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0118发布日期:2022-03-20 00:1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储能集装箱由电气仓和电池仓构成,电气仓由配电柜和变压柜构成,运行时采取的散热方式,是对整个箱体内部进行空调冷气制冷,由于电气仓和电池仓存在没有同时使用只有一个需要采取降温的情况时,此时空调将冷气全部吹入集装箱内,由于集装箱的空间大,导致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无法高效快速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气仓和电池仓没有同时使用只有一个需要采取降温的情况时,空调将冷气全部吹入集装箱内,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无法高效快速的散热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和分区降温装置;
5.所述分区降温装置包括分隔板、制冷设备、分区输送管道、电气通风组件和电池通风组件,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箱体划分为电气区和电池区,所述制冷设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分区输送管道与所述制冷设备连通,并与所述电气通风组件连通,且与所述电池通风组件连通,所述电气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电气区连通,所述电池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电池区连通,使得电气区和电池区模块没有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分区域进行精准散热,减少对未工作区域的降温,提高散热效率。
6.其中,所述电气通风组件包括电气送风筒、电气开闭叶片和电气叶片驱动构件,所述电气送风筒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电气送风筒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电气区和所述分区输送管道;所述电气开闭叶片与所述电气送风筒通过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转动,所述电气开闭叶片与所述电气送风筒的内部配合,使得冷气能够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中快速吹出到所述电气区,提高制冷效率,从而起到对所述电气区降温的效果。
7.其中,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包括电气叶片驱动转轴和电气转轴驱动电机,所述电气叶片驱动转轴与所述电气送风筒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电气开闭叶片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气送风筒靠近所述电气开闭叶片的一侧;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气送风筒上,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气叶片驱动转轴连接,使得冷气能够被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带动,从所述电气送风筒吹出,从而起到带动所述电气开闭叶片转动,把冷气吹入到所述电气区的效果。
8.其中,所述电池通风组件包括电池送风筒、电池开闭叶片和电池叶片驱动构件,所述电池送风筒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电池送风筒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电池区和所述分区输送管道;所述电池开闭叶片与所述电池送风筒通过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转动,所述电
池开闭叶片与所述电池送风筒的内部配合,使得冷气能够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中快速吹出到电池区,提高制冷效率,从而起到对所述电池区降温的效果。
9.其中,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包括电池叶片驱动转轴和电池转轴驱动电机,所述电池叶片驱动转轴与所述电池送风筒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电池开闭叶片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池送风筒靠近所述电池开闭叶片的一侧;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池送风筒上,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池叶片驱动转轴连接,使得冷气能够被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带动,从所述电池送风筒吹出,从而起到带动所述电池开闭叶片转动,把冷气吹入到所述电池区的效果。
10.其中,所述分区降温装置还包括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分区输送管道的一侧,使得所述分区输送管道能够固定在所述箱体上,对所述分区输送管道起到保护的作用。
11.其中,所述分区降温装置还包括电气区换气扇,所述电气区换气扇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电气区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气区贯通,使得所述电气区内的空气能够与外部循环流通,从而对所述电气区进行更高效的进行降温。
12.其中,所述分区降温装置还包括电池区换气扇,所述电池区换气扇设置在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电池区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池区贯通,使得所述电池区内的空气能够与外部循环流通,从而对所述电池区进行更高效的进行降温。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所述分区降温装置包括分隔板、制冷设备、分区输送管道、电气通风组件和电池通风组件,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箱体内,把所述箱体划分为独立密闭的电气区和电池区,所述制冷设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所述分区输送管道与所述制冷设备连通,并与所述电气通风组件连通,且与所述电池通风组件连通,所述电气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电气区连通,所述电池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电池区连通,从而在所述电气区和所述电池区没有同时使用时,运行所述制冷设备产生冷气,流入所述分区输送管道到达所述电气区或者所述电池区,通过所述电气区和所述电池区上连通的所述电气通风组件和所述电池通风组件把冷气送入所述电气区或者所述电池区,对所述电气区或所述电池区进行散热,实现分区域精准降温,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与分区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叶片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叶片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电气区换气扇、电池区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分区降温装置、3-管道支架、4-电气区换气扇、5-电池区换气扇、
11-电气区、12-电池区、21-分隔板、22-制冷设备、23-分区输送管道、24-电气通风组件、25-电池通风组件、241-电气送风筒、242-电气开闭叶片、243-电气叶片驱动构件、2431-电气叶片驱动转轴、2432-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51-电池送风筒、252-电池开闭叶片、253-电池叶片驱动构件、2531-电池叶片驱动转轴、2532-电池转轴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储能集装箱,包括所述箱体1和所述分区降温装置2;
24.所述分区降温装置2包括分隔板21、制冷设备22、分区输送管道23、电气通风组件24和电池通风组件25,所述分隔板21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并将所述箱体1划分为电气区11和电池区12,所述制冷设备2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外侧,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与所述制冷设备22连通,并与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连通,且与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连通,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并与所述电气区11连通,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并与所述电池区12连通。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1为长方体,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制冷设备22一端具有供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穿过的圆孔,所述分区降温装置2中的所述分隔板21位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所述分隔板21把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的左边分隔为所述电气区11,右边分隔为所述电池区12,所述制冷设备22位于所述箱体1外部右侧,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右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制冷设备22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箱体1上的圆孔穿过所述箱体1内的所述电池区12和所述电气区11,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与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连通,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与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连通,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与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和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连接处设有冷气控制阀门,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所述电气区11,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的所述电池区12,在电气区11和电池区12模块没有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所述制冷设备22运行,通过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把冷气输送到所述电气区11和所述电池区12,在所述电气区11需要散热时,就打开所述电气区11内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的控制阀门,再通过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把冷气吹入所述电气区11进行散热,在所述电池区12需要散热时,就打开所述电池区12内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的控制阀门,再通过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把冷气吹入所述电池区12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分区域精准降温,减少对未工作区域冷气的输入,节省资源,提高散热效率。
