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08272阅读:来源:国知局
8]3)交流过、欠压保护测试;
[0049]4)交流过、欠频保护测试;
[0050]5)能效转换测试:直流分量测试、功率因素测试、MPPT曲线测试和谐波畸变测试;[0051 ] 6)绝缘、容性残流和阻性残流测试。
[0052]储能逆变器测试项目包括:
[0053]I)直流高、低压启动并网测试;
[0054]2)直流过、欠压保护测试;
[0055]3)交流过、欠压保护测试;
[0056]4)交流过、欠频保护测试;
[0057]5)能效转换测试:直流分量测试、功率因素测试、MPPT曲线测试和谐波畸变测试;
[0058]6)绝缘、容性残流和阻性残流测试;
[0059]7)蓄电池启动测试;
[0060]8)蓄电池蓄电情况测试;
[0061]9)蓄电池放电测试。
[0062]微型逆变器测试项目包括:
[0063]I)电网电压校准;
[0064]2)输入功率校准;
[0065]3)运行参数测试;
[0066]4)交流过、欠压保护测试;
[0067]5)交流过、欠频保护测试;
[0068]6)能效转换测试:直流分量测试、功率因素测试、MPPT曲线测试和谐波畸变测试;[0069 ] 7)绝缘、容性残流和阻性残流测试。
[0070] 所述通讯协议主要包括两种=Modbus协议及自行开发的SAJ协议。
[0071 ]第三步、控制系统I控制直流电源模块6开启,待测光伏逆变器通电开机。
[0072]第四步、控制系统核对待测光伏逆变器的信息数据;若核对成功,则进行下一步;若失败,则跳至第十步,测试结束。
[0073]核对信息包括:
[0074]I)核对光伏逆变器标签是否与其实际机型一致;(主要是防止贴错标签情况)
[0075]2)核对扫描的SN码、PC码和MAC码是否被成功写入逆变器;(SN码、PC码和MAC码均唯一对应一台逆变器,是光伏逆变器的身份证明。)
[0076]3)核对控制板版本号、显示板版本号。(不同的版本号支持不同的国家安规标准。)
[0077]第五步、控制系统I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扩展模块5开启,对光伏逆变器进行绝缘、阻性残流、容性残流的安全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0078]首先,控制系统I控制扩展模块5的第一开关SI闭合,第二开关S2及第三开关S3断开,对待测逆变模块进行绝缘性能测试;
[0079]其次,控制系统I控制扩展模块5的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一开关SI及第三开关S3断开,对待测逆变模块进行容性残流测试;
[0080]最后,控制系统I控制扩展模块5的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I及第二开关S2断开,对待测逆变模块进行阻性残流测试。
[0081]第六步、控制系统I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开启,测试光伏逆变器在高、低电压下启动并网情况。具体步骤如下:
[0082]对光伏逆变器进行低压并网测试:首先,控制系统I控制直流电源模块6开启,并将其电压值设置为光伏逆变器的最低并网电压值,然后再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开启,控制系统I监控光伏逆变器是否能正常并网。
[0083]对光伏逆变器进行高压并网测试:在低压并网测试成功后,控制系统I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关闭,使光伏逆变器处于未并网状态,再控制直流电源模块6将其电压值设置为光伏逆变器的最高并网电压值,然后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开启,控制系统I监控待测逆变模块是否能正常并网。
[0084]第七步、控制系统I控制扩展模块5关闭,交流电源模块7开启,对光伏逆变器进行直流输入性能测试。具体为:保持交流电源模块7输出电压值、频率值不变,改变直流电源模块6的输出电压值,对光伏逆变器进行直流输入性能测试,其包括:
[0085]PV电压过压保护测试:测试逆变器所能承受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以及超过最大直流输入电压值后逆变器能否正常保护。
[0086]PV电压采样测试:通过采集功率计模块4上的直流输入电压值与逆变器实际直流输入电压值作比对,确保误差不超过范围。
[0087]第八步、控制系统I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开启,对光伏逆变器进行交流输出的电压、频率性能测试。具体为:保持直流电源模块6的输出电压值不变,控制系统I分别改变交流电源模块7的输出电压值、输出频率值,对光伏逆变器进行交流性能测试。其包括:
[0088]逆变器交流过压保护测试:测试逆变器所能承受的最大交流输出电压,以及超过最大交流输出电压值后逆变器能否正常保护。
[0089]逆变器交流欠压保护测试:测试逆变器所能承受的最小交流输出电压,以及低于最小交流输出电压值后逆变器能否正常保护。
[0090]逆变器交流过频保护测试:测试逆变器所能承受的最大交流输出频率,以及超过最大交流输出频率值后逆变器能否正常保护。
[0091]逆变器交流欠频保护测试:测试逆变器所能承受的最小交流输出频率,以及低于最小交流输出频率值后逆变器能否正常保护。
[0092]第九步、控制系统I控制交流电源模块7、功率计模块4开启,对光伏逆变器进行能效转换性能测试,且如果光伏逆变器是储能逆变器,则控制系统I将同时监控蓄电模块8是否开启、蓄电模块蓄电情况。具体步骤如下:
[0093 ]保持交流电源模块7的输出电压值、频率值不变,控制系统I控制直流电源模块6输出模拟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曲线,对光伏逆变器进行能效转换性能测试。其包括:
[0094]功率因素测试:测试逆变器在满载输出下的能效转换率。
[0095]谐波畸变测试:测试逆变器交流输出波形的完整性。
[0096]直流分量测试:测试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的直流成分比重。
[0097]MPPT曲线测试:测试逆变器实时追踪最大直流输入点,从而实现最大输出的能力。
[0098]如果光伏逆变器是储能逆变器,还需包括:
