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8142发布日期:2022-05-11 14:2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飞线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作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飞线架。


背景技术:

2.在深水油气田开发中,飞线是水下生产系统中为水下采油树和控制系统提供液压和电力控制信号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水下生产系统中均包含数量众多的飞线。飞线的安装工作也在水下设施安装中,占着重要地位。
3.常见的飞线安装方法中,需要将线缆预先绕卷至线架上,由rov在水中对飞线进行牵引并插接至预定位置,但是,单个线架上通常只能预先绕卷单根飞线,以免避免线架上的飞线彼此之间互相干扰而影响水下作业,这就意味着单个线架的入水只能完成单根飞线的铺设安装,而在铺设的飞线的数量较多时,就需要反复回收及放出线架,飞线的安装效率低,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施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飞线安装效率高、施工周期短且施工成本低的飞线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技术提供一种飞线架,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绕接部及第三绕接部,所述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二绕接部及第四绕接部;
7.所述第一绕接部用于绕接第一飞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绕接部用于绕接所述第一飞线的第二部分,以使所述第一飞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置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
8.所述第三绕接部用于绕接第二飞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四绕接部用于绕接所述第二飞线的第二部分,以使所述第二飞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置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避空位,所述避空位至少有一侧敞开与外部连通,所述避空位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飞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及所述第二飞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上各自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绕线架;
11.所述第一侧上的两个所述绕线架上靠近所述主体的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一绕接部,远离所述主体的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三绕接部;
12.所述第二侧上的两个所述绕线架上靠近所述主体的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二绕接部,远离所述主体的部分共同组成所述第四绕接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线架均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若干绕线辊,各所述
绕线辊依序设置以使飞线能够沿预定轨迹绕接于各所述绕线辊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绕线架还包括设置于各所述绕线辊上方的绕线板,所述绕线板向上弯曲凸起从而形成绕线弧面,所述绕线弧面用于引导所述飞线沿预定弧度缠绕。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底盘、设置于所述底盘上的两个立柱、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连接的横梁;
16.所述横梁与所述底盘之间设置有隔离件,所述第一绕接部、所述第二绕接部、所述第三绕接部及所述第四绕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离件上。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包括若干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按预定位置排布连接,且各所述连接件共同围成若干减重孔。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为h型钢、工字钢或槽钢。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两个开设有若干过水孔的底板,两个所述底板间隔设置,沿各所述底板的边缘均甚至有边框,各所述立柱一一对应与各所述边框连接,所述隔离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框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与水下设备相适配的操作把手。
21.本实用新型的飞线安装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飞线架,通过在主体的第一侧上设置第一绕接部及第三绕接部,以及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设置第二绕接部及第四绕接部,使得第一飞线能够绕接于第一绕接部和第二绕接部上,并将第二飞线绕接于第三绕接部和第四绕接部上;从而使得单个飞线架单次入水即可完成两根飞线的安装,提高了飞线的安装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飞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飞线架的俯视图;
