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高强度防变形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7365发布日期:2022-04-09 09:2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高强度防变形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定子绝缘框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高强度防变形电机定子绝缘框架。


背景技术:

2.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用于包裹定子铁芯,避免漆包线与铁芯接触而导致容易出现击穿现象,如图8所示,现有拼接式定子,该拼接式定子包括若干个定子拼接组件90,如图9所示,八个定子拼接组件90围成一圈,并且相邻的定子拼接组件90的铁芯99相互插接,如图10所示,每个定子拼接组件90都分别包括第一槽壳91、第二槽壳92及铁芯99,第一槽壳91包裹着铁芯99的齿部991的上部,第二槽壳92包裹着齿部991的下部,如图11所示,第一槽壳91的下部与第二槽壳92的上部叠在一起,其中第二槽壳92的上端部位于第一槽壳91的内侧,如图11所示,由于位于相对远离定子中心位置的第二槽壳92的外侧槽壁的面积相对较大且较薄,因此外侧槽壁的强度较低,外侧槽壁角位921的容易产生变形而向内翻曲凸出,在绕制漆包线的时候,外侧槽壁角位921容易刮到漆包线而造成电机定子成为废品,而假设增厚外侧槽壁设置,又会减小供线圈缠绕的空间及影响在齿部991的磁场的强度,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产品质量较差,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高强度防变形电机定子绝缘框架,有利于提高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产品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效高强度防变形电机定子绝缘框架,包括上套架及下套架,所述上套架形成有两个上槽壳,两个所述上槽壳相背设置,所述下套架形成有两个下槽壳,两个所述下槽壳相背设置;其中,所述上槽壳的下部内侧形成有第一凹部,所述下槽壳的上部外侧形成有第二凹部,所述下槽壳的上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部适配连接,所述上槽壳的下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部适配连接,所述下槽壳包括下槽外侧槽壁,所述下槽外侧槽壁的上端形成有倒角,所述上槽壳包括上槽外侧槽壁,所述第一凹部上形成有补块,所述补块位于所述上槽外侧槽壁上,所述补块对应连接所述倒角。
6.优选地,所述上槽壳包括上槽底壁,两个所述上槽壳的所述上槽底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铁芯的齿部的上部的上容置腔,所述下槽壳包括下槽底壁,两个所述下槽壳的所述下槽底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铁芯的齿部的下部的下容置腔。
7.优选地,所述第二凹部上形成有凸柱,所述凸柱对应靠近所述倒角设置,所述第一凹部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凸柱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适配连接。
8.优选地,所述凸柱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紧配合连接。
9.优选地,所述凸柱形成有扣头部,所述连接孔内形成有缩口部,所述扣头部与对应的所述缩口部扣接。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下槽外侧槽壁的上端形成有倒角,上槽壳包括上槽外侧槽壁,第一凹部上形成有补块,补块位于上槽外侧槽壁上,补块对应连接倒角,使得下槽外侧槽壁的变形幅度较大的结构部位被剔除,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与铁芯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与铁芯组合的分解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上套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下套架的后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现有技术的电机定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依据图8的分解示意图。
20.图10为现有技术的定子拼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1.图11为现有技术的定子拼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标号说明:1-上套架;10-上槽壳;100-上容置腔;101-第一凹部;11-上槽底壁;12-上槽外侧槽壁;1201-补块;1202-连接孔;1203-缩口部;13-上槽内侧槽壁;2-下套架;20-下槽壳;200-下容置腔;201-第二凹部;21-下槽底壁;22-下槽外侧槽壁;2201-倒角;2202-凸柱;2203-扣头部;23-下槽内侧槽壁;1000-齿部容置腔;90-定子拼接组件;91-第一槽壳;92-第二槽壳;921-外侧槽壁角位;99-铁芯;991-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4.