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2358发布日期:2022-07-13 09:2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箱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


背景技术:

2.电控箱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用于工业设备控制、商场办公等场合供电系统。
3.电控箱在运行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若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去,极易发生自燃,尤其是在高温天气,电控箱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大的提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包括:
6.电控箱主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成型有若干个水平的第一条形通风槽,每个侧壁上的若干个第一条形通风槽均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
7.调节装置,数量为两组,两组调节装置分别设置在电控箱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每组调节装置均用于调节第一条形通风槽的通风量;
8.主控装置,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的上端,主控装置用于带动两组调节装置同步进行调整。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10.挡尘板,数量与第一条形通风槽的数量一致,均呈倾斜状态,每个挡尘板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一条形通风槽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个挡尘板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挡尘板均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侧壁的外侧,每个挡尘板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条形通风槽的上端;
11.限位板,数量为两个,均呈竖直状态,两个限位板沿水平方向呈相对状态设置,两个限位板均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侧壁的内侧,两个限位板分别位于第一条形通风槽的两端;
12.矩形调节板,呈竖直状态,矩形调节板位于限位板和电控箱主体的侧壁之间,矩形调节板与两个限位板竖直滑动连接,矩形调节板上成型有若干个水平的第二条形通风槽,若干个第二条形通风槽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若干个第二条形通风槽与第一条形通风槽一一对应;
13.竖直连接板,下端与矩形调节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竖直连接板的上端向上滑动穿过电控箱主体与主控装置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主控装置包括:
15.第一连接轴,呈水平状态,通过两个轴座与电控箱主体的上端轴接;
16.转换机构,数量为两组,两组转换机构分别与第一连接轴的两端连接,并且每组转换机构均与对应的竖直连接板的上端连接,转换机构用于将第一连接轴的旋转转换为竖直连接板的竖直移动;
17.安装架,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的上端;
18.第二连接轴,呈竖直状态,第二连接轴与安装架轴接,并且第二连接轴位于第一连接轴的正上方;
19.伞齿,数量为两个,两个伞齿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的下端和第一连接轴上,两个伞齿相互啮合;
20.连接块,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的上端,连接块的上端成型有连接凹槽。
21.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机构包括:
22.连接圆盘,固定套设在第一连接轴的端部;
23.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竖直连接板的上端,连接件上成型有水平的条形滑槽,条形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轴的长度方向垂直;
24.导向栓,呈水平状态,滑动穿过条形滑槽与连接圆盘的偏心处旋接固定。
2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栓上滑动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与条形滑槽滑动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箱主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防尘壳,主控装置位于防尘壳的内侧。
2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电控箱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都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通风槽,使得内部空气能够流动,增强了散热效果;
28.其二,通过两组调节装置能够控制第一条形通风槽的通风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好的保护电控箱主体,使得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
29.其三,通过主控装置能够同步控制两组调节装置,并且必须操作人员持特制工具才能够启动主控装置,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行人误操作。
附图说明
