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蜂窝式系统内分配子载波的方法

文档序号:763475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蜂窝式系统内分配子载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配子载波的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蜂窝式系统内分配子载波的方法。尽管本发明适合用于宽广范围的应用,但是本发明尤其适合通过对用户设备有效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降低小区间的干扰。
背景技术
过去几年,已经看到移动通信系统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好像诸如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的模拟系统成为标准是不久前的事情一样。从那时开始,我们看到包括最新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移动通信标准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在这种移动通信环境下,广泛采用复用技术以利用对用户有限的可用通信资源。复用技术利用载波以单一信号的方式同时发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或者信息流,然后,在接收端接收各单独信号。例如,在AMPS中,利用频分复用(FDM)技术复用各信号,在频分复用中,载波带宽被分割为不同频率宽度的子载波,每个频率宽度同时并行承载信号。在GSM中,通常利用时分复用(TDM)技术复用各信号,在时分复用中,在交替时隙内通过相同信道承载多个信号。
在AMPS作为标准的第一代移动通信中,在模拟传输中采用FDM。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中,IS-95成为利用码分多址(CDMA)进行数字传输的标准之一。类似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即,在cdma 2000和宽带码分多址(WCDMA)中,也采用码分复用。
随着移动通信中对多媒体数据的要求的增长,要求开发更有效、效能更强的方式发送大量数据。作为一种用于适应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不断增长的方式,引入了OFDM。OFDM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将信号分离为几个不同频率的窄带信道。从1996年开始,OFDM就用于欧洲数字音频广播服务。
更具体地说,OFDM是一种采用使用大量子载波而且各子载波具有如图1所示的正交关系的改进型多载波方法。在此,每个子载波的频谱可以互相重叠。因为在OFDM中,可以利用比FDM使用的载波数量多的载波实现复用,频率利用率高。对每个载波分配以正交/平行方式修改的编码数据,然后,对它们进行数字化。此外,通过提高每个带宽的载波数量,可以提高传输速度。
通常,为了改进高效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蜂窝式结构。通过将大的地理区域划分为被称为小区的较小区域,蜂窝式结构可以更有效使用频率。小区是移动通信发射机覆盖的地理区域。基站位于每个小区内,它使得可以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此外,将几个具有坐标的小区位置称为小区系统。特别是,用户可以接入位于本地的小区系统,这样可以使用户使用该移动通信系统。实际上,在用户走出本地小区系统时,该用户的服务转移到相邻小区系统。简而言之,小区系统使用户有效使用该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小区环境。然而,单一小区环境是OFDM系统的主级。为了将OFDM引入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小区系统,必须解决诸如小区间干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试图将OFDM应用于多小区环境。特别是,本发明试图通过引入有效使用子载波的方法,降低多向链路中的小区间干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蜂窝式系统内分配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基本克服了因为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陷产生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分配系统的子载波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子载波发射过程中的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在某种程度上对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的和特征进行说明,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研究下面的内容,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的和特征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的和特征。利用本发明的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和附图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以及其他优点,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正如在此所实现和广泛描述的那样,提供了一种在采用OFDM的多个小区内有效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更具体地说,该方法包括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以及对每个小区内的每个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该方法还包括,以某种顺序排列每个小区的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采用全向天线时,在采用OFDM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每个小区的至少7个子载波群的至少其中之一分配系统的子载波;以及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某种顺序在每个小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具有60°或者120°扇区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两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以及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此外,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某种顺序在每个小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采用OFDM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在每个小区内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需要的子载波总数;以及根据确定的子载波总数确定每个小区的要求的子载波群的数量。