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556发布日期:2020-08-05 02:0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波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



背景技术:

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或者大幅减弱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干扰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在设计时,要考虑两个问题,1)、电磁波遭遇吸波材料表面时,尽可能完全穿过表面,减少反射;2)、在电磁波进入到吸波材料内部时,要使电磁波的能量尽量损耗掉;

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逐渐充满了各种电磁辐射,电磁泄露也会产生信息泄露等危害。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防御体系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现代化战争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传统的吸波材料很难满足需要。

目前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实现具有较好光学、红外等透过率的同时实现微波吸收,进而实现电磁波隐身、防电磁波泄露以及防电磁波危害人体等功能,人们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包括透明粘结层、隔热层、第一透明吸波层、复合透明蜂窝层、第二透明吸波层、透明阻燃层、自清洁纳米涂层,所述透明粘结层位于最下端并且第一透明吸波层的下表面与透明粘结层的上表面接触,复合透明蜂窝层的下表面与第一透明吸波层的上表面接触,第二透明吸波层的下表面与复合透明蜂窝层的上表面接触,透明阻燃层与第二透明吸波层的上表面接触,自清洁纳米涂层位于透明阻燃层的上方,透明粘结层是由聚丙烯酸树脂等组成的胶黏剂用于薄膜在玻璃等表面的粘结;第一透明吸波层和第二透明吸波层是由一维纳米磁性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组成的,用于进行微波的吸收;复合透明蜂窝层是将空心微球填充到六边形蜂窝材质中实现,用于部分微波的散射吸收并实现隔热保温功能;自清洁纳米涂层是由含硅氟树脂材料组成,可以使贴膜外表面具有疏水疏油性质进而使得表面不易粘接污物等,可以实现电磁波吸收的同时保持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学透过率,此外还具有隔热保温、自清洁等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透明粘结层和第一透明吸波层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进一步加强隔热保温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透明粘结层的厚度为1-10微米,第一透明吸波层的厚度为100-1000纳米,复合透明蜂窝层的厚度为10-100微米,第二透明吸波层的厚度为100-1000纳米,自清洁纳米涂层的厚度为100-500纳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透明吸波层和第二透明吸波层均采用透明材质、磁性粒子和导电粒子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复合透明蜂窝层包括透明六边形结构件和安装在六边形结构件内的透明隔热颗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六边形结构件采用聚酰胺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制作,隔热颗粒采用空心二氧化硅微球或块状气凝胶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产品可以应用于透明玻璃基体的窗口电磁波吸收实现隐身功能,在玻璃基体表面可以很容易实现贴敷;可以实现隔热保温功能,进而实现节能;可以实现窗口表面疏水疏油功能,不容易被污物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明粘结层,2-透明隔热层,3-第一透明吸波层,4-复合透明蜂窝层,5-第二透明吸波层,6-透明阻燃层,7-自清洁纳米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结构包括:透明粘结层(1)、隔热层(2)、第一透明吸波层(3)、复合透明蜂窝层(4)、第二透明吸波层(5)、透明阻燃层(6)、自清洁纳米涂层(7)。其中透明粘结层1是由聚丙烯酸树脂等组成的胶黏剂用于薄膜在玻璃等表面的粘结;第一透明吸波层3是由一维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镍线、纳米银线和聚丙烯酸树脂粘剂剂组成,用于进行微波的吸收;复合透明蜂窝层4中六边形透明蜂窝材质由透明聚酰亚胺组成,填充的隔热保温颗粒为空心二氧化硅微球,复合透明蜂窝层4用于部分微波的散射吸收并实现隔热保温功能;第二透明吸波层5是由一维纳米磁性材料羰基铁纳米纤维晶、石墨烯和聚丙烯酸树脂粘剂组成,用于进行微波的吸收;自清洁纳米涂层7是由含硅氟树脂材料组成,可以使透明贴膜外表面具有疏水疏油性质进而使得表面不易粘接污物等。

上述所述透明粘结层1的厚度为10微米。

上述所述隔热层2的厚度为10微米。

上述所述第一透明吸波层3的厚度为1000纳米。

上述所述复合透明蜂窝层4的厚度为50微米。

上述所述第二透明吸波层5的厚度为500纳米。

上述所述透明阻燃层6的厚度为10微米。

上述所述自清洁纳米涂层7的厚度为100纳米。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结构包括:透明粘结层(1)、隔热层(2)、第一透明吸波层(3)、复合透明蜂窝层(4)、第二透明吸波层(5)、透明阻燃层(6)、自清洁纳米涂层(7)。其中透明粘结层1是由聚丙烯酸树脂等组成的胶黏剂用于薄膜在玻璃等表面的粘结;第一透明吸波层3是由一维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镍线、羰基铁纳米纤维晶、石墨烯和聚丙烯酸树脂粘剂剂组成,用于进行微波的吸收;复合透明蜂窝层4中六边形透明蜂窝材质由透明聚碳酸酯组成,填充的隔热保温颗粒为块状气凝胶材料,复合透明蜂窝层4用于部分微波的散射吸收并实现隔热保温功能;第二透明吸波层5是由一维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镍线、纳米铜线和聚丙烯酸树脂粘剂组成,用于进行微波的吸收;自清洁纳米涂层7是由含硅氟树脂材料组成,可以使透明贴膜外表面具有疏水疏油性质进而使得表面不易粘接污物等。

上述透明粘结层1的厚度为5微米。

上述所述隔热层2的厚度为10微米。

上述第一透明吸波层3的厚度为600纳米。

上述复合透明蜂窝层4的厚度为100微米。

上述第二透明吸波层5的厚度为1000纳米。

上述透明阻燃层6的厚度为10微米。

上述自清洁纳米涂层7的厚度为500纳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包括透明粘结层(1)、第一透明吸波层(3)、透明复合蜂窝层(4)、第二透明吸波层(5)、透明阻燃层(6)和自清洁纳米涂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吸波层(3)的下表面与透明粘结层(1)的上表面接触,透明复合蜂窝层(4)的下表面与第一透明吸波层(3)的上表面接触,第二透明吸波层(5)的下表面与透明复合蜂窝层(4)的上表面接触,透明阻燃层(6)位于第二透明吸波层(5)的上方,透明阻燃层(6)的上表面设置有自清洁纳米涂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结层(1)和第一透明吸波层(3)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结层(1)的厚度为1-1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吸波层(3)和第二透明吸波层(5)均采用透明材质、磁性粒子和导电粒子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复合蜂窝层(4)包括透明六边形结构件和安装在六边形结构件内的透明隔热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结构件采用聚酰胺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制作,隔热颗粒采用空心二氧化硅微球或块状气凝胶中的一种制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透明吸波贴膜,要解决的是现有透明部位的吸波问题。本产品包括透明粘结层、第一透明吸波层、复合透明蜂窝层、第二透明吸波层、透明阻燃层、自清洁纳米涂层,所述透明粘结层位于最下端并且第一透明吸波层的下表面与透明粘结层的上表面接触,复合透明蜂窝层的下表面与第一透明吸波层的上表面接触,第二透明吸波层的下表面与复合透明蜂窝层的上表面接触,自清洁纳米涂层位透明阻燃层的上方。本产品可以应用于透明玻璃基体的窗口电磁波吸收实现隐身功能,在玻璃基体表面可以很容易实现贴敷;可以实现隔热保温功能,进而实现节能;可以实现窗口表面疏水疏油功能,不容易被污物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伟;于志伟;彭锐晖;沙建军;吕永胜;杨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