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3642发布日期:2022-06-14 23:5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配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配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配电设备用于连接电网和家庭电路,以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目前的配电设备中的继电器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上,在继电器损坏时需要重新焊接新的继电器或更换整个电路板,操作不便,维护成本高,不利于配电设备的维修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能够解决配电设备中的继电器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设备,包括:箱体;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强电电路板和继电器模块,所述强电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强电电路板上设有插拔连接器,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插接电路板和设于所述插接电路板上的继电器,所述插接电路板插设于所述插拔连接器中,以使所述继电器和所述强电电路板电连接。
5.可选的,所述插接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拔连接器连接的焊盘,所述继电器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继电器模块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罩设于所述第二端。
6.可选的,所述强电电路板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电网线路,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用电线路,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均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配电设备还包括插座,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第三端口电连接。
7.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弱电电路板,所述弱电电路板设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强电电路板电连接。
8.可选的,所述箱体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转动相连的盖体,所述强电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弱电电路板设于所述盖体上。
9.可选的,所述配电设备还包括电磁锁,所述电磁锁设于所述盖体上,并与所述弱电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磁锁能够在通电时吸附于所述壳体上,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锁合。
10.可选的,所述配电设备还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强电电路板和所述弱电电路板之间。
11.可选的,所述隔离板上设有与所述继电器模块相匹配的插拔孔,所述继电器模块裸露于所述插拔孔中。
12.可选的,所述隔离板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
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互隔开,以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走线通道。
13.可选的,所述继电器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插拔连接器的数量与所述继电器模块的数量相同。
14.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继电器模块包括插接电路板和设于插接电路板上的继电器,通过在强电电路板上设有插拔连接器,并将插接电路板插设于插拔连接器中以使继电器和强电电路板电连接,在某一继电器模块损坏时,可直接拔出对应的继电器模块,再插入新的继电器模块即可实现配电设备的维修操作,操作便捷快速,并且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配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的配电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的继电器模块与强电电路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中的继电器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2中的配电设备隐去部分元件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00、配电设备;10、箱体;11、壳体;13、盖体;20、电路板组件;21、强电电路板;211、主板;212、插拔连接器;22、继电器模块;221、插接电路板;222、保护壳;223、继电器;224、第一壳体;226、第二壳体;227、第一端;228、焊盘;229、第二端;23、第一端口;24、第二端口;25、第三端口;26、弱电电路板;30、插座;31、第一插接孔;32、第二插接孔;40、隔离板;41、插拔孔;42、第一避让孔;43、第二避让孔;44、第一挡板;45、第二挡板;50、电磁锁。