26.图3是从另一角度看图1所示飞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中飞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中飞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三中飞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d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四中飞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飞线安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3.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飞线架10,该飞线架10用于携带飞线入水至水下预定位置。该飞线架10包括主体1,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侧11以及与第一侧11相对的第二侧12,第一侧11上设置有第一绕接部21及第三绕接部23,第二侧12上设置有第二
绕接部22及第四绕接部24。
34.第一绕接部21用于绕接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第二绕接部22用于绕接第一飞线3的第二部分32,以使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的连接部分置于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
35.第三绕接部23用于绕接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第四绕接部24用于绕接第二飞线4的第二部分,以使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部分置于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
36.可以理解地,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的位置均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设置为以主体1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以使飞线架10在吊装入水的过程中保持平稳性,防止飞线架10吊装倾斜。
37.还可以理解地,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可以是本体上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具体以落入预定位置的主体1上的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能够顺利取下,避免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在安装铺设过程中出现卡滞为优选。第一飞线和第二飞线各自都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部分,各自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缠绕位置均不相同。
38.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主体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避空位13,避空位13至少有一侧敞开与外部连通,避空位13用于收容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的连接部分、及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部分。
39.可以理解地,避空位13用于为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的连接部分提供从主体1上脱离的活动空间,还用于为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部分提供从主体1上脱离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地,避空位13可以设置为与外界直接连通的开口、槽或孔等结构。
40.还可以理解地,松卷第一飞线3时,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即可直接穿过避空位13移动至飞线架10外,使得第一飞线3完全脱离飞线架10并落入至海床上;同理,避空位13亦可使得第二飞线4在松卷过程中即可完成第二飞线4与飞线架10的脱离;免去了诸如rov等水下设备解除飞线与飞线架10连接的繁琐,进一步提高了飞线的安装效率。
41.优选地,如图1及图3所示,避空位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于飞线架10的底部。可以理解地,在松卷第一飞线3或第二飞线4并进行安装时,第一飞线3或而第二飞线4会在自重的作用下进一步下沉,从而使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各自的连接部分自动从飞线架10上脱离并落入海床上,进一步提高了水下飞线的安装效率。
42.如图4a、图4b、图4c及图4d所示,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于主体1上的设置方式至少具有以下几种实施方式:
43.实施方式一,如图4a所示,第一绕接部21和第二绕接部22相邻且均位于主体1上靠近中心的位置处;第三绕接部23设置于第一绕接部21上远离主体1中心的外侧上,第四绕接部24设置于第二绕接部22的外侧上。
44.可以理解地,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在绕卷后均位于飞线架10上靠近中心的位置,而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则均位于飞线架10上远离中心的位置,如此,在安装飞线的过程中,需要先松卷并铺设位于飞线架10外侧
的第二飞线4,以避免第二飞线4在松卷的过程中与缠绕在飞线架10上的第一飞线3发生纠缠,确保第二飞线4能够顺利脱离。具体的,第一飞线3的连接部分应当位于第二飞线4的连接部分和主体1之间,从而使得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松卷完成后,第二飞线4上的连接部分能够不受第一飞线3上的连接部分的干扰而直接从飞线架10上脱离,完成第二飞线4的铺设安装。
45.实施方式二,如图4b所示,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相邻且均位于主体1上靠近中心的位置处;第二绕接部22设置于第三绕接部23远离主体1中心的外侧上,第四绕接部24设置于第一绕接部21远离主体1中心的外侧上。
46.可以理解地,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者的其一绕卷于靠近飞线架10中心的位置,另一则绕卷于靠近飞线架10外侧的位置,第二飞线4的两部分亦是如此;因此,采用此实施方式则需要每次先对位于飞线架10外侧的飞线进行松卷,亦即分别完成两根飞线各自的一部分的铺设安装,如此,同样可避免两根飞线在各自的松卷铺设过程中互相纠缠。具体的,需要后完全松出的飞线的连接部分应当位于另一飞线的连接部分和主体1之间,使得先完全松出的飞线,其连接部分能够顺利脱离飞线架10,达到铺设安装第二飞线4的目的。