30.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实施例的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3是实施例的去除防尘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实施例的主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实施例的转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标号为:1-电控箱主体;2-第一条形通风槽;3-调节装置;4-主控装置;5-挡尘板;6-限位板;7-矩形调节板;8-第二条形通风槽;9-竖直连接板;10-第一连接轴;11-轴座;12-转换机构;13-安装架;14-第二连接轴;15-伞齿;16-连接块;17-连接凹槽;18-连接圆盘;19-连接件;20-条形滑槽;21-导向栓;22-连接套;23-防尘壳。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8.参考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控箱,包括:
39.电控箱主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成型有若干个水平的第一条形通风槽2,每个侧壁上的若干个第一条形通风槽2均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
40.调节装置3,数量为两组,两组调节装置3分别设置在电控箱主体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每组调节装置3均用于调节第一条形通风槽2的通风量;
41.主控装置4,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1的上端,主控装置4用于带动两组调节装置3同步进行调整。
42.主控装置4需要通过特制的工具才能够启动,工具图中并未示出,工具为操作人员持有。
43.当需要将电控箱主体1内通风散热时,通过工具启动主控装置4,带动两组调节装置3启动,增大第一条形通风槽2的通风量,同时电控箱主体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成型有若干个第一条形通槽,能够形成空气流动,加强散热效果。
44.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
45.挡尘板5,数量与第一条形通风槽2的数量一致,均呈倾斜状态,每个挡尘板5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一条形通风槽2的长度方向平行,若干个挡尘板5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每个挡尘板5均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1侧壁的外侧,每个挡尘板5均位于对应的第一条形通风槽2的上端;
46.限位板6,数量为两个,均呈竖直状态,两个限位板6沿水平方向呈相对状态设置,两个限位板6均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1侧壁的内侧,两个限位板6分别位于第一条形通风槽2的两端;
47.矩形调节板7,呈竖直状态,矩形调节板7位于限位板6和电控箱主体1的侧壁之间,矩形调节板7与两个限位板6竖直滑动连接,矩形调节板7上成型有若干个水平的第二条形通风槽8,若干个第二条形通风槽8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若干个第二条形通风槽8与第一条形通风槽2一一对应;
48.竖直连接板9,下端与矩形调节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竖直连接板9的上端向上滑动穿过电控箱主体1与主控装置4连接。
49.当需要调大通风量时,通过主控装置4带动竖直连接板9竖直向上移动,竖直连接板9带动矩形调节板7在两个限位板6和电控箱主体1侧壁之间竖直向上滑动,第一条形通风槽2与第二条形通风槽8逐渐重叠,当第一条形通风槽2与第二条形通风槽8完全重叠时,通风量最大,散热效果也最好。
50.当需要调小通风量时,主控装置4带动竖直连接板9竖直向下移动,带动矩形调节板7竖直向下移动,第一条形通风槽2与第二条形通风槽8的重叠部分逐渐减小,通风量减小,当第一条形通风槽2与第二条形通风才完全错开后,无通风散热效果。
51.挡尘板5能够将落叶、灰尘等异物拦截,避免异物通过第一条形通风槽2和第二条形通风槽8进入电控箱主体1的内部。
52.所述主控装置4包括:
53.第一连接轴10,呈水平状态,通过两个轴座11与电控箱主体1的上端轴接;
54.转换机构12,数量为两组,两组转换机构12分别与第一连接轴10的两端连接,并且每组转换机构12均与对应的竖直连接板9的上端连接,转换机构12用于将第一连接轴10的
旋转转换为竖直连接板9的竖直移动;
55.安装架13,固定设置在电控箱主体1的上端;
56.第二连接轴14,呈竖直状态,第二连接轴14与安装架13轴接,并且第二连接轴14位于第一连接轴10的正上方;
57.伞齿15,数量为两个,两个伞齿15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4的下端和第一连接轴10上,两个伞齿15相互啮合;
58.连接块16,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4的上端,连接块16的上端成型有连接凹槽17。
59.当需要调节通风量时,将工具的端部插入连接凹槽17内,带动连接块16旋转,带动第二连接轴14旋转,通过两个伞齿15带动第一连接轴10旋转,转换机构12将第一连接轴10的旋转转换为竖直连接板9的竖直移动,从而调节通风量。
60.所述转换机构12包括:
61.连接圆盘18,固定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0的端部;
62.连接件19,固定设置在竖直连接板9的上端,连接件19上成型有水平的条形滑槽20,条形滑槽2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轴14的长度方向垂直;
63.导向栓21,呈水平状态,滑动穿过条形滑槽20与连接圆盘18的偏心处旋接固定。
64.当第一连接轴10旋转时,带动连接圆盘18旋转,带动导向栓21围绕第一连接轴10的轴线旋转,导向栓21在条形滑槽20内滑动,同时导向栓21也带动连接件19在竖直移动,从而带动竖直连接板9竖直移动,调节通风量。
65.所述导向栓21上滑动套设有连接套22,连接套22与条形滑槽20滑动连接。
66.连接套22能够减少导向栓21与连接件19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调节时受到的阻力减小。
67.所述电控箱主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防尘壳23,主控装置4位于防尘壳23的内侧。
68.防尘壳23能够保护主控装置4,增加主控装置4的使用寿命。
6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