[0099]蓄电模块8开机测试:控制系统I控制直流切换模块19的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五开关S5断开,直流电源模块6模拟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曲线,逆变器向蓄电模块8输送电流,控制系统I监控蓄电模块8是否成功开机。
[0100]蓄电模块8储电测试:蓄电模块8成功开机后,控制系统I监控蓄电模块8能否成功储电。
[0101]蓄电模块8放电测试:控制系统I控制直流切换模块19的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五开关S5断开,控制系统I监控逆变器能否成功启动工作。
[0102]最后,控制系统I控制功率计模块4、直流电源模块6、交流电源模块7关闭,并将第二到第九步的测试日志和测试结果保存于服务器16中,任意一个授权的客户端15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
[0103]第十步:测试结束。
[0104]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后,具有以下优点:1、在测试过程中只允许一个参数变化,保证导致错误的要素唯一,可以很容易判断错误的根源;2、采用绝缘、直流、交流、能效转换的测试顺序,控制设备的重复开关,极大的节省了时间;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同时满足三种不同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的需求,成功避免重复建设,减小投资成本。
[0105]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扫描模块、功率计模块、扩展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直流切换模块、交流电源模块、蓄电模块、电力载波模块以及与交流电源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所述功率计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所述功率计模块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扩展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模块与储能逆变模块、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负载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逆变模块包括普通逆变模块、储能逆变模块和微型逆变模块,所述普通逆变模块及微型逆变模块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直接与该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逆变模块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直流切换模块的直流输出端一分为二,一端连接蓄电模块的直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储能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包括路由器、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客户端,所述路由器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均与路由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电容以及电阻,所述第一开关一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一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经电容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一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经电阻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切换模块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一端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储能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一端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蓄电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转串口,所述控制系统通过USB转串口分别与功率计模块、扩展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直流切换模块、交流电源模块、蓄电模块、待测逆变模块和电力载波模块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逆变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中的功率计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功率计模块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扩展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蓄电模块与储能逆变模块、直流切换模块连接,负载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本实用新型能同时满足多种逆变器的测试需求,可有效地减小投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IPC分类】H02S50/10
【公开号】CN205320026
【申请号】CN201521096783
【发明人】曾桥, 卢雪明, 欧阳家淦
【申请人】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