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1192发布日期:2021-08-27 11:0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料微波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单晶硅拉制提纯过程中,为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需要对原生多晶硅或单晶硅大块料或棒料进行破碎。由于光伏电池组件对单晶硅的纯度要求非常高,为防止在破碎工程中操作过程对原料的污染,对硅棒或块料的破碎流程的工艺要求非常严格。

现有的微波加热生产技术中,如申请号201910594627.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微波加热破碎硅料的连续生产装置,包括隧道式微波加热系统、冷介质骤冷系统及隧道式微波干燥系统及传送装置,传送装置按照输送方向依次贯穿微波加热系统、冷介质骤冷系统及微波干燥系统。本实用新型还包含基于工业微波加热的硅料破碎的连续生产工艺,物料通过履带式传输装置,顺序通过微波加热系统、冷介质骤冷系统和微波干燥系统。此工艺以微波作为能量来源,利用微波在硅料内部均匀转换成热能的特性,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加热硅料。然后将加热后的硅料浸入冷却介质,再经过微波干燥,使硅料干燥。干燥后的硅料经轻微击打,可碎成均匀的、符合下游工艺需求的碎块。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整个生产过程中,硅料在经过微波抑制段进入微波加热段时,微波加热段内的微波容易外泄,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该系统通过合理设置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和抑波闸门,能够完成硅料的连续微波加热,且避免了微波的泄露和硅料的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抑波闸门、输送辊道;所述加热缓冲腔分别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前后两端;所述抑波闸门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缓冲腔的前后两端;所述输送辊道依次贯穿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设置。抑波闸门和加热缓冲腔配合微波加热腔的设置,能够将硅料始终封闭在两道抑波闸门之间,避免了微波的泄漏,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安全。微波加热腔能够完成硅料的加热,温度控制精确,避免了硅料的氧化。

优选地,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辊道和电机;所述辊道分别转动设置在加热缓冲腔和微波加热腔内,辊径分别贯穿加热缓冲腔和微波加热腔的侧壁设置;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辊道转动;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上。辊道的设置,能够通过控制电机的启闭实现辊道旋转的控制,从而实现硅料在加热缓冲腔和微波加热腔内输送的精确控制,保证控制硅料加热温度的精确。

优选地,所述辊道轴线垂直于物料进给方向设置。

优选地,前端的所述加热缓冲腔的前端连接有备料腔;所述备料腔内转动设置有辊道;所述备料腔与加热缓冲腔连接处设置抑波闸门。上料时,打开备料腔与加热缓冲腔之间的抑波闸门,将装有硅料的托盘放置在备料腔的辊道上,通过后续送入的托盘将之前送入的托盘推至加热缓冲腔内,然后关闭备料腔与加热缓冲腔之间的抑波闸门,打开加热缓冲腔和微波加热腔间的抑波闸门,托盘进入微波加热腔进行加热。备料腔内能够预先放置物料托盘,进料时,只需利用后来送入的托盘推动之前的托盘,将托盘送入加热缓冲腔,简化了操作,减少了微波的外泄。

优选地,所述备料腔内的辊道与加热缓冲腔内的辊道高度相同,方便输送。

优选地,所述微波加热腔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外配合设置有温度检测仪,能够及时检测温度,方便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抑波闸门、输送辊道;所述加热缓冲腔分别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前后两端;所述抑波闸门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缓冲腔的前后两端;所述输送辊道依次贯穿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统通过合理设置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和抑波闸门,能够完成硅料的连续微波加热,且避免了微波的泄露和硅料的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加热缓冲腔,3-微波加热腔,4-抑波闸门,5-辊道,6-电机,7-备料腔;

图1中箭头方向为物料进给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加热缓冲腔2、微波加热腔3、抑波闸门4、输送辊道;加热缓冲腔2分别设置在微波加热腔3前后两端;抑波闸门4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缓冲腔2的前后两端;输送辊道依次贯穿加热缓冲腔2、微波加热腔3设置。输送辊道包括辊道5和电机6;辊道5分别转动设置在加热缓冲腔2和微波加热腔3内,辊径分别贯穿加热缓冲腔2和微波加热腔3的侧壁设置;电机6通过同步带带动辊道5转动;电机6设置在机架1上。抑波闸门4和加热缓冲腔2配合微波加热腔3的设置,能够将硅料始终封闭在两道抑波闸门4之间,避免了微波的泄漏,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安全。微波加热腔3能够完成硅料的加热,温度控制精确,避免了硅料的氧化。辊道5的设置,能够通过控制电机6的启闭实现辊道5旋转的控制,从而实现硅料在加热缓冲腔2和微波加热腔3内输送的精确控制,保证控制硅料加热温度的精确。辊道5轴线垂直于物料进给方向设置。

上述设置中,前端的所述加热缓冲腔2的前端连接有备料腔7;备料腔7内转动设置有辊道5;备料腔7与加热缓冲腔2连接处设置抑波闸门4。备料腔7内的辊道5与加热缓冲腔2内的辊道5高度相同,方便输送。微波加热腔3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外配合设置有温度检测仪,能够及时检测温度,方便控制。上料时,打开备料腔7与加热缓冲腔2之间的抑波闸门4,将装有硅料的托盘放置在备料腔7的辊道5上,通过后续送入的托盘将之前送入的托盘推至加热缓冲腔2内,然后关闭备料腔7与加热缓冲腔2之间的抑波闸门4,打开加热缓冲腔2和微波加热腔3间的抑波闸门4,托盘通过辊道5进入微波加热腔3进行加热。备料腔7内能够预先放置物料托盘,进料时,只需利用后来送入的托盘推动之前的托盘,将托盘送入加热缓冲腔2,简化了操作,减少了微波的外泄。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加热缓冲腔(2)、微波加热腔(3)、抑波闸门(4)、输送辊道;所述加热缓冲腔(2)分别设置在微波加热腔(3)前后两端;所述抑波闸门(4)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缓冲腔(2)的前后两端;所述输送辊道依次贯穿加热缓冲腔(2)、微波加热腔(3)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辊道(5)和电机(6);所述辊道(5)分别转动设置在加热缓冲腔(2)和微波加热腔(3)内,辊径分别贯穿加热缓冲腔(2)和微波加热腔(3)的侧壁设置;所述电机(6)通过同步带带动辊道(5)转动;所述电机(6)设置在机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5)轴线垂直于物料进给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端的所述加热缓冲腔(2)的前端连接有备料腔(7);所述备料腔(7)内转动设置有辊道(5);所述备料腔(7)与加热缓冲腔(2)连接处设置抑波闸门(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腔(7)内的辊道(5)与加热缓冲腔(2)内的辊道(5)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腔(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外配合设置有温度检测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料微波加热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抑波闸门、输送辊道;所述加热缓冲腔分别设置在微波加热腔前后两端;所述抑波闸门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缓冲腔的前后两端;所述输送辊道依次贯穿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统通过合理设置加热缓冲腔、微波加热腔和抑波闸门,能够完成硅料的连续微波加热,且避免了微波的泄露和硅料的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廖洁娴;甄崇礼;张纪尧;赵学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澳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8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