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

文档序号:761401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尤其涉及软件升级过程中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像操作系统或操作平台的软件程序必须持续升级以符合日益发展的需求。为了提供更强大的功能或支持更复杂的应用,新版的软件程序被持续创造出来,以升级旧版程序。当软件程序应用于个人PC机时,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多台个人PC机来创造出新版的软件程序,并通过在不同个人PC机运行新旧软件来达到比较新旧软件之间的差异性,进而判断新版软件是否满足新功能或新应用的需求,若新版软件经过验证、调试等步骤满足新功能或新应用需求时,可以放在某一服务器上,需要下载新版软件的个人PC机作为客户机访问所述服务器,下载并更新本PC机上的软件程序。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很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应用程序来控制整个生产运作过程,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完成很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比如在很多高危领域,通过该些计算机应用程序控制各种机器完成高难度的生产。我们通常将该些软件统称为生产控制系统。
该些生产控制系统控制生产过程中,也经常需要更换生产控制系统或升级生产控制系统。在整个更换或升级过程中,通常是需要停止使用老系统,安装使用新系统。由于安全问题或其它原因,很多生产过程需要在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升级或更新新系统或留出非常少的时间用于完成升级或更新新系统。这就要求需要预先知道生产控制系统即老系统和将要成为生产控制系统的新系统之间的差异,只有通过确定新老系统的差异性,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改造新系统,使得新系统能尽可能地兼容老系统而又不失新系统的新功能和新特性,进而做到不中断生产或在中断生产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新老系统的平稳切换,使得新系统替代老系统所带来的风险降为最低。
也就是说,如何验证新老系统的差异性是老系统向新系统切换过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模拟出老系统的运行环境来运行新生产控制系统,来达到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目的。这种验证新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应用老的生产控制系统的很多设备种类繁多或有些设备的价格较高,模拟出该些设备花费较高,即验证新老系统的差异性的成本会非常高,其次,模拟出老系统的整个运行环境难度非常大,通常只能模拟出关键或重要的环境部分,等到真正将新系统代替老系统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法做到新系统替代老系统带来的风险降为最低。
也就是说,由于现有技术中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停止使用老系统,安装使用新系统。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多生产过程是不允许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有效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及方法来达到将新系统替换老系统带来的风险降为最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所述验证系统至少包括设置在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并行比对子系统和设置在老系统中的通信分流单元,其中通信分流单元,连接并行比对子系统,用于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并将该些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子系统;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至少包括比对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通信分流单元中获得的所述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以及将新系统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比对单元,用于比对新系统与老系统输出结果的一致性。
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还包括比对显示单元,连接所述比对单元,用于将比对单元的比对结果同步显示。
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与通信分流单元连接的第一通信子单元和与新系统连接的第二通信子单元,其中,第一通信子单元,用于接收通信分流单元发送的数据包,并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通信子单元或者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通过比对单元输入至第二通信子单元,以及将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第二通信子单元,用于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以及将新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
所述比对单元包括识别子单元、拆分子单元、域比对子单元,其中识别子单元,用于找到新老系统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拆分子单元,用于将识别子单元找到的新系统和老系统输出的所述数据包拆分成若干域;域比对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包的每个域的差异性进行比对,记录其差异性。
比对单元包括若干比对子单元,每一比对子单元处理一类数据包,用于将新系统和老系统发送的该类型数据包按照预先定义的数据包格式进行拆分后记录两个相应数据包的域的差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包括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将获得的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包,得到比对结果。
上述方法中还包括将每一输出数据包的比对结果显示输出。
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进一步为找到新系统和老系统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按照预先设定的格式分别拆分成若干域;对每个域的差异性进行比对,记录其差异性。
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之前还包括将每一新老系统输出的数据预先进行分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不停止现有的生产设备上运行的老系统,而是从老系统中获得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及对该数据包处理后的输出数据,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输入至新系统处理,并将新系统处理后的数据包与老系统处理后的数据包进行比对,进行确定其差异性。本发明不仅无需停止现有的控制流程,而且还能非常准确地获得新老系统在处理上的差异,并且,本发明无需添置模拟环境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成本低廉。还有,当某一生产控制过程的生产控制系统不断更新或升级时,本发明设置的并行比对系统具有较佳的通用性,可以一直验证正在使用的老系统与将在使用的新系统之间的差异性。


