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77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索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在面板上设置的贯通孔来防止来自插通于贯通孔的电线的周围的浸水的索环。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中搭载有多个电子兀件,为了控制该电子7Π件或使该电子7Π件起动而从汽车的发动机室等向车厢配置有多条电线。从发动机室等向车厢配置的电线利用用于使电线插通面板的索环来阻止雨水等向车厢内浸入。
[0003]作为现有例,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如下的索环的安装构造:索环在与面板等安装部件对置的接合面上,设置有以液密状态按压于安装部件的整体为环状的密封用唇部。在该现有例的构造中,还在密封用唇部的内周侧形成有与安装部件以液密状态接触的密封用突条,在安装部件的接触面中,密封用唇部所接触的第I面与密封用突条所接触的第2面在垂直于这些面的方向上带有台阶。而且,在索环与贯通孔的嵌合时,密封用唇部及密封用突条紧贴于安装部件,在索环与安装部件的固定部分形成存在台阶的双重的密封部分。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03 - 164041 (JP2003-164041A)
[0007]在现有例的索环中,由于形成有双重的密封部分,因此能够确保止水性。但是,在将索环向安装部件组装时,必须按压密封用突条来使密封用突条嵌合。因此,需要按压密封用突条的强劲的按压力,不能够容易地将索环组装到安装部件。

【发明内容】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向贯通孔组装,并且防止水等向索环内浸入而能够可靠地止水的索环。
[0009]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索环被插通在面板的安装孔中,包括内索环;及外索环,其以将内索环覆盖的方式组装。外索环包括:电线插通筒部,其插通有电线;凸缘部,其与电线插通筒部一体地形成并与安装孔的开口缘部对置;及环状唇部,其从凸缘部延伸设置并与安装孔的开口缘部紧贴抵接。
[0010]在环状唇部和凸缘部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按压部,通过将内索环和外索环以组装后的状态插通到安装孔中并使凸缘部与环状唇部抵接,从而该按压部将环状唇部按压于安装孔的开口缘部。
[0011]由于设置有这样的按压部,从而能够防止水等向索环内浸入,能够可靠地止水。
[0012]优选的是,凸缘部包括:基壁,其从电线插通筒部向外周侧突设;外周壁,其在基壁的前端侧一体形成;及自由端壁,其从外周壁向与基壁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优选的是,环状唇部包括:挠曲环状壁,其从自由端壁的端部向外周壁侧延伸设置;及抵接环状部,其设置在挠曲环状壁的前端侧。优选的是,按压部设置在抵接环状部。
[0013]通过在抵接环状部设置按压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等向索环内浸入,能够可靠地止水。
[0014]优选的是,在基壁与自由端壁之间设置有组装内周槽,设置于内索环的组装外周壁插入在该组装内周槽中。另外,优选的是,按压部被按压于外周壁的自由端壁侧的端部。
[0015]通过将组装外周壁插入在组装内周槽中,从而能够抑制自由端壁挠曲。另外,由于设置在抵接环状部的按压部被按压于外周壁的自由端壁侧的端部,从而外周壁挠曲。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索环,并且能够更牢固地支承面板。
[0016]S卩,在将内索环和外索环组装并插通到面板的安装孔中时,抵接环状部与面板的开口缘部抵接而按压部被按压向凸缘部侧,但是,组装外周壁插入在组装内周槽中。因此,阻止自由端壁向基部侧挠曲。因此,通过将组装外周壁插入在组装内周槽中来进行索环向面板的组装,从而自由端壁不会向基部侧挠曲,因此,能够更牢固地将在挠曲环状壁的前端形成的按压部推压在凸缘部。因此,能够方式水等向索环内浸入,能够可靠地止水。
【附图说明】
[0017]图1 (a)是实施方式的索环的整体图,图1 (b)是实施方式的索环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18]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索环中与内索环组装前的状态的外索环的图。
[0019]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索环中将外索环和内索环组装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3所示,实施方式的索环I包括:筒状的内索环3 ;及以将内索环3覆盖的方式组装并且与面板4的安装孔6的开口缘部8紧贴抵接的外索环2。
[0022]外索环2包括:以软质一体地形成并在内周插通有电线的电线插通筒部10 ;与电线插通筒部10 —体地形成并与安装孔6的开口缘部8对置的凸缘部12 ;及从凸缘部12延伸设置并与安装孔6的开口缘部紧贴抵接的环状唇部14。
[0023]电线插通筒部10形成有多个(在实施方式是2个)大致圆筒状的筒部。在这些筒部的一端侧形成有椭圆形的凸缘部12。这些筒部从凸缘部12侧缩径而形成。这样,凸缘部12与电线插通筒部10 —体地形成。
[0024]凸缘部12包括:从电线插通筒部10向外周侧突设的基壁24 ;在基壁24的前端侧一体形成的外周壁26 ;及从外周壁26向与基壁24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自由端壁28。自由端壁28的一个端部与外周壁26连接,另一个端部被构成为自由端。由基壁24、外周壁26、及自由端壁28所包围的内侧成为组装内周槽16。
[0025]环状唇部14与自由端壁28的自由端侧的前端侧连续地形成为环状。环状唇部14包括:从自由端壁28的自由端侧的前端向外周壁侧延伸设置的具有弹性的挠曲环状壁30 ;在挠曲环状壁30的前端侧设置的抵接环状部32 ;及以向着凸缘部12侧而变得厚壁的方式突设的按压部34。
[0026]如图2、3所示,按压部34以前端部构成角的方式形成,被按压于外周壁26的自由端壁28侧的端部。另外,按压部34的形状只要是被按压于外周壁26的自由端壁28侧的端部的形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曲面形状。
[0027]内索环3由与外索环2相比硬质的硬质材料一体形成。内索环3包括:被形成为环状的内索环主体18 ;插通有电线的电线插通部20 ;从内索环主体18的外周部19突出地形成的面板支承部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