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4826阅读:来源:国知局
高安装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0025]在第一开口槽一侧内壁上设置限位部,在第二开口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第一凸出部及在第三开口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第二凸出部,连杆卡入第一开口槽后、螺栓卡入第二开口槽或第三开口槽后不易脱离,预连接牢靠,便于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安装工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与主电缆和接地电缆配合时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中副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中主抱箍和连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中上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中上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中下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实施例中下箍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主电缆,2-接地电缆,3-主抱箍,31-上箍体,311-上凸块,312-第一开口槽,313-限位部,314-上凹部,32-下箍体,321-下凸块,322-下凹部,33-通线孔,34-通孔,4-副抱箍,41-上箍片,411-上弧形夹紧部,412-固定部,413-上连接孔,42-下箍片,421-下弧形夹紧部,422-连接部,423-下连接孔,424-第二开口槽,425-第一凸出部,426-第三开口槽,427-第二凸出部,43-穿线孔,44-安装孔,45-螺栓,46-锁紧螺母,47-舌片,48-销轴,5-连接装置,51-连杆,511-螺纹杆,52-弹簧,53-上螺母,6-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用于固定接地电缆的装置,包括与主电缆I配合的主抱箍3及与接地电缆2配合的副抱箍4,主抱箍和副抱箍之间通过连接装置5连接,连接装置包括连杆51及套装在连杆上的弹簧52。
[0037]主抱箍3包括配合连接在一起的上箍体31和下箍体32,上箍体在朝向下箍体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上凹部314,下箍体在朝向上箍体一侧的中间部位设有下凹部322,上凹部和下凹部组合形成与主电缆I配合的通线孔33。
[0038]如图3所示,副抱箍4包括配合连接在一起的上箍片41和下箍片42,上箍片41包括呈弧形的上弧形夹紧部411及设于上弧形夹紧部两侧并与上弧形夹紧部设为一体的固定部412。下箍片42包括呈弧形的下弧形夹紧部421及设于下弧形夹紧部两侧的连接部422。上箍片与下箍片配合时,上弧形夹紧部和下弧形夹紧部组合形成与接地电缆2配合的穿线孔43。上箍片41和下箍片42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栓45和锁紧螺母46连接在一起。
[0039]为了减轻装置整体的重量,主抱箍3和副抱箍4采用铝材制成。为了避免安装时主抱箍和副抱箍对主电缆I和接地电缆2造成磨损,通线孔33和穿线孔43的弧形内壁上均固定有弹性垫6。进一步的,弹性垫为橡胶垫。
[0040]为了提高主抱箍3和副抱箍4之间连接的强度,从而使接地电缆2更加牢靠的连接于主电缆I,本实施例中,连杆51和弹簧52的数量均为两个。对应的,主抱箍3上对称设有与两根连杆分别配合的通孔34,副抱箍4上对称设有与两根连杆分别配合的安装孔44。连杆顶部与主抱箍连接,连杆底部与副抱箍连接,弹簧52的两端分别抵靠在主抱箍和副抱箍上,连杆与主抱箍配合的部分为螺纹杆511,连接装置5还包括与螺纹杆配合的上螺母53。
[0041]主抱箍3的第一种结构中,上箍体31的左右两侧和下箍体3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与连杆配合的通孔34,且通孔位于通线孔33的两侧。
[0042]安装时,螺纹杆511向上穿过下箍体32上的通孔及上箍体31上的通孔,上螺母53拧紧于螺纹杆上且上螺母的底面抵靠在上箍体的顶面。安装完成后,弹簧52呈压缩状态且弹簧的顶端抵靠在下箍体的底面。
[0043]如图4所示的主抱箍3的第二种结构中,为了减小上箍体31和下箍体32的厚度,进而减轻主抱箍3的重量,上箍体31和下箍体32在与连杆51轴向平行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上凸块311和下凸块321,且上凸块的伸出方向及下凸块的伸出方向一致且与主电缆I的轴向一致,上凸块和下凸块上均设有通孔34。
[0044]安装时,螺纹杆511向上穿过下凸块311上的通孔和下凸块321上的通孔,上螺母53拧紧于螺纹杆上且上螺母的底面抵靠在上凸块311的顶面上。安装完成后,弹簧52呈压缩状态且弹簧的顶端抵靠在下凸块321的下表面。
[0045]如图5所示的主抱箍3的第三种结构中,对上述主抱箍第二种结构中的上箍体31进行了改进。一个上凸块311上设有通孔34,另一个上凸块上设有与连杆51配合的第一开口槽312,第一开口槽的长度方向与上凸块的伸出方向一致。作为优选,第一开口槽为U形槽。第一开口槽312长度方向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凸出的限位部313,限位部朝向第一开口槽中心的末端与第一开口槽长度方向另一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螺纹杆511的小径且小于螺纹杆的大径。
[0046]安装时,拧松上螺母53,移动上箍体31使上箍体和下箍体32之间的距离大于主电缆I的直径,将主电缆卡入通线孔33中,转动上箍体32使连杆51卡入第一开口槽312中,然后拧紧两个上螺母53即可。
[0047]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箍片41两侧的固定部412上设有与连杆51配合的安装孔44,连杆的下端部通过与安装孔配合固定连接于上箍片。固定部上还设有与螺栓45配合的上连接孔413,且上连接孔较安装孔更靠近上弧形夹紧部411。
[0048]为了提高上箍片41的强度,上弧形夹紧部411的外壁上均匀设有加强筋。
[0049]下箍片的第一种结构中,下弧形夹紧部421和两侧的连接部422设为一体式结构,连接部上设有与螺栓45配合的下连接孔423。
[0050]安装时,拧松锁紧螺母46,下箍片的一侧脱离螺栓45,使上箍片和下箍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接地电缆2的直径,将接地电缆卡入穿线孔43中,然后将下箍片42通过下连接孔和螺栓的配合套在螺栓上,最后拧紧螺母即可。
[0051]如图7所示下箍片32的第二种结构中,下弧形夹紧部421和两侧的连接部422设为一体式结构,一侧连接部上设有与螺栓46配合的下连接孔423,另一侧连接部上设有与螺栓配合的第二开口槽424,第二开口槽的长度方向与接地电缆,2的长度方向一致。作为优选,第二开口槽亦为U形槽。第二开口槽长度方向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第一凸出部425,第一凸出部朝向第二开口槽中心的末端与第二开口槽长度方向另一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栓45的小径且小于螺栓的大径。
[0052]安装时,拧松锁紧螺母46使并使锁紧螺母不脱离螺栓45,上箍片41和下箍片42之间的间距大于接地电缆2的直径,将接地电缆卡入穿线孔中,转动下箍片使螺栓卡入第二开口槽424中,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