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0898发布日期:2022-02-09 11:1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无线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无线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传输电能,不需要将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使用更加方便。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无线充电器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其使用也越来越多。
3.但是,市场上现有的无限充电器的充电线不便于收容,放置时显得杂乱而且不方便携带,且充电线随意摆放容易对其造成损坏,减少了无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旨在解决如何收集导电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
6.壳体结构,具有安置腔,所述壳体结构的外表面设有供所述电子设备放置的充电面;以及
7.充电结构,包括充电组件和导电线,所述壳体机构的表面开设有电接孔,所述导电线的一端经所述电接孔而伸入所述安置腔并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而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结构并电性连接外部的电源,所述充电组件位于所述安置腔并朝所述充电面投射无线充电信号;
8.其中,所述壳体结构的周侧面开设有集线槽,所述集线槽的路径沿所述壳体结构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导电线的外露部分沿所述壳体结构的周向缠绕并收集于所述集线槽。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线槽的槽深方向相对所述充电面倾斜设置。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线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矩形。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还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充电面相背设置,所述支撑面开设有呈开口腔结构的集线腔,所述充电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充电线自由端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收集并埋设于所述集线腔。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线腔的腔口边缘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连通所述集线槽和所述集线腔。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结构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集线腔的腔壁,且所述支撑板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支撑板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收集于所述集线腔并遮盖所述插接头,而所述支撑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支撑面转动预定角度以抵接外部的结构件并支撑所述壳体结构。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集线腔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线腔的两侧腔壁,所述支撑板开设有转接所述转动轴的转接孔。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件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层叠连接的下壳体,所述安置腔和所述充电面均设于所述上壳体,而所述集线槽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包括面壳以及连接所述面壳的上裙板,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以及下裙板,所述下裙板连接所述底壳和所述上裙板,且所述上裙板的板边缘和所述下裙板的板边缘形成所述集线槽。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无线线圈以及导磁片,所述无线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线并与所述导磁片层叠设置,所述无线线圈朝所述充电面投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无线充电器不使用或需要携带时,通过将导电线绕壳体结构的周向缠绕并埋设于集线槽内,从而使导电线得到有效收容,使无线充电器显得规整有序,且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爆炸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沿垂直支撑板长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沿平行支撑板长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00、无线充电器;10、壳体结构;11、上壳体;111、面壳;112、上裙板;12、下壳体;122、下裙板;121、底壳;211、安置腔;13、充电面;14、支撑面;20、充电结构;21、充电组件;22、导电线;23、插接头;40、支撑结构;41、支撑板;42、转动轴;411、转接孔;30、集线槽;45、集线腔;44、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6.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请参阅图1及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100,其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可选地,电子产品为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所述无线充电器100包括壳体结构10和充电结构20。壳体结构10具有安置腔211,所述壳体结构10的外表面设有供所述电子设备放置的充电面13。可选地,将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面13,并与壳体结构10抵接。充电结构20包括充电组件21和导电线22,所述壳体机构的表面开设有电接孔,所述导电线22的一端经所述电接孔而伸入所述安置腔211并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21,而所述导电线22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结构10并电性连接外部的电源。所述充电组件21位于所述安置腔211并在导电状态下朝所述充电面13投射无线充电信号。电子设备在充电面13处接收该无线充电信号并将无线充电信号转化成电能。所述壳体结构10的周侧面开设有集线槽30,所述集线槽30的路径沿所述壳体结构10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导电线22的外露部分沿所述壳体结构10的周向缠绕并收集于所述集线槽30。可选地,集线槽30呈环形槽设置,且集线槽30绕充电面13的周向延伸布置,即集线槽30的延伸路径所确定的平面与充电面13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导电线22由柔性材料制成,并可以进行弯曲卷绕设置。
28.请参阅图1及图3,在无线充电器100不使用或需要携带时,通过将导电线22绕壳体结构10的周向缠绕并埋设于集线槽30内,从而使导电线22得到有效收容,使无线充电器100显得规整有序,且便于携带。
29.可选地,在无线充电器100使用时,通过将导电线22从集线槽30内解开缠绕,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30.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线槽30的槽深方向相对所述充电面13倾斜设置。可选地,集线槽30的槽深方向为沿集线槽30的槽口指向集线槽30的槽底方向,集线槽30的槽壁朝背离充电面13的方向倾斜设设置,从而便于导电线22卡入集线槽30,提高卷线的便利性。可以理解的是,集线槽30的槽口稍微大于导电线22的直径。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线槽30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矩形。
32.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10还设有支撑面14,所述支撑面14和所述充电面13相背设置,所述支撑面14开设有呈开口腔结构的集线腔45,所述充电结构20还包括设于所述充电线自由端的插接头23,所述插接头23收集并埋设于所述集线腔45。可选地,插接头23的直径大于集线槽30的槽口宽度,而在支撑面14开设集线腔45,再将插接头23收容于集线腔45内,从而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器100携带的便利性,以及提高导电线22的使用寿命。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线腔45的腔口边缘开设有避让槽44,所述避让槽44连通所述集线槽30和所述集线腔45。可选地,导电线22部分收容于避让槽44,从而使插接头23可以顺利进入集线腔45,有利于插接头23的收集。
34.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结构20还包括支撑结构40,所述支撑结构40包括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集线腔45的腔壁,且所述支撑板41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支撑板41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板41的另一端收集于所述集线腔45并遮盖所述插接头23,且支撑板41朝外设置的板面与支撑面14齐平设置,从而提高无线充电器100整体的美观。而所述支撑板41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
支撑板41的另一端相对所述支撑面14转动预定角度以抵接外部的结构件并支撑所述壳体结构10。可选地,支撑板41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板41的另一端转动出集线腔45,并抵接外部的结构件,而实现支撑板41对壳体结构10的支撑,此时,充电面13相对水平面呈预定角度设置,从而便于对不同的电子设备或处于不同使用状态的同一电子设备进行有效充电。
35.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40还包括位于所述集线腔45的转动轴42,所述转动轴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线腔45的两侧腔壁,所述支撑板41开设有转接所述转动轴42的转接孔411。通过支撑板41绕转动轴42反复旋转,从而使支撑板41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36.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10件包括上壳体11以及与所述上壳体11层叠连接的下壳体12,所述安置腔211和所述充电面13均设于所述上壳体11,而所述集线槽30设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的对接处。
37.请参阅图1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包括面壳111以及连接所述面壳111的上裙板112,所述下壳体12包括底壳121以及下裙板122,所述下裙板122连接所述底壳121和所述上裙板112,且所述上裙板112的板边缘和所述下裙板122的板边缘形成所述集线槽30。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21包括无线线圈以及导磁片,所述无线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线22并与所述导磁片层叠设置,所述无线线圈朝所述充电面13投射所述无线充电信号。
39.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