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9664发布日期:2022-06-11 00:1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电柜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控制柜。


背景技术:

2.目前综合配电控制柜是一种用于电气控制的集中装置,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装置之一,在工业生产加工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3.现有的综合配电控制柜包括主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有横隔板和纵隔板,将放置腔隔成左上腔室、左下腔室、右上腔室和右下腔室,上述腔室均可用于放置相应的电器元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电器元件在使用时会散发热量,由于主体一体成形,从而导致配电控制柜的散热效果差,从而容易影响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配电控制柜内电器元件的散热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控制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电控制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配电控制柜,包括柜体以及层叠设置于柜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柜体顶端的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柜体的底端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柜体内壁的宽度;所述柜体的顶端设置有位于第一气孔上方的盖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宽度均小于柜体内壁的宽度,从而实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侧壁和柜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气孔/第二气孔进入柜体内部,经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侧壁和柜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再由第一气孔/第二气孔排出柜体外部,从而实现柜体内部电器元件使用产生的热量流动,从而减少聚集于柜体内部的热量,从而提高柜体的散热效果;设置盖板减少由第一气孔进入柜体内部的雨水。
9.可选的,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内壁均铰接有封门;两个所述封门的铰接侧呈交错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柜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内部的开口,减少柜体在安装时开口朝向错误的事件出现;且两个封门的铰接侧交错设置,从而避免两侧的封门同时开启时,造成柜体的受力不均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柜体在使用中的整体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电器安装板和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罩设于所述电器安装板上;所述防护壳远离电器安装板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检测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安装的电器元件安装于电器安装板上,通过防护壳可以将已完成的电器元件罩设,从而减少在热量流散的过程中外部进入柜体内的粉尘附着于电器元件上。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防护壳
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电器元件散热,另一方面便于电器元件上的电子线束牵引出防护壳外部。
15.可选的,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远离第二隔板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观察口;所述第二隔板贯穿开设有出线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测试设备(电流表、电压表等具有测试功能的电器元件)安装于第二隔板上,再使用检测箱罩设,提高配电控制柜内各项电器元件的归纳,从而减少配电控制柜内各类电器元件错杂后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此外,设置出线口便于将接入测试设备的电子线束集中穿入检测箱内,设置多个观察口便于检修人员查看相应的测量数据。
17.可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内壁设置有排线卡座;所述排线卡座罩设于所述出线口上方;所述排线卡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穿线槽,所述穿线槽贯穿所述排线卡座单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排线卡座便于将穿入检测箱的各项电子线束整齐排列,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箱内电子线束的收纳归集,也有利于检修人员后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19.可选的,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检测箱的一侧设置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和所述出线口同轴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隔板的板体厚度有限,电子线束受出线口处折弯容易导致电子线束的绝缘层破损,因此设置延长管将电子线束的导出路径向第二隔板的下方延伸,从而减少电子线束和出线口的内壁摩擦而产生的损耗。
21.可选的,所述盖板包括若干设置于柜体顶端上的支撑棱板和对称设置于支撑棱板远离柜体一侧的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的相邻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远离相邻导向板的一侧朝柜体的底端外缘侧倾斜;所述第一气孔位于相邻的支撑棱板之间;所述支撑棱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柜体的外壁宽度;所述导向板覆盖所述支撑棱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棱板提高两个导向板的支撑强度,且导向板倾斜设置,便于将外部雨水引流至柜体的外部,减少滞留于导向板上的雨水。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气孔/第二气孔进入柜体内部,经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侧壁和柜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再由第一气孔/第二气孔排出柜体外部,从而实现柜体内部电器元件使用产生的热量流动,从而减少聚集于柜体内部的热量,从而提高柜体的散热效果;
25.设置排线卡座便于将穿入检测箱的各项电子线束整齐排列,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箱内电子线束的收纳归集。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中配电控制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中配电控制柜的爆炸图;
28.图3是第一隔板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第二隔板和检测箱的爆炸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11、第一气孔;12、第二气孔;13、开口;14、封门;2、第一隔板;21、电器安装板;22、防护壳;23、检测口;24、通孔;3、第二隔板;31、检测箱;32、观察口;33、出线口;34、排线卡座;341、穿线槽;35、延长管;4、盖板;41、支撑棱板;42、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控制柜。
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配电控制柜包括柜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以及盖板4;其中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层叠设置于柜体1内部;盖板4设置于柜体1顶端的端面上;柜体1顶端的端面贯穿开设有位于盖板4下方的第一气孔11,底端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两组第二气孔12,两组第二气孔12对称设置;且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的宽度均小于柜体1内壁的宽度。
34.参照图1和图2,柜体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开口13;两个开口13以及两组第二气孔12交错设置于柜体1的外缘侧;两个开口13内均铰接有封门14,封门14用于启闭开口13;其中两个封门14位于开口13内的铰接侧呈交错设置,从而避免两侧封门14同时开启时导致柜体1的整体稳定性降低。
35.参照图1和图2,盖板4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棱板41和两个倾斜设置的导向板42;其中支撑棱板41的底侧固定于柜体1顶端的端面,第一气孔11位于相邻的支撑棱板41空隙内;两个导向板42的相邻侧固定连接,另一侧向靠近柜体1的底端外缘侧倾斜;支撑棱板41的长度大于柜体1的外壁最大宽度,且导向板42能够完全将支撑棱板41覆盖。
36.参照图2和图3,第一隔板2远离第二隔板3的一侧螺栓固定有电器安装板21和防护壳22;防护壳22能够罩设电器安装板21的安装面,防护壳22贯穿开设有检测口23,以便于检修人员能够在不拆卸防护壳22的情况下查看已完成安装的电器元件的实况。
37.第一隔板2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24,多个通孔24第一隔板2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均与防护壳22的内部连通,一方面便于电器元件散热,另一方面便于电器元件上的电子线束牵引出防护壳22外部。
38.参照图2和图4,第二隔板3上螺栓固定有检测箱31,检测箱3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观察口32,多个观察口32沿第二隔板3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二隔板3上贯穿开设有可供电子线束穿过的出线口33;检测箱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罩设于出线口33上方的排线卡座34;排线卡座34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穿线槽341,穿线槽341贯穿所述排线卡座34靠近第二隔板3的一侧,从而便于电子线束扣入穿线槽341内。
39.第二隔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延长管35,延长管35和出线口33同轴设置,从而减少电子线束由出线口33牵引出后受第二隔板3的厚度直接折弯后破损的可能性。
40.将测试设备(电流表、电压表等具有测试功能的电器元件)安装于第二隔板3上,再使用检测箱31罩设,提高配电控制柜内各项电器元件的归纳,从而减少配电控制柜内各类电器元件错杂后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此外,设置出线口33便于将接入测试设备的电子线束集中穿入检测箱31内,设置多个观察口32便于检修人员查看相应的测量数据。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配电控制柜的实施原理为: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气孔11/第二气孔12进入柜体1内部,经由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的侧壁和柜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
距,再由第一气孔11/第二气孔12排出柜体1外部,从而实现柜体1内部电器元件使用产生的热量流动,从而减少聚集于柜体1内部的热量,从而提高柜体1的散热效果。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