2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电气通风组件24包括电气送风筒241、电气开闭叶片242和电气叶片驱动构件243,所述电气送风筒241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电气送风筒241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电气区11和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与所述电气送风筒241通过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243转动,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与所述电气送风筒241的内部配合。
2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送风筒241设置在箱体1内的所述电气区11,所述电气送风筒241一侧通过管箍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连接,另一侧连接到所述电气区11,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与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24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位于所述电气送风筒241中心位置,在打开电气送风筒241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连接处的控制阀门,冷气流入所述电气送风筒241时,运行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243带动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转动,把冷气通过所述电气送风筒241送入所述电气区11内,使得冷气能够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中快速吹出到所述电气区11,提高制冷效率。
28.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电气叶片驱动构件243包括电气叶片驱动转轴2431和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432,所述电气叶片驱动转轴2431与所述电气送风筒241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气送风筒241靠近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的一侧;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432设置在所述电气送风筒241上,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432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气叶片驱动转轴2431连接。
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叶片驱动转轴2431的一端与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432的输出轴焊接,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432通过螺栓设置在电气送风筒241上,在运行所述电气转轴驱动电机2432时,连接的所述电气叶片驱动转轴2431上的所述电气开闭叶片242转动,使得冷气能够从所述电气送风筒241吹出。
30.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电池通风组件25包括电池送风筒251、电池开闭叶片252和电池叶片驱动构件253,所述电池送风筒251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电池送风筒251的两侧分别连通所述电池区12和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与所述电池送风筒251通过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253转动,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与所述电池送风筒251的内部配合。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送风筒251设置在箱体1内的所述电池区12,所述电池送风筒251一侧通过管箍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连接,另一侧连接到所述电池区12,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与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25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位于所述电池送风筒251中心位置,在打开电池送风筒251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连接处的控制阀门,冷气流入所述电池送风筒251时,运行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253带动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转动,把冷气通过所述电池送风筒251送入所述电池区12内,使得冷气能够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中快速吹出到所述电池区12,提高制冷效率。
32.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电池叶片驱动构件253包括电池叶片驱动转轴2531和电池转轴驱动电机2532,所述电池叶片驱动转轴2531与所述电池送风筒251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池送风筒251靠近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的一侧;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2532设置在所述电池送风筒251上,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2532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池叶片驱动转轴2531连接。
3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叶片驱动转轴253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焊
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2532的输出轴焊接,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2532通过螺栓设置在电池送风筒251上,在运行所述电池转轴驱动电机2532时,连接的所述电池叶片驱动转轴2531上的所述电池开闭叶片252转动,使得冷气能够从所述电池送风筒251吹出。
3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分区降温装置2还包括管道支架3,所述管道支架3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的一侧。
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支架3采用4个,所述管道支架3与所述箱体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管道支架3有圆形凹槽,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嵌入所述管道支架3凹槽内,所述管道支架3上下两端具有螺纹孔,通过螺栓把所述管道支架3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从而所述管道支架3上的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被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
3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分区降温装置2还包括电气区换气扇4,所述电气区换气扇4设置在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电气区11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气区11贯通。
3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区换气扇4设置在所述电气区11内远离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的一侧,贯通所述电气区11,在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输入冷气时,所述电气区换气扇4把所述电气区11内的热空气换出,空气产生循环流通,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38.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分区降温装置2还包括电池区换气扇5,所述电池区换气扇5设置在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电池区12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池区12贯通。
3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区换气扇5设置在所述电池区12内远离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的一侧,贯通所述电池区12,在所述分区输送管道23输入冷气时,所述电池区换气扇5把所述电池区12内的热空气换出,空气产生循环流通,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4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