图1是本发明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网上支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有关跨行交换中心的一个交易过程;图4是验证新老跨行交换中心差异性的验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个交易处理流程的验证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考虑到一套生产控制系统需要更新或升级时,技术人员需要按照新的功能和新的特性开发出新的生产控制系统(新系统),但是,只有在老的生产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老系统)停下来后,在生产设备上安装新系统,才能进行调试。为了降低新系统替代老系统所带来的风险,本发明的最核心工作是能够找到新系统与老系统在控制方面的差异性。本发明通过一个通信分流单元实现从老系统截取数据,然后将该些数据输入新系统进行处理,随后比对新系统与老系统输出结果的一致性。通过比对新老系统输出数据作为分析的数据源,分析出相关的差异性,并确定其影响程度,以便技术人员能够按不同的差异性和不同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进而尽可能实现将新系统替换老系统所带来的风险降为最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的示意图。所述验证系统至少包括设置在新系统1与老系统2之间的并行比对子系统3和设置在老系统1中的通信分流单元4,其中通信分流单元4连接并行比对子系统3,用于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2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2的输出数据包,并将该些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子系统3。在新老系统中通常会设置一用于与外部模块或设备连接的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至系统的数据包与将系统至外部的数据包发送出去。通信分流单元4连接通信模块或设置在通信模块之中,用于将所有输入数据包和输出数据包进行备份即可。
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3至少包括比对单元32和通信单元31,所述通信单元31可以包括与老系统2连接的通信子单元和与新系统1连接的通信子单元。当然,与老系统连接的通信子单元与新系统连接的通信子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该通信单元31主要获得所述通信分流单元4传输的所有发送至老系统2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2的输出数据包,还有,将通信分流单元4中获得的所述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1以及将新系统1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和老系统1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32。
若是将通信单元31划分为与老系统2连接的通信子单元(称之为第一通信子单元)和与新系统1连接的通信子单元(称之为第二通信子单元),则第一通信子单元用于获得来自通信分流模块4传输的数据包,并将该些数据包区分为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与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其中,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通信子单元以及将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32。第二通信子单元用于建立与新系统1的通信,将接收到来自第一通信子单元的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1并将接收到的来自于新系统1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31。
比对单元31,用于比对新系统1与老系统2输出结果的一致性。比对单元主要用于比对新系统1与老系统2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的输出数据包之间的差异。
比对单元31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案来实现比对单元31的第一种实现方案为所述比对单元包括识别子单元、拆分子单元、域比对子单元,其中识别子单元用于找到新老系统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的输出数据包;拆分子单元用于将识别子单元找到的新系统和老系统输出的所述数据包拆分成若干域;域比对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包的每个域的差异性进行比对,记录其差异性。
比对单元32的第二种实现方案为比对单元32包括若干比对子单元,每一比对子单元处理一类数据包,用于将来自新系统和老系统发送该类型的数据包按照预先定义的数据包格式进行拆分后记录两个相应数据包的域的差异性。
比对单元32还可以连接一比对显示单元,用于将比对单元的比对结果同步显示。
以下就以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为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网上支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持卡人终端21、商户网站22、收单子系统23、跨行交换中心24和发卡子系统26。其中,持卡人终端21通过因特网连接商户网站22,商户网站22通过因特网或专线连接至收单子系统13。收单元子系统13通过跨行交换中心24连接至发卡子系统26。
当发卡机构与收单机构是同一家金融机构的情况下,其支付流程如下所示首先,持卡人登录商户网站22,选取商品,确认订单提交,然后,商户网站22将订单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发送至发卡机构的发卡子系统23。发卡子系统23接收用户输入的卡号及密码等数据,经过持卡人身份认证、商户的身份认证等安全认证通过后,才进行扣款处理,扣款完成后,商户才进行发货。
当发卡机构与收单机构不在同一家金融机构的情况下,其支付流程如下所示首先,持卡人登录商户网站22,选取商品,确认订单提交,然后,商户网站22将订单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发送至收单机构的收单子系统23。收单子单元通过对用户输入的卡号的判断,发现收单机构与发卡机构不是同一家机构,则将该些信息发送至如银联提供的跨行交换中心24,由跨行交换中心24根据卡号找到对应的发卡机构,由发卡机构进行相应的扣款处理后,通过跨行交换中心24发送至收单子系统,商户才能进行相应的发货。
不管是上述的网上支付,还是普通的银行卡业务。若银行卡的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不在同一家时,每一交易通常存在以下的流程(请参阅图3)首先,收单机构的收单子系统向跨行交换中心发送受理请求报文,然后跨行交换中心根据卡号信息找到对应的发卡机构,然后,将该受理请求报文转发至发卡机构的发卡子系统,随后,发卡子系统将处理后的处理结果通过发卡应答报文发送至跨行交换中心,最后,跨行交换中心将发卡应答报文发送至对应的收单子系统。
假设对现有的跨行交换中心进行更新或升级,则如何验证升级或更新后的跨行交换中心与现有的跨行交换中心之间的差异呢?请参阅图4,其为验证新老跨行交换中心差异的验证系统。它包括通信分流单元41和并行比对比对子系统,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包括与通信分流单元41连接的第一通信子单元42、比对单元43和与新系统连接的第二通信子系统44。其中,通信分流单元41在老系统原有的通信模块的基础上增设的,在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同时给通信分流单元41一个同等的报文,然后,通信分流单元41将报文数据同步传输至并行比对子系统。
