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382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的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在新春佳节的时候,各地的公园、道路以及小区等都会进行装饰和点缀,其中,彩灯就是主要的装饰物品之一。现目前在使用彩灯进行装饰时,大多采用了 LED灯。由于LED灯具有节能、寿命较长以及色彩亮丽等优点,非常受人们的欢迎。但如果仅仅限于静止状态的LED灯,还是显得缺少动感,因此人们又将LED灯设计成了可动态点亮的工作模式,这就需要控制电路来控制。现目前所采用的LED灯控制电路结构有很多,其工作模式也各不相同,大多采用的是继电器开关来控制不同组数的LED灯,以此实现交叉控制。但是,这种电路结构由于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可靠性较低,容易出现故障,而且由于它是依靠电脉冲的方式来控制LED的通断,因此一旦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就容易出现控制失效,导致LED熄灭或全部点亮,这样就会影响灯带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控制LED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売电路。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l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l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l,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l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七引脚;在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11、电阻R11、二极管D12、电阻R12、二极管D13、电阻R13、二极管D14、电阻R14和二极管D15串联后构成的第一发光支路,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21、电阻R21、二极管D22、电阻R22、二极管D23、电阻R23、二极管D24、电阻R24和二极管D25串联后构成的第二发光支路,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31、电阻R31、二极管D32、电阻R32、二极管D33、电阻R33、二极管D34、电阻R34和二极管D35串联后构成的第三发光支路,二极管D35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l的正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二极管D31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0005]优化地,所述的单片机Ul采用型号为12C508A的控制芯片。
[000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1、工作稳定性好:本实用新型的LED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控制LED灯组的通断和点亮次序,控制精度较高,误差小,而且点亮的时间控制相对更加精确,整体的工作稳定性也较好。
[0008]2、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在电路中采用了二极管整流电路以及单片机的稳定输出来控制,因此可以不受外部电压波动的影响,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0009]3、使用寿命较长,故障率较低,能耗更小,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売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包括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l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一引脚,所述的单片机Ul采用型号为12C508A的控制芯片。所述单片机Ul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l,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l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七引脚;在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11、电阻R11、二极管D12、电阻R12、二极管D13、电阻R13、二极管D14、电阻R14和二极管D15串联后构成的第一发光支路,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21、电阻R21、二极管D22、电阻R22、二极管D23、电阻R23、二极管D24、电阻R24和二极管D25串联后构成的第二发光支路,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31、电阻R31、二极管D32、电阻R32、二极管D33、电阻R33、二极管D34、电阻R34和二极管D35串联后构成的第三发光支路,二极管D35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l的正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二极管D31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0013]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电路通电后,交流电220V经整流模块后,一路经电阻Rl降压电容C2滤波成+5V电压给单片机Ul供电;另一路直接提供给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当单片机Ul得电后,轮流从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输出O?0.76V脉冲信号,触发相应的可控硅导通,从而使所连接的发光二极管串发光。Ul的第四引脚所接电阻R4和电容Cl为时间常数控制(改变相应的电阻和电容容量规格,就可以改变各串发光二极管点亮的时长);电阻R2和电阻R3是用于通电时,启动单片机Ul工作。该灯正常一个循环周期为2分钟左右。本实用新型中,整个灯串可以由12条宽15mm长465mm的灯板,共有528个LED组成,红、绿、蓝LED间隔排列。其中红色LED为80个一串。间隔20个串I个1.2kΩ / Iff的限流电阻(电流为13.7mA)。绿和蓝各为48个LED,各间隔12个串I个IK Ω / Iff电阻(电流均为15mA),安装时,混合交叉排列44个为一组板。
[001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l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l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l,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四引脚;在单片机Ul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阻R5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五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6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六引脚,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7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l的第七引脚;在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11、电阻R11、二极管D12、电阻R12、二极管D13、电阻R13、二极管D14、电阻R14和二极管D15串联后构成的第一发光支路,二极管D15的负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21、电阻R21、二极管D22、电阻R22、二极管D23、电阻R23、二极管D24、电阻R24和二极管D25串联后构成的第二发光支路,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上连接有由二极管D31、电阻R31、二极管D32、电阻R32、二极管D33、电阻R33、二极管D34、电阻R34和二极管D35串联后构成的第三发光支路,二极管D35的负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l的正极、二极管D21的正极和二极管D31的正极均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Ul采用型号为12C508A的控制芯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LED循环点亮电路,包括由二极管D1、D2、D3和D4依次串联后构成的整流模块,二极管D1与电源输入端VDD相连,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均与电源输入端VOUT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连接后再连接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上还分别连接有电感L1、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2、电阻R4和电容C1;在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上分别连接有三极管Q1、Q2和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上连接有第二发光支路;在三极管Q3上连接有第三发光支路。本实用新型工作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较长,故障率较低,能耗更小,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204291529
【申请号】CN201520010049
【发明人】肖雪
【申请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