具体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配电设备用于连接电网和家庭电路,以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目前的配电设备中的继电器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上,在继电器损坏时需要重
新焊接新的继电器或更换整个电路板,操作不便,维护成本高,不利于配电设备的维修保养。
26.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能够解决配电设备中的继电器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设备100,请参阅图1至图2,配电设备100包括箱体10、电路板组件20以及插座30。电路板组件20包括强电电路板21和继电器模块22,强电电路板21设置于箱体10内,以避免外界杂质接触强电电路板21,而导致强电电路板21发生损坏。请参阅图3和图4,强电电路板21上设有插拔连接器212,继电器模块22包括插接电路板221和设于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继电器223,插接电路板221插设于插拔连接器212中,以使继电器223和强电电路板21电连接。
28.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设备100中的继电器模块22与强电电路板21之间通过可插拔的方式连接,使继电器模块22和强电电路板21能够相互机械连接且电性连接。继电器模块22包括插接电路板221和设于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继电器223,通过在强电电路板21上设有插拔连接器212,并将插接电路板221插设于插拔连接器212中以使继电器223和强电电路板21电连接,在某一继电器模块22损坏时,可直接拔出对应的继电器模块22,再插入新的继电器模块即可实现配电设备的维修操作,操作便捷快速,并且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29.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模块22的数量为多个,插拔连接器212的数量与继电器模块22的数量相同,同样设有多个,其中,如图2所示,多个继电器模块22并排间隔设置于强电电路板21上。各个继电器模块22与相应的插拔连接器212一一对应连接,在某一继电器模块22损坏时,可直接拔出对应的继电器模块22,再插入新的继电器模块即可实现配电设备的维修操作。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强电电路板21设有第一端口23、第二端口24和第三端口25,第一端口23用于连接电网线路,第二端口24用于连接用电线路,第一端口23和第二端口24均与第三端口25相连。插座30设置于箱体10上,并与第三端口25电连接,以使配电设备100具有连接外部电器设备的功能。如,外部电器设备可以是储能电源,储能电源通过插座30连接至第三端口25,第三端口25连接第一端口23,使得电网线路可以通过插座30为储能电源充电;同时,第三端口25连接第二端口24,使得在电网线路停电时,储能电源可以为用电线路供电,使配电设备100具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继电器模块22包括插接电路板221和设于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继电器223,强电电路板21包括主板211和设于主板211上的插拔连接器212,插接电路板221插设于插拔连接器212中。其中,插拔连接器212焊接于主板211上,通过主板211上的线路与第一端口23和第二端口24电连接,使得电网线路和用电线路之间可以通过继电器模块22进行保护。
32.具体来说,插拔连接器212设置于强电电路板21上,并与强电电路板21上的线路电连接,继电器223设置于插接电路板221上,并与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线路电连接,通过将插接电路板221直接插接设置于插拔连接器212上,可以便于继电器模块22的安装和拆卸。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插接电路板221包括第一端227和第二端229,第一端227设有用于与插拔连接器212连接的焊盘228,继电器223设于第二端229。焊盘228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导电性,焊盘228通过线路与继电器223电连接,继电器223通过焊盘228连接
于插拔连接器212。插拔连接器212的卡槽内设有弹簧片,插接电路板221插入后焊盘228与弹簧片接触导通,使继电器223和主板211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同时方便继电器223损坏时的拆卸更换。
34.具体来说,插接电路板221的第一端227插置于插拔连接器212上,以利用焊盘228将插接电路板221与插拔连接器212电连接。插接电路板221的第二端229设置有用于与继电器223连接的线路,继电器223设置于第二端229上,并与设置于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线路电连接。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于指示插接电路板221的相对两端,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将焊盘设置于插接电路板221的第二端229,而将继电器223设置于插接电路板221的第一端227。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于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线路较多,并且继电器223通常与插接电路板221焊接连接,为了避免插拔继电器模块22而破坏继电器223和插接电路板221的连接,可以设置继电器模块22还包括保护壳222,保护壳222罩设于第二端229外侧,以保护继电器223,避免继电器223与插接电路板221的连接失效,并可以提升继电器模块22的密封性,避免外界杂质进入保护壳222内而损坏继电器223或者插接电路板221上的线路。