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以及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此外,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某种顺序在每个小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显然,上面对本发明所做的一般说明和下面对本发明所做的详细说明是典型性的和说明性的,而且它们意在进一步解释所要求的本发明。


所包括的附图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而且附图引入本说明书、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它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而且它与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原理。在附图中图1示出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子载波;图2示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小区结构;图3示出周围小区对中心小区的干扰;图4示出全向天线、120°定向天线以及60°定向天线的发射方向;
图5A示出在120°定向天线环境下,对特定扇区产生干扰的不同小区的相邻扇区;图5B示出在120°定向天线环境下,对特定扇区产生最强干扰的不同小区的相邻扇区;图6A示出在60°定向天线环境下,对特定扇区产生干扰的不同小区的相邻扇区;图6B示出在60°定向天线环境下,对特定扇区产生最强干扰的不同小区的相邻扇区;图7A示出在全向天线环境下,具有对顺序排列的用户子集分配的优先权的小区;图7B示出在全向天线环境下,具有对以减小各优先权在同一用户子集的重叠的方式排列的用户子集分配的优先权的小区;图7C示出在全向天线环境下,具有对使用1/7子载波容量的用户子集分配的优先权的小区;图7D示出在全向天线环境下,具有对使用2/7子载波容量的子载波子集分配的优先权的小区;图8示出在120°定向天线环境下,具有对以减小各优先权在同一用户子集的重叠的方式排列的用户子集分配的优先权的小区;以及图9示出在60°定向天线环境下,具有对以减小各优先权在同一用户子集的重叠的方式排列的用户子集分配的优先权的小区。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示出其例子。在所有附图中,只要可能,就利用同样的参考编号表示同样或者类似的部分。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不是通过单一载波,而是通过多个子载波频率调制该数据。此外,在OFDM系统中,有效使用所有子载波以提高发射速率。
在OFDM的多小区结构中,每个小区都产生影响其他小区的干扰。图2示出该结构中心的小区从周围小区接收干扰的位置。图2所示的该结构中心的小区还被称为目标小区,它被称为第一环的一组6个相邻小区包围。此外,包围第一环的一组12个小区被称为第二环。与第二环的影响相比,第一环产生的干扰对目标小区的影响要大得多。干扰信号的强度以距离的倍数成比例降低。
即,根据等式1,可以利用数学方法求得来自该发射机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减少。
PRX=∝pTXdm]]>在等式1中,PRX表示接收功率而PTX表示发射功率。此外,d是发射机端与接收机端的距离,而n通常具有3或者4的值,但是该值可以根据信道类型改变。
如该等式所示,根据小区之间的距离,其他小区的干扰强度显著改变。例如,根据等式2,P的值保持不变,n是4,而d表示从该小区的中心到另一个小区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下面的等式描述第一环的各小区对中心小区的干扰信号的强度。
PRing1=∝pd4]]>同样,可以利用下面的等式描述第二环的小区对中心小区或者目标小区的干扰信号的强度。

PRing2=∝p(2d)4=116·Pd4∝116·PRing1]]>根据等式2和等式3,第二环对中心小区的干扰强度是第一个的干扰强度的1/16。显然,多小区结构中各小区之间的干扰主要来自第一环的各小区。
在上面的例子中,为了说明干扰强度从第一环到第二环降低的原理,故意排除移动通信系统每天要遇到的诸如衰减的因素。例如,通常利用对数正态对出现的长期衰减建模,而利用瑞利或者Rician对短期衰减建模,但是在上面的例子中,不考虑这些衰减因素。然而,即使在该等式中考虑到衰减,也意味着同样的结果。
如上所述,第一环小区的干扰最显著。因此,在下面对多小区结构的讨论中,仅具有第一环小区,而没有第二环的多小区结构作为下面讨论的基础。图3示出其例子。
图2和3是使用全向天线的蜂窝式结构的示意图。然而,在移动通信系统环境下,通常采用将小区划分为扇区的定向天线。更具体地说,使用120°定向天线的小区具有被分割为3个扇区的小区,而60°定向天线具有被划分为包括6个扇区的小区的小区。图4示出具有相应扇区结构的不同类型的定向天线。
在将小区分割为扇区的原理应用于小区结构时,小区干扰其他小区的方式发生变化。在小区内,定向天线可以用于构造扇区。此外,由于为了防止互相重叠,均匀切断各扇区,所以在小区的扇区之间不发生干扰。例如,由于图4所示的120°定向天线具有全部面对不同方向的3个扇区,所以从每个扇区单独发射数据流,而不影响其他扇区发射。换句话说,在物理上,每个发射的数据流不互相干扰。同样,在使用图4所示60°定向天线的小区内,在6个扇区之间也不存在干扰。
利用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共享同样的频带,因为在小区内的扇区之间不发生干扰。因此,可以更有效使用频率。此外,从理论上说,在使用120°定向天线的小区内,频率利用率至多可以提高到阈值,而在使用60°定向天线的小区内,频率利用率至多可以提高6倍。总之,利用定向天线,可以提高使用该频率的效率。
通常,扇区对小区内存在的干扰有影响,而且对小区之间存在的干扰有影响。在图3中,示出了一组对特定小区产生最大干扰的相邻小区(第一环),该特定小区还被称为目标小区。同样,图5a示出对特定小区或者目标小区产生最大干扰的一组相邻小区(第一环)的例子。
在图5a中,每个小区具有由120°定向天线构成的3个扇区。由于每个扇区采用120°定向天线,所以发射方向被限制在120°。每个小区内绘制的箭头表示从每个扇区的发射方向。在该图中,扇区501是目标扇区。在相邻扇区,干扰扇区502至507的发射对目标扇区501产生干扰,如发射方向所示。其他小区的其他扇区不产生干扰,或者,考虑该干扰可忽略,这是因为发射方向不同。
