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5593发布日期:2022-01-12 11:2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布置线缆时,通常需要将线缆布置在线槽中,从而避免线缆裸露,导致安装后容易脱落的情况;
3.但是在实际布置过程中,由于线缆自身的材料特性,导致线缆在布线时会产生一定弯曲,导致线缆无法良好的与线槽适配,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对线缆进行弯曲回复的布线系统,来满足布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缆在布线时容易因自身原因产生形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所述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卡接线槽和布线器,所述卡接线槽设置于墙体上,且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布线器则与所述卡接线槽配合,且与所述卡接线槽滑动连接;
6.所述布线器包括握持柄、捋线夹具和压线头,所述捋线夹具设置于所述握持柄的下侧,且与所述握持柄固定连接,所述压线头则设置于所述捋线夹具的一侧,且与所述捋线夹具配合。
7.利用所述握持柄带动所述捋线夹具移动,并配合所述压线头,从而使得线缆能在所述布线器的作用下被卡接到所述卡接线槽中,从而完成布线,同时,利用所述捋线夹具对线缆进行整理,使得产生一定变形的线缆能进行回复,从而有效提升线缆在所述卡接线槽中的稳定性。
8.其中,所述捋线夹具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臂和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所述握持柄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握持柄的下侧,两个所述夹臂均与所述转动座滑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转动座的下侧。
9.利用两个所述夹臂的配合,从而实现对线缆的整理,又因所述压线头与所述夹臂之间不会产生位置的相对位移,以提升布线的稳定性,再配合所述转动座,从而使得所述夹臂能进行转动。
10.其中,两个所述夹臂均具有限制夹头、滑块和螺杆,所述滑块与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转动座的下侧滑动连接,所述限制夹头则设置于所述夹臂的下侧,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转动座螺纹连接。
11.利用所述限制夹头配合所述滑块,从而使得所述滑块能带动所述夹臂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限制夹头能对线缆进行夹持,从而实现对线缆的不同的整理要求,所述螺杆则配合所述转动座,通过所述螺杆带动所述滑块的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夹臂之间的间距能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线缆整理要求。
12.其中,所述限制夹头具有转动辊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限制夹头靠近线缆的一侧,且与所述限制夹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则与所述定位板转动连接。
13.所述转动辊配合所述定位板,利用所述定位板将所述转动辊的位置固定在所述限制夹头内,又利用所述转动辊,使得对变形的线缆的整理,从而满足后续的布线需求。
14.其中,所述压线头包括调节支架和定位接头,所述调节支架设置于所述捋线夹具的下侧,且与所述捋线夹具配合,所述定位接头则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的下侧,且与所述调节支架固定连接。
15.利用所述调节支架配合所述定位接头,从而使得经过所述捋线夹具整理后的线缆能被所述定位接头送至所述卡接线槽内,从而完成整体的布线。
16.其中,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筒套、固定螺栓和配合杆,所述筒套与所述握持柄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握持柄的下侧,所述配合杆则设置于所述筒套的内侧,且与所述筒套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则贯穿所述筒套与所述配合杆螺纹连接。
17.利用所述筒套配合所述配合杆,在辅以所述固定螺栓,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配合杆的卡接,从而使得所述筒套与所述配合杆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确定,进而实现所述调节支架的调节。
18.其中,所述卡接线槽包括连接底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限制座,所述连接底座与墙体螺纹固定,两个所述限制座则均与所述连接底座一体成型,且两个所述限制座均与所述定位接头契合。
19.利用所述连接底座将所述限制座进行固定,进而限制线缆的布线路径,又利用所述限制座来进一步的固定线缆,来使得线缆能完成布线。
20.其中,两个所述限制座均具有座架和设有斜切和卡接槽的限制片,所述座架与所述连接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限制片设置于所述座架相对靠近另一所述座架的一侧,且所述限制片与线缆契合,所述斜切则设置于所述限制片的上侧,所述卡接槽则设置于所述限制片的中心处。
