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7250发布日期:2022-07-19 23: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


背景技术:

2.导热管是一种质量轻、体积小的传热元器件,由于其传热效率远大于普通的金属材料,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
3.现有的导热管的工作原理为,在管体内设置有工作流体,管体的一端和发热元件连接,另一端和冷凝装置连接,工作流体在受热一端受热变为蒸气流流动至另一端,通过冷凝装置释放热量后凝结为液体状,再通过管体内的毛细结构回流至受热的一端,现有的导热管,毛细结构多设置在管体的部分或全部周壁,管体为中空状态,承压能力较弱,另外,工作流体和毛细结构的接触面积小,不能及时充分地进入毛细结构内进行毛细作用,影响导热管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管体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工作流体和毛细结构接触充分,散热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扁口状的管体,所述管体内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毛细结构,所述腔室内沿着所述管体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铜材质,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和所述第二毛细结构或所述管体内壁一体连接,另一面接触所述管体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
6.优选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顶部或底部为拱形。
7.优选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一个。
8.优选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间隔设置有多个。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的一端和发热的电子元件贴合,管体内的工作流体初始为液体,受热变为蒸气流,并运动至管体的另一端,蒸气流在管体的另一端凝结重新变为液体,液体状的工作流体进入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够通过毛细作用,使液体状的工作流体回流至受热的一端,之后重复循环。
10.传统的导热管为中空结构,无法承受导热管直接接触芯片的压力,容易导致导热管变形,效能变差,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导热管,内部具有支撑管体的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顶部或底部为拱形,可以承受芯片直接接触的压力,导热管不变形,不降低导热管的性能,第一毛细结构可由铜粉或铜编织网或铜编织绳烧结制成,具有毛细功能,提升导热管的性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管体;2、腔室;4、第一毛细结构;5、工作流体;6、第二毛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实施例1:
18.请参阅图1-2,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包括扁口状的管体1,管体1内设置有腔室2,腔室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毛细结构4,腔室2内可沿着管体1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6,第一毛细结构4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和管体1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6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连接,另一面接触所述管体1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6,第一毛细结构4对管体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第一毛细结构4将腔室2分隔为多个小腔室,可增加腔室2内工作流体5和第一毛细结构4的接触面积,腔室2内的第一毛细结构4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间隔设置多个。
19.腔室2内可沿着管体1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6,加强了导热管对工作流体5的回流性能,第一毛细结构4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和第二毛细结构6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连接,另一面接触第二毛细结构6,支撑管体,进一步的,第二毛细结构6为铜材质。
20.实施例2:
21.请参阅图3,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毛细结构4的顶部为拱形。
22.实施例3:
23.请参阅图4,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毛细结构4的底部为拱形。
24.实施例1至3中的第一毛细结构4,可由铜粉或铜编织网或铜编织绳烧结而成,既有支撑作用,又具有毛细功能,进一步提升导热管的散热性能。
25.具体工作时,管体1的一端和发热的电子元件比如cpu贴合,管体1内的工作流体5初始为液体,受热变为蒸气流,并运动至管体1的另一端(自然界物质由热向冷传递的规律),管体1的另一端可连接冷凝装置,以便蒸气流的热量在另一端释放,热量释放后,蒸气流在管体1的另一端凝结重新变为液体,液体状的工作流体5进入第一毛细结构4,第一毛细结构4能够通过毛细作用,使液体状的工作流体5回流至受热的一端,之后重复循环。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腔室2内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毛细结构4,第一毛细结构4支撑管体1内壁,使管体1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第一毛细结构4可由铜粉或铜编织网或铜编织绳烧结制成,具有毛细功能,提升导热管的性能。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口状的管体(1),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腔室(2),所述腔室(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毛细结构(4),所述腔室(2)内沿着所述管体(1)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6),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和所述管体(1)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6)一体连接,另一面接触所述管体(1)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顶部或底部为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的数量为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4)间隔设置有多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承压的导热管,包括扁口状的管体,管体内设置有腔室,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毛细结构,腔室内沿着管体的内壁全部或部分设置有第二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其中一面和管体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一体连接,另一面接触管体内壁或第二毛细结构。传统的导热管为中空结构,无法承受直接接触芯片的压力,容易导致导热管变形,效能变差,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导热管,通过在腔室内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支撑管体内壁,使管体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第一毛细结构可由铜粉或铜编织网或铜编织绳烧结制成,具有毛细功能,提升导热管的性能。提升导热管的性能。提升导热管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邱新根 徐辉 邹子言 蒋晨卿 殷可可 陈邦术 段瑞杰 赵艳娜 沈汝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先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0
技术公布日:2022/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