47.实施方式三,如图4c所示,第一绕接部21和第四绕接部24设置于本体的同一侧上,而第二绕接部22和第三绕接部23则设置于本体的另一侧上,且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相邻,第二绕接部22和第四绕接部24相邻。
48.可以理解地,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绕接部21和第四绕接部24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二绕接部22和第三绕接部23之间也设置有间隔;如此,第一飞线3上的连接部分与第二飞线4上的连接部分会在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出现交叉;因此,在松卷铺设飞线的过程中,需要对连接部分较为远离主体1的飞线先进行松卷,以使该飞线的连接部分顺利脱离,避免对另一飞线的铺设安装造成阻碍。
49.实施方式四,如图4d所示,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设置于本体的同一侧上,而第二绕接部22和第四绕接部24则设置于本体的另一侧上,且第一绕接部21和第二绕接部22相邻,第三绕接部23和第四绕接部24相邻。
50.可以理解地,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二绕接部22和第四绕接部24之间也设置有间隔;如此,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的连接部分将不会在主体1的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出现交叉,在松卷铺设飞线的过程中,二者的连接部分不会互相纠缠,因此,工作人员可以灵活调整两根飞线先后铺设安装顺序。
51.上述几种实施方式中,均可以在同一个飞线架10上同时缠绕两个飞线,使得单个飞线架10可携带两根飞线同时入水,提高了飞线的安装效率。进一步地,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各自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供飞线沿预定轨迹进行缠绕即可。
52.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主体1在一些实施例中于第一侧11及第二侧12上各自突出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绕线架5,以供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呈8字形缠绕。
53.可以理解地,单个绕线架5可以由若干绕线辊51组成,使用时,将飞线按预定轨迹穿设或绕过各个绕线辊51即可;单个绕线架5还可以设置为类柱状外形,使用时,将飞线按预定轨迹缠绕于两个类柱体的外侧同样可以将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呈8字形缠绕。当然,
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还可以呈圆形或环形进行缠绕,只要被取下飞线铺设的过程中不会受自身及另一飞线干扰阻挡即可。
54.更进一步地,如图4a所示,针对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位于同一侧且互相连接的实施方式一而言,位于第一侧11上的两个绕线架5上各自靠近主体1的部分共同组成第一绕接部21,二者各自远离主体1的部分共同组成第三绕接部23;而位于第二侧12上的两个绕线架5上各自靠近主体1的部分共同组成第二绕接部22,二者各自远离主体1的部分则共同组成第四绕接部24。
55.更进一步地,如图4b所示,针对第一绕接部21和第四绕接部24位于同一侧且互相连接的实施方式二而言,位于第一侧11上的两个绕线架5上各自靠近主体1中心的部分共同组成第一绕接部21,二者各自远离主体1中心的部分则共同组成第四绕接部24;而位于第二侧12上的两个绕线架5上各自靠近主体1中心的部分共同组成第三绕接部23,二者各自远离主体1中心的部分则共同组成第二绕接部22。
56.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主体1上的每个绕线架5均可包括两个部分,单个绕线架5上的两个部分即可达到引导飞线呈8字型缠绕的目的。可以理解地,单个绕线架5内的两个部分均可以由若干绕线辊51组成,或由其他诸如类柱体等可供飞线缠绕的结构组成。
57.更进一步地,如图2、图4c和图4d所示,无论是针对第一绕接部21和第四绕接部24位于同一侧但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的实施方式三而言,还是针对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位于同一侧但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的实施方式四而言。单个绕线架5的两部分即可组成单独一个绕接部,亦即单个绕线架5即可完成单根飞线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8字型、环型或圆型的绕卷。
58.如图1所示,单个绕线架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设置于主体1上的若干绕线辊51,各绕线辊51依序设置以使飞线能够沿预定轨迹绕接于各绕线辊51上。
59.可以理解地,使用时,将飞线按预定轨迹穿设或绕过各个绕线辊51即可将飞线以预定轨迹缠绕固定于飞线架10上。为了避免飞线在缠绕过程中因弯曲度过大而损毁,各个绕线辊51的设置位置还应当与飞线的最大弯曲度相适配,确保缠绕于各个飞线辊上的飞线实际弯曲度始终大于或等于飞线的最大弯曲度。
60.可选地,单个绕线架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类柱状外形,使用时,将飞线按预定轨迹缠绕于两个类柱体的外侧同样可以将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呈8字形缠绕。当然,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还可以呈圆形或环形进行缠绕,只要被取下飞线在安装铺设的过程中不会受自身及另一飞线干扰阻挡即可。
61.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3所示,每个绕线架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设置于各绕线辊51上方的绕线板52,绕线板52向上弯曲凸起从而形成绕线弧面521,绕线弧面521用于引导飞线沿预定弧度缠绕。亦即,在每个绕线架5中,均会有至少一个绕线板52与各个绕线辊51共同用于缠绕飞线。