21.利用所述座架配合所述限制片,来实现对线缆的夹持,所述限制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形变性,利用所述压线头将线缆送至所述卡接槽中,即可完成线缆的布线,所述斜切则用以配合所述压线头。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利用所述捋线夹具完成对线缆的整理,再配合所述压线头将经整理后的线缆送至所述卡接线槽,进而完成布线,从而有效提升了布线后线缆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抵线夹具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抵线夹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压线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卡接线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卡接线槽的侧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1-卡接线槽、2-布线器、11-连接底座、12-限制座、121-座架、122-限制片、123-斜切、124-卡接槽、21-握持柄、22-捋线夹具、23-压线头、221-夹臂、222-转动座、223-限制夹头、224-滑块、225-螺杆、226-转动辊、227-定位板、231-调节支架、232-定位接头、233-筒套、234-固定螺栓、235-配合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所述弱电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卡接线槽1和布线器2,所述卡接线槽1设置于墙体上,且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布线器2则与所述卡接线槽1配合,且与所述卡接线槽1滑动连接;
34.所述布线器2包括握持柄21、捋线夹具22和压线头23,所述捋线夹具22设置于所述握持柄21的下侧,且与所述握持柄21固定连接,所述压线头23则设置于所述捋线夹具22的一侧,且与所述捋线夹具22配合。
3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线槽1用以与墙体固定,并配合所述布线器2,从而完成对线缆的布线,所述握持柄21则便于布线系统的移动,所述捋线夹具22则用以对线缆进行整理,并经所述压线头23送至所述卡接线槽1中,经整理后的线缆能提升布线过程中的布线速度,还能提升布线后的对线缆的保护能力。
36.进一步的,所述捋线夹具2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臂221和转动座222,所述转动座222与所述握持柄21转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握持柄21的下侧,两个所述夹臂221均与所述转动座222滑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转动座222的下侧;
37.两个所述夹臂221均具有限制夹头223、滑块224和螺杆225,所述滑块224与所述螺杆225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滑块224与所述转动座222的下侧滑动连接,所述限制夹头223则设置于所述夹臂221的下侧,所述螺杆225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转动座222螺纹连接;
38.所述限制夹头223具有转动辊226和定位板227,所述定位板227设置于所述限制夹头223靠近线缆的一侧,且与所述限制夹头22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226则与所述定位板227转动连接。
3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臂221配合所述转动座222,利用所述夹臂221实现对线缆的整理,所述转动座222则可以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夹臂221能进行转动,也即能根据需要来适应对线缆的整理需求,所述限制夹头223则通过所述滑块224来进行移动,所述滑块224则被所述螺杆225推动,通过所述限制夹头223的移动,来实现对两个所述限制夹头223的间隔的调节,从而满足对不同大小的线缆的适应,所述定位板227则用以将所述转动辊226进行固定,利用所述转动辊226配合所述定位板227,使得所述转动辊226在线缆外平整线缆,从而完成对线缆的整理。
40.进一步的,所述压线头23包括调节支架231和定位接头232,所述调节支架231设置于所述捋线夹具22的下侧,且与所述捋线夹具22配合,所述定位接头232则设置于所述调节支架231的下侧,且与所述调节支架231固定连接;
41.所述调节支架231包括筒套233、固定螺栓234和配合杆235,所述筒套233与所述握持柄21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握持柄21的下侧,所述配合杆235则设置于所述筒套233的内侧,且与所述筒套23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234则贯穿所述筒套233与所述配合杆235螺纹连接;
42.所述卡接线槽1包括连接底座1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限制座12,所述连接底座11与墙体螺纹固定,两个所述限制座12则均与所述连接底座11一体成型,且两个所述限制座12均与所述定位接头232契合;
43.两个所述限制座12均具有座架121和设有斜切123和卡接槽124的限制片122,所述座架121与所述连接底座11固定连接,所述限制片122设置于所述座架121相对靠近另一所述座架121的一侧,且所述限制片122与线缆契合,所述斜切123则设置于所述限制片122的上侧,所述卡接槽124则设置于所述限制片122的中心处。
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套233配合所述配合杆235,所述筒套233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贯穿孔,所述配合杆235设有螺纹固定孔,在所述固定螺栓234的作用下,所述固定螺栓234与螺纹固定孔固定,使得所述筒套233与所述配合杆235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到固定,进而确定所述调节支架231的长度,所述定位接头232则用以实现对线缆的压线,所述连接底座11则用以使得所述限制座12的位置得到固定,利用所述限制座12与所述连接底座11的配合,从而使得线缆能卡接在所述卡接线槽1中,所述座架121则用以固定所述限制片122,所述斜切123则用以配合所述压线头23,所述卡接槽124则用以配合线缆,线缆被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24中即可完成线缆的固定。
4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