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线束多点出线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44810发布日期:2022-05-17 12:2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线束多点出线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固定支架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线束在固定时,传统往往是单独的两端固定后,中间采用线束卡钉进行局部固定,由于发动机工作温度一般在125℃左右,传统的固定方式,无法对发动机线束与发动机接触处起到隔热防护的效果,发动机线束的绝缘线皮接触高温会有变色现象。目前,缺乏一种可以代替线束卡钉实现对邻近发动机处的发动机线束的固定效果的固定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线束多点出线的固定支架,已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线束多点出线的固定支架,包括线束固定支架,所述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线束槽以及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槽的左端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线束槽的右端与所述上盖铰接;
5.所述线束槽与所述上盖相连围成四个出线口,四个出线口的内壁均设有用于卡接波纹管的限位突起;
6.四个出线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线束槽的左端部的左端出线口、位于线束槽的后端的后出线口、位于所述线束槽前端左右设置的左前出线口以及右前出线口;
7.所述线束槽的后端固定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上固定有一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用于固定螺钉;
8.所述延伸块与所述后出线口左右设置。
9.本专利相对于线束卡钉实现了线束的多方向的引导出线的同时,通过卡接波纹管的限位突起,便于实现了线束的隔热防护,适用于发动机这一高温工作环境下的线束的固定使用。通过线束不同方向的引出,减缓了线束间的相互晃动的干扰,进一步实现减震效果。
10.进一步优选的,左端出线口的外径大于所述左前出线口以及所述右前出线口的外径,所述左前出线口以及所述右前出线口大于所述后出线口的外径。
11.便于实现对接不同尺寸的波纹管。满足不同宽度的线束的导出。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金属环的外围。
13.便于提高金属环固定处的强度,减少变形概率。凹槽也可以作为定位槽,实现与对手件的限位固定。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线束槽与所述上盖通过相互匹配的卡鼻与卡窗可拆卸连接。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环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环的外壁开设有环状凹槽;
17.所述线束槽上设有嵌入所述环状凹槽的突起。
18.便于实现金属环与线束槽的相对限位固定。
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延伸块包括横截面面积逐渐递减的连接部、过渡部以及水平设置的安装部;
20.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线束槽的外壁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束槽的外壁相连;
21.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过渡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
22.所述连接部从后至前倾斜向下延伸。
23.便于实现延伸块的安装强度的同时,实现对线束支架的固定。
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平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的内壁为所述金属环安装孔。
25.便于提高金属环安装固定时的接触面,提高强度。
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环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环状凸台的上端面。
2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线束槽以及所述上盖的前端设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内径从内至外递增的渐变部;
28.所述线束槽与所述上盖的两个渐变部相连构成分别与左前出线口以及右前出线口导通的扩口部。
29.便于提高转向处的线束的夹紧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为线束槽,2为上盖,3为金属环,4为延伸块,5为卡鼻,6为卡窗,11为凹槽,12为限位突起,21为插槽,41为连接部,42为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6.参见图1至图4,具体实施例1,一种发动机线束多点出线的固定支架,包括线束固定支架,线束固定支架包括线束槽1以及上盖2,线束槽1的左端与上盖2可拆卸连接,线束槽1 的右端与上盖2铰接;线束槽1与上盖2相连围成四个出线口,四个出线口的内壁均设有用于卡接波纹管的限位突起12;四个出线口分别为位于线束槽1的左端部的左端出线口、位于线束槽1的后端的后出线口、位于线束槽1前端左右设置的左前出线口以及右前出线口;线束槽1的后端固定有向后延伸的延伸块4,延伸块4上固定有一金属环3,金属环3用于固定螺钉;延伸块4与后出线口左右设置。本专利相对于线束卡钉实现了线束的多方向的引导出线的同时,通过卡接波纹管的限位突起,便于实现了线束的隔热防护,适用于发动机这一高温工作环境下的线束的固定使用。通过线束不同方向的引出,减缓了线束间的相互晃动的干扰,进一步实现减震效果。
37.左端出线口的外径大于左前出线口以及右前出线口的外径,左前出线口以及右前出线口大于后出线口的外径。便于实现对接不同尺寸的波纹管。满足不同宽度的线束的导出。
38.延伸部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凹槽11,凹槽11位于金属环3的外围。便于提高金属环3固定处的强度,减少变形概率。凹槽也可以作为定位槽,实现与对手件的限位固定。
39.线束槽1与上盖2通过相互匹配的卡鼻5与卡窗6可拆卸连接。
40.金属环3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金属环3的外壁开设有环状凹槽;线束槽1上设有嵌入环状凹槽的突起。便于实现金属环3与线束槽1的相对限位固定。
41.延伸块4包括横截面面积逐渐递减的连接部41、过渡部以及水平设置的安装部42;连接部41的上端与线束槽1的外壁的上端面齐平,连接部41与线束槽1的外壁相连;连接部41 通过过渡部与安装部42相连;连接部41从后至前倾斜向下延伸。便于实现延伸块4的安装强度的同时,实现对线束支架的固定。
42.水平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的内壁为金属环的安装孔。便于提高金属环 3安装固定时的接触面,提高强度。金属环3的上端面高于环状凸台的上端面。
43.线束槽以及上盖的前端可以设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内径从内至外递增的渐变部;线束槽1 与上盖2的两个渐变部相连构成分别与左前出线口以及右前出线口导通的扩口部。便于提高转向处的线束的夹紧固定效果。
44.线束槽以及上盖的内壁固定有气凝胶。实现隔热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缓冲减震的效果。参见图4,每个出线口的外壁上可以开设有插槽21,插槽21内固定有线束标识。通过线束标识便于清晰的显示没有出线口引出的线束。便于后期维修时对线路的走向的快速获知。比如线束标识可以是涂覆有不同颜色的绝缘线。每个出线口的外壁上卡接有绝缘线。便于通过绝缘线的颜色来标识不同的线束。通过颜色不同的绝缘线分别在不同的出线口,通过颜色的对应,可以获知相应的线束的走向。插槽长度方向平行于出线口的轴向。插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出线口的轴端外壁导通。插槽的横截面面积为圆心角大于180
°
的圆弧。且小于 270
°
。便于将线束标识卡入插槽。
4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