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机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0693发布日期:2020-08-18 20:3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机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机房。



背景技术:

在it业,机房普遍指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存放服务器的,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

目前随着数据设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发热量也在急剧增加,现有机房内的设备集中度越来越高,产热量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大对机房内部的散热,这就造成制冷空气的设备不断增加,通过增加制冷设备虽然对机房内的降温起到的一定作用,但是不断增加的制冷设备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这与当下倡导环保节能相违背,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机房,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机房,包括风机、机房本体、换热装置、吸热箱,所述机房本体包括外房壁、内房壁,所述外房壁与内房壁之间形成风道,外房壁的底部与内房壁的底部通过支撑腿连接,所述内房壁上设有进风孔,所述外房壁的外侧设有风机,所述机房本体的内部上方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设于机房本体的内部,吸热管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散热板设于机房本体的外侧,散热板为中空结构,散热板与吸热管连通,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套有吸热箱,所述吸热箱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风道内设有冷管,所述冷管与吸热箱之间通过换热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房壁的内壁上设有过滤网,所述外房壁的上端设有检修盖。过滤网能够对空气进行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对机房内的设备造成损伤,检修盖能够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机房的上端设有散热窗。能够加快风流速度,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机房本体的上端设有分流箱,所述分流箱的上端均匀设有多张所述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分流箱连通,所述吸热管与分流箱连通。通过设置分流箱能够让换热介质更加均匀的分散到每一根吸热管内,提高吸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侧壁上设有散热翅片。加快了散热板的散热速度。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两端设有导流扇,所述导流扇包括旋转风叶、支撑柱,所述旋转风叶与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机房本体的上端连接。通过导流扇能够利用风能对散热板进行吹风,通过吹风加快散热板表面的风流速度,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油。成本较低,容易实现。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鼓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换热介质状态变化发生的吸热与散热原理来对机房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达到降温功效,同时能够实现无限循环,反复进行吸热,代替了现有制冷设备,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环保节能,不消耗能量,节省了能源与成本,也不再产生额外的热量,从而实现了环保节能,满足了当下节能减排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中:1-风机;2-机房本体;201-散热窗;202-外房壁;203-过滤网;204-内房壁;205-支撑腿;206-风道;207-检修盖;3-导流扇;301-旋转风叶;302-支撑柱;4-换热装置;401-散热板;402-吸热管;403-散热翅片;404-分流箱;5-吸热箱;501-换热管;502-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节能机房,包括风机1、机房本体2、换热装置4、吸热箱5,所述机房本体2包括外房壁202、内房壁204,所述外房壁202与内房壁204之间形成风道206,外房壁202的底部与内房壁204的底部通过支撑腿205连接,所述内房壁204上设有进风孔,所述外房壁202的外侧设有风机1,所述机房本体2的内部上方设有换热装置4,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散热板401、吸热管402,所述吸热管402设于机房本体2的内部,吸热管402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散热板401设于机房本体2的外侧,散热板401为中空结构,散热板401与吸热管402连通,所述吸热管402的两端套有吸热箱5,所述吸热箱5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风道206内设有冷管502,所述冷管502与吸热箱5之间通过换热管501连接。

所述外房壁202的内壁上设有过滤网203,所述外房壁202的上端设有检修盖207。过滤网能够对空气进行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对机房内的设备造成损伤,检修盖能够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更换。

为了能够加快风流速度,提高散热效果,所述机房2的上端设有散热窗201。

所述机房本体2的上端设有分流箱404,所述分流箱404的上端均匀设有多张所述散热板401,所述散热板401与分流箱404连通,所述吸热管402与分流箱404连通。通过设置分流箱能够让换热介质更加均匀的分散到每一根吸热管内,提高吸热效果。

为了加快了散热板的散热速度。所述散热板401的侧壁上设有散热翅片403。

所述散热板401的两端设有导流扇3,所述导流扇3包括旋转风叶301、支撑柱302,所述旋转风叶301与支撑柱302连接,所述支撑柱302的下端与机房本体2的上端连接。通过导流扇能够利用风能对散热板进行吹风,通过吹风加快散热板表面的风流速度,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油。

所述风机1为鼓风机。

散热原理:机房内的设备产生的热量上升至机房本体2的上方,热气与吸热管402接触,吸热管402内的换热介质吸热蒸发到散热板401内,散热板401内的气态换热介质遇冷变为液体流入分流箱404内,然后均匀流入吸热管402内进行重新吸热;吸热管402与吸热箱5发生热交换,吸热箱5内的换热介质与冷管502内温度较低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冷管502在风道206内进行风冷,同时风机1产生的冷风进入机房本体2内,机房本体2的热风又散热窗201排出。利用换热介质状态变化发生的吸热与散热原理来对机房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达到降温功效,同时能够实现无限循环,反复进行吸热,代替了现有制冷设备,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环保节能,不消耗能量,节省了能源与成本,也不再产生额外的热量,从而实现了环保节能,满足了当下节能减排的要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机房本体(2)、换热装置(4)、吸热箱(5),所述机房本体(2)包括外房壁(202)、内房壁(204),所述外房壁(202)与内房壁(204)之间形成风道(206),外房壁(202)的底部与内房壁(204)的底部通过支撑腿(205)连接,所述内房壁(204)上设有进风孔,所述外房壁(202)的外侧设有风机(1),所述机房本体(2)的内部上方设有换热装置(4),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散热板(401)、吸热管(402),所述吸热管(402)设于机房本体(2)的内部,吸热管(402)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散热板(401)设于机房本体(2)的外侧,散热板(401)为中空结构,散热板(401)与吸热管(402)连通,所述吸热管(402)的两端套有吸热箱(5),所述吸热箱(5)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风道(206)内设有冷管(502),所述冷管(502)与吸热箱(5)之间通过换热管(50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房壁(202)的内壁上设有过滤网(203),所述外房壁(202)的上端设有检修盖(20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2)的上端设有散热窗(2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本体(2)的上端设有分流箱(404),所述分流箱(404)的上端均匀设有多张所述散热板(401),所述散热板(401)与分流箱(404)连通,所述吸热管(402)与分流箱(404)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01)的侧壁上设有散热翅片(40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01)的两端设有导流扇(3),所述导流扇(3)包括旋转风叶(301)、支撑柱(302),所述旋转风叶(301)与支撑柱(302)连接,所述支撑柱(302)的下端与机房本体(2)的上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或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为鼓风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机房,包括风机、机房本体、换热装置、吸热箱,所述机房本体包括外房壁、内房壁,所述外房壁与内房壁之间形成风道,外房壁的底部与内房壁的底部通过支撑腿连接,所述内房壁上设有进风孔,所述外房壁的外侧设有风机,所述机房本体的内部上方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散热板、吸热管,所述吸热管设于机房本体的内部,吸热管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散热板设于机房本体的外侧,散热板为中空结构,散热板与吸热管连通,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套有吸热箱,所述吸热箱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风道内设有冷管,所述冷管与吸热箱之间通过换热管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吴珂;郝慧琴;张之楠;赵若琛;李洪飞;何晓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珂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