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口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295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安装于壳体的底壁上,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楔形挡块31位于第一导电端子60的第一触片61和壳体的第一供电接口通孔121之间,第一楔形挡块31的坡面朝向第一充电接口通孔121。如此,当外设插头插入第一充电接口通孔121时,插脚抵推第一楔形挡块31,使得第一楔形挡块31抵压第一复位弹簧,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外设插头的插脚电性连接第一导电端子60;而当外设插头拔出后,第一楔形挡块31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往上移动弹回,挡住第一供电接口通孔121,此种设计有利于提尚使用安全性。
[0042]参见图3,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还包括第二楔形挡块32和第二复位弹簧(图未示);壳体上开设第二充电接口通孔113 ;第二复位弹簧的左端安装于第二楔形挡块32的右端,第二复位弹簧的右端安装于壳体的侧壁上,第二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楔形挡块32位于第二导电端子50的第二触片51和壳体的第二充电接口通孔113之间,第二楔形挡块32的坡面朝向第二充电接口通孔113。
[0043]该壳体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构成一收容空间,电池40、电路板20、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和充电接口均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
[0044]参见图4和图5,该壳体还包括一定位板15,定位板15的一表面设有用于限位电池40的电池限位部151,电池40位于定位板15和电路板40之间;定位板15的另一表面设有定位凸起153,导电件13的第三连接片131开设有定位通孔1314,定位凸起153插装于定位通孔,使得导电件13固定于定位板15上,从而方便组装,减少焊点,节省能耗。
[0045]本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插头模组还包括枢接于壳体上的第一供电插头812,旋转打开第一供电插头812时,第一供电插头812电性连接第三触片133,旋转合起第一供电插头812时,第一供电插头812断开连接第三触片133。
[0046]本实施例中,多接口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的第二供电插头模组,第二供电插头模组包括第二供电插头91,导电件13的第三连接片131上还设有第四触片134,第二供电插头91枢接于壳体上,旋转打开第二供电插头91时,第二供电插头91电性连接第四触片134,旋转合起第二供电插头91时,第二供电插头91断开连接第四触片134。
[0047]优选地,该充电接口为安装于电路板40上的USB接口 86。
[0048]优选地,电池40为聚合锂电池。
[0049]优选地,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供三脚插头使用,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供二脚插头使用。
[0050]优选地,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的第二导电端子50与电池40之间设有4毫米的间隔,从而使得第二导电端子50与电池40之间不需要设置塑料挡板,也能保证安全性和杜绝产生电弧的安全隐患。
[0051]优选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上各设有一容置手指的凹槽116,以方便用户拔出本装置。
[0052]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集成充放电管理芯片、过充、过载、过压、欠压等保护电路,此均由现有技术可获知,不再赘述,控制电路还集成有按钮和指示灯。
[0053]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性连接”是指元件之间存在电信号传输,不局限于物理上的直接连接,例如,可以是通过导线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元件如电阻、电容进行间接连接,也可以是直接通过焊锡或插装连接。
[005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第二”等仅起到区分不同部件的作用,不起区分次序的作用。
[0055]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电池、布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和充电接P ; 电池、电路板、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和充电接口均安装于壳体内,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和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均相互电性连接,第一供电插头模组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电池和充电接口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将来自第一供电插头模组的电能给电池充电或供电给充电接口,以及供电给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和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该控制电路还用于将电池的电能供给充电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包括导电件; 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片和两第一触片,第一连接片竖向延伸,两第一触片自第一连接片的两相对端分别横向延伸而成,第一连接片开设有第一装配通孔; 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连接片和第二触片,第二触片自第二连接片的下端横向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而成,第二连接片开设有第二装配通孔; 导电件包括第三连接片和第三触片,第三连接片的下端开设第三装配通孔,第三触片设于第三连接片的上端;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装配通孔、第二装配通孔和第三装配通孔,以将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自左向右贴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还包括第一楔形挡块和第一复位弹簧;壳体上开设第一充电接口通孔;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安装于第一楔形挡块的下端,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安装于壳体的底壁上,第一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楔形挡块位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触片和壳体的第一充电接口通孔之间,第一楔形挡块的坡面朝向第一供电接口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还包括第二楔形挡块和第二复位弹簧;壳体上开设第二充电接口通孔;第二复位弹簧的左端安装于第二楔形挡块的右端,第二复位弹簧的右端安装于壳体的侧壁上,第二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楔形挡块位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触片和壳体的第二充电接口通孔之间,第二楔形挡块的坡面朝向第二充电接口通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一供电插头模组还包括枢接于壳体上的第一供电插头,第一供电插头旋转打开时,第一供电插头电性连接第三触片,第一供电插头旋转合起时,第一供电插头断开与第三触片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多接口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的第二供电插头模组,第二供电插头模组包括第二供电插头,导电件的第三连接片上还设有第四触片,第二供电插头枢接于壳体上,第二供电插旋转打开头时,第二供电插头电性连接第四触片,第二供电插头旋转合起时,第二供电插头断开与第四触片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构成一收容空间,电池、电路板、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和充电接口均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定位板,定位板的一表面设有用于限位电池的电池限位部,电池位于定位板和电路板之间;定位板的另一表面设有定位凸起,导电件的第三连接片开设有定位通孔,定位凸起插装于定位通孔,使得导电件固定于定位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相对侧壁上各设有一容置手指的凹槽。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的第二导电端子与电池之间设有4毫米的间隔。
【专利摘要】多接口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布设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和充电接口;电池、电路板、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和充电接口均安装于壳体内,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和第一供电插头模组均相互电性连接,第一供电插头模组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电池和充电接口分别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将来自第一供电插头模组的电能给电池充电或供电给充电接口,以及供电给第一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和第二供电转换插座接口模组。本实用新型将万能插座功能及移动电源功能集于一身,方便出国旅游或出差的用户使用,结构紧凑,体积小,非常方便携带使用。
【IPC分类】H02J7-00
【公开号】CN204538774
【申请号】CN201520292615
【发明人】程洪森
【申请人】广东大昌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