62.可以理解地,绕线弧面521的轮廓及弯曲程度视飞线的技术规格灵活调整,例如,飞线在实际缠绕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规格的飞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曲度是不同的,若飞线的弯曲度过大则在弯曲部很容易因应力集中而损毁;因此,绕线弧面521的表面轮廓弯曲度应当大于或等于飞线的最大弯曲度。
63.还可以理解地,飞线在缠绕于飞线架10上后,每一圈飞线均会在自重的作用下从
两侧向内收拢,导致每一圈飞线处于顶部的部分受力而发生进一步的弯曲,弯曲程度过大时则会导致飞线损坏。对于此,可以将每个绕线架5中的绕线板52设置在各个绕线辊51的上方,起到限位各圈飞线顶部的弯曲程度的作用,确保各圈飞线在自重的作用下向内收拢时处于顶部的飞线的弯曲程度得以保持在标准范围内;
64.其次,仅仅在顶部设置绕线板52对飞线进行托举及限位,还可以在保证飞线弯曲程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减轻飞线架10的整体重量,更有利于飞线架10的入水吊装。
65.如图3所示,主体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底盘14、设置于底盘14上的两个立柱15、及分别与两个立柱15连接的横梁16;横梁16与底盘14之间设置有隔离件17,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及第四绕接部24分别设置于隔离件17上。
66.可以理解地,底盘14起到支撑立柱15的作用,确保入水后的立柱15可以保持平稳。立柱15与横梁16二者共同从各个方向对隔离件17进行固定,避免隔离件17因缠绕挂持过长过重的飞线而弯曲或形变等,提高了飞线架10的耐用性。隔离件17起到隔离飞线的作用,避免飞线自身或飞线彼此之间纠缠打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飞线在水下的安装铺设成功率。
67.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飞线架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若干固定位18,各所述固定位均用于固定飞线上的接头。可以理解地,在使用过程中,将飞线上的各个接头对应固定于各个固定位18中,即可防止接头出现摆动而打结或松卷等,从而影响飞线的正常安装铺设。
68.还可以理解地,可将固定位的数量与飞线接头的数量设置为相等,并将部分固定位设置于第一侧11,其余部分固定位则设置于第二侧12上;如此,能够进一步避免各个飞线的各个接头互相缠绕。
69.具体地,如图3所示,飞线架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开设若干插接孔19,各插接孔的孔壁分别围成各个固定位。可以理解地,只需要将飞线上的各个接头对应插接于各个插接孔19中即可完成固定,接头的固定方式操作简便。
7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隔离件1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若干连接件171,各连接件按预定位置排布连接,且各连接件共同围成若干减重孔。
71.可以理解地,连接件171可以采用诸如h型钢、工字钢或槽钢类的刚性件连接而成,如此,既能够保证飞线架10整体的刚性,还能够尽可能减轻飞线架10的整重,提高飞线架10的耐用性以及吊装简易性。
7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盘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两个开设有若干过水孔142的底板141,两个底板间隔设置,沿各底板的边缘均甚至有边框143,各立柱15一一对应与各边框连接,隔离件17分别与两个边框连接。
73.可以理解地,两个底板可以增加的飞线架10与海床的接触面积,提高飞线架10在入水后的稳定性及平稳度,保证了飞线的安装成功率。过水孔142的开设,使得飞线架10在入水时,液体能够快速漫过边框,使得飞线架10都能够顺利快速地入水。
74.如图3所示,横梁16的顶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与水下设备相适配的操作把手161。可以理解地,操作把手的设置,使得诸如rov等水下设备,能够通过该操作把手161调整飞线架10的具体放置位置,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便捷度。
7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中的飞线安装方法,用于安装水下生产系统中的飞
线。该飞线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6.s1、提供一个飞线架10,该飞线架10包括主体1、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主体1包括第一侧11以及与第一侧11相对的第二侧12,第一绕接部21和第三绕接部23设置于第一侧11,第二绕接部22和第四绕接部24设置于第二侧12。
77.可以理解地,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的位置均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以及第四绕接部24设置为以主体1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以使飞线架10在吊装入水的过程中保持平稳性,防止飞线架10吊装倾斜。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可以是本体上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
78.s2、提供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
79.可以理解地,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可以用于电力传输或油液传输等,第一飞线3的两端和第二飞线4的两端各自设置有用于与水下生产系统相连接的接头。
80.s3、将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按预定轨迹绕卷于第一绕接部21上,将第一飞线3的第二部分32按预定轨迹绕卷于第二绕接部22上。
81.s4、将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按预定轨迹绕卷于第三绕接部23上,将第二飞线4的第二部分按预定轨迹绕卷于第四绕接部24上。
