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95219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继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终端装置、包含中继装置与终端装置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专用IP地址称为“专用地址”,将全局IP地址称为“全局地址”。
背景技术
首先,说明利用中继装置(下面也称为“路由器”)的通信系统与地址变换方式。通过介入路由器,来为全局地址空间与专用地址空间搭桥。另外,路由器执行基于NAT方式、NAPT方式、IP冒充(マスカレ-ド)方式的地址变换(即全局地址与专用地址间的变换),从而可进行通信。
另外,若发送源、发送目的地地址不是全局地址,则不能利用因特网中的分组,专用地址由路由器将其使用范围限定在专用网络内。
路由器将用于根据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来确定接着进行传送的路由器的信息保持在表格中,当从位于专用网络中的终端装置向位于全局网络中的终端装置通信时,将发送到路由器的分组的发送源地址变换为路由器所具有的全局地址,参照表格来确定进行路径选择的、进行传送的路由器。
另外,地址变换包括如下的地址变换方式。
NAT方式将发送源的专用地址变换为其路由器所具有的全局地址,并送出到全局网络。另外,将把专用地址与路由器所具有的全局地址对应起来的信息保持在表格中,对于从全局网络的终端装置发送到专用网络内的终端装置的分组,将发送目的地标题的全局地址置换为专用地址,发送给终端装置。在该方式的情况下,路由器必须保持数量与同时连接于全局网络上的终端合计数相同的全局地址。
NAPT方式在上述NAT方式上附加了端口号也动态变换的功能。由于变换中利用端口号,所以即便在专用网络内存在多个终端,也可利用路由器所具有的一个全局地址。保持将专用网络内的终端与端口号对应起来的表格。但是,在利用特定端口号的应用程序等中也有可能无法使用。
IP冒充方式是在Linux中使用的术语,功能上与NAPT相同。
另外,有时也不区别这些方式,而是广义地称为NAT。
作为利用标记的通信系统,包括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参照日本特开2005-12352号公报)。下面简单说明。
通常的路由器在路径选择中使用分组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但在MPLS中使用标记来代替地址。分组到达位于由具有MPLS功能的路由器(LSR标记交换路由器)构成的网络端点处的路由器(LER标记边缘路由器)时,向该分组附加标记,然后传送给下一LSR。并且,接收到分组的LSR根据分组的标记来进行路径选择并传送。当向由LSR构成的网络外的网络传送分组时,LER除去分组来传送。
在上述现有的方式中,由于不是全局地址等共享地址的专用地址在相同空间内是固有的,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共享地址空间内的终端装置在利用专用地址的通信中受限制,另外,不能利用介入了共享地址空间的专用地址空间的终端间的通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平滑地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分组通信的中继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询问部,将来自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的、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部,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部,将由所述标记生成部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由所述询问部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部,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发送源终端;和确定部,在从所述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包含由所述标记发送部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由所述标记存储部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另外,上述中继装置最好还具备分组传送部,通过将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的地址和标记用作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并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用作发送源的信息,来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传送给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终端装置、和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具备取得请求发送部,作为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将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发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和分组发送部,在作为对由所述取得请求发送部发送的取得请求的回答、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中继用标记和该中继装置的地址的情况下,将包含该中继用标记的分组发送给该中继装置的地址,所述中继装置具备询问部,将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取得请求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部,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部,将由所述标记生成部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由所述询问部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部,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和确定部,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由所述标记发送部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由所述标记存储部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在上述发明中,中继装置从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接收到与属于不同于上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后,询问部向标识符解决系统传送该取得请求,并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然后,标记生成部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准存储部将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由询问部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同时,标记发送部将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发送源终端。在作为其响应、从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包含上述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部确定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这样,即便在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通信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用标记来避免地址变换的负荷,从而可以平滑地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分组通信。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适用于进行基于NAT方式、NAPT方式、IP冒充方式等的地址变换的通信,还可通过将一个标记与多个地址相关联,来适用于多点传送通信,另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IPv4-IPv6网络间通信、或以终端装置移动为前提的可移动通信中。
