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1247发布日期:2022-07-09 11:3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


背景技术:

2.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穿插电缆支架将电缆在各电力井中来回穿梭,但是现有技术中电缆专用架一般是通过人力进行拉拽,在拉拽的过程中,从电力井里出来的电缆其表面携带的杂质不能及时清理,除此之外,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出现手滑的情况,很有可能使电缆下坠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专用架一般是通过人力进行拉拽,在拉拽的过程中,从电力井里拉拽出来的电缆其表面携带的杂质不能及时清理,除此之外,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出现手滑的情况,很有可能使电缆下坠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架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框,所述u形框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凹槽内壁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轴承。
7.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套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表面设置有清洁套,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壁与支撑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架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侧面与架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轴承。
8.所述第二轴承的外表面套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设置有线绳,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线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圆孔,所述架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架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踏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
的底端与支撑框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开设在架体内壁的背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圆孔开设在固定杆的上表面,所述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的右侧面与踏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该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通过设置u形框、清洁套、卡块、弹簧、活动杆、滚轮、线绳和踏板,首先控制踏板向下运动,踏板带动限位板往下运动,限位板带动滑杆在第二圆孔内向下运动,滑杆带动线绳往下运动,线绳通过滚轮转动,带动活动板往上运动,使得弹簧被拉长,活动板带动活动杆往上运动,使得固定板往上运动,卡块与u形框分离,之后将电缆与u形框接触,拉动电缆往右运动,电缆与清洁套接触,电缆带动转筒转动,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电缆与清洁套的接触可以方便对回收的电缆进行及时的清理,在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松开踏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卡块复位并将电缆固定在u形框的内壁,防止电缆在重力作用下下坠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
18.2、该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通过设置底板和连接片,底板的设置增大与工作面的接触面积,通过连接片的固定,便可实现对架体的稳定,保证了架体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19.3、该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通过设置第二圆孔和限位板,第二圆孔对滑杆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板防止弹簧复位的惯性将滑杆带出第二圆孔,便可实现滑杆在第二圆孔内平稳滑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架体剖面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b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板、2连接片、3架体、4u形框、5固定板、6活动杆、7第一圆孔、8活动块、9第一滑孔、10活动板、11弹簧、12支撑框、13线绳、14滑杆、15第二圆孔、16固定杆、17限位板、18配合板、19踏板、20第二滑孔、21支撑凹槽、22固定轴、23第一轴承、24转筒、25清洁套、26卡块、27第二轴承、28滚轮、29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7.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架体3,架体3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2,
架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框4,u形框4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支撑凹槽21,支撑凹槽21内壁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轴22,固定轴2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轴承23,通过设置固定轴22和第一轴承23,固定轴22对第一轴承23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使得第一轴承23在固定轴22的外表面平稳的转动。
28.第一轴承23的外表面套接有转筒24,转筒24的外表面设置有清洁套25,支撑框1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圆孔7,第一圆孔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杆6,活动杆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0,通过设置活动板10,控制活动板10的上下调节,便可实现卡块26与电缆的分离与接触,活动板10的内壁与支撑框12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动板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8,架体3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9,支撑杆29的右侧面与架体3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杆29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轴承27。
29.第二轴承27的外表面套接有滚轮28,滚轮28的外表面设置有线绳13,线绳13的一端与活动块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线绳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14,滑杆1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圆孔15,架体3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架体3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滑孔20,第二滑孔2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踏板19,通过设置踏板19,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踏板19,方便使用者来对电缆的后续工作进一步操作,同时也起到控制本装置的开关作用。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撑框12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2,通过设置连接片2,通过连接片2的固定,便可实现对架体3的稳定,保证了架体3在工作时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31.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活动杆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26,通过设置卡块26,在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松开踏板19,在弹簧11的作用下,使卡块26复位并将电缆固定在u形框4的内壁。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活动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与支撑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11,弹簧11复位恢复自身形状,便可实现卡块26与电缆的接触。
33.具体的,如图1所示,活动块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孔9,第一滑孔9开设在架体3内壁的背面,通过设置第一滑孔9,第一滑孔9对活动块8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活动块8在第一滑孔9内壁平稳滑动。
34.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圆孔15开设在固定杆16的上表面,滑杆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通过设置限位板17,限位板17防止弹簧11复位的惯性将滑杆14带出第二圆孔15,便可实现滑杆14在第二圆孔15内平稳滑动。
35.具体的,如图1所示,限位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配合板18,配合板18的右侧面与踏板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配合板18,配合板18对限位板17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便可实现踏板19的传动过程。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7.s1、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首先控制踏板19向下运动,踏板19带动限位板17往下运动,限位板17带动滑杆14在第二圆孔15内向下运动,滑杆14带动线绳13往下运动,线绳13通过滚轮28转动,带动活动板10往上运动,使得弹簧11被拉长,活动板10带动活动杆6往上运动,使得固定板5往上运动;
38.s2、卡块26与u形框4分离,之后将电缆与u形框4接触,拉动电缆往右运动,电缆与清洁套25接触,电缆带动转筒24转动,当遇到紧急情况,使用者及时松开踏板19,弹簧11复位带动活动板10往下运动,活动板10带动线绳13往下运动,线绳13通过滚轮28转动,线绳13带动滑杆14往上运动;
39.s3、滑杆14带动限位板17在第二圆孔15内向上运动,限位板17带动踏板19往上运动,活动板10带动活动杆6往下运动,使得固定板5往下运动,卡块26与u形框4内的电缆接触,从而将电缆固定在u形框4的内壁。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