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5546发布日期:2022-07-09 00:3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3.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
4.目前,无线充电设备通常是桌面充电器或支架无线充电器或无线充电宝,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一种设备兼具多种功能以满足多种使用场景的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6.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板、底座、无线充电座、连接构件、可充电电池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磁铁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
7.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连接构件机械连接所述底座;
8.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壳和所述底座下壳相适应连接形成底座腔体;所述底座上壳设置有收纳所述支撑板的支撑板收纳槽和/或收纳所述无线充电座的无线充电座收纳槽;
9.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无线充电座上盖和无线充电座下盖,所述无线充电座上壳和所述无线充电座下壳相适应连接形成无线充电座腔体,所述无线充电座机械连接所述支撑板;
10.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
11.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
12.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或所述无线充电座内;
13.所述可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底座腔体内,并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14.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座收纳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壳的中心处。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盖靠近所述无线充电座处部分设置有凹口。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内设有角度限位器。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转轴、可复位弹性构件、自锁构件、自闭合构件或阻尼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构件之间设有缺口。
1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底座上盖设有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座收纳槽相邻设置。
20.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接口和/或输出接口,所述充电接口或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且所述充电接口或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2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
22.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收纳于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数据线收纳槽,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2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和/或底座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24.进一步地,还包括耳机充电仓或耳机收纳仓;所述耳机充电仓或所述耳机收纳仓设置在所述底座。
25.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座的厚度高于所述无线充电座收纳槽的深度。
26.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板、底座、无线充电座、连接构件、可充电电池和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磁铁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连接构件机械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壳和所述底座下壳相适应连接形成底座腔体;所述底座上壳设置有收纳所述支撑板的支撑板收纳槽和/或收纳所述无线充电座的无线充电座收纳槽;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无线充电座上盖和无线充电座下盖,所述无线充电座上壳和所述无线充电座下壳相适应连接形成无线充电座腔体,所述无线充电座机械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可充电电池设于所述底座腔体内,并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可充电电池可以在远离电源的时候给设备提供有线输出供电或无线充电;在需要将被充电设备站立时,打开支撑板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并具备支架功能,在不需要使用支架功能时也可以收拢支撑板作为简单的无线充电宝实现无线充电并确保充电设备位于本装置中心位置;可以满足不同充电场景的充电需求。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3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1、支撑板;2、底座;3、无线充电座;4、连接构件;5、可充电电池;6、电子控制单元;7、磁铁;8、第一无线充电线圈;9、底座上壳;10、底座下壳;11、支撑板收纳槽;12、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3、无线充电座上盖;14、无线充电座下盖;15、第二无线充电线圈;16、凹口;17、底座连接件;18、耳机充电仓。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参照图1-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结构爆炸图;
35.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板1、底座2、无线充电座3、连接构件4、可充电电池5和电子控制单元6;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座3包括磁铁7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
36.所述支撑板1通过所述连接构件4机械连接所述底座2;
37.所述底座2包括底座上壳9和底座下壳10,所述底座上壳9和所述底座下壳10相适应连接形成底座腔体;所述底座上壳9设置有收纳所述支撑板1的支撑板收纳槽11和/或收纳所述无线充电座3的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
38.所述无线充电座3包括无线充电座上盖13和无线充电座下盖14,所述无线充电座上壳和所述无线充电座下壳相适应连接形成无线充电座腔体,所述无线充电座3机械连接所述支撑板1;
39.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
40.所述磁铁7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
41.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设置在所述底座2或所述无线充电座内;
42.所述可充电电池5设于所述底座腔体内,并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
