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定子磁极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006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对称定子磁极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构成电动机的一种非对称定子磁极的改进结构,具体地说是关于定子的磁极面与转子之间为一个非对称的形状,以便使电动机产生高效运转。
一般工厂里使用的蔽极式与电容分相式电动机是由定子与转子两部分组成,其中定子结构具有两个绕组;即主绕组M和辅助绕组N(即为启动绕组),此两绕组之轴在空间相距90°电机角,就如同二相电动机的绕组;因辅助绕组具有比主绕组更高的R/X(即对电阻对抗之比)比值,故辅助绕组电流Ia的时相将超前于主绕组电流Im。因此,″定子磁场″首先在辅助绕组的轴上到达最大值,隔一些时后才在主绕组的轴上到达最大值;又在辅助绕组N电路上串联一个或两个电容器C,以增加启动特性。如此单相电动机经两绕组后的即分裂成不平衡的两相电流,也就是说,此电动机为一个不平衡的二相电动机,由此产生了旋转磁场,电动机便能自动启动而动转。当电动机启动后,转速升高约至同步转速的75%时,因离心开关D动作而自动将辅助绕组N从电源切高,而只让主绕组担任运转工作。上述传统结构的缺点是转子起动时辅助绕组消耗能量较大;分相式结构因有辅助绕组、电容器及离心开关,其成本较高。
本申请人曾获专利权的95222704.5号实用新型专利,虽省略了辅助绕组和电容等器件,改善了整体能量消耗,但还存在着四极式、六极式电动机在中、低速运转时其转动力矩并没有提高,运转性能并不理想等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ZL95222704.5号专利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非对称定子磁极,可使四极式、六极式电动机在中、低速运转时,转动力矩提高,使用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其特征在于在定子结构上设有一个主绕组,且其定子的极面设计成一个可产生不平衡磁力场的非对称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的定子极面与转子极面间为非等距。当电流加至定子绕组即可产生推斥磁场,使转子随推斥磁场的方向旋转。上述定子的非对称几何形状为钩尾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其定子绕组仅设有一个主绕组,就可承担启动运转,不需分相用的辅助绕组与电容器,故结构电路简化,可改善功效因素及整体能量消耗,且又可达到相同的转矩。本实用新型定子极面的非对称几何形状,可利用手动或电磁阀操纵左、右移动方向来操作电机的正反转,可应用于高低转矩的不同电机中,使单相二极、四极式电动机(散热扇、电风扇)的效率提升至40%以上,即耗电100W,输出动能40W以上,节省电源又降低成本20~30%。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对称定子极面的四极设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对称定子极面的六极设计示意图。
图3(A)-(C)为本实用新型以钩尾型为实施例时,每一个λ/4磁场所产生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人曾申请的95222704.5专利定子极面几何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子极面几何形状示意图。
参见图1,一般蔽极式与电容分相式电动机是由定子11与转子13组成,其改进的非对称定子磁极是定子结构具有一个主绕组12,且其极面设计成一个非对称的几何形状,该非对称的几何形状可如图5所示的钩尾形,其功效是当电流加至定子绕组后,其非对称几何形状也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磁力场,即产生排斥磁场,该图1是展示以钩尾形定子极面使用于四极式的构造设计。图2为钩尾形定子极面运用在六极式上的构造图。
再参阅图3(A)-(C),定子11每一半波所形成的磁场,将排斥转子13在前一半波所感应出的磁场,所以,定子11与转子13产生的推斥力作用,将使转子随推斥磁场的方向旋转。
权利要求1.一种非对称定子磁极的改进,它包含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其特征是在定子结构上设有一个主绕组,且其定子的极面设计成非对称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的定子极面与转子极面间为非等距。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定子磁极的改进,其特征是上述定子的非对称几何形状为钩尾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构成电动机的一种非对称定子磁极的改进结构,具体地说是关于定子的磁极面与转子之间为一个非对称的形状,以便使电动机产生高效运转。其特征在于:在定子结构上设有一个主绕组,且其定子的极面设计成一个可产生不平衡磁力场的非对称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的定子极面与转子极面间为非等距。它不需分相用的辅助绕组与电容器,故结构电路简化,可改善功效因素及整体能量消耗。
文档编号H02K1/12GK2304209SQ9722195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8日
发明者江衍煌 申请人:江衍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