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6231发布日期:2022-01-26 18: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汽车车载部件中,手机充电系统是驾驶员最需要、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存在续航时间短、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而目前智能手机的主要充电方式是有线车载充电方式,有线车载充电方式是通过车载usb接口或通过点烟器接口转化给智能手机实现充电。有线车载充电方式需要使用到数据线,数据线需要频繁的拔插在智能手机上,会对智能手机造成物理损伤,使用也不方便;同时数据线还会显得车内线束的繁杂。因此对于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有线车载充电方式需要使用到数据线,数据线需要频繁的拔插在智能手机上,会对智能手机造成物理损伤,使用也不方便;同时数据线还会显得车内线束的繁杂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结构简单,能实现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包括可拆卸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电磁感应模块,充电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且电磁感应模块二者的下方,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车载电源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模块连接,电磁感应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均能与待充电智能手机连接。
5.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的有益效果是,控制模块为芯片,通常智能手机都会设置有接收线圈。智能手机放到壳体上,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手机信号并由控制模块进行解码通信数据包,由电磁感应模块发送电磁信号,由智能手机上的接收线圈接收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车载电源实现向智能手机充电。同时控制模块将用pid算法来改变振荡频率从而调整电磁感应模块上的输出功率;一旦智能手机上的电池充满电时,将终止电力传输。这种结构的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避免了频繁拔插对智能手机充电端口造成物理损伤,单手操作解放双手,使用方便且安全,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会有接口磨损,火花,漏电等问题,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还解决汽车了线束多而繁杂问题。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电磁感应模块由线圈与隔磁片集成所得。电磁感应模块产生电磁信号。线圈在隔磁片上,线圈的线径越粗,内阻越小,可设计达到的功率越大。线圈线径的外圈面积越大,输出功率越大,距离越远。线圈的层数越少,输出效果越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ntc模块,ntc模块包括电阻r7、热敏电阻r8和热敏电容c7,电阻r7和热敏电阻r8串联且电阻r7的一端与控制模
块的vcc引脚连接、热敏电阻r8的一端接地,热敏电容c7并联在电阻r7和地之间。控制模块带ntc模块热保护,当ntc模块引脚(也就是控制模块的vcc引脚)的电压小于1v时,终止电力传输。进入ntc模块保护后,ntc模块引脚电压大于1.3v时,恢复正常电力传输。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dpm模块,dpm模块的输入端与车载电源连接,dpm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dpm模块具有动态功率管理功能。控制模块检测到车载电源的输出(也就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压低于4.0v时,启动dpm模块,控制模块减少发射功率并保持。当车载电源的输出电压回复到4.8v以上,控制模块退出dpm模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放大模块,放大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模块连接。放大模块对电流进行放大,提高充电效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两路ask解调模块且两路ask解调模块均连接在车载电源和控制模块之间。ask解调模块进行通讯解调和解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led模块,led模块包括电阻r5、二极管d1、电阻r6和二极管d2,电阻r5和二极管d1串联且电阻r5的一端与控制模块的led1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接地,电阻r6和二极管d2串联且电阻r6的一端与控制模块的led2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还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对智能手机进行电量及温度检测,提高充电安全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包括与控制模块连接的位置固定模块和位置调整模块。位置固定模块和位置调整模块对智能手机位置进行确定,提高充电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控制模块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16.图3为本实施例ntc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17.图4为本实施例车载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18.图5为本实施例led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19.图中:
20.1、壳体;2、控制模块;3、电磁感应模块;4、ntc模块;5、dpm模块;6、放大模块;7、两路ask解调模块;8、led模块;9、检测模块;10、位置固定模块;11、位置调整模块;12、信号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2.参见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包括可拆卸的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充电模块和电磁感应模块3,充电模块包括控制模块2和与控制模块2连接的信
号接收模块12且电磁感应模块3二者的下方,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与车载电源连接,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模块3连接,电磁感应模块3、信号接收模块12均能与待充电智能手机连接。
23.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控制模块2为芯片,通常智能手机都会设置有接收线圈。智能手机放到壳体1上,信号接收模块12接收到手机信号并由控制模块2进行解码通信数据包,由电磁感应模块3发送电磁信号,由智能手机上的接收线圈接收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车载电源实现向智能手机充电。同时控制模块2将用pid算法来改变振荡频率从而调整电磁感应模块3上的输出功率;一旦智能手机上的电池充满电时,将终止电力传输。这种结构的车载无线充电发射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避免了频繁拔插对智能手机充电端口造成物理损伤,单手操作解放双手,使用方便且安全,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会有接口磨损,火花,漏电等问题,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同时还解决汽车了线束多而繁杂问题。
24.本实施例的电磁感应模块3由线圈与隔磁片集成所得。电磁感应模块3产生电磁信号。线圈在隔磁片上,线圈的线径越粗,内阻越小,可设计达到的功率越大。线圈线径的外圈面积越大,输出功率越大,距离越远。线圈的层数越少,输出效果越好。
25.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控制模块2连接的ntc模块4,ntc模块4包括电阻r7、热敏电阻r8和热敏电容c7,电阻r7和热敏电阻r8串联且电阻r7的一端与控制模块2的vcc引脚连接、热敏电阻r8的一端接地,热敏电容c7并联在电阻r7和地之间。控制模块2带ntc模块4热保护,当ntc模块引脚(也就是控制模块2的vcc引脚)的电压小于1v时,终止电力传输。进入ntc模块4保护后,ntc模块引脚电压大于1.3v时,恢复正常电力传输。
26.本实施例还包括dpm模块5,dpm模块5的输入端与车载电源连接,dpm模块5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dpm模块5具有动态功率管理功能。控制模块2检测到车载电源的输出(也就是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电压低于4.0v时,启动dpm模块5,控制模块2减少发射功率并保持。当车载电源的输出电压回复到4.8v以上,控制模块2退出dpm模块。
27.本实施例还包括放大模块6,放大模块6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放大模块6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模块3连接。放大模块6对电流进行放大,提高充电效率。
28.本实施例还包括两路ask解调模块7且两路ask解调模块7均连接在车载电源和控制模块2之间。ask解调模块进行通讯解调和解码。
29.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控制模块2连接的led模块8,led模块8包括电阻r5、二极管d1、电阻r6和二极管d2,电阻r5和二极管d1串联且电阻r5的一端与控制模块2的led1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接地,电阻r6和二极管d2串联且电阻r6的一端与控制模块2的led2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
30.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控制模块2连接的检测模块9。检测模块9对智能手机进行电量及温度检测,提高充电安全性。
31.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控制模块2连接的位置固定模块10和位置调整模块11。位置固定模块10和位置调整模块11对智能手机位置进行确定,提高充电安全性。
32.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