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4107发布日期:2022-05-31 13:12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属于emc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emc是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且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
3.目前现有技术产品未进行充分的emc电路设计,在emc方面表现较差,电源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均不符合相关产品的emc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全新电路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拥有稳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包括保险丝f1、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lc差模滤波电路、电容c12、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
6.其中,保险丝f1的其中一端构成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入端用于外接电压;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三者相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外接机壳;电容c20的另一端与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7.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相连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连接;
8.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电容c18的其中一端、电容c19的其中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电路输出端,用于对外输出电压;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分别对接电容c13的其中一端、电容c14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分别对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电容c15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电容c15的另一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双向tvs二极管d5,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双向tvs二极管d5的正极端,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双向tvs二极管d5的负极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c差模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3、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其中,电感l3的其中一端与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电感l3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与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np型三极管a1为型号为bc856的pnp型三极管。
1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全新电路结构设计,通过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分别抑制高频共模噪声和低频共模噪声,以及应用电容c12与电容c20分别滤除电源线正负两级上的共模噪声;同时,引入lc电路滤波特性,由电感l3与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并结合预留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抑制板上的开关电源频率等差模噪声;最后加入双向tvs二极管d5,获得吸收浪涌和静电保护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所设计emc电路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拥有稳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实际应用当中,如图1所示,包括保险丝f1、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lc差模滤波电路、电容c12、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
18.其中,保险丝f1的其中一端构成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入端用于外接电压vcc_in;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三者相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外接机壳;电容c20的另一端与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19.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相连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连接。
20.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电容c18的其中一端、电容c19的其中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电路输出端,用于对外输出电压vcc_out;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21.实际应用当中,通过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分别抑制高频共模噪声和低频共模噪声,以及应用电容c12与电容c20分别滤除电源线正负两级上的共模噪声。
22.基于上述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的技术方案之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其中所应用的lc差模滤波电路,具体设计包括电感l3、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其中,电感l3的其中一端与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电感l3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与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
23.并且基于lc差模滤波电路的应用,进一步设计还包括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分别对接电容c13的其中一端、电容c14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分别对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电容c15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电容c15的另一端。
24.如此,在由电感l3与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所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预留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能够更加有效的抑制板上的开关电源频率等差模噪声。
25.此外,还进一步设计加入双向tvs二极管d5,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双向tvs二极管d5的正极端,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双向tvs二极管d5的负极端,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获得吸收浪涌和静电保护的作用。
26.将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在实际应用当中,电容c12与电容c20均设计采用1nf的电容,电容c18设计采用10uf的电容,电容c19设计采用100nf的电容,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分别均设计采用1uf的电容,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分别均设计采用220uf/50v的极性电容。
27.实际应用当中,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全新电路结构设计,抑制了高频共模噪声和低频共模噪声,以及滤除了电源线正负两级上的共模噪声;同时,引入lc电路滤波特性,抑制了板上的开关电源频率等差模噪声;此外还具有吸收浪涌和静电保护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所设计emc电路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拥有稳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