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直流电源监控用数据采集传输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41299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信,能够采用IEC61850协议进行通信,容量不受限制,数据传输速度快,实时性能好,能够为电力系统数据主站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有助于达到良好的电力直流电源监控管理效果。
[0011]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数据采集传输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容量不受限制,数据传输速度快,实时性能好,实现成本低,数据采集传输可靠性高。
[00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中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和以太网控制芯片晶振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中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和RJ-45接头的电路连接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I 一母线电压采集装置;2—母线电流采集装置;3 —电池电压采集装置;
[0020]4一电池电流米集装置;5—环境温度米集装置;6 —电池内阻米集装置;
[0021]7—电池充放电装置; 8—网络交换机;9 一微控制器模块;
[0022]10 —电源模块;11 —触摸式液晶显不屏;11-1—显不器;
[0023]12—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母线电压采集装置1、母线电流采集装置2、电池电压采集装置3、电池电流采集装置4、环境温度采集装置5、电池内阻采集装置6和电池充放电装置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络交换机8以及用于对母线电压采集装置1、母线电流采集装置2、电池电压采集装置3、电池电流采集装置4、环境温度采集装置5和电池内阻采集装置6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的数据采集传输器,所述母线电压采集装置1、母线电流采集装置2、电池电压采集装置3、电池电流采集装置4、环境温度采集装置5、电池内阻采集装置6和电池充放电装置7内部均集成有RJ-45以太网接口且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8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传输器包括微控制器模块9和电源模块10,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9相接的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12和触摸式液晶显示屏11,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12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8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9、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12和触摸式液晶显示屏11均与电源模块10相接。
[00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模块9由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ARM微控制器芯片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组成,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晶振电路由晶振X2、非极性电容Cl和非极性电容C2组成,所述晶振X2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l的一端均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93引脚相接,所述晶振X2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一端均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94引脚相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l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复位电路由复位芯片MAX811、复位按钮RST、电阻R15和非极性电容C17组成,所述复位芯片MAX811的第I引脚接地,所述复位芯片MAX811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28引脚相接,所述复位芯片MAX811的第3引脚通过复位按钮RST接地,所述复位芯片MAX811的第4引脚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17接地。
[0026]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12包括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以太网控制芯片晶振电路、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和RJ-45接头,所述RJ-45接头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8连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晶振电路由晶振X1、非极性电容C3和非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晶振Xl的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3的一端均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21引脚相接,所述晶振Xl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4的一端均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22引脚相接,所述非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和非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I引脚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74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2引脚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73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l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55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4引脚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51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2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6?11引脚依次对应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87?192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12引脚和第13引脚依次对应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I引脚和第2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26引脚通过电阻R3接地,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67引脚过电阻R4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80引脚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28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89?82引脚依次对应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63?170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92引脚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10引脚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100引脚与所述ARM微控制器芯片S3C2440的第48引脚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I引脚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33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6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2引脚通过电感L3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且通过非极性电容C8接地;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3引脚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34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5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6引脚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29引脚相接,且通过串联的电阻R8和非极性电容C9接地;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的第7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lO接地,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的第8引脚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30引脚相接,且通过电阻R7与电阻R8和非极性电容C9的连接端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的第9引脚与所述RJ-45接头的第6引脚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的第10引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9和非极性电容Cll接地,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11引脚与所述RJ-45接头的第3引脚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14引脚与所述RJ-45接头的第2引脚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1102的第15引脚通过电阻RlO与电阻R9和非极性电容Cll的连接端相接,所述网络变压器芯片Hl 102的第16引脚与所述RJ-45接头的第I引脚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4引脚和第5引脚均通过电阻Rll与电阻R9和非极性电容Cll的连接端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7引脚和第8引脚均通过电阻R12与电阻R9和非极性电容Cll的连接端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9引脚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62引脚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11引脚与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60引脚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10引脚通过电阻R13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12引脚通过电阻R14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RJ-45接头的第13引脚和第14引脚均接地。具体接线时,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5引脚、第16引脚、第17引脚、第20引脚、第27引脚、第28引脚、第35引脚、第36引脚、第55引脚、第72引脚、第73引脚和第90引脚均与电源模块10的3.3V电压输出端相接,所述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的第14引脚、第15引脚、第18引脚、第19引脚、第23引脚、第25引脚、第31引脚、第32引脚、第42引脚、第48引脚、第58引脚、第63引脚、第76引脚、第81引脚、第93引脚、第94引脚、第95引脚、第96引脚和第99引脚均接地。
[002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于设置有网络交换机8,且所述母线电压采集装置1、母线电流采集装置2、电池电压采集装置3、电池电流采集装置4、环境温度采集装置5、电池内阻采集装置6和电池充放电装置7内部均集成有RJ-45以太网接口且通过网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