通常,在小区边界附近,干扰成为问题。该问题的原因是,发射信号的强度受距离的影响(请参考等式1)。在发射信号传播到小区或者扇区的边界时,发射信号的强度因为距离变弱。因此,甚至少量干扰可能影响该边界附近的发射。
因为边界附近的发射最易受到干扰,所以目标扇区501最易受到相邻干扰扇区502和503的边界附近的干扰的影响。因此,5b示出对目标扇区501产生最强干扰的两个干扰扇区502和503。
作为另一个例子,图6a示出60°定向天线小区内的相邻小区产生的干扰。如上所述,60°定向小区具有其发射方向被限制在60°的6个扇区,如小区的每个扇区内的箭头所示。在此,目标扇区601受干扰扇区602至607的影响。其他小区的其他扇区不产生干扰,其考虑该干扰可忽略,因为发射方向不同。
此外,考虑到如上所述边界附近的发射最易受到干扰的影响,图6b示出对目标扇区601产生最大干扰的干扰扇区602。
在OFDM系统中,引入了用于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包括跳频(FH)和动态信道分配(DCA)。FH采用子载波在不同时间在小区内或者扇区内的可用频率之间随机跳跃的技术。换句话说,干扰最强的小区或者扇区的边界两侧的子载波采用不同的带宽。在此,安排子载波跳频,以使承受最强干扰的小区或者扇区使用的子载波以尽可能高的概率不互相重叠或者干扰。此外,在不全部使用所有子载波时,干扰减小。然而,在完全使用子载波时,不能减小干扰。
DCA采用小区或者扇区确定每个子载波的信号强度与干扰噪声比(SINR),然后,根据最高SINR发射信号的技术。换句话说,根据最佳状态信道,基站利用子载波发射信号。为了有效降低大功率输出产生的干扰,这种技术试图降低发射功率。然而,DCA不直接降低小区间干扰,而且为了确定SINR,必须接收反馈信号。
在应用OFDM的移动通信系统环境下,在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分配子载波以实现连续发射。为此,确定每个子载波的信道状态,然后,正确分配相应发射功率。例如,如果通过不良信道状态的信道发射子载波,则分配较高发射功率以补偿该不良的信道状态。如果进行了该补偿,则通过在通信系统内保持固定误码率(BER)或者误帧率(FER)满足服务质量(QoS)。
如上所述,图3示出在采用全向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周围小区的干扰的影响。利用图3所示的示意图作为例子,所示的总共7个小区包括位于中心的一个目标小区和围绕该目标小区的6个干扰小区。在此,对子载波子集或者子载波群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存在7个子载波子集。如上所述,具有7个子载波子集的原因是,这7个子载波子集互相之间产生最大小区间干扰。此后,对每个每个子载波子集分配优先权。在假定全部7个小区共享相同带宽的情况下,如果不按分配规则或者系统性方法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则该通信系统可能遇到问题。图7A是不按分配规则分配子载波的示意图。
如图7A所示,如果不按照分配规则,则在同一子载波子集排列每个小区内具有相同优先权的子载波子集。在此,优先权为1的所有子载波在第一子载波子集内。这种排列的问题是,如果对位于小区边界的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则需要高发射功率。由于每个小区中优先权为1的所有子载波位于同一子载波子集内,所以所有小区发射其最强信号,因此,提高了小区之间干扰的似然性。
为了减小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可以采用有效子载波分配。例如,确定每个小区内需要对每个用户设备分配的子载波总数,然后,根据该子载波总数,确定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子集数。在此,小区内分配的子载波子集的数量可以超过小区数量。在图7B中,对子载波子集分配系统的子载波。然后,对每个子载波子集指定优先权。独立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子集,以将每个小区与其他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更具体地说,根据指定的优先权,以每个小区的子集的排列或者顺序不相同的顺序,排列每个小区的子集。换句话说,一个小区内的子集的顺序不同于所有其他小区内的子集的顺序。此外,对每个用户设备分配每个子载波子集内的子载波。在此,为了将子载波之间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具有相同优先权的不同小区的子载波子集不应该互相重叠。通过以相同优先权的子集互相不匹配的顺序进行排列,可以将小区之间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例如,在使用全向天线的通信系统中,对7个群或者子集之一分配子载波。然后,对该子集指定范围从1至7之间的优先权。根据指定的优先权,对每个用户设备分配对其指定了优先权的每个子载波子集内的子载波。由于位于小区边界附近的用户设备需要的发射功率比靠近基站的用户设备所需的发射功率高,所以对位于该小区外围的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子集内的子载波。相反,对最靠近基站的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7的子载波子集内的子载波,因为这些用户设备需要最少发射功率。每个小区以同样方式分配子载波。在此,为了防止具有同样优先权的子载波子集互相之间产生干扰,如图7A所示的情况,以相同子载波子集的每个小区的优先权不相同的方式排列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子集。子载波子集的这种战略排列或者分配有助于防止相同优先权子集集中在同一个子载波子集,而且有助于降低小区之间各子载波的干扰。
在仅需要特定数量的子载波容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小区间干扰。图7C是使用1/7的总子载波容量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消除了干扰问题。对子载波子集分配系统子载波和指定优先权的处理过程与参考图7B解释的相同。由于仅需要1/7容量,所以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子集中的子载波的处理过程与图7不同。在此,对每个用户设备分配一个子载波子集内的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的位置不重要,因为对所有用户设备分配相同优先权的子载波。然后,排列小区,以使具有同样优先权的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子集不互相重叠。从而消除每个小区之间的干扰。
例如,在对7个子载波子集分配了子载波,而且从优先权1至7开始指定优先权之后。由于仅使用1/7子载波容量,所以对每个小区内的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子集的子载波。在此,每个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属于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子集。然后,以优先权为1的每个子载波子集与每个小区内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子集的顺序或者位置不同的方式,排列每个小区。通过不重叠排列子载波子集,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子集不互相重叠,因此,消除了小区之间的干扰。
