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0684发布日期:2022-08-16 21:1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剑杆提花织机的动力转向装置,其结构为弯头连接式箱体,两级锥齿轮组合传动。由动力轴驱动锥齿轮运转,再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锥齿轮,驱动立轴运转,带动提花开口装置。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传统织机设备上的动力转向装置,需要有两级锥齿轮相互啮合,因此啮合间隙的调整更加不便。且箱体是可旋转弯头组合式的,容易造成立轴箱末端连接处位置偏差过大,而无法连接。且传动的动力转向装置,传动路线长,中间受力较大处无辅助固定支撑,在正常运转时晃动较大,结构稳定性较差。因此,传统织机设备上的动力转向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传统转向装置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它可以利用自身结构,更好地实现动力的转向传递。
5.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箱体部,所述箱体部内平行设置有动力轴和第一传动轴,所述动力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立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立轴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配合;所述立轴的一端与箱体部之间设置有离合器。
8.可选地,所述箱体部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一侧设置有第二箱体,所述动力轴、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均设置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构成的包络空间内;所述第二箱体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立轴箱体,所述立轴设置于立轴箱体内;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之间,以及第二箱体与立轴箱体之间,均通过圆柱销定位固定。
9.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箱体部之间设置有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箱体部之间设置有调整垫,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于端盖与第一传动轴之间。
11.可选地,所述传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部内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置于所述动力轴与第一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啮合。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动力轴之间、第二齿轮与第一传动轴之间、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锥齿轮之间以及立轴与第二锥齿轮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
13.可选地,所述动力轴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箱体部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电机齿轮之间设置有过桥齿轮。
14.可选地,所述动力轴、第一传动轴和立轴,与箱体部之间均设置有轴承。
15.可选地,所述箱体部一侧设置有墙板,所述箱体部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立轴外侧的箱体部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
17.有益效果
18.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针对传统转向装置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自身结构,更好地实现动力的转向传递。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5.实施例1
26.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箱体部130,所述箱体部130内平行设置有动力轴104和第一传动轴111,所述动力轴104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01,所述第一传动轴111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02,所述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之间设置有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轴111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立轴105;所述第一传动轴111上还设置有第一
锥齿轮121,所述立轴105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22,所述第一锥齿轮121与第二锥齿轮122啮合配合;所述立轴105的一端与箱体部130之间设置有离合器106。
27.本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利用第一齿轮101、第二齿轮102以及传动部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动力轴104与第一传动轴111之间的动力传递,在利用第一锥齿轮121和第二锥齿轮122之间的配合,将第一传动轴111上的动力传递至立轴105,由于第一传动轴111与立轴105相互垂直,互为相交轴,因此本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最终实现了相交轴之间动力的转向传递,实现了传动方向的改变。
28.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为设置于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之间的至少一个齿轮,以实现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之间的动力传递。可想到的,第一齿轮101、第二齿轮102和传动部优选为相互啮合的直齿轮,且本实施例中仅有第一锥齿轮121与第二锥齿轮122这一对锥齿轮,使得本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结构更加合理,安装精度更高。
29.本实施例中,立轴105的一端与箱体部130之间设置有离合器106,离合器106可起到辅助制动的效果,通过离合器106的设置,可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动力轴104失去动力时,保证立轴105的紧急制动,有利于后续的动力传递机构,或执行机构保持稳定。