另外,本发明也可实现为涉及中继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发明,也可如图2的流程图所示来记述。这在以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一种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询问步骤(图2的S1),将来自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的、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步骤(S2),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步骤(S3),将在所述标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在所述询问步骤中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步骤(S4),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发送源终端;和确定步骤(S5),在从所述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包含在所述标记发送步骤中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标记存储步骤中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是构成为包含终端装置、和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取得请求发送步骤(图2的T1),作为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所述终端装置将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发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询问步骤(S1),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所述取得请求后将其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步骤(S2),所述中继装置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步骤(S3),所述中继装置将在所述标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在所述询问步骤中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步骤(S4),所述中继装置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分组发送步骤(T2),所述终端装置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该中继装置的地址,将包含该中继用标记的分组发送给该中继装置的地址;和确定步骤(S5),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包含所述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确定在所述标记存储步骤中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关于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响应分组的生成或响应分组的传送,本发明也具有突出的特征。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具备响应分组生成部,在将装置自身的地址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并从中继装置接收到在分组标题中包含该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通过调换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与发送源的地址和调换发送目的地标记与发送源标记,来生成响应分组;和分组发送部,将生成的响应分组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中继装置还具备标题改写部,在接收到在分组标题中包含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响应分组的情况下,取得存储在所述标记存储部中的中继用标记当中、与所述发送目的地标记一致的中继用标记所对应的地址和标记,通过将所取得的地址和标记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将装置自身的地址和所述响应分组的所述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为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来改写所述响应分组的分组标题。
利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发送目的地终端中生成响应分组,在中继装置中进行响应分组的标题改写,使响应分组逆向通过从发送源终端发送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路径,返回到发送源终端。即,本发明具有可以容易地进行生成响应分组并传送至发送源终端的动作、从而可实现TCP通信的特征。
另外,在发送源终端的地址空间与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空间之间介入1个以上其它地址空间的情况下,在对分组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中必须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因此,本发明的中继装置最好具有以下结构。即,在本发明的中继装置中,在从其它中继装置接收到在分组标题中包含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标记生成部动态地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所述标记存储部将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所述标题改写部取得存储在所述标记存储部中的中继用标记当中、与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一致的中继用标记所对应的地址和标记,通过将取得的地址和标记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将装置自身的地址和所述生成的中继用标记设定为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来改写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分组标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便在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通信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用标记来避免地址变换的负荷,从而可以平滑地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分组通信。


图1是表示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通信控制方法的基本部分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标记登记方法的图。
图4是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标记取得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中继情形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中继情形的图。
图7是表示通信系统的另一结构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的基本结构。如该图所示,通信系统100构成为利用中继装置103来连接专用地址空间101与全局地址空间102,在专用地址空间101中存在终端装置104,在全局地址空间102中设置DNS服务器105,作为标识符解决系统。这里,当将终端装置104作为发送源终端时,发送目的地终端也可如图5所示的发送目的地终端305那样,存在于与中继装置103相同的全局地址空间内,或如图6所示的发送目的地终端404那样,存在于与中继装置405不同的地址空间内,并经过经由一个以上中继装置的路径来通信。
终端装置104具备作为通常的通信终端的功能,尤其是作为涉及本发明的结构,具备取得请求发送部104A,将与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发送给DNS服务器105;和分组发送部104B,在作为对取得请求的响应、从中继装置103接收到中继用标记和中继装置103的专用地址的情况下,将包含该中继用标记的分组发送到中继装置103的专用地址。
中继装置103具备作为通常的中继终端的功能,尤其是作为涉及本发明的结构,具备询问部103A、标记生成部103B、标记存储部103C、标记发送部103D、确定部103E和分组传送部103F。
