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刷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871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有刷直流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刷直流马达,更确定的为涉及具备母端子的有刷直流马达。
【背景技术】
[0002]在有刷直流(DC)马达中,有电刷与整流元件的触点部分被硅氧烷气体等有毒气体腐蚀而产生接触不良这一问题。例如,从在使用有刷直流马达的大气中存在的硅酮橡胶等产生硅氧烷气体,该硅氧烷气体侵入马达内部。侵入马达内部的硅氧烷气体因电刷与整流元件滑动时产生的能量(火花)而分解,之后再结合,从而成为作为绝缘体的二氧化硅。该二氧化硅堆积于触点部分,妨碍电刷与整流元件的电接触。
[0003]为了抑制有毒气体所引起的接触不良,提出有如下技术,S卩、通过从收容磁铁、电枢等的外壳的外侧将密封部件(Seal member)贴附于外壳,来使外壳内部成为密封构造。这样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I以及2等中公开。
[0004]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具备密封盖的整流元件马达,该密封盖具有比马达壳体的开口端部内径小的外径,具有与马达壳体对应的外形,并且以在内部形成空间的方式具有规定的盖厚度。在该整流元件马达中,密封盖配置于端盖的外侧面,密封盖外周侧与端盖之间、以及密封盖外周侧与马达壳体之间被封闭固定。从马达壳体侧面导出用于进行电刷基部与外部的电连接的导线。
[0005]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组合有定子外壳与侧板的马达外壳、和内置于马达外壳内部的转子部以及定子部的整流元件马达。在该整流元件马达中,通过在形成于侧板的弹簧开孔贴附密封部件,来将弹簧开孔闭塞。与电刷连接的接线端子从侧板突出。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752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7531号公报
[0008]在专利文献I以及2中,用于向马达供给电力的端子(专利文献I的导线、专利文献2的接线端子)都是公端子,与外壳(专利文献I的马达壳体、专利文献2的侧板)相比向外部突出。
[0009]另一方面,在用于向马达供给电力的端子是母端子的情况下,因为母端子配置于外壳内部所以难以密封外壳内部,从而依然存在硅氧烷气体等有毒气体所引起的接触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刷与整流元件的接触不良的有刷直流马达。
[0011]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有刷直流马达具备:磁铁;电枢,其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磁铁旋转,且包括整流元件;托架,其覆盖磁铁的及电枢的沿着旋转轴的一侧的端部;母端子,其固定于托架;电刷,其与母端子电连接;以及密封部,其固定于托架,托架包括槽,上述槽形成于托架的外周面,且将母端子收容于上述槽的内部,密封部将整流元件及电刷所存在的空间与槽之间密封。
[0012]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槽的沿着旋转轴的另一侧敞开,密封部密封槽的另一侧。
[0013]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密封部由板状的树脂形成。
[0014]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密封部具有与托架的热膨胀系数几乎相同的热膨胀系数。
[0015]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密封部由印刷布线基板形成。
[0016]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还具备配置于托架内部的气体吸附剂。
[0017]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托架还包括将托架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气体吸附剂以堵塞连通孔的方式配置。
[0018]上述有刷直流马达优选构成为,还具备外壳,上述外壳覆盖磁铁的及电枢的一侧的端部、和磁铁及电枢的外周侧,由托架、外壳、以及密封部构成的内部空间被密封。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能够抑制电刷与整流元件的接触不良的有刷直流马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刷直流马达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2是沿图1的I1-1I线的半剖视图。
[0022]图3是沿图2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23]图4是沿图3的IV-1V线的半剖视图。
[0024]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0025]图6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的第一图,是沿图2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26]图7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的第二图,是沿图2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27]图8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的第三图,是沿图2的II1-1II线的剖视图。
