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9930发布日期:2022-08-23 23: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连接的控制电路和均衡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反馈控制部分和电压反馈控制部分;所述电压反馈控制部分包括主开关管q1、整流管q2、电阻r、电感l、电容c、电阻r1、电阻r2、电阻r3、ea放大器m1和pwm比较器m2,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与ea放大器m1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与电容c并联后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与电容c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整流管q2的源极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整流管q2的漏极以及主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和ea放大器m1的输出端均与pwm比较器m2的反相端连接,所述pwm比较器m2的正相端输入锯齿波信号;pwm比较器m2的输出端与主开关管q1的栅极、整流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流反馈控制部分包括主开关管q1’、整流管q2’、电阻r’、电感l’、电容c’、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ez放大器m1’、pwm比较器m2’、电阻ri、触发器m3和放大器m4,所述触发器m3的s端是置位端并用于外接振荡电路产生的时钟脉冲信号,所述触发器m3的q端连接于pwm比较器m2’的输出端,所述触发器m3的输出端连接于主开关管q1’的栅极、整流管q2’的栅极,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与ea放大器m1’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与电容c’并联后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i的一端、放大器m4的反相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i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放大器m4的正相端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整流管q2’的漏极以及主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与电容c’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整流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ea放大器m1’的输出端均与pwm比较器m2’的反相端连接,所述放大器m4的输出端与pwm比较器m2’的正相端连接,所述放大器m4的输出端与pwm比较器m2’的正相端之间设置有斜坡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采用max1772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连接有恒流恒压充电电路,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开关管m11、整流管m21、电感l11、电流检测电阻rs、滤波电容c11、滤波电容c21、电压采样电阻r11、电压采样电阻r21、电流设置模块、充电电流采样信号放大器gi、电压采样信号放大器gv、电流电压转换电阻rz、缓冲器m31、缓冲器m32、pwm比较m5、开关管m6、补偿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和驱动电路,所述电流设置模块与充电电流采样信号放大器gi的vp端连接,电池电压反馈信号vfb和参考电压vref作为电压采样信号放大器gv的输入,电压采样信号放大器gv的输出经过开关管m6和电流电压转换电阻rz后,通过缓冲器m32进入补偿模块,电流设置模块用于对预充时段和恒流时段的输出电流大小进行设定,经过充电电流采样信号放大器gi和电压电流转换电阻rz后,把充电电流的误差信号变换成电压信号,经由缓冲器m31进入补偿模块,补偿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比较m5的正相端连接,pwm比较器m5的输出端与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功率开关管m11的栅极和整流管m21的栅极连接,功率开关管m11的漏极外接电压输入vin,功率开关管m11的源极、整流管m21的漏极均与电感l11的一端连接,电感l11的另一端与电流检测电阻rs的一端、滤波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流检测电阻rs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21的一端、电压采样电阻r11的一端、锂电池的正极连接,电压采样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压采样电阻r21的
一端连接,电压采样电阻r21的另一端、锂电池的负极、整流管m21的源极、滤波电容c11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电路包括与主控模块连接的多个保护ic以及与多个保护ic一一连接的多个旁路开关,每个旁路开关分别并联一个锂电池,每个旁路开关上串接有分流电阻r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ic的型号为s-8209a。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锂电池组均衡充电电路,其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连接的控制电路和均衡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流反馈控制部分和电压反馈控制部分;所述电压反馈控制部分包括主开关管Q1、整流管Q2、电阻R、电感L、电容C、电阻R1、电阻R2、电阻R3、EA放大器M1和PWM比较器M2;所述电流反馈控制部分包括主开关管Q1’、整流管Q2’、电阻R’、电感L’、电容C’、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EZ放大器M1’、PWM比较器M2’、电阻Ri、触发器M3和放大器M4。本实用新型实现监测控制与保护功能,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电路设计简单、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薛家祥 欧宁 朱亮华 晋刚 袁伟 曾敏 万珍平 刘旺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8/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