图7D是使用2/7的总子载波容量的例子。与图7C所示的例子相同,通过进行优先权分配,可以消除子载波之间的干扰。此外,图7B和7C示出了对子载波子集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和指定优先权的处理过程。在该图中,与图7C不同,使用2/7的子载波容量。因此,对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1和2的子载波子集的子载波。因此,对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1或者2的用户子集。然后,排列小区,使得优先权为1和2的子载波子集与其他小区的冲突最小。因此,将小区之间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此外,在图7D所示的例子中,为了更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更具体地说,对需要高发射功率的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1的子载波子集,而对要求低发射功率的用户设备分配优先权为2的子载波子集。在此,优先权的不同表示该用户设备离开该小区的中心的距离。即,对靠近该小区中心的用户设备分配低优先权,因为与位于需要高发射功率,因此,对其分配高优先权的小区边界附近的用户设备相比,它需要低发射功率。因此,即使根据指定的优先权,不同小区使用物理上相同的子载波子集,即,一个小区内优先权为1的UE和另一个小区内优先权为2的UE,因为发射功率的强度根据其离开该小区中心的距离强度,将干扰降低到最小。
这样进行分配的原因是,即使在不同小区使用相同的子载波子集时,处于不同小区内的两个用户设备也可以要求不同的发射功率,以致很可能根据地理位置将它们分开。
对于上面的例子,该通信系统不仅要求1/7或者2/7的总子载波容量,而且至多要求图7B所示的全部容量。
上面参考图7B描述的分配子载波的处理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具有扇区的通信系统。根据所采用的定向天线的类型,可以将通信系统的小区分割为具有多个扇区,例如,3个或者6个扇区的小区。
在采用120°定向天线、具有3个扇区的小区内,如图5B所示,将每个扇区(或者小区)的子载波分配到子载波子集。在此,在扇区内分配的子载波子集的数量可以超过扇区的数量。然后,对该子载波子集指定优先权。根据每个扇区(或者小区)的子载波子集优先权,排列小区。如图8所示,排列各小区,以使每个小区的优先权不与相同子载波子集内的另一个小区重叠或者对应。在图8中,例如,以在第一子载波子集,小区1的优先权为1,小区2的优先权为3、小区3的优先权为2的方式进行排列。换句话说,同一个子载波子集内的优先权不同,而且不与其他扇区(或者小区)重叠。
对于具有6个扇区的小区,采用60°定向天线,如图6B所示,对每个子载波子集分配每个扇区(或者小区)的子载波。在此,扇区内分配的子载波子集的数量可以超过扇区的数量。然后,对该子载波子集指定优先权。根据每个扇区(或者小区)的子载波子集优先权,排列各小区。如图9所示,以两个扇区(一个目标扇区和一个干扰扇区)不重叠的方式,分配具有指定优先权的子载波子集。例如,以在第一子载波子集,小区1的优先权为1,小区2的优先权为2的方式,进行排列。换句话说,相同子载波子集的优先权不同,而且不互相重叠。
利用各种技术,可以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这些技术包括,基站不接收关于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的部分或者全部反馈信息。例如,在不接收反馈信息的技术中,以非特定顺序,或者根据现有系统的调度算法分配子载波。在接收关于每个信道的状态的部分反馈信息的技术中,对在调制和解码方法中要求高/低值、发射不良/良好信道质量指示符、或者要求低/高发射功率的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最后,在接收关于每个信道的状态的反馈信息的技术中,与小区中使用的所有子载波相比,该反馈信息包括关于用户设备的最佳子载波容量的信息。
图7B、7C和7D中分配子载波并不局限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配规则或者方法。此外,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子集中的子载波采用的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的例子,可以采用其他技术。
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意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所述范围的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在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以及以某种顺序在每个小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采用全向天线时,对七个子载波群之一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采用120°扇区天线时,对3个子载波群之一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子载波群表示对其他小区的相邻扇区直接引起强干扰的小区的扇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采用60°扇区天线时,对两个子载波群之一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子载波群表示直接对另一个小区的相邻扇区引起强干扰的小区的扇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从用户设备收到的关于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分配子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反馈信息包括关于具有最佳信道状态的用户设备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从用户设备收到的关于信道状态的部分反馈信息,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分配子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部分反馈信息包括关于用户设备的调制与编码方法(MCS)的数据速率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部分反馈信息包括关于用户设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部分反馈信息包括关于用户设备要求的发射功率量