另外就是在柜内的一个副级隔离开关触头处应该做温度监测,断路器触头位置是最需要关注的,需要安装一对soi传感器;3、对于400v开关,有几个关键的位置,一个是主断路器的触头位置,还有馈线抽屉的抽头位置以及馈线电缆的电缆头,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现异常发热的地方,需要安装测温传感器。而主母排在工作时很少出现故障,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安装传感器;4、第四个就是隧道内的上网隔离开关,现在车辆的负荷是越来越大,8a
型的车一上来之后,车辆的电流是非常大的,一般运行电流能到3~4千左右,隔离开关的容错性就越来越小,因此也需要在触头的位置做一个测温的监测,另外对于上网直流电缆温度监测,只需要沿电缆铺设一个测温光纤就可以了;
25.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特点选择不同监测设备,如智能螺栓检测仪、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红外线监测成像、轨道摄像机、视频监测、测温光纤等。设备的温度数据通过间隔层独立采集、站控层传输通道及整合中心应用传送给维护人员,以达到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并且可以大大缩减供电维修人员需求,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监测的效果。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