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高强度防变形电机定子绝缘框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上套架1及下套架2,上套架1形成有两个上槽壳10,两个上槽壳10相背设置,每个上槽壳10分别包括上槽底壁11、上槽外侧槽壁12及上槽内侧槽壁13,上槽外侧槽壁12及上槽内侧槽壁13分别连接上槽底壁11的外内两端,其中“上槽外侧槽壁12”中所说的“外侧”是指在从电机定子中心向外方向上的靠外一侧,下套架2形成有两个下槽壳20,两个下槽壳20相背设置,具体地,每个下槽壳20分别包括下槽底壁21、下槽外侧槽壁22及下槽内侧槽壁23,下槽外侧槽壁22及下槽内侧槽壁23分别连接下槽底壁21的外内两端;如图2所示,上槽壳10的下部内侧形成有第一凹部101,第一凹部101分布在上槽底壁11、上槽外侧槽壁12及上槽内侧槽壁13上且连通设置;如图2所示,下槽壳20的上部外侧形成有第二凹部201,第二凹部201分布在下槽底壁21、下槽外侧槽壁22及下槽内侧槽壁23上且连通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下槽壳20的上部与对应的第一凹部101适配连接,上槽壳10的下部与对应的第二凹部201适配连接,也就是说,下槽壳20的上部填平了第一凹部101,及上槽壳10的下部填平了第二凹部201,位于图3中靠左位置的下槽壳20的上部与位于图3中靠左位置的上槽壳10的下部叠在一起,位
于图3中靠右位置的下槽壳20的上部与位于图3中靠右位置的上槽壳10的下部叠在一起。如图2所示,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形成有倒角2201,上槽壳10包括上槽外侧槽壁12,第一凹部101上形成有补块1201,更具体地说,补块1201位于上槽外侧槽壁12上,如图3所示,补块1201对应连接倒角2201,换句话说,补块1201起到填补对应的倒角2201的作用,使得下槽外侧槽壁22与上槽外侧槽壁12得以平整连接;由于倒角2201所处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远离下槽底壁21,所以倒角2201所处的位置的原部位(即是说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边角)容易生产幅度较大的弯曲变形,通过制作倒角2201,剔除了变形幅度较大的结构部位,有利于提高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产品质量,在绕制电机定子的线圈的过程中,避免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边角刮到漆包线,在电机定子绝缘框架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良品率得以提高,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
25.进一步地,如上文所述,如图2所示,上槽壳10包括上槽底壁11,(左右)两个上槽壳10的上槽底壁1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铁芯99的齿部991的上部的上容置腔100,下槽壳20包括下槽底壁21,(左右)两个下槽壳20的下槽底壁2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铁芯99的齿部991的下部的下容置腔200,如图1和图3所示,上槽壳10从上至下地套在齿部991的上部,下槽壳20从下至上套在齿部991的下部,如图3所示,下容置腔200和上容置腔100连通为一体而形成齿部容置腔1000,铁芯99的齿部991适配置于齿部容置腔1000内,由于下槽壳20的上部与对应的上槽壳10的下部叠在一起,所以有利于齿部991得到全面的绝缘覆盖。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凹部201上形成有凸柱2202,凸柱2202对应靠近倒角2201设置,具体地说,凸柱2202的中心距离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边线及倒角2201的边线可以为1毫米至2毫米,如图4所示,第一凹部101上形成有连接孔1202,连接孔1202可以为通孔,如图6所示,凸柱2202与对应的连接孔1202适配连接,在上槽壳10与下槽壳20装配的过程中,下槽外侧槽壁22弹性变形,使得凸柱2202能够在上槽外侧槽壁12上滑行,当凸柱2202移动至连接孔1202的位置时,凸柱2202可以通过下槽外侧槽壁22的弹性恢复力而滑入到连接孔1202内,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部与上槽外侧槽壁12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连接起来,使得上槽壳10与下槽壳20装配可靠。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柱2202与对应的连接孔1202紧配合连接,于是在装配时需要通过人手将凸柱2202压入到连接孔1202内,使得凸柱2202不容易脱离连接孔1202,从而进一步避免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向内翻曲变形。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凸柱2202形成有扣头部2203,连接孔1202内形成有缩口部1203,缩口部1203是指在连接孔1202内的直径相对较小的部位,扣头部2203与对应的缩口部1203扣接。在凸柱2202装入连接孔1202的过程中,扣头部2203先挤开缩口部1203,使缩口部1203弹性变形张开,然后扣头部2203滑入并越过缩口部1203,使得扣头部2203与缩口部1203扣接,从而使下槽外侧槽壁22与上槽外侧槽壁12可靠连接为一体,使得下槽外侧槽壁22与上槽外侧槽壁12的结合强度高,避免下槽外侧槽壁22的上端向内翻曲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