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1130发布日期:2022-08-19 23:3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


背景技术:

2.目前,转子的转轴和端环是通过平键装配既周向定位,在装配过程中平键与转子和端环连接过程中均连接有三个侧壁,其中沿周向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与转子和端环相互抵接,既抵接转子和端环抵接于平键的侧壁有重合面。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实际操作当中,转轴和端环安装过程中会存在一定角度的偏差,导致平键很难安装或者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方便转轴与端环的安装,本技术提供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包括端环、由端环内部插设的转轴和用于连接转轴与端环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限位条,所述连接板固定连于转轴上且穿设于端环内,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端口朝向转环的v形的动向卡槽,所述转环上开设有用于与动向卡槽相对的倒v形的定向卡槽,当所述动向卡槽与定向卡槽相对时所述限位条插设于定向卡槽和动向卡槽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转轴插设于端环内,并使连接板对准端环的内圆周侧壁,然后转动转轴带动连接板旋转,使定向卡槽与动向卡槽相对组成容纳槽,然后将限位条从定向卡槽与动向卡槽组合出来的容纳槽穿设进去,从而使限位条抵接于动向卡槽与定向卡槽的侧壁内,利用上述操作限位条与端环和连接板接触面积分别为两个面,从而减少接触面的连接,即使转轴与端环之间存在较小错位也可以插设限位条,进而方便转轴与端环的安装。
7.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加强板,当使用时,所述加强板沿限位条长度方向设置且加强板一侧表面抵接于限位条,所述加强板另一侧表面抵接于定向卡槽侧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转轴与端环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时,工作人员将厚度较小的限位条插设于动向卡槽内,并使动向卡槽两侧壁与限位条相互抵接,然后工作人员再从限位条朝向定向卡槽侧壁的平面上插设加强板,根据限位条侧壁到定向卡槽间侧壁的距离选择不同厚度的加强板,从而插设入定向卡槽内,使加强板的两侧壁分别抵紧于定向卡槽侧壁与限位条侧壁,进一步便于转轴与端环的安装。
9.优选的,所述加强板朝向限位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限位条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供滑块滑动的滑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带有滑块的加强板插设于滑槽内,推动滑块沿滑槽移动,从而带动加强板沿限位条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方便工作人员插设限位条。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部和凸起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转轴,所述凸起
部固定连接于连接部远离转轴端,所述凸起部沿转轴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限位条设置于凸起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工作人员将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周向侧壁上,将凸起部固定连接于连接部,由于凸起部沿转轴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在凸起部开设动向卡槽后保障其强度不会过小。
13.优选的,所述凸起部嵌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抵紧于端环的径向侧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矩形块安装好后,工作人员将卡块嵌设于凸起部,并使其抵接于端环的径向侧面,从而完成端环径向方向上的定位。
15.优选的,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组件沿转轴轴向方向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支撑件均匀设置于两个连接组件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端环的内圆周侧面,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嵌设于支撑件上,且卡块抵接于端环的径向侧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降低转子的加工工艺,并通过多位置设置卡块,保障端环生产出来后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动向卡槽两侧壁间夹角呈九十度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生产限位条时,只需要生产矩形的限位条,便于生产加工,减少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19.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沿转轴径向方向中线夹角呈六十度设置,所述相邻支撑件与连接板沿转轴径向方向中线夹角呈六十度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将端环与转轴安装结束后,端环与相邻两个支撑件或者相邻支撑件与连接板之间构成内部正三角,从而增强转子整体稳定性。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在连接板上开设v形的动向卡槽在转环上开设倒v形的定向卡槽,安装时将定向卡槽与动向卡槽相对组成容纳槽,然后将限位条从定向卡槽与动向卡槽组合出来的容纳槽穿设进去,从而使限位条抵接于动向卡槽与定向卡槽的侧壁内,利用上述操作限位条与端环和连接板接触面积分别为两个面,从而减少接触面的连接,方便转轴与端环的安装。