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独立分配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子载波分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移动通信系统的现有调度算法,对用户设备分配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子载波分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信号强度对该小区内的每个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距离对该小区内的每个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具有相同的子载波映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小区的数量,而且在分配子载波群时考虑所有小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扇区的数量,在分配子载波群时考虑所有扇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群的子载波。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在每个小区内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需要的子载波总数;以及根据确定的子载波总数确定每个小区的子载波群的数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子载波群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小区的数量,而且在分配子载波群时考虑所有小区。
24.一种在采用全向天线时,在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七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以及以某种顺序在每个小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降低到最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小区的数量,而且在分配子载波群时考虑所有小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群的子载波。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在每个小区内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需要的子载波总数;以及根据确定的子载波总数确定每个小区的子载波群的数量。
28.一种在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具有60°或者120°扇区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60°扇区,对每个扇区的至少两个子载波群之一分配系统的子载波;对于120°扇区,对每个扇区的至少三个子载波群之一分配系统的子载波;对每个扇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以及以某种顺序在每个扇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扇区的小区间干扰降低到最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扇区内的子载波群具有相同的子载波映射。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扇区的数量,而且在分配子载波群时考虑所有扇区。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群的子载波。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在每个扇区内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需要的子载波总数;以及根据确定的子载波总数确定每个扇区的子载波群的数量。
33.一种在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多个小区内分配移动通信系统的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在每个小区内分配给每个用户设备需要的子载波总数;根据确定的子载波总数确定每个小区的子载波群的数量;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对每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以及以某种顺序在每个小区内独立分配子载波群,以将每个小区与至少一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降低到最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采用全向天线时对每个小区的至少七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采用60°或者120°扇区天线时对多个子载波群分配系统的子载波。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小区内的子载波群具有相同的子载波映射。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群的子载波。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小区内的子载波群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小区的数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小区内分配子载波的方法。更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在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移动通信系统内对用户设备(UE)分配多个子载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至少一个子载波群分配每个小区的子载波;以及对每个小区内的每个子载波群指定优先权。此外,该方法还包括,以特定顺序排列每个小区的子载波群,使得小区的子载波群的特定顺序不与其他小区的子载波群的顺序对应。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对用户设备分配子载波群的子载波。在此,子载波具有指定的优先权。
文档编号H04L27/26GK101044780SQ200580011850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2日
发明者安俊基, 卢东昱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