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套件及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3694发布日期:2022-07-13 09:5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光伏套件及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套件及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


背景技术:

2.太阳能路灯利用的太阳光为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太阳能路灯替代传统的市电路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中,光伏板(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路灯的能源装置尤其重要。
3.市面上的光伏板多为矩形板式,重量较大,容易受强风影响。为了能够抗风,光伏板与灯杆的结构强度的要求较高,成本较大。随着光伏板尺寸变大,以上缺点更为明显。
4.当光伏板或杆体结构老化或者受强风影响时,光伏板有较高的跌落风险,可能会砸伤行人、损毁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或改善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套件及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
6.该光伏套件,整体呈圆筒状,所述光伏套件包括:
7.内衬管;
8.光伏电池层,其设置在所述内衬管的径向外侧;以及
9.透光的外套管,其设置在所述光伏电池层的径向外侧。
1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套件还包括环形的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光伏套件的轴向两端。
1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包括向所述端盖的径向外侧凸出的端盖凸起部,所述端盖凸起部的轴向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外套管,所述端盖包括径向抵接面,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抵接于所述径向抵接面。
1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中具有螺孔,两个所述光伏套件能够通过所述端盖中的螺孔连接在一起。
13.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管中设置有沿所述内衬管的轴向延伸的内衬管开口,所述内衬管开口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内衬管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调节所述内衬管的直径。
1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侧的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用于调节所述固定部的靠近程度,从而能够调节所述内衬管的直径。
15.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电池层设置有沿所述光伏电池层的轴向延伸的电池层开口,所述电池层开口用于调节所述光伏电池层的直径。
16.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管的材料为玻璃或塑料。
17.本技术提供的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包括:
18.上述的光伏套件;以及
19.灯杆主体,所述光伏套件套设于所述灯杆主体。
20.本技术提供的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包括:
21.上述的光伏套件;以及
22.灯杆主体,所述光伏套件套设于所述灯杆主体,所述端盖的内壁面贴合于所述灯杆主体的外周面。
23.本技术提出的光伏套件呈圆筒状,可以套设在灯杆上,不改变灯杆的重心,且光伏套件受风面较小,可以有效抗风,降低掉落风险。
24.同理,本技术提出的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相对于传统的设置矩形板状的光伏板的灯杆更安全,采光角度多,发电效率高。
附图说明
25.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伏套件的爆炸图。
26.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伏套件的轴测图。
27.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伏套件的内衬管的局部放大图。
29.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伏套件的光伏电池层的局部放大图。
30.图6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伏套件的正视图。
31.图6b示出了图6a中的光伏套件的a-a剖视图。
32.图6c示出了图6b中的光伏套件的局部(下部椭圆圈出的部分)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光伏套件;11内衬管;111内衬管开口;112固定部;12光伏电池层;121电池层开口;13外套管;14端盖;141端盖凸起部;142内壁面;143端面;144轴向抵接面;145径向抵接面;2灯杆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技术,而不用于穷举本技术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6.参见图1、图2、图6a、图6b,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套件,该光伏套件1能够接收太阳光发电。
37.参见图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光伏套件的灯杆,其包括灯杆主体2。
38.示例性地,光伏套件1整体为圆筒状,能够套设于灯杆主体2上。可以从灯杆主体2的一端(例如顶端)套设于灯杆主体2。
39.参见图1,光伏套件1可以包括内衬管11、光伏电池层12、外套管13和端盖14。
40.内衬管11设置于光伏电池层12的径向内侧,或称设置于光伏电池层12与灯杆主体2之间。内衬管11用于从内部支撑光伏电池层12。参见图4、图6b、图6c,内衬管11中设置有沿内衬管11的轴向延伸的内衬管开口111,内衬管开口111两侧设置有向内衬管11的径向内侧凸出的固定部112。固定部112上可以设置螺栓和螺母,通过调节螺栓和螺母的紧固程度,可
以调节内衬管11的直径,为光伏电池层12提供支撑作用。
41.光伏电池层12为柔性光伏电池,贴合设置在内衬管11的径向外侧。参见图5,光伏电池层12中设置有沿光伏电池层12的轴向延伸的电池层开口121,便于调节光伏电池层12的直径。
42.外套管13设置于光伏电池层12的径向外侧,作为光伏电池层12的保护层,防止光伏电池层12受到异物碰撞、防雨防尘,同时也能作为光伏套件1的结构支撑部分。示例性地,外套管13可以为能够透光的玻璃、塑料等。
43.参见图1、图2、图6c,端盖14可以为环形,端盖14可以设置于光伏套件1的轴向两端。在光伏套件1套设于灯杆主体2的状态下,端盖14的内壁面142能够紧贴灯杆主体2的外周面,起到密封和支撑的作用。
44.端盖14具有向其径向外侧凸出的端盖凸起部141。端盖14包括朝向光伏套件1的几何中心的端面143和端盖凸起部141的朝向光伏套件1的几何中心的轴向抵接面144。端面143和轴向抵接面144之间具有径向抵接面145。
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外套管13抵接于第一抵接面144和第二抵接面145,从而通过端盖14的支撑作用固定外套管13。当然,外套管13和端盖14之间还可以设置其他紧固方式,例如通过螺纹连接、胶粘的方式紧固。光伏电池层12可以抵接于端面143。
46.同时,端盖14还可以用作多个光伏套件1的拼接结构。例如,端盖14中设置有螺孔,两个光伏套件1可以通过在端盖14中的螺孔设置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可以根据功率需求设置灯杆主体2上光伏套件1的安装数量。示例性地,可以在灯杆主体2上设置固定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该固定结构固定端盖14的位置,从而固定光伏套件1在灯杆主体2上的位置。
47.本技术提出的光伏套件设置在灯杆主体的径向外侧,不改变灯杆的重心,且光伏套件受风面较小,可以有效抗风,降低掉落风险。环绕灯杆主体设置的光伏套件相比于传统的矩形板式光伏板采光角度多,发电效率高。
48.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