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7031发布日期:2022-04-16 16:0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


背景技术:

2.电力设备主要包括以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配电柜也属于电力设备的一种,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3.传统的对大型配电柜放置时,由于自身的重力和内部安装的一些电器元件,会增加配电柜底面支撑腿的受力,很容易对支撑腿折断,使配电柜失去平衡,影响对配电柜的支撑,而且传统的配电箱仅仅采用风扇,对其内部散热,在高温环境下,依然存在散热慢,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346367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底面连接固定连接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面固定连接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四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滑动连接竖杆的内部,所述竖杆的上表面开设圆形槽,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开设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部设置风扇一,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面固定安装风扇二。
4.但是现有的配电柜还存在着在安装柜内电器元件时不具备减震缓冲功能,运行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以及电器元件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5.由鉴于此,发明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以解决现有的配电柜在安装柜内电器元件时不具备减震缓冲功能,运行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以及电器元件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7.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包括配电柜体,支撑角板,密封柜门,密封锁,支杆,防尘罩,减震支撑托板组件,降温散热弯管组件,循环冷却导管组件,外部散热扇,内部散热扇,网罩,通气网孔,调节滑板,调节滑孔,元件安装板和减震滑槽,所述的支撑角板分别螺栓连接在配电柜体的下部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密封柜门铰链合页连接在配电柜体的前部;所述的密封锁镶嵌在密封柜门的内部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杆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配电柜体的上部四角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防尘罩的下部;所述的减震支撑托板组件与减震滑槽内部相连接;所述的降温散热弯管组件螺钉连接在配电柜体的内部后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循环冷却导管组件设置在防尘罩的下部并与降温散热弯管组件相连接;所述的外部散热扇螺钉连接在防尘罩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内部散热扇螺钉连接在配电柜
体的内部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网罩分别罩在外部散热扇和内部散热扇的外部并与配电柜体和防尘罩相螺钉相连接;所述的通气网孔开设在配电柜体的上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滑板分别螺钉连接在配电柜体的内部后侧下部位置;所述的调节滑孔纵向开设在调节滑板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元件安装板滑动卡接在调节滑孔内并用螺栓固定;所述的减震滑槽分别开设在配电柜体的内侧四角下部位置;
8.所述的减震支撑托板组件包括支撑底托板,滑动块,缓冲拉簧,减震弹簧一,限位扣座和缓冲橡胶柱结构,所述的滑动块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托板的外侧四角位置;所述的缓冲拉簧分别螺钉连接在滑动块的上下两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一和限位扣座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底托板的下部;所述的缓冲橡胶柱结构活动插接在限位扣座内。
9.优选的,所述的循环冷却导管组件包括冷液箱,入柜接管,过滤芯,循环抽液泵和泵架,所述的入柜接管螺纹连接在过滤芯的下部;所述的过滤芯螺纹连接在冷液箱的下部并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循环抽液泵螺栓连接在泵架的右侧。
10.优选的,所述的降温散热弯管组件包括散热盘管,固定板,固定抱箍片,进液接管和回液接管,所述的固定抱箍片铆接在固定板的前部;所述的散热盘管卡接在固定板和固定抱箍片之间;所述的进液接管一体化设置在散热盘管的右上侧;所述的回液接管一体化设置在散热盘管的右下侧。
11.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橡胶柱结构又包括橡胶柱体,缓冲缸管,减震弹簧二,限位挡块和限位挡盘,所述的橡胶柱体活动插接在缓冲缸管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二一端螺钉连接在限位挡盘的下表面,另一端螺钉连接在缓冲缸管的下底部;所述的限位挡块分别螺钉连接在缓冲缸管的内壁上侧位置。
