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伏发电机的模块逆变器的缆线模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30109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模块逆变器设置在光伏模块的背面上。缆线模块以三个芯线与模块逆变器固定连接。
[0070]模块逆变器的结构高度在此不超过环绕的稳定框架。该结构高度可基于缆线模块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也可包括缆线模块本身,以致光伏模块的所有背面安装不超过环绕的稳定框架。
【附图说明】
[0071]下面借助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相同和相似元件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相互结合。
[0072]附图如下:
[0073]图1为光伏发电机交流电布线系统的不意图;
[0074]图2为光伏发电机交流电布线系统的另一不意图;
[0075]图3为缆线模块的第一剖面图;
[0076]图4为母插接面的剖面图;
[0077]图4a为母插接面的俯视图;
[0078]图5为公插接面的剖面图;
[0079]图6为母和公插接连接器的剖面图;
[0080]图7为运输封盖;
[0081]图8为另一运输封盖;
[0082]图9为端盖;
[0083]图10为另一端盖;
[0084]图11为解锁工具的不意性透视图;
[0085]图12为解锁工具的另一透视图;
[0086]图13为第一和第二光伏插接连接器;
[0087]图14为第一和第二光伏插接连接器的透视图;
[0088]图15为用于建立交流电布线系统的成套系统;
[0089]图16为用于建立交流电布线系统的成套系统的另一种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
[0090]图1以示意图示出光伏发电机10的根据本发明的交流电布线系统的组件。
[0091]光伏发电机10包括多个光伏模块(PV模块)12,在每个光伏模块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模块逆变器16。所述模块逆变器16在此分别以两个直流电导线14连接到设置在背面的PV模块12接线盒(未示出)上。
[0092]模块逆变器16通过分别配置给一个PV模块12的分支缆线26与交流电干线20电连接,即分支缆线26以其一个端部27直接伸入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中并且其芯线在那里电连接。在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内部干线缆线区段21的芯线也在同一位置上电连接(参见图3、4、5和6),从而分支缆线26的芯线和干线缆线区段21的芯线在干线插接连接器22内在共同的缆线接头上连接。干线缆线区段21连接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与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第一和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2、24可分别与相邻PV模块12的第二或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4、22插接或者说配对,箭头30示出与此有关的插接方向。
[0093]交流电干线20的电网侧的末端缆线模块以其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a借助适配器插头25连接到通往电网的适配器缆线40上。
[0094]交流电干线20的与电网侧末端缆线模块相对置的末端缆线模块保持盲并且设有端盖42,其封闭盲干线插接连接器24a。
[0095]图2示出光伏发电机10的交流电布线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此交流电干线20在另一端部上通过适配器插头25连接到通往电网的适配器缆线40上。
[0096]图3示出缆线模块8的第一剖面图。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通过干线缆线区段21与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连接。相应插接连接器中的缆线伸入口设有缆线密封件或者说环形密封件50以防止灰尘和湿气侵入。因此,干线缆线区段21的不仅伸入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而且伸入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中的端部以及分支缆线26的伸入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中的第一端部27具有单独的环形密封件50。另外,缆线还可通过拉力消除套筒52保持在插接连接器中。
[0097]第一和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2、24具有插接连接器壳体32,其构造成介电的注塑塑料件。在插接连接器壳体32上分别在正面设有用于插接面的开口。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插接连接器壳体32的两侧在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上设有卡锁接片或者说锁止接片56,其嵌入锁止突出部或卡锁钩54中,以便在闭合状态中可靠地相互卡锁第一和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2、24。
[0098]沿插接方向在卡锁钩54后方在插接连接器壳体32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保险突出部58,其加难或防止锁止在锁止突出部54中的卡锁接片56意外解锁。
[0099]也称为引入电缆的分支缆线26在图3中仅缩短地示出,由此也示出分支缆线的第二端部28。在图3的该实施方式中,分支缆线26具有三个单导线29,它们在当前明显细于交流电干线20的单导线19。