并行比对子系统与新老系统可以通过标准的TCP/IP的通信协议建立连接,并只接收从老系统分流过来的报文数据,不向老系统发送任何报文数据。并行比对子系统作为交易的驱动方发起交易并通过交易流程的控制实现一个交易的完整流程。
并行比对子系统按照接收报文的类型发送至第一通信子单元42中,比如按照报文的发送方向分别写入不同的消息队列,报文发送方向是由收单子系统发送至跨行交换中心,则所述消息应为受理请求报文(假设其消息队列为1),报文发送方向是由跨行交换中心发送至收单子系统,则所述消息应为受理应答报文(假设其消息队列为4),报文发送方向是由跨行交换中心发送至发卡子系统,则所述消息为请求报文(假设其消息队列为3),报文发送方向是由发卡子系统发送至跨行交换中心(假设其消息队列为2)。则第一通信子单元42根据不同的消息队列发送至对应的比对单元42的各个子单元中。
本实施例中,比对单元42按照处理的消息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四个比对子单元机构的请求报文子单元、机构的应答报文子单元、给机构的请求报文子单元和给机构的应答报文子单元。
机构的请求报文子单元将接收到的受理请求报文发送至第二通信子单元44,通过第二通信子单元44发送至新系统,机构的应答报文子单元将接收到的发卡应答报文发送至第二通信子单元,通过第二通信子单元44发送至新系统。
给机构的请求报文子单元将新老系统的请求报文进行拆包后,按域进行比对后输出比对结果,同样给机构的应答报文子单元将新老系统的受理应答报文进行拆包后,按域进行比对后输出比对结果。判断新老系统是否对同一受理请求报文或发卡应答报文进行处理,通过对报文按照预设格式进行解析后,对一标识符的标识即可判定新老系统是否对同一受理请求报文或发卡应答报文。比如,每一报文至少包含一标识信息收单机构、转发机构、收单时间、收单流水号。通过该标识即可找到新老系统对同一报文的处理报文。
请参阅图5,其为一个交易处理流程的验证过程示意图。入网机构受理的交易请求报文①,发到老系统后,被分流成报文a,然后报文a进入新系统进行转接,形成发给发卡机构的请求报文c。而交易请求报文通过实际的老系统转接后,形成发给发卡机构的请求报文②,发到老系统后,被分流成报文c’。报文c和c’在并行比对子系统中进行比对,记录比对结果。然后入网机构对交易的应答报文③,发到老系统后,被分流成报文d,然后到d进入新系统进行转接,形成发给受理机构的应答报文f。而报文③通过实际的老系统转接后,形成发给受理机构的应答报文④,发到老系统后,被分流成报文f’。报文f和f’在比对系统中进行比对,记录比对结果。
比对统计说明对于上述比对过程中在数据库中记录的比对结果进行统计,来确定交易报文(包括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每个域的差异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包括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的输出数据包;将获得的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
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包,得到结果。
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进一步为将新系统和老系统输出的所述数据包按照预先设定的格式分别拆分成若干域;对每个域的差异性进行比对,记录其差异性。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之前还包括将每一输出数据包按类型进行分类后再进行比对。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系统至少包括设置在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并行比对子系统和设置在老系统中的通信分流单元,其中通信分流单元,连接并行比对子系统,用于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并将该些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子系统;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至少包括比对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通信分流单元中获得的所述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以及将新系统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比对单元,用于比对新系统与老系统输出结果的一致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还包括比对显示单元,连接所述比对单元,用于将比对单元的比对结果同步显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与通信分流单元连接的第一通信子单元和与新系统连接的第二通信子单元,其中,第一通信子单元,用于接收通信分流单元发送的数据包,并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发送至第二通信子单元或者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通过比对单元输入至第二通信子单元,以及将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第二通信子单元,用于将输入老系统的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以及将新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单元包括识别子单元、拆分子单元、域比对子单元,其中识别子单元,用于找到新老系统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拆分子单元,用于将识别子单元找到的新系统和老系统输出的所述数据包拆分成若干域;域比对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包的每个域的差异性进行比对,记录其差异性。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比对单元包括若干比对子单元,每一比对子单元处理一类数据包,用于将新系统和老系统发送的该类型数据包按照预先定义的数据包格式进行拆分后记录两个相应数据包的域的差异。
6.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将获得的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包,得到比对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每一输出数据包的比对结果显示输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进一步为找到新系统和老系统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按照预先设定的格式分别拆分成若干域;对每个域的差异性进行比对,记录其差异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对每一对同一输入数据包处理后新老系统的输出数据之前还包括将每一新老系统输出的数据预先进行分类。
全文摘要
一种验证新老系统差异性的验证系统,所述验证系统至少包括设置在新系统与老系统之间的并行比对子系统和设置在老系统中的通信分流单元,其中通信分流单元,连接并行比对子系统,用于获得并备份所有发送至老系统的输入数据包和老系统输出的数据包,并将该些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子系统;所述并行比对子系统至少包括比对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通信分流单元中获得的所述输入数据包发送至新系统以及将新系统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发送至比对单元;比对单元,用于比对新系统与老系统输出结果的一致性。本发明不仅无需停止现有的控制流程,而且还能非常准确地获得新老系统在处理上的差异。
文档编号H04L29/00GK1952965SQ200510031068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柴洪峰, 戚跃民, 胡文斌, 吴金坛, 黎宝华, 陆美强 申请人: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