82.可以理解地,第一绕接部21、第二绕接部22、第三绕接部23及第四绕接部24上均只单独绕接有第一飞线3或第二飞线4的其中一部分,避免了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二者互相重叠,其次,还避免了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互相重叠,也避免了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互相重叠;使得飞线架10上能够在避免两根飞线互相纠缠的情况下同时缠绕两根飞线,单次飞线架10入水即可同时下放两根飞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83.如图5所示,飞线安装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84.s5、将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上的第一接头固定于飞线架10第一侧11上的第一固定位,将第一飞线3的第二部分32上的第二接头固定于飞线架10第二侧12上的第二固定位。
85.s6、将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上的第三接头固定于飞线架10第一侧11上的第三固定位,将第二飞线4的第二部分上的第四接头固定于飞线架10第二侧12上的第四固定位。
86.可以理解地,在完成第一飞线3及第二飞线4的绕卷后,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上越靠近第一接头的部分到主体1的距离越远,亦即第一部分在卷绕过程中,可将第一部分朝靠近第一接头的延伸方向以逐渐远离主体1的方向进行绕卷;如此,将第一接头取下并朝远离主体1的方向送出的过程中,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将逐渐从第一绕接部21上松出,避免第一部分在松卷的过程中与其余部分出现纠缠打结而导致飞线安装失败,提高了飞线安装成功率,免去了反复调整飞线位置的繁琐,保证了飞线的安装效率。
87.同样,第二部分上越靠近第二接头的部分到主体1的距离越远;而第二飞线4则采用与第一飞线3相仿的方式进行绕卷,避免第二飞线4上的各个部分互相交叠。
88.如图5所示,飞线安装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89.s7、将绕卷有飞线的飞线架10置于预定飞线铺设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处。
90.可以理解地,预定飞线铺设轨迹即为飞线的预定摆放轨迹,该轨迹视水下海床环
境、飞线长度和施工难度等灵活调整。飞线架10的预定放置位置同样需要根据海床环境等条件加以确定,确保飞线架10在施工过程中的平稳性,防止在牵引飞线的过程中出现飞线架10倾斜甚至倒塌的现象,保证飞线安装成功率。具体的,可以将飞线架10吊装入水,然后在rov的辅助下将飞线架10引导防止于预定放置位置上。
91.s8、将第一接头取下并连接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并将第二接头取下并连接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以使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脱离飞线架10。
92.可以理解地,将第一接头取下并朝水下系统上的预定插接位置进行牵引,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将从第一绕接部21上逐渐松出,将第一接头插接至预定插接位置后,第一部分也将完全从第一绕接部21上松出,亦即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将脱离飞线架10;随后,牵引第二接头并插接至水下系统的预定插接位置后,第一飞线3的第二部分32也将从飞线架10上完全脱落,如此,第一飞线3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即会从飞线架10上脱离;完成第一飞线3的安装。
93.s9、将第三接头取下并连接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并将第四接头取下并连接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以使第二飞线4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脱离飞线架10。
94.可以理解地,取下第三接头并牵引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取下第四接头并牵引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第二飞线4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也将从飞线架10上脱离,使得第二飞线4与飞线架10的完全分离,完成第二飞线4的安装。具体的,可以使用rov取下各个接头并安装至预定插接位置。
95.进一步地,步骤s8与步骤s9的执行顺序可以灵活对调,但需要注意的是,先松出第一飞线3时,需要避免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被尚未松卷的第二飞线4上所卡滞或阻挡而无法顺利脱离飞线架10。相应的,先松出第二飞线4时,则需要避免第二飞线4被第一飞线3所卡滞而无法顺利脱离飞线架10。具体地,为了避免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与第二飞线4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互相干扰,可先将连接部分可直接脱离飞线架10的飞线进行松卷。
96.进一步地,在执行步骤s8及s9之前,还可包括步骤:对第一飞线3及第二飞线4的预定飞线铺设轨迹上的杂物垃圾等进行清理。可以理解地,可以使用rov等水下设备执行清理步骤。
97.如图5所示,飞线架10于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避空位13,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位于避空位13内,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部分位于避空位13内。
98.可以理解地,松卷第一飞线3时,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即可直接穿过避空位13移动至飞线架10外,使得第一飞线3完全脱离飞线架10;同理,避空位13亦可使得第二飞线4在松卷过程中即可完成第二飞线4与飞线架10的脱离。避空位13可以为开设于飞线架10上的开口、槽或孔等结构。
99.优选地,避空位13设置于飞线架10的底部。可以理解地,在松卷第一飞线3或第二飞线4并进行安装时,第一飞线3或而第二飞线4会在自重的作用下进一步下沉,从而使第一飞线3和第二飞线4各自的连接部分自动从飞线架10上脱离,进一步提高了水下飞线的安装效率。
100.如图5所示,设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31的长度和第二部分32长度的比值为r1,设
飞线架10的预定放置位置到第一接头预定插接位置的距离为d1,设飞线架10的预定放置位置到第二接头预定插接位置的距离为d2;其中,r1=d1/d2。
