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2689发布日期:2022-06-14 17: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一种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的设备,通过配电箱可以合理地控制电路的开合,且清楚明了观察到电路的疏通状态,能够及时地观察到电路的情况。
3.在地铁运行过程中,配电箱需要跟随地铁同步移动,且在配电箱移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
4.1、配电箱在使用时缺少防护装置,容易受到地铁车厢内部人员的碰撞,从而对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5.2、配电箱缺少防触电结构,容易造成人员触电。
6.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和底座,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外侧依次设有组合屏蔽网、防护栅栏和外防护板,所述组合屏蔽网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并位于所述配电箱本体的外周侧,且组合屏蔽网的顶端固定设有位于所述配电箱本体顶部的顶防护板,所述底座和所述顶防护板之间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防护栅栏固定于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支撑柱的外侧面固定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外防护板固定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外侧;
9.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所述上连接盘固定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下连接盘套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且所述下连接盘的结构与所述上连接盘的结构相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组合屏蔽网包括三组依次互相垂直分布的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体杆,所述导体杆贯穿所述顶防护板的上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警示闪光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栅栏为陶瓷材质的网格状结构,且所述防护栅栏的网孔大小大于所述组合屏蔽网的网孔大小。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盘的侧面固定设有互呈垂直分布的延伸角板,所述延伸角板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弹簧杆远离所述延伸角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角条,所述角条呈“匚”字型平行分布且数量为三个。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防护板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方孔,
且所述外防护板的上下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角条滑动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配电箱本体一侧的所述角条包括第一端节和第二端节,所述第二端节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端节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同一个锁扣。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利用防护栅栏和组合屏蔽网对配电箱本体进行电屏蔽,实现对配电箱本体的一次防护,然后利用外防护板配合角条形成对配电箱的二次防护,且角条配合弹簧杆使用可以对外部挤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了配电箱本体受到地铁车厢内部人员碰撞而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18.2、该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利用组合屏蔽网、导体杆和警示闪光灯形成简单的电路,当外部存在导体与组合屏蔽网连接时,警示闪光灯形成报警电路,并同时控制配电箱本体切断电源,实现了配电箱本体的防触电功能。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整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组合屏蔽网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图3中a部分放大后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的图3中b部分放大后的示意图。
25.图中:
26.1、配电箱本体;
27.2、底座;
28.3、组合屏蔽网;301、导体杆;302、警示闪光灯;
29.4、防护栅栏;
30.5、外防护板;501、方孔;
31.6、顶防护板;
32.7、支撑柱;
33.8、连接组件;801、上连接盘;8011、延伸角板;8012、弹簧杆;8013、角条;8014、第一端节;8015、第二端节;8016、限位板;8017、锁扣;802、下连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备防触电结构的地铁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和底座2,配电箱本体1的外侧依次设有组合屏蔽网3、防护栅栏4和外防护板5,组
合屏蔽网3可拆卸式固定于底座2的顶端并位于配电箱本体1的外周侧,且组合屏蔽网3的顶端固定设有位于配电箱本体1顶部的顶防护板6,底座2和顶防护板6之间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7,防护栅栏4固定于位于相邻位置的两个支撑柱7之间,支撑柱7的外侧面固定设有连接组件8,外防护板5固定于连接组件8的外侧;
36.连接组件8包括上连接盘801和下连接盘802,上连接盘801固定于支撑柱7的顶端,下连接盘802套设于支撑柱7的侧面,且下连接盘802的结构与上连接盘801的结构相同。
37.其中,组合屏蔽网3包括三组依次互相垂直分布的金属网,金属网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体杆301,导体杆301贯穿顶防护板6的上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警示闪光灯302;
38.利用组合屏蔽网3可以形成电路屏蔽,对配电箱本体1进行一次防护,同时当导电体接触到组合屏蔽网3时,可以与导体杆301形成电路回路,从而使警示闪光灯302发生触电警示,并通过警示信号控制配电箱本体1的电源断开。
39.其中,防护栅栏4为陶瓷材质的网格状结构,且防护栅栏4的网孔大小大于组合屏蔽网3的网孔大小;
40.组合屏蔽网3和防护栅栏4均为网格状结构,可以形成空气流通的空间,从而提高了配电箱本体1的散热能力。
41.其中,上连接盘801的侧面固定设有互呈垂直分布的延伸角板8011,延伸角板8011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杆8012;
42.利用延伸角板8011可以扩大配电箱本体1和装置与人体接触面之间距离,从而增加了装置对配电箱本体1的防护性能。
43.其中,若干弹簧杆8012远离延伸角板80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角条8013,角条8013呈“匚”字型平行分布且数量为三个;
[0044]“匚”字型的角条8013可以配电箱本体1的外侧三个方向进行防护,提高了装置对配电箱本体1进行防护时的防护面积。
[0045]
其中,外防护板5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方孔501,且外防护板5的上下端分别与一个角条8013滑动连接;
[0046]
利用角条8013连接外防护板5对配电箱本体1的外侧进行二次防护,同时方孔501设计可以降低外防护板5生产时的原料消耗,同时便于透过方孔501观察配电箱本体1的工作情况。
[0047]
其中,位于配电箱本体1一侧的角条8013包括第一端节8014和第二端节8015,第二端节8015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016,限位板8016与第一端节8014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同一个锁扣8017;
[0048]
利用锁扣8017可以对第一端节8014和第二端节8015进行固定,从而形成角条8013对配电箱本体1的外侧面的整体防护,同时在解除锁扣8017时,可以使第一端节8014和第二端节8015之间分离,进而取出外防护板5,然后实现配电箱本体1与整个防护部分的脱离,提高了配电箱本体1的整体检修的便利性。
[0049]
工作原理:本技术,区别于现有的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让使用者简单明了的理解工作原理;
[0050]
在使用过程中,组合屏蔽网3可以形成对配电箱本体1的电路屏蔽,同时对配电箱本体1进行一次防护,当导电体接触到组合屏蔽网3时,导电体、组合屏蔽网3以及导体杆301
形成电路回路,从而使警示闪光灯302发生触电警示,并通过警示信号控制配电箱本体1的电源断开,实现配电箱本体1的防触电功能;
[0051]
然后防护栅栏4对组合屏蔽网3进行一次防护,且组合屏蔽网3和防护栅栏4均为网格状结构,并形成空气流通的空间,提高了配电箱本体1的散热能力;
[0052]
然后连接组件8中的角条8013连接外防护板5对配电箱本体1的外侧进行二次防护,且角条8013中的第一端节8014和第二端节8015之间分可以进行固定和分离,当锁扣8017可以对第一端节8014和第二端节8015进行固定,而形了成角条8013对配电箱本体1的外侧面的整体防护,当解除锁扣8017时,第一端节8014和第二端节8015之间出现分离,进而取出外防护板5,控制配电箱本体1与整个防护部分的脱离;
[0053]
这样即可实现整个装置对配电箱本体1的整体防护,且有效实现配电箱本体1的防触电功能和防碰撞损坏的能力。
[0054]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