30.本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主要用于织机设备中,例如在剑杆提花织机上使用时,基于上述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传动结构,动力转向装置可以与织机更好地匹配,使得织机设备的运转更加稳定。结合上述实施方式,离合器106的设置,也可以在织机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保证与动力转向装置连接的开口传动机构位置不变,进而保证织物花型不错乱。
31.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部130包括第一箱体131,所述第一箱体131一侧设置有第二箱体132,所述动力轴104、第一传动轴111、第一齿轮101、第二齿轮102、传动部、第一锥齿轮121与第二锥齿轮122均设置于第一箱体131和第二箱体132构成的包络空间内;所述第二箱体132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立轴箱体133,所述立轴105设置于立轴箱体133内;所述第一箱体131与第二箱体132之间,以及第二箱体132与立轴箱体133之间,均通过圆柱销定位固定。本实施例为箱体部130的一种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箱体部130包含三个部分,构成分体式结构,即第一箱体131、第二箱体132和立轴箱体133。其中第一箱体131与第二箱体132,共同构成包络空间,以实现动力轴104、第一传动轴111、第一齿轮101、第二齿轮102、传动部、第一锥齿轮121与第二锥齿轮122的安装设置。而立轴箱体133则用于实现立轴105的安装设置。
32.本实施例中分体式设置的箱体部130,第一箱体131、第二箱体132和立轴箱体133之间通过圆柱销定位固定,使得动力转向装置的装配更加简单,也易于内部结构的维护。
33.包含本实施例箱体部130的动力转向装置,应用于织机设备时,可更好地实现与墙板100的装配,可以通过第一箱体131与墙板100的紧密连接,实现箱体部130整体与墙板100的固定,使得动力转向装置安装的稳定性更好。
34.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111的一端与箱体部130之间设置有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动轴111与箱体部130之间设置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使得第一传动轴111具备更好地转动条件,即可在重载荷和大扭矩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当应用于织机时,即可使得本实施例的动力转向装置,实现大扭矩输出,以便于如开口机构等织机设备中相应的机构更好地实现工作。
35.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111一端设置有端盖107,所述端
盖107与箱体部130之间设置有调整垫108,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设置于端盖107与第一传动轴111之间。本实施例为第一传动轴111的一种装配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11利用一侧的端盖107实现固定。由于第一传动轴111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21,需要实现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本实施例在端盖107与箱体部130之间设置有调整垫108,即可实现第一锥齿轮121位置的调节,以更好地实现锥齿轮传动,使得动力转向装置的运转更稳定,精度更高。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改进如下:所述传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部130内的第二传动轴112,所述第二传动轴112上设置于所述动力轴104与第一传动轴111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112上设置有第三齿轮103,所述第三齿轮103与所述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均啮合。本实施例为传动部的一种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优选为设置于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之间的第三齿轮103,以及用于将第三齿轮103设置于箱体部130内的第二传动轴112。利用第三齿轮103的设置,使得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的转向保持一致,即与动力轴104的转动方向一致,满足了第一齿轮101和第二齿轮102之间的传动需求,同时降低了传动链的复杂度。
38.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齿轮101与动力轴104之间、第二齿轮102与第一传动轴111之间、第一传动轴111与第一锥齿轮121之间以及立轴105与第二锥齿轮122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第一齿轮101与动力轴104之间、第二齿轮102与第一传动轴111之间、第一传动轴111与第一锥齿轮121之间的装配。结合上述实施例,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满足动力转向装置应用于织机设备时的大扭矩、重载荷场景。
39.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轴104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箱体部130外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电机齿轮之间设置有过桥齿轮。本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动力轴104的动力来自于箱体部130外侧的电机,电机输出轴通过电机齿轮、过桥齿轮和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至动力轴104上,进而带动动力转向装置整体的运转。
40.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轴104、第一传动轴111和立轴105,与箱体部130之间均设置有轴承。本实施例中,为实现更好的传动效果,在动力轴104、第一传动轴111和立轴105与箱体部130之间均设置有轴承,以降低摩擦损耗,减少发热,提升动力转向装置的使用寿命。
41.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部130一侧设置有墙板,所述箱体部130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为动力转向装置应用于织机时的设置方式,箱体部130设置于墙板上,与织机设备实现装配。
42.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立轴105外侧的箱体部130上设置有连接板109,所述连接板109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由于动力转向装置具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结构,因此为进一步实现动力转向装置的稳固设置,在立轴105外侧的箱体部130上设置有连接板109,通过连接板109与墙板实现进一步的固定连接。
43.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