其中,询问部103A具有如下功能将来自终端装置104的取得请求传送给DNS服务器105,从DNS服务器105取得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对应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部103B具有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的功能,标记存储部103C具有如下功能将标记生成部103B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从询问部103A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
另外,标记发送部103D具有将中继用标记和该装置(中继装置103)的专用地址发送给终端装置104的功能,确定部103E具有如下功能在从终端装置104接收到包含由标记发送部103D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由标记存储部103C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并且,分组传送部103F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将由确定部103E确定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的地址和标记用作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将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全局地址用作发送源信息,从而将接收到的分组传送给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
下面,图7中示出在发送源终端的地址空间与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空间之间介入一个以上其它地址空间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如该图所示,通信系统100在发送源的终端装置104X所属的专用地址空间101与发送目的地的终端装置104Y所属的专用地址空间106之间,介入全局地址空间102。这里,终端装置104X、104Y除图1的结构外,还具备响应分组生成部104C。响应分组生成部104C在从中继装置接收到送给终端自身的分组(即设定装置自身的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在分组标题中包含了该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调换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与发送源的地址,并调换发送目的地标记与发送源标记,从而生成响应分组。然后,分组发送部104B将生成的响应分组返回给上述中继装置。
另外,中继装置103X、103Y除图1的结构外,还具备标题改写部103G。标题改写部103G取得存储在标记存储部103C中的中继用标记当中、与接收到的响应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一致的中继用标记所对应的地址和标记,并将取得的地址和标记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将装置自身的地址和响应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为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从而改写响应分组的分组标题。
通过上述结构,在发送目的地终端中生成响应分组,在中继装置中进行响应分组的标题改写,从而使响应分组逆向通过从发送源终端发送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路径,返回到发送源终端。即,可容易地进行生成响应分组并传送至发送源终端的动作,从而可实现TCP通信。
但是,在图7的结构中,在从终端装置104X向终端装置104Y传送分组的情况下,虽然介入有中继装置103X、103Y,但中继装置103Y必须改写从中继装置103X传送来的分组的分组标题。因此,各中继装置103的标记生成部103B、标记存储部103C和标题改写部103G具备如下功能。即,在从其它中继装置传送来分组的情况下,标记生成部103B动态地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部103C将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题改写部103G取得已经存储在标记存储部103C中的中继用标记当中、与接收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一致的中继用标记所对应的地址和标记,并将取得的地址和标记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将装置自身的地址和生成的中继用标记设定为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从而改写接收分组的分组标题。
下面,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情形,依次说明(1)标记的登记处理、(2)标记的取得处理、(3)中继装置对相邻的两个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第1中继情形、(4)多个中继装置对之间设置有多个全局地址空间的两个专用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第2中继情形这4个方面。
图3是用于说明标记的登记处理的图。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图1一样,将终端装置104的专用地址设为N1,将中继装置103的全局地址设为N2。
终端装置104将包含专用地址N1、域和后述的0号标记的登记请求发送给中继装置103。所谓“0号标记”是指表示在以后的中继路径上不通过中继装置的标记。
中继装置103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104的登记请求后,动态地生成标记(在本例中为标记10),如图3所示,将生成的标记10与从登记请求中得到的专用地址N1和0号标记相对应地保持在表格中。另外,中继装置103向DNS105发送包含全局地址N2、域和生成的标记10的登记请求,由此来进行登记请求。
图4是用于说明标记的取得处理的图。通信系统的结构是与图3所示的上述(1)标记的登记处理一样的结构。
中继装置103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104的“包含通信目标终端的域的取得请求”后,将该取得请求传送给DNS105,从DNS105取得全局地址与标记(在本例中为标记10)。
之后,中继装置103生成新的标记(在本例中为标记20),如图4所示,将生成的标记20与所取得的全局地址和标记10相对应地保持在表格中。
之后,中继装置103将中继装置103的专用地址与生成的标记20发送给终端装置104。
下面,基于图5来说明中继装置对相邻的两个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第1中继情形。
图5中示出在两个地址空间使用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状态下,分组的发送源、发送目的地的地址、标记如何转变,301、305表示终端装置,302表示中继装置,303表示专用地址空间,304表示全局地址空间。终端装置301是第1中继方式中的发送源终端装置,属于专用空间,具有专用地址N1-2。终端装置305是第1中继方式中的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属于全局空间,具有全局地址N2-2。另外,中继装置302具有N1-1作为专用空间侧的地址、具有N2-1作为全局空间侧的地址。
首先,中继装置302在从DNS取得地址N2-2与0号标记(标记0)之后,动态地生成唯一的标记(在本例中为标记10),并将生成的标记10与地址N2-2和标记0相关联地保持在图5的变换表格TB1中(图5的处理51)。另外,中继装置302将生成的标记10与作为中继装置302的“发送源终端装置侧的地址”的N1-1发送给发送源终端装置301(处理52)。
之后,发送源终端装置301分别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装置自身的专用地址N1-2、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0号标记(标记0)、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中继装置302的专用地址N1-1、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从中继装置302接收到的标记10,然后将发送对象分组发送给中继装置302(处理53)。
