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

文档序号:28909996发布日期:2022-02-12 14: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2.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包括玻璃钢电缆支架,复合电缆支架,预埋式电缆支架,螺钉式电缆支架,组合式电缆支架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绝缘性能高,阻燃性好,角铁支架通常是角铁型材经焊接或紧固件联拼接装而成。传统角铁支架生产过程能耗大、工序多、周期长,并且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在许多恶劣环境条件下,例如地铁、隧道、化工企业、多雨潮湿或沿海盐雾等场合,使用角铁支架极易锈蚀,设施的维护费用高,使用寿命也较短。在防锈防腐方面,目前虽采用外涂油漆或热镀锌等技术处理,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锈蚀问题,严重影响电力、通信设施的安全和无故障使用期。
3.现有公开号为cn2056932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底座和立柱固连,所述立柱侧面具有截面为梯形的限位挡块;所述活动支架包括根部和悬臂,所述根部和悬臂固连,所述根部与悬臂连接侧上下端部均具有截面为梯形的根部螺栓孔,所述根部螺栓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根部通过螺栓与立柱连接,所述悬臂上表面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块通过卡扣与悬臂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不同的活动支架和连接块,有利于高效快捷的组装和运输。
4.上述专利文件虽然实现了支架的便于组装和运输功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5.1、通过连接块和卡扣只能将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垂直固定连接,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导致电缆的重量完全由活动支架本身承担,长期对连接块和卡扣损耗较大,加上外部锈蚀因素,支架本体的容易损坏;
6.2、上下活动支架固定后,之间的间距不可调节,无法适应不同电缆层厚度的铺设,导致铺设较厚的电缆层,层间比较拥挤,不利于散热和后期排查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7.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以解决背景技术专利文件中提出的活动支架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和上下层间距离调节,导致支架本身受电缆重力和锈蚀影响容易损坏,且不利于散热和后期排查维护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包括:
9.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且底板的上端固定有槽板,所述槽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且槽板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架件,且支架件的内开设有三角镂空腔,所述槽板的左侧前后端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水平的第二安装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在地面,且安装板通过第二安装孔固定
在电缆铺设的槽坑内壁。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设置为凹形且开口向外,且调节槽开设在安装槽的前后槽壁上,并且调节槽设置为矩形结构,且调节槽上下两端设置为半圆弧状。
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槽的内部上下依次连接有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并且第一丝杆的直径小于第二丝杆。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丝杆的表面且在安装槽的固定有锥形体,且锥形体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第二丝杆的表面,并且锥形体的宽度小于安装槽的槽宽。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件设置包括有与第一丝杆滑动连接的通孔,且通孔的下侧设置有与锥形体滑动接触的并呈外开口状的圆弧滑口,并且通孔和滑口与三角镂空腔不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三角镂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呈三角曲折状排列的内撑筋条,且三角镂空腔的上端设置有等距排列的放置槽口,并且放置槽口的外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块,且支架件整体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利用槽板、安装槽、调节槽、以及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锥形体,使得支架件通过通孔与第一丝杆转动连接,通过移动第二丝杆,便于向前移动锥形体,使得锥形体向外推挤支架件,进而使得支架件向上的仰角变大,将电缆对支架件的压力分散,一部分电缆重力倾斜挤压到槽板,进而减小支架件承重力,减小连接件的损坏,使得支架件不易损坏;利用调节槽、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便于对支架件进行层间距离的调节,适应不同电缆层厚度的铺设,有利于层间散热和后期排查维护,且通过支架件所包括的三角镂空腔和内撑筋条,加强支架件自身结构强度,通过放置槽口和限位凸块,加强电缆铺设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槽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2.1、底板;2、第一安装孔;3、槽板;4、安装板;5、第二安装孔;6、支架件;61、滑口;62、通孔;63、三角镂空腔;64、内撑筋条;65、放置槽口;66、限位凸块;7、调节槽;8、安装槽;9、锥形体;10、第二丝杆;11、第二螺母;12、第一螺母;13、第一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的槽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包括:底板1、槽板3、安装板4和支架件6。
26.具体的,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2,且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槽板3,槽板3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8,且槽板3的前后两侧开设有调节槽7,安装槽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架件6,且支架件6的内开设有三角镂空腔63,槽板3的左侧前后端设置有安装板4,且安装板4的内部开设有水平的第二安装孔5。
27.底板1通过第一安装孔2固定在地面,且安装板4通过第二安装孔5固定在电缆铺设的槽坑内壁。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板1和安装板4便于将支架件6安装结构稳定固定。
29.安装槽8设置为凹形且开口向外,且调节槽7开设在安装槽8的前后槽壁上,并且调节槽7设置为矩形结构,且调节槽7上下两端设置为半圆弧状;调节槽7的内部上下依次连接有第一丝杆13和第二丝杆10,且第一丝杆13和第二丝杆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11,并且第一丝杆13的直径小于第二丝杆10。
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利用调节槽7、第一螺母12和第二螺母11,便于对支架件6进行层间距离的调节,适应不同电缆层厚度的铺设,有利于层间散热和后期排查维护。
31.第二丝杆10的表面且在安装槽8的固定有锥形体9,且锥形体9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在第二丝杆10的表面,并且锥形体9的宽度小于安装槽8的槽宽;支架件6设置包括有与第一丝杆13滑动连接的通孔62,且通孔62的下侧设置有与锥形体9滑动接触的并呈外开口状的圆弧滑口61,并且通孔62和滑口61与三角镂空腔63不连通。
3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利用槽板3、安装槽8、调节槽7、以及第一丝杆13、第二丝杆10和锥形体9,使得支架件6通过通孔62与第一丝杆13转动连接,通过移动第二丝杆10,便于向前移动锥形体9,使得锥形体9向外推挤支架件6,进而使得支架件6向上的仰角变大,将电缆对支架件6的压力分散,一部分电缆重力倾斜挤压到槽板3,进而减小支架件6承重力,减小连接件的损坏,使得支架件6不易损坏。
33.三角镂空腔63的内部设置有呈三角曲折状排列的内撑筋条64,且三角镂空腔63的上端设置有等距排列的放置槽口65,并且放置槽口65的外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块66,且支架件6整体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
3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支架件6所包括的三角镂空腔63和内撑筋条64,加强支架件6自身结构强度,通过放置槽口65和限位凸块66,加强电缆铺设的稳定性。
35.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电缆支架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专利文件中提出的活动支架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和上下层间距离调节,导致支架本身受电缆重力和锈蚀影响容易损坏,且不利于散热和后期排查维护的问题,利用槽板、安装槽、调节槽、以及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锥形体,使得支架件通过通孔与第一丝杆转动连接,通过移动第二丝杆,便于向前移动锥形体,使得锥形体向外推挤支架件,进而使得支架件向上的仰角变大,将电缆对支架件的压力分散,一部分电缆重力倾斜挤压到槽板,进而减小支架件承重力,减小连接件的损坏,使得支架件不易损坏;利用调节槽、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便于对支架件进行层间距离的调节,适应不同电缆层厚度的铺设,有利于层间散热和后期排查维护,且通过支架件所包
括的三角镂空腔和内撑筋条,加强支架件自身结构强度,通过放置槽口和限位凸块,加强电缆铺设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