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板1、底座2、无线充电座3、连接构件4、可充电电池5和电子控制单元6;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座3包括磁铁7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所述支撑板1通过所述连接构件4机械连接所述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底座上壳9和底座下壳10,所述底座上壳9和所述底座下壳10相适应连接形成底座腔体;所述底座上壳9设置有收纳所述支撑板1的支撑板收纳槽11和/或收纳所述无线充电座3的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所述无线充电座3包括无线充电座上盖13和无线充电座下盖14,所述无线充电座上壳和所述无线充电座下壳相适应连接形成无线充电座腔体,所述无线充电座3机械连接所述支撑板1;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所述磁铁7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内;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设置在所述底座2或所述无线充电座内;所述可充电电池5设于所述底座腔体内,并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通过无线充电座3实现无线充电,多个无线充电线圈满足不同充电设备的充电需求。
44.下面,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作进一步地说明。
4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壳9的中心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无线充电座3收纳在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时,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位于底座2的中心点;或,第一无线充电线圈8的中心点与底座2的中心点间距少于10mm;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壳9的中心处可以确保当支撑板1和无线充电座3收拢时,本装置可作为一个简单的无线充电宝使用,被充电设备的中心点可以位于本充电装置的中心处,保证了整洁性和方便携带或手持。
4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内。
4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壳9与所述底座下壳10之间设有底座连接件17,所述底座连接件17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上壳9,所述底座连接件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下壳10。
4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座上壳9设置有收纳支撑板1的支撑板收纳槽11,支撑板收纳槽11用于收纳和固定支撑板1,避免了支撑板1外露于产品底座2上,保证了产品的整体美观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支撑板1收纳在支撑板收纳槽11时,支撑板1在底座2的中心轴上。
4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盖靠近所述无线充电座3处部分设置有凹口16;凹口16用于将无线充电座3从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内取出。
5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构件4内设有角度限位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构件4设有对支撑板1相对于底座2打开的最小角度限位器和最大角度限位器,最小角度限位器使得支撑板1收拢时与底座2呈最小角度,最大角度限位器使得支撑板1打开时与底座2呈最大角度。
5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构件4包括转轴、可复位弹性构件、自锁构件、自闭合构件或阻尼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连接构件4用于控制支撑板1的转动角度,即能将支撑板1开合至指定角度,用户可自定义调整角度;
52.实施例一,连接构件4为可复位弹性构件,可复位弹性构件使得支撑板1能够收拢或打开到预设角度;
53.实施例二,连接构件4为阻尼件,阻尼件使得支撑板1能够收拢或打开到介于最大角度与最小角度之间的任意角度;
54.实施例三,连接构件4为支撑件,支撑件能将支撑板1固定在预设角度。
5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与所述连接构件4之间设有缺口;缺口用于连接构件4相对底座2转动时将连接构件4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缺口内。
5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的顶面与所述底座2的一侧平齐。
5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线圈15,所述底座上盖设有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15,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15与所述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相邻设置;第二无线充电线圈15用于电子设备放置在底座2时进行充电。
5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接口和/或输出接口,所述充电接口或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底座2远离所述连接构件4的另一端,且所述充电接口或输出接口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充电接口或输出接口用于通过电子控制单元6给可充电电池5进行充电;当本装置作为支架或无线充电支架使用时,此设置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线在装置后端,保证了使用体验。
5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座腔体;支撑板1与无线充电座3之间形成一中空腔体,可用于无线充电座3通过电线连接电子控制单元6或可充电电池5。
6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收纳于设置在所述底座2的数据线收纳槽,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数据线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或本装置充电。
6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和/或底座2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电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金属触点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或本装置充电。
6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耳机充电仓18或耳机收纳仓;所述耳机充电仓18或所述耳机收纳仓设置在所述底座2;耳机充电仓18用于蓝牙耳机的充电;或,耳机收纳仓用于收纳耳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充电仓18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6电连接。
6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座3的厚度高于所述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的深度;具体地,无线充电座3的上表面比无线充电座收纳槽12的深度高1mm及1mm以上,本实施案例设计可以避免底座2与部分摄像头突出的电子设备干涉或顶起摄像头,影响充电速度。
6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5.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66.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7.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