101.可以理解地,由于海床面貌的复杂程度不一,预定飞线铺设轨迹上可能会有部分位置不适宜放置飞线架10,而当d1≠d2时,则将第一飞线3绕接于第一绕接部21上的第一部分的长度与绕接于第二绕接部22上第二部分的长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得r1=d1/d2。如此,将第一接头牵引连接至预定位置时,第一飞线3上的第一部分也将恰好从第一绕接部21上完全松出,而将第二接头牵引连接至预定位置时,第二部分也将恰好从第二绕接部22上完全松出,使得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固定可与第一飞线3与飞线架10的分离同步完成,提高了飞线的安装效率。
102.还可以理解地,第二飞线4上第一部分41的长度和第二部分42长度的比值为r2,设飞线架10的预定放置位置到第三接头预定插接位置的距离为d3,设飞线架10的预定放置位置到第四接头预定插接位置的距离为d4;其中,r2=d3/d4。亦可使得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的固定与第二飞线4和飞线架10的分离同步完成,进一步提高飞线的安装效率。
10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飞线安装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完成第一飞线3的安装后还可包括步骤:
104.将飞线架10放置于第二飞线4的预定铺设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后,再将第三接头牵引连接至水下系统中的预定插接位置,将第四接头牵引连接至水下系统中的预定插接位置。
105.可以理解地,完成第一飞线3的安装后,飞线架10的当前放置位置可能并不利于第二飞线4的安装,因而需要重新调整飞线架10的放置位置,以便对第二飞线4进行安装。
106.如图5所示,步骤s1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包括:
107.s11、将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于第一绕接部21上绕卷预定圈数,并使第一绕接部21上的各圈第一飞线3互不重合。可以理解地,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所绕成的各圈飞线,彼此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或重合,使得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在安装松卷时,位于飞线架10外侧的飞线圈能够先于内侧的飞线圈松卷,从而避免内侧的飞线圈先于外侧飞线圈松卷而造成飞线打结,保证了飞线的安装成功率。
108.s12、将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置于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可以理解地,飞线架10在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可设置有诸如隔离架、隔离栏、隔离板及间隔槽等隔离结构,以隔开第一飞线3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将连接部分跨过隔离结构后即可将第二部分置于第二侧12,工作人员即可将第二部分绕接于第二侧12上。
109.s13、将第一飞线3的第二部分32于第二绕接部22上绕卷预定圈数,并使第二绕接部22上的各圈第一飞线3互不重合。可以理解地,参照前述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的绕接方式相似,第二部分所绕成的互不重合的各圈飞线同样能够防止第二部分在松卷过程中出现意外纠缠打结,保证了飞线的安装成功率。
110.还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用户可以依照飞线架10的水下安置位置大致测算第一飞线3上需要预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长度,从而大致估算第一飞线3上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间连接部分的大致位置,进而可先执行步骤s12完成连接部分的放置以完成第一飞线3于第一侧11及第二侧12上的飞线长度分配,然后再执行步骤s11及步骤s13完成第一飞线3的绕卷。其次,无论第一飞线3采用先绕卷或安置定位任何部分,步骤s11和步
骤s13均可以互相替换。
111.如图5所示,步骤s2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包括:
112.s21、将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于第三绕接部23上绕卷预定圈数,并使第三绕接部23上的各圈第二飞线4互不重合。可以理解地,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的绕卷方法可参照步骤s11,以使第二飞线4的第一部分41在松卷过程中能够逐圈松卷,不会互相纠缠打结,保证飞线的正确安装。
113.s22、将第二飞线4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置于第一侧11和第二侧12之间。可以理解地,安置第二飞线4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分时,应避免该连接部分与第一飞线3上的连接部分产生纠缠,从而避免第一飞线3的连接部分和第二飞线4的连接部分在各自的松卷安装的过程中互相缠绕,确保需要先松卷的飞线不会因另一飞线的连接部分的阻挡而无法顺利从飞线架10上脱离,进一步保证了飞线的安装成功率。
114.s23、将第二飞线4的第二部分于第四绕接部24上绕卷预定圈数,并使第四绕接部24上的各圈第一飞线3互不重合。可以理解地,第二飞线4的第二部分的绕卷方法参照步骤s21,提高飞线的安装成功率。
115.还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飞线4的缠绕步骤中,可先执行步骤s22对第二飞线4上的连接部分进行安置定位,再执行步骤s21及步骤s23。其次,无论是先绕卷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还是先安置定位连接部分,步骤s21和步骤s23之间均可以互相替换。
116.本实用新型的飞线安装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7.本实用新型的飞线架,通过在主体1的第一侧上设置第一绕接部及第三绕接部,以及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设置第二绕接部及第四绕接部,使得第一飞线能够绕接于第一绕接部和第二绕接部上,并将第二飞线绕接于第三绕接部和第四绕接部上;从而使得单个飞线架单次入水即可完成两根飞线的安装,提高了飞线的安装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118.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