23.2.通过设置加强板,工作人员从限位条朝向定向卡槽侧壁的平面插设加强板,根据限位条侧壁到定向卡槽间侧壁的距离选择不同厚度的加强板插入定向卡槽内,使加强板的两侧壁分别抵紧于定向卡槽侧壁与限位条侧壁,通过分体式设置进一步便于转轴与端环的安装。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侧仰视图。
26.图3是图2中的q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00、端环;110、抵接槽;200、转轴;300、连接组件;310、支撑件;311、限位槽;320、卡块;330、连接板;331、连接部;332、凸起部;333、动向卡槽;334、定向卡槽;335、定位槽;340、限位条;341、滑槽;350、加强板;36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
29.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包括端环100、转轴200和连接组件300。转轴200插设于端环100内部,且转轴200与端环100同轴向设置,并且转轴200两端由端环100的两侧伸出。连接组件300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组件300沿转轴200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且位于端环100与转轴200之间。
30.参照图1和图2所示,转轴200上设置有两个支撑件310组,两个支撑件310组沿两个连接组件300连接线对称设置,每个支撑件310组设置有两个支撑件310,两个支撑件310均匀设置于转轴200的周向方向,且支撑件310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200的周向圆周面,支撑件310的另一端抵接于端环100的周向内侧壁。端环100轴向方向的端面开设有抵接槽110,支撑件310靠近抵接槽110处开设有限位槽311,支撑件310上设置有长度较长的卡块320,卡块320嵌设于限位槽311内,且卡块320朝向端环100的侧壁抵紧于抵接槽110侧壁。
31.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板330和限位条340。连接板330包括连接部331和凸起部332,连接部331固定连接于转轴200的周向侧壁。凸起部332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331远离转轴200的一端,凸出部的另一端抵接于端环100的周向内侧壁。凸起部332沿转轴200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部331的横截面积。其中,四个支撑件310与两个连接板330沿转轴200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支撑件310或者相邻的支撑件310与连接板330之间的中线夹角为六十度。
32.凸起部332开设有两侧贯通端口朝向端环100周向内侧壁的v形的动向卡槽333,且动向卡槽333两侧壁间夹角呈九十度设置。且动向卡槽333的角平分线经过转轴200的轴心。端环100的内周向侧壁沿轴向方向开设有与动向卡槽333向对应的倒v形的定向卡槽334,且定向卡槽334的角平分线经过端环100的轴心。
33.限位条340可以为多面形状的物体,本实施例中限位条340为矩形的杆。当转轴200插设于端环100内且动向卡槽333与定向卡槽334相对时组成用于容纳限位条340的容纳槽,限位条340插设于容纳槽内。且限位条340相邻的两侧壁抵接于动向卡槽333的两个侧壁,限位条340另外相邻的两个侧壁插设于定向卡槽334内。
34.连接组件300包括加强板350和滑块360,限位条340开设有端口朝向定向卡槽334两侧壁的滑槽341,滑块360固定连接于加强板350上且滑块360用于沿限位条340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滑槽341内。当限位条340与定向卡槽334侧壁间存有空隙时,滑块360沿滑槽341插设且加强板350一侧抵接于连接板330侧壁,加强板350另一侧抵接于定向滑槽341侧壁。当限位条340与定向卡槽334侧壁间的空隙大小发生改变时,可以根据空隙的大小改变加强板350的厚度。
35.凸起部332开设有两个定位槽335,两个定位槽335沿动向卡槽333角平分线对称设置。其中凸起部332上设置有两个长度较短的卡块320,两个卡块320与两个定位槽335相对应,且卡块320卡设于定位槽335内,并且卡块320朝向端环100的侧壁抵紧于抵接槽110侧壁。
36.本技术实施例为一种轴向限位固定铁芯的安装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转轴200插设于端环100内,并使转轴200的两端凸出于端环100的两侧。然后转动转轴200带动连接
板330旋转,使动向卡槽333与定向卡槽334相对组成容纳槽,再将限位条340插设于容纳槽内。然后根据限位条340与定向卡槽334侧壁间的空隙大小旋转不同厚度的加强板350,从而将加强板350带动滑块360插设于滑槽341内,使加强板350的一侧抵接于连接板330侧壁,另一侧抵接于定向滑槽341侧壁。再然后将卡块320分别一一嵌设于支撑件310的限位槽311和凸出部的定位槽335内,并使卡块320朝向端环100的侧壁抵紧于抵接槽110侧壁。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