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5232发布日期:2020-05-12 19:4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使用者对车内的配件例如车灯等的自适应性也越来越看重。现有大部分车辆在夜间行驶或者进入隧道等黑暗情况下,都需要用户自行打开车灯。当然,也有一部分已经采用能够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输出不同的参数从而通过控制电路进行自动开启或关闭车灯,一般此种情况会需要通过车内的微光传感器将模拟量直接传递至车灯,车灯接收到信号后进行开启。但这种方式由于模拟量要通过非屏蔽线束传到ecu上,易受到外界干扰,引起车载ecu的误判断。同时,也增加了标定和判断环境光线算法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引脚端与光传感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四引脚端接地,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之间还并联有第十九电阻;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七引脚端分别经过第十一电阻、第一电感与车内大灯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七引脚端还连接有一与第三供电端连接的第四电阻。

优选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之间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电容。

优选地,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感之间设置有接地的第七电容。

优选地,还包括与第三电源连接的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

优选地,所述第十一电阻上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一稳压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六引脚端分别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八电阻及与第五供电端连接的第十七电阻。

优选地,所述供电端与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五电阻、第九电阻。

优选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之间还设置有第十电阻,且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九电阻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通过第三稳压二极管与第一比较器的第二引脚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可以将模拟量转换为逻辑电平输出,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减少ecu判断环境光复杂度。从而使大灯更准确地,以更快的调节和适应车灯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结合图1所示,包括第一比较器u5a和第二比较器u5b,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一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u5a的第五引脚端连接。

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三引脚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二引脚端与光传感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端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三引脚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五电阻r15、第九电阻r9,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十六电阻r16通过第三稳压二极管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二引脚端连接。具体的,所述供电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和第十六电阻r16,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及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三引脚端。

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第四引脚端接地,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u5b的第五引脚端之间还并联有第十九电阻;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之间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电容c10。即第二供电端分别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一端和第一比较器u5a的第三引脚端,并在与第十九电阻r19与第十电容c10连接处形成节点。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比较器u5b的第七引脚端分别经过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感l1与车内大灯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比较器u5b的第七引脚端还连接有一与第三供电端连接的第四电阻r4。

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与所述第一电感l1之间设置有接地的第七电容c7。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上还分别连接有一接地的第一稳压二极管、和与第三电源连接的第二稳压二极管。即第二比较器u5b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和第十一电子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及第一电感l1的一端。并在于第七电容连接处形成节点。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二比较器u5b连接端还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稳压二极管,其中第一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源端。

所述第二比较器u5b的第六引脚端分别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八电阻r18及与第五供电端连接的第十七电阻r17。且在所述第十八电阻r18及与第十七电阻r17之间形成节点。本实用新型中供电端的电压均为5v,第一、第二比较器均为迟滞比较器。本实用新型将光传感器的模拟信号经过转换后形成逻辑平输出,使大灯进行更好的光调节。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引脚端与光传感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四引脚端接地,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之间还并联有第十九电阻;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七引脚端分别经过第十一电阻、第一电感与车内大灯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七引脚端还连接有一与第三供电端连接的第四电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之间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电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感之间设置有接地的第七电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三电源连接的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电阻上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一稳压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六引脚端分别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八电阻及与第五供电端连接的第十七电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与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五电阻、第九电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之间还设置有第十电阻,且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九电阻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还连接有一接地的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通过第三稳压二极管与第一比较器的第二引脚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用微光传感器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第一比较器的第一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三引脚端与供电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第二引脚端与光传感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第四引脚端接地,第八引脚端与第二供电端连接,且第一比较器的第八引脚端与第二比较器的第五引脚端之间还并联有第十九电阻;第二比较器的第七引脚端分别经过第十一电阻、第一电感与车内大灯输入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七引脚端还连接有一与第三供电端连接的第四电阻。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可以将模拟量转换为逻辑电平输出,从而使大灯更快速的接收到传感器的变换信号,以更快的调节和适应车灯亮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凯斯库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