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69582阅读:来源:国知局
里的水,这个时候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做差值,假如水栗连接20米深的水管时,温差值最大,那么水栗就一直采用20米深的水管供水,这样温差发电的发电效率是最大的,而导热水管的出水口可以连接供水装置,比如水箱等。
[0079]第六,太阳能电池板既可以发电,同时当空气湿度大于一定数值时候,比如大雾天气或者下雪、下雨天气时,太阳能电池板转动180度然后将薄膜太阳能电池盖住,这样可以大大延长太阳能电池板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80]图1是本发明的薄膜太阳能电池、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导热水管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81]图2是本发明的水管、水栗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0082]图3是本发明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0083]图4是本发明太阳能电池板与薄膜太阳能电池、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导热水管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只是示意图因此仅仅只画出来I个N型半导体I个P型半导体)其中,I是太阳能电池板;2是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84]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85]实施例1: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10个N型半导体、10个P型半导体、导热水管、蓄电池单元、控制器单元、40个温度传感器、水栗、10个电控阀门、10个水管;10个水管的长度分别为5米,10米,15米,20米,25米,50米,75米,100米,125米,150米,均垂直于地面设置于地面以下。太阳能电池板、湿度传感器、电机、固定支架;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均呈“工”字型;导热水管的截面呈方形;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间隔排列,并且相邻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之间串联;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串联,然后与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串联,最后给蓄电池单元充电;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设置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并且薄膜太阳能电池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接触面绝缘;所述的导热水管的外表面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下表面绝缘接触;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元电连接;所述的N个水管均垂直于地面,并且设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转轴固定于固定支架顶端,固定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动180度就可以了,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与薄膜太阳能电池位于同一个高度);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位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旁,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时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上表面重合;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元电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单元控制电机的转动,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给蓄电池单元充电;
[0086]所述的水管分别通过电控阀门连接水栗的进水口,水栗的出水口连接导热水管的进水口。电控阀门的控制端均连接控制器单元的1端口,这样控制器单元可以控制每一个电动阀门的导通和关闭,同时控制器单元控制水栗的启动和停止。
[0087]其中,所述的控制器单元采用AT89S52单片机。所述的水栗的进水口是通过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转换装置连接每个水管的电控阀门的输出口。
[0088]其中,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N型半导体的上下表面、P型半导体的上下表面,上表面所有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求平均值,下表面所有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求平均值,然后两个平均值取差值,差值最大时温差发电效率最高。
[0089]本发明工作原理说明:多个水管的长度不相同并且垂直设置于地面下并且均与水栗连接,由于地下水是恒温的,并且深度不同温度不同,比如夏天的时候室外温度高,而地下水的温度低,夏天白天的时候太阳光照射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发电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传递到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作为热端,而地下水的温度较低,通过导热水管传递给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的下表面,作为冷端,从而利于冷热端温差发电;冬天的时候反之,冬天的时候室外温度低而地下水的温度高。
[0090]当深度变化比较大时,即从宏观来说,地下水越深水温就越高。从地面往下每深100米,温度大约增加2-3摄氏度左右。地表以下5?10米的地层温度就不随室外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年维持在15?17 0C。
[0091]至于为什么采用了 4M个温度传感器?原因如下: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值取平均值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下表面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值取平均值做差值,差值越大温差发电效率越高;取平均值准确值差值判断更加准确。
[0092]至于为什么采用了多个水管?原因如下:夏天的时候,地下水温度较低,但是靠近地表的地下水温度也比较高,当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水温会越来越高;冬天的时候,地下水温度会较高,但是靠近地表的地下水温度也会较低,当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水温会越来越高;这样水栗通过连接多个水管,需要发电的时候可以选择出最有利于温差发电的那个水管(g卩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下表面温差值最大)。
[0093]控制器单元控制水栗启动,然后循环抽取不同水管里的水,这个时候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做差值,假如水栗连接20米深的水管时,温差值最大,那么水栗就一直采用20米深的水管供水,这样温差发电的发电效率是最大的,而导热水管的出水口可以连接供水装置,比如水箱等。
[0094]其中,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均呈“工”字型,首先,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与薄膜太阳能电池、导热水管的接触面积;其次,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与薄膜太阳能电池、导热水管的接触面不再需要设置金属片和导热板,使得结构更加简单,最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导热性能虽然不如导体的导热性能好,但是在温差发电的过程中,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导热性能还是存在的,最终一个端面的热能还是会向另一个端面扩散,而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工”字型设计可以大大延长热能的扩散时间,从而大大提供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温差发电效率。
[0095]2、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M个N型半导体、M个P型半导体、导热水管、蓄电池单元、控制器单元、4M个温度传感器、水栗、N个电控阀门、N个水管、太阳能电池板、湿度传感器、电机、固定支架;
[0096]其中,M>6,N>3;
[0097]所述的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均呈“工”字型;所述的导热水管的截面呈方形;所述的N个水管的长度不相同,长度范围在5米到200米之间;
[0098]第一步:所述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间隔排列,并且相邻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之间串联;
[0099]所述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串联,然后与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串联,最后给蓄电池单元充电;
[0100]第二步: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单元电连接;
[0101]第三步: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导热硅胶粘在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上表面,并且薄膜太阳能电池与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接触面绝缘;
[0102]所述的导热水管的外表面通过导热硅胶粘在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下表面;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