[0100]为了容纳单导线19、29,在插接连接器壳体32中设置针触点或插座触点(参见图4至7),它们已经预装配在针触点支架36或插座触点支架38中。针触点支架36和插座触点支架38在此分别突出于位于内部的触点,以致所述支架已经满足接触保护功能。此外,为了附加地提高安全性,围绕针触点支架36及插座触点支架38还设有接触保护套筒37。在插座触点支架38上还设有密封凸缘35,该密封凸缘在插接状态中作用于针触点支架36的内壁上并且在那里通过压紧实现密封。
[0101]图4示出母干线插接连接器、在该实施方式中即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的插接面34的剖面图。插接面34被一个外边缘、即接触保护套筒37包围,插座触点支架38具有“编码”、即反极性保护。反极性保护以反极性保护槽46的形式实现(也参见图4a),设置在互补插接连接器上的反极性保护肋44(参见图5)插入该反极性保护槽中。反极性保护槽46和反极性保护肋44分别设置在插座触点支架侧面。用于容纳金属插接触点48的插座49设置在插座触点支架38中间。在插座49侧面还设有孔45,借助其可向壳体32中注入浇注材料。
[0102]图4a示出图4的实施方式的插接面34的俯视图。插座49被插座触点支架38包围。围绕插座触点支架38设置接触保护套筒37,该接触保护套筒37突出于插座触点支架38和插座49 ο
[0103]图5示出公干线插接连接器、在该实施方式中即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的插接面34的剖面图。公插接面34被一个接触保护套筒37包围,该接触保护套筒包围沿插接方向伸出的金属插接触点48。公插接连接器的反极性保护设置在接触保护套筒37上,在那里设置与母插接连接器的反极性保护槽46(参见图4)相对应的反极性保护肋44,以致所述插接连接器仅能在一个方向上相互插接。
[0104]图6示出母插接连接器和公插接连接器、在此即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和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的另一剖面图,在此针触点支架36和插座触点支架38分别被剖开。在此可见,针触点支架36和插座触点支架38在插接连接器的安装过程中从前部被送入插接连接器壳体32中并且在那里借助触点支架密封件33密封地封闭。相应插接面34在插接时附加地借助密封凸缘35密封。在该图中金属插接触点48清晰可见,在此中间的、连接保护导线的金属插接触点48比其它金属插接触点48构造得更为靠前、即更为突出。插座49则均匀并排地设置在母干线插接连接器24中。
[0105]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在锁止接片56中具有缺口 57,锁止突出部54嵌入该缺口中,以致在插接连接器插接时实现可靠锁止。通过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上的保险突出部58加大了意外打开的难度。
[0106]图7示出用于封闭母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的运输封盖60的一种实施方式,以便在运输时附加防止湿气和灰尘的侵入。运输封盖60在其一个端部上具有开口 62,该开口可套到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上。
[0107]图7所示运输封盖60可用手拔下。这通过两件式的锁止接片的特殊几何形状来实现,该锁止接片具有两个锁止接片臂56a。锁止接片臂56a不完全包围相对应的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的卡锁钩54,而是在侧面借助倒圆保持钩56b围绕该卡锁钩。换言之,在运输封盖60套到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上时,两个锁止接片臂56a向外弯曲并且在插接位置中再次松弛,以致在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和运输封盖60之间产生一定的、可精确确定的保持力,该保持力通过调整倒圆保持钩56b的形状这样调整,使得运输封盖60可用手拔下。
[0108]图8示出一种运输封盖60a,其用于封闭公干线插接连接器、在该实施方式中即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运输封盖60a也包括开口 62,其可套到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的插接面34上。
[0109]图8所示运输封盖60a具有侧面倒圆的锁止突出部54a。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的锁止接片56在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与运输封盖60a插接时移动到该倒圆的锁止突出部54a上,以致倒圆的锁止突出部54a嵌入锁止接片56的缺口 57(参见图6)中。
[0110]借助倒圆锁止突出部54a的形状和倒圆角度可调整运输封盖60a在第一干线插接连接器22上的保持力。这样调整倒圆锁止突出部54a的形状,使得运输封盖60a可用手拔下。
[0111]图9示出端盖42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可插入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中用于防水封闭。端盖42具有密封凸缘35以及特别稳定的锁止接片56。在插接端盖42与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时,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的锁止突出部54(参见图3)如此嵌入锁止接片56的缺口57中,以致产生固定连接。锁止接片56的突出于缺口 57的部分在此遮挡锁止突出部54和保险突出部58之间的区域,以致形成尽可能齐平的表面并且锁止接片56不能简单地从第二干线插接连接器24的壳体32上抬起。由此有效避免了意外打开。
[0112]图9的实施方式的端盖42还具有抓握部43,由此可用两个手指毫无问题地在取出插接连接器时抓握端盖42。换言之,抓握部43不仅在安装端盖而且也在从插接连接器上取下端盖时简化了端盖42的操纵,尤其是在困难的安装地点上、如屋顶。
[0113]图10示出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