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8290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属通讯设备技术领域。
为解决公共场所、学生公寓、大型办公场地等公众电话的收费问题,目前市场上使用200卡、201卡、300卡、IP卡、IC卡等各种电话卡。其中IC卡使用灵活方便,只要插入IC卡就可拨打对方电话,但其认证密码被盗现象严重,造成电信部门话费大量流失。其它几种电话卡,在拨对方电话号码前必须先拨卡号、帐号、密码等,这些码加起来少则十几位,二十几位,多则三十位,记忆困难,拨打繁琐,一旦拨错或对方占线,就需重拨,使用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曾经提出过名称为“电话写码、拨号装置”,申请号为00109134.4的发明专利和名称为“智能电话拨号器”,申请号为99243606.0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它主要有键盘、拨号电路、放大电路和扬声器组成。用户在使用前可以通过键盘将自己的常用电话号码(包括帐号、密码等)储存在拨号器内,使用时按一个键或两个键就可以将号码连续拨出。这种拨号器使用简单,但由于拨号器本身有键盘、存储器等电路,硬件成本和售价都较高,用户需事先投资几十元买一个拨号器才能使用,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它的普及和推广。另外这种拨号器是靠其内部的扬声器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拨号的,这样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时拨通率会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以改变目前IC卡公用电话的认证、计费、管理机制,提高其认证的保密性和计费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包括插卡式电话机、电话卡、电话卡写码装置和检测装置三部分,插卡式电话机包括振铃电路、拨号电路、通话电路、微控制器、继电器控制电路、LCD显示电路、DTMF接收电路和电话卡的插入卡座以及继电器。微控制器与DTMF接收电路、LCD显示电路、拨号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同时相联。插入卡座与继电器、插卡开关和微控制器同时相联。通话回路通过电路极性转换电路和过电压保护与防干扰电路与振铃电路相连;电话卡内部包括拨号电路和存储器;写号及检测装置由条码扫描器、微机、写号器和检测器组成,写号及检测装置中的条码扫描器将条形码所代表的帐号和密码输进微机,微机通过解码形成真实的帐号和密码并将其送到写号器,写号器将帐号和密码写入电话卡内,电话卡插入插卡式电话机后,电话机内的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闭合,电话卡自动拨号,号拨完后继电器断开,用户在LCD显示屏的提示下可拨打对方的电话号码并通话。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改变了目前IC卡公用电话的认证、计费管理机制。其优点是1认证可靠,由于本装置采用一卡一码制,使每次认证算法泄密或被盗仅限于一张卡本身,使损失减至最少。2使用方便,将卡插入电话机后自动拨号,可代替使用200、201、300、IP等电话卡时的手动拨号。3成本低廉,由于该卡省掉了键盘、扬声器、内部放大器等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只有几元钱,发卡部门完全可以自己消化。用户不需额外投资。4保密性能好,卡内一旦写入帐号、密码并密封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其中的内容(包括发卡部门)。同时变同类加密认证为一卡一加密认证、变卡上计费扣减为集中计费扣减、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图1是已有技术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插卡式电话机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话卡的原理框图。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话卡的外形图,图中1是悬挂端,2是插卡端,3是触点。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写号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写号器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器原理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中的插卡式电话机的原理框图,包括振铃电路U1、过压保护与防干扰电路U2、电源极性转换电路U3、稳压滤波电路U4、叉簧开关状态电路U5、脉冲信号发送电路U6、拨号集成电路U7、键盘U8、双音多频发送电路U9、静躁电路U10、通话回路U11,以上电路完成普通电话的振铃、拨号、通话等功能。U12-U15是为了完成插卡拨号新增加的电路。U16-U20是在插卡拨号时显示和控制电路。U12是电话卡的插入卡座,它的结构类似于IC卡卡座,有8个触点,使用寿命>20万次。U14是插卡开关,它与U12做在同一个卡座盒内。卡插入后开关U14闭合,信号‘SW’电平发生变化并通知微控制器U16,微控制器控制LCD(U19)显示屏向用户发出操作提示,并控制继电器U13闭合。