[0028]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部25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9]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有刷直流马达的结构的主视图。
[0030]图11是沿图10的X1-XI线的剖视图。
[0031]图12是沿图11的XI1-XII线的半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磁铁;2...电枢;11...轴;12...线圈;13...电枢铁芯;13a...齿部;14...绝缘体;15...整流元件;21、23、23b、23c...托架;21a...托架21的槽;21b...托架21的凹陷部;21c、21d...托架21的输出轴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内壁面;22...外壳;23a...托架23的内壁面;24...电刷;25...密封部;25a...片状电容器;25b...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元件;25c...通孑L ;26、33...螺钉;27a,27b...供电端子;28、30、31a、31b、32...导电体;29...PTC 热敏电阻;40...贯通孔;41...气体吸附剂;42...托架23b以及23c的突起部;60...轴承;100...插头;101a、101b...插头的公端子;R...旋转轴;RG...与密封部25重叠的区域;SP...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5][第一实施方式]
[0036]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刷直流马达的结构的侧视图,是输出轴侧的相反侧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I1-1I线的半剖视图。此外,将沿着有刷直流马达的旋转轴R的一侧(图2中右侧)记为输出轴侧的相反侧,将沿着有刷直流马达的旋转轴R的另一侧(图2中左侧)记为输出轴侧。
[0037]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有刷直流马达主要具备磁铁1、电枢2、托架21、23、外壳22、以及轴承60。
[0038]磁铁I固定于外壳22的内周面。磁铁I配置为一对且相互不同的磁极的磁化中心对置。
[0039]电枢2设置于磁铁I的内周侧。电枢2以旋转轴R为中心相对于磁铁I旋转。电枢2包括轴11、线圈12、电枢铁芯13、绝缘体14、以及整流元件15。轴11包括旋转轴R。在轴11固定有电枢铁芯13。电枢铁芯13例如通过将作为平板的多片铁芯片分别在沿着旋转轴R的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电枢铁芯13包括以旋转轴R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齿部13a。在多个齿部13a分别卷绕有线圈12。线圈12以及电枢铁芯13通过绝缘体14而相互绝缘。在比电枢铁芯13靠输出轴侧的相反侧的轴11,固定有整流元件15。整流元件15与线圈12电连接。
[0040]托架21安装于外壳22。托架23安装于托架21。托架21、23覆盖电枢2的输出轴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外壳22覆盖电枢2的输出轴侧端部、以及磁铁I和电枢2的外周侧。在托架21的输出轴侧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陷部21b。外壳22的输出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与凹陷部21b的外周面紧贴。
[0041]在托架21、23的外周面形成有两个槽21a。也可以在槽21a分别设置有划分槽21a内部和外部的盖(未图示)。
[0042]外壳22包括切口 22a。切口 22a以外壳22内部与外部不贯通的折弯量向外壳22的内周侧折弯。通过切口 22a进行磁铁I在旋转轴R方向上的定位。
[0043]轴承60将电枢2支承为相对于磁铁I能够旋转。轴承60分别设置于外壳22与轴11之间、以及托架21与轴11之间。
[0044]图3是沿图2的II1-1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1V线的半剖视图。此夕卜,在图3、图6?图8以及图11中,省略了整流元件15等电枢2侧的部件的图示,描述为通过后述的导电体31a、31b的弹性而与各个电刷24接触。
[0045]参照图3以及图4,有刷直流马达还具备电刷24、具有弹性的供电端子27a、27b、具有弹性的导电体 28、30、31a、31b 及 32、以及 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29。
[0046]托架23通过螺钉33而固定于托架21的图3中右上部以及图3中左下部的内周面。托架23与托架21的输出轴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内壁面21c (图4)接触。由托架21、23构成槽21a。在槽21a的输出轴侧(图4中左侧)未形成有托架而敞开。
[0047]供电端子27a、27b是母端子,分别与电刷24电连接。供电端子27a、27b分别收容于槽21a内部,并通过槽21a而在托架21、23的外周面露出。供电端子27a、27b分别被夹在托架21与托架23之间,从而固定于托架21、23。
[0048]PTC热敏电阻29通过导电体28以及导电体30而固定于托架21的图3中下部的内周面。导电体28以及导电体30具有弹性,并基于该弹力而与PTC热敏电阻29接触且电连接。导电体28将供电端子27b与PTC热敏电阻29电连接。
[0049]电刷24通过两个导电体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