12.优选的,所述的滑动块滑动卡接在减震滑槽内部;所述的缓冲拉簧分别于配电柜体的柜体相螺钉连接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挡盘设置在限位挡块的下部;所述的橡胶柱体的上部活动插接在限位扣座的内部。
14.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抽液泵的下部螺纹连接有出柜接管;所述的循环抽液泵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回液导管;所述的回液导管的上部镶嵌在冷液箱的右侧上部位置并与其内部相连通。
15.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与配电柜体的内部后侧内壁相螺钉相连接。
16.优选的,所述的泵架与配电柜体的右侧相螺栓连接;所述的冷液箱螺钉连接在防尘罩的下部右侧位置。
17.优选的,所述的入柜接管的左侧与进液接管相螺纹连接;所述的出柜接管的左侧与回液接管相螺纹连接。
18.优选的,所述的冷液箱的左侧上部镶嵌有补液管,所述的补液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帽。
19.优选的,所述的减震弹簧一和限位扣座交替设置。
20.优选的,所述的外部散热扇,内部散热扇和循环抽液泵分别采用本技术领域内常见的设备,并与配电柜体安装的控制器相连接,不在此一一赘述。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2.1、本发明所述的外部散热扇,内部散热扇和通气网孔的设置,有利于对配电柜体
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吹风散热,提高了空气流通的效率,有效的对其内部降温。
23.2、本发明所述的散热盘管,固定板,固定抱箍片,进液接管,回液接管,循环抽液泵,出柜接管和回液导管的设置,有利于利用冷却液的循环,带走配电柜体内部的热量,丰富散热降温功能,提高外部散热扇和内部散热扇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配电柜体的内部空间。
24.3、本发明所述的减震弹簧一,限位扣座,橡胶柱体,缓冲缸管,减震弹簧二,限位挡块和限位挡盘的设置,有利于在对电器元件安装放置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减震弹簧一和限位扣座交替设置,提高了减震的效果。
25.4、本发明所述的冷液箱的左侧上部镶嵌有补液管,所述的补液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帽的设置,有利于对冷却降温液进行缓存和补充,利用冷却降温的进行保障循环降温的正常进行。
26.5、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体,支撑角板,密封柜门和密封锁的设置,有利于对减震支撑托板组件和散热扇进行收纳安装固定,配合使用。
27.6、本发明所述的支杆和防尘罩的设置,有利于起到支撑隔离的作用,并起到遮阳防雨的作用。
28.7、本发明所述的减震滑槽,滑动块和缓冲拉簧的设置,有利于起到滑动减震的作用,并能够进行局部的收纳折叠压缩和复位。
29.8、本发明所述的调节滑板,调节滑孔和元件安装板的设置,有利于对电器元件进行安装固定,并能够对元件安装板的高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型号器件安装的需要。
30.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增加配电柜体的减震效果,避免了配电柜内部的零件会发生晃动的情况,从而使配电柜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配电柜体内部的温度,从而避免了配电柜体内部配件在长期的发热下出现老化的情况,从而延长了内部配件的使用寿命;操作方便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的配电柜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的减震支撑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的缓冲橡胶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发明的降温散热弯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发明的循环冷却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中:
38.1、配电柜体;2、支撑角板;3、密封柜门;4、密封锁;5、支杆;6、防尘罩;7、减震支撑托板组件;71、支撑底托板;72、滑动块;73、缓冲拉簧;74、减震弹簧一;75、限位扣座;76、缓冲橡胶柱结构;761、橡胶柱体;762、缓冲缸管;763、减震弹簧二;764、限位挡块;765、限位挡盘;8、降温散热弯管组件;81、散热盘管;82、固定板;83、固定抱箍片;84、进液接管;85、回液接管;9、循环冷却导管组件;91、冷液箱;92、入柜接管;93、过滤芯;94、循环抽液泵;941、出柜接管;942、回液导管;95、泵架;10、外部散热扇;11、内部散热扇;12、网罩;13、通气网孔;14、调节滑板;15、调节滑孔;16、元件安装板;17、减震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40.实施例:
4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柜减震散热结构及其配电柜,包括配电柜体1,支撑角板2,密封柜门3,密封锁4,支杆5,防尘罩6,减震支撑托板组件7,降温散热弯管组件8,循环冷却导管组件9,外部散热扇10,内部散热扇11,网罩12,通气网孔13,调节滑板14,调节滑孔15,元件安装板16和减震滑槽17,所述的支撑角板2分别螺栓连接在配电柜体1的下部左右两侧位置;所述的密封柜门3铰链合页连接在配电柜体1的前部;所述的密封锁4镶嵌在密封柜门3的内部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杆5一端分别螺栓连接在配电柜体1的上部四角位置,另一端螺钉连接在防尘罩6的下部;所述的减震支撑托板组件7与减震滑槽17内部相连接;所述的降温散热弯管组件8螺钉连接在配电柜体1的内部后侧上部位置;所述的循环冷却导管组件9设置在防尘罩6的下部并与降温散热弯管组件8相连接;所述的外部散热扇10螺钉连接在防尘罩6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内部散热扇11螺钉连接在配电柜体1的内部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网罩12分别罩在外部散热扇10和内部散热扇11的外部并与配电柜体1和防尘罩6相螺钉相连接;所述的通气网孔13开设在配电柜体1的上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滑板14分别螺钉连接在配电柜体1的内部后侧下部位置;所述的调节滑孔15纵向开设在调节滑板14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元件安装板16滑动卡接在调节滑孔15内并用螺栓固定;所述的减震滑槽17分别开设在配电柜体1的内侧四角下部位置;
42.所述的减震支撑托板组件7包括支撑底托板71,滑动块72,缓冲拉簧73,减震弹簧一74,限位扣座75和缓冲橡胶柱结构76,所述的滑动块72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底托板71的外侧四角位置;所述的缓冲拉簧73分别螺钉连接在滑动块72的上下两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一74和限位扣座75分别螺钉连接在支撑底托板71的下部;所述的缓冲橡胶柱结构76活动插接在限位扣座75内;
43.所述的缓冲橡胶柱结构76又包括橡胶柱体761,缓冲缸管762,减震弹簧二763,限位挡块764和限位挡盘765,所述的橡胶柱体761活动插接在缓冲缸管762的内部上侧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二763一端螺钉连接在限位挡盘765的下表面,另一端螺钉连接在缓冲缸管762的下底部;所述的限位挡块764分别螺钉连接在缓冲缸管762的内壁上侧位置。
44.如附图5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降温散热弯管组件8包括散热盘管81,固定板82,固定抱箍片83,进液接管84和回液接管85,所述的固定抱箍片83铆接在固定板82的前部;所述的散热盘管81卡接在固定板82和固定抱箍片83之间;所述的进液接管84一体化设置在散热盘管81的右上侧;所述的回液接管85一体化设置在散热盘管81的右下侧。
45.如附图6所示,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循环冷却导管组件9包括冷液箱91,入柜接管92,过滤芯93,循环抽液泵94和泵架95,所述的入柜接管92螺纹连接在过滤芯93的下部;所述的过滤芯93螺纹连接在冷液箱91的下部并与其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循环抽液泵94螺栓连接在泵架95的右侧。
46.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滑动块72滑动卡接在减震滑槽17内部;所述的缓冲拉簧73分别于配电柜体1的柜体相螺钉连接设置;所述的限位挡盘765设置在限位挡块764的下部;所述的橡胶柱体761的上部活动插接在限位扣座75的内部;所述的减震弹簧一
74和限位扣座75交替设置。
47.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循环抽液泵94的下部螺纹连接有出柜接管941;所述的循环抽液泵94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回液导管942;所述的回液导管942的上部镶嵌在冷液箱91的右侧上部位置并与其内部相连通。
48.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82与配电柜体1的内部后侧内壁相螺钉相连接。
49.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泵架95与配电柜体1的右侧相螺栓连接;所述的冷液箱91螺钉连接在防尘罩6的下部右侧位置;所述的入柜接管92的左侧与进液接管84相螺纹连接;所述的出柜接管941的左侧与回液接管85相螺纹连接;所述的冷液箱91的左侧上部镶嵌有补液管,所述的补液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帽。
50.上述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外部散热扇10,内部散热扇11和循环抽液泵94分别采用本技术领域内常见的设备,并与配电柜体1安装的控制器相连接,不在此一一赘述。
51.工作原理
52.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密封锁4对密封柜门3进行开闭,另外,配合支撑角板2用螺栓与配电柜体1使用位置进行固定连接,在对电器元件安装时,放置在支撑底托板71的上部,在减震弹簧一74,限位扣座75,橡胶柱体761,缓冲缸管762,减震弹簧二763,限位挡块764和限位挡盘765的设置,有利于在对电器元件安装放置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减震弹簧一74和限位扣座75交替设置,提高了减震的效果;
53.将对应的电器元件安装在元件安装板16上,在调节滑板14和调节滑孔15的作用下起到对元件安装板16的高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型号器件安装的需要;
54.并将外部散热扇10,内部散热扇11和循环抽液泵94与配电柜体1安装的控制器相连接,通过对配电柜体1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吹风散热,提高了空气流通的效率,有效的对其内部降温;
55.在循环抽液泵94作用下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带走配电柜体1内部的热量,丰富散热降温功能,提高外部散热扇10和内部散热扇11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配电柜体1的内部空间。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