继电器U13是一个有两组触点的继电器,平时未插卡时常闭触点将电话机内的拨号集成电路U17上的信号线‘DTMF’、‘MUTE’分别与电话机内部的双音多频发送电路U9、静躁电路U10相连,电话机跟普通电话机一样可拨号、通话。继电器闭合后,将卡上的信号线‘DTMF’、‘MUTE’与电话机内的相应电路相连,并由微控制器控制禁止U17工作允许电话卡工作,同时发出拨号信号‘R’,电话卡开始自动拨号。号拨完后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继电器断开,电话机恢复原始状态,用户在LCD(U19)的提示下可拨打对方号码并通话。在卡插入的情况下用户每做一次摘挂机动作就可以重新开始自动拨号。图中U17是DTMF接收电路,由它监视电话卡的拨号情况和接收管理中心发来的其它管理信息,交给微控制器显示或进行其它控制。U18是功能键键盘,完成插卡式电话机各控制功能的输入。U20是一个通用串型RS-232接口,通过它可与一台微机相连,必要时对该电话机内部软件进行版本的修改和升级。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中的电话卡的原理图,图4、5是电话卡的外形图。图3中U21为双音频拨号及存储电路。双音多频拨号方式中的双音频是指用两个特定的单音频信号的组合来代表数字或功能。U21中电路根据其输入端C1-C4和R1-R4之间的不同组合在DTMF端自动产生双音频信号。在此双音频拨号电路内部包含一组Flash存储器或普通存储器,在电话卡发行以前,由写号器写入的帐号、密码等存储在此存储器内。图中‘R’为重拨信号,当电话卡插入电话机后,由微处理器发出‘R’信号,拨号电路会自动将存储在存储器内的帐号、密码等一次连续拨出,以完成电话的拨号过程。图4和图5是电话卡的外形图,图中,1是悬挂端,2是插卡端,3是触点。根据电话卡内部存储器的大小和种类设计成两种样式。平时可以放在钱夹内或挂在钥匙链上,使用时插入电话机即可。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中的写号装置框图,图6中,4是写号装置,5是电话卡。图7为写号器原理图,图8为检测装置原理图。图6的写号装置4,包括条码扫描器、微机及相应软件、RS-232接口及电缆、写号器。其中条码扫描器是一个通用的条码扫描设备,分辨率5mil景深0mm-80mm最大读出距离30cm通过键盘口与PC机相连,PC机要求486以上,能运行Win95或Win98。RS-232接口及电缆是通用RS-232接口,连在PC机的com1或com2口上。图7是写号器原理图,其中U23为微处理器,其作用是接收和检测从PC机上发过来的帐号、密码等,并将这些帐号和密码发送到拨号电路。U24为锁存器,将微处理器送来的帐号、密码等先暂存在锁存器中。U25为隔离器,其作用是将写号器与拨号器进行隔离。U26是RS-232接口电路,其作用是将微处理器送出的串行数据转换成RS-232电平,或将RS-232接口送来的数据转换成TTL电平以便微处理器接收。U27为九芯D型插头和电缆线,由它与PC机相连。U28为存储器,它记录某台写号器的密码、序号和写过的帐号的个数,以便进行写号的记录和管理。U29为清零电路。
图8所示为电话卡检测装置原理图,其中U31是电话卡插座,其结构与插卡式电话机中的插座一样。U30是两个按钮开关,用来模拟电话机中的摘挂机键和重拨键。把电话卡插入卡座以后,先按摘机键然后按重拨键,电话卡自动将储存的号码拨出,这些号码经U32DTMF接收电路接收以后,送给U33微控制器处理,然后由U34LCD显示,检测电话卡中电话号码的正确性。图中U35为存储器,纪录测试过的电话卡的数量,以便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U36是清另电路。
权利要求1.一种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插卡式电话机、电话卡、电话卡写码装置和检测装置三部分,插卡式电话机包括振铃电路、拨号电路、通话电路、微控制器、继电器控制电路、LCD显示电路、DTMF接收电路和电话卡的插入卡座以及继电器;所述的微控制器与DTMF接收电路、LCD显示电路、拨号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同时相联;所述的插入卡座与继电器、插卡开关和微控制器同时相联;所述的通话回路通过电路极性转换电路和过电压保护与防干扰电路与振铃电路相连;电话卡内部包括拨号电路和存储器;写号及检测装置由条码扫描器、微机、写号器和检测器组成,写号及检测装置中的条码扫描器将条形码所代表的帐号和密码输进微机,微机通过解码形成真实的帐号和密码并将其送到写号器,写号器将帐号和密码写入电话卡内,电话卡插入插卡式电话机后,电话机内的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闭合,电话卡自动拨号,号拨完后继电器断开,用户在LCD显示屏的提示下可拨打对方的电话号码并通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插卡自动拨号装置,包括插卡式电话机、电话卡、电话卡写码装置和检测装置三部分。电话卡插入插卡式电话机后,电话机内的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闭合,电话卡自动拨号,号拨完后继电器断开,用户在LCD显示屏的提示下可拨打对方的电话号码并通话。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是改变了目前IC卡公用电话的认证、计费管理机制,认证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保密性能好。
文档编号H04M1/66GK2471029SQ01200989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2日
发明者胡广武, 冯一兵, 刘书兴 申请人:胡广武, 冯一兵, 刘书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