37.其中,保护壳222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224和第二壳体226,第一壳体224和第二壳体226分别位于插接电路板221的相对两侧,第一壳体224和第二壳体226连接时,能够将继电器223罩设于第一壳体224和第二壳体226所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38.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壳体224和第二壳体226的其中一者上设置卡扣,并在第一壳体224和第二壳体226的另一者上设置卡勾,卡扣与卡勾卡接连接,以便于将保护壳222和继电器223进行安装和拆卸。
39.通常情况下,箱体10上用于设置插座30的插接孔仅设置于箱体10的其中一个表面上,例如,设置于箱体10的前面。为了避免配电设备100占用较大的空间,一般会将配电设备100放置于狭窄的空间中,这样插座30与狭窄空间只存在较小的缝隙,此时,在需要连接用电线路时,用电线路无法进入缝隙与插座30进行连接,导致需要取出配电设备100之后才能够进行使用。或者,当将插接孔设置于箱体10的底面时,必须将配电设备100悬挂后才能将用电线路与插座30进行连接,导致需要先将配电设备100悬挂在墙壁上后才能进行使用。综上,会使得配电设备100的使用非常不便。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的相邻两个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接孔31和第二插接孔32。插座30设置于箱体10内,且正对于第一插接孔31或者第二插接孔32设置。如此,通过将插座3030选择性的置于第一插接孔31或者第二插接孔的位置处,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安装空间选择采用壁挂式或者嵌入式的安装方式安装配电设备100,用电线路可以正向或侧向连接配电设备100,使配电设备100的安装和使用更加的方便。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路板组件20还包括弱电电路板26,弱电电路板26设于箱体10内,并与强电电路板21通过排线电连接。通过在箱体10内同时设置相互分离的强电电路板21和弱电电路板26,可以使得强电和弱电分离,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图5是图2中的配电设备100隐去部分元件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配电设备100还包括隔离板40,隔离板40遮盖于强电电路板21朝向弱电电
路板26的一侧。
43.具体来说,隔离板40设置在强电电路板21和弱电电路板26之间,用于将强电电路板21和弱电电路板26电气隔离,避免强电电路板21与弱电电路板26之间的距离太近而发生短路或者电气击穿,提升用电安全性。
44.其中,隔离板40可以采用绝缘的塑料板进行制作,在隔离板40上设有插拔孔41、第一避让孔42以及第二避让孔43,其中,插拔孔41与继电器模块22相互匹配,隔离板40与强电电路板21连接时,继电器模块22裸露于插拔孔41中,即可以经由插拔孔41露出。第一避让孔42与第一端口23相互匹配,隔离板40与强电电路板21连接时,设置于强电电路板21上的第一端口23经第一避让孔42露出。第二避让孔43与第二端口24相互匹配,隔离板40与强电电路板21连接时,设置于强电电路板21上的第二端口24经第二避让孔43露出。如此,隔离板40可以遮挡设置于强电电路板21上的线路,而露出设置于强电电路板21上的电子元器件,一方面可以便于与外部元器件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电子元器件散热,避免电子元器件过热而损坏电子元器件。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隔离板40背离电路板组件20的一侧设有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相互隔开,以在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之间形成一走线通道。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走线设置在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之间的走线通道内。通过将走线限位于第一挡板44和第二挡板45之间的走线通道内,可以使得走线分布的更加合理,避免走线凌乱的排布。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箱体10包括壳体11和与壳体11转动相连的盖体13,强电电路板21设于壳体11内,弱电电路板26设于盖体13上。
47.具体来说,壳体11内设置有安装腔,强电电路板21设置于安装腔内,盖体13连接于壳体11,用于封盖安装腔的开口。
48.其中,壳体11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状,以增大壳体11的收容空间,便于强电电路板21的设置。壳体11也可以设置为梯形、三角形或者圆形等。
49.可选地,壳体11与盖体13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此时,不仅需要在盖体13和壳体11上开设多个装配孔,而且盖体13与壳体11的拆装也较为复杂,极大地降低了盖体13的开盖时间。
50.故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盖体13与壳体11的一侧转动连接,此时,仅需要将壳体11和盖体13背离转动连接轴的另一侧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可以便于打开盖体13对强电电路板21进行维护,极大的缩短了盖体13的开盖时间。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盖体13和壳体11的连接效率,还可以设置配电设备100包括电磁锁50,电磁锁50设置于盖体13上,并具体可以设置于盖体13与壳体11转动连接轴的另一侧边,电磁锁50与弱电电路板26电连接,电磁锁50能够在通电时吸附于壳体11上,以使壳体11和盖体13锁合,实现壳体11与盖体13的固定连接。在需要打开盖体13时,可以断开电磁锁50与电源的电连接,此时,壳体11与盖体13之间的磁性吸附作用力消失,可以轻易的打开盖体13。
52.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