之后,中继装置302接收到分组后,在变换表格TB1中取得与从发送源终端装置301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10)相对应的地址N2-2和标记0,分别将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2-2,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标记0,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作为中继装置302的“进行发送的地址空间侧的地址”的N2-1,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上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10)(即,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处理54)。然后,中继装置302将分组标题改写后的分组发送给全局地址空间304(处理55)。在所发送的分组中,由于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2-2,所以该分组将到达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305。
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305接收到上述分组后,调换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N2-2”与发送源地址“N2-1”,并调换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0”与发送源标记“标记10”,由此生成响应分组,将生成的响应分组发送给中继装置302(处理56)。
中继装置302接收到响应分组后,在变换表格TB1中取得对应于响应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10)的地址N1-2和标记0,分别将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1-2,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标记0,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作为中继装置302的“进行发送的地址空间侧的地址”的N1-1,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上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10)(即,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处理57)。然后,中继装置302将分组标题改写后的响应分组发送给专用地址空间303(处理58)。在所发送的响应分组中,由于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1-2,所以响应分组将到达发送源终端装置301。
下面,基于图6来说明多个中继装置对之间设置有多个全局地址空间的两个专用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第2中继情形。
图6中示出在两个专用地址空间之间设置有多个全局地址空间的状态下、分组的发送源、发送目的地的地址、标记如何转变。发送源终端装置401属于专用地址空间402,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404属于专用地址空间403,两个专用地址空间402、403由应用了本发明的中继装置405、406、全局地址空间407、408和现有方式的中继装置409来连接。终端装置401具有专用地址N1-2,终端装置404具有专用地址N4-2,中继装置405具有专用地址N1-1与全局地址N2-1,中继装置406具有专用地址N4-1与全局地址N3-1。
首先,中继装置405在从DNS取得地址N3-1与标记10之后,动态地生成唯一的标记(在本例中为标记20),并将生成的标记20与地址N3-1和标记10相关联地保持于图6的变换表格TB2中(图6的处理61)。然后,中继装置405将生成的标记20与作为中继装置405的“发送源终端装置侧的地址”的N1-1发送给发送源终端装置401(处理62)。
之后,发送源终端装置401分别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装置自身的专用地址N1-2,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0号标记(标记0),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中继装置405的专用地址N1-1,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从中继装置405接收到的标记20,然后将发送对象分组发送给中继装置405(处理63)。
之后,中继装置405接收到分组后,在变换表格TB2中取得与从发送源终端装置401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20)相对应的地址N3-1和标记10,分别将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3-1,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标记10,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作为中继装置405的“进行发送的地址空间侧的地址”的N2-1,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上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20)(即,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处理64)。然后,中继装置405将分组标题改写后的分组发送给全局地址空间407(处理65)。所发送的分组由通常的中继装置409接收,通常的中继装置409利用现有方法将分组传送给全局地址空间408。在所传送的分组中,由于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3-1,所以该分组将到达中继装置406。
中继装置406接收到分组后,动态地生成唯一的标记(在本例中为标记30),并将生成的标记30与接收分组的发送源地址(N2-1)和发送源标记(标记20)相关联地保持于图6的变换表格TB3中(处理66的前段)。另外,中继装置406从将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404登记到DNS时制作的表格中,取得作为对应于登记时的标记10的地址(即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404的地址)的地址N4-2,分别将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4-2,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标记0,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作为中继装置406的“进行发送的地址空间侧的地址”的N4-1,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上述生成的标记(标记30)(即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处理66的后段)。之后,中继装置406将分组标题改写后的分组发送给专用地址空间403(处理67)。
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404接收到上述分组后,调换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N4-2”与发送源地址“N4-1”,并调换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0”与发送源标记“标记30”,由此生成响应分组,将生成的响应分组发送给中继装置406(处理68)。
中继装置406接收到响应分组后,在变换表格TB3中取得对应于响应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30)的地址N2-1和标记20,分别将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2-1,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标记20,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作为中继装置406的“进行发送的地址空间侧的地址”的N3-1,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与发送目的地终端装置404有关的DNS登记时的标记10(即,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处理69)。然后,中继装置406将分组标题改写后的响应分组发送给全局地址空间408(处理70)。由通常的中继装置409接收所发送的响应分组,通常的中继装置409利用现有方法来将响应分组传送给全局地址空间407。在所传送的响应分组中,由于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2-1,所以该响应分组将到达中继装置405。
中继装置405接收到响应分组后,在变换表格TB2中取得对应于响应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20)的地址N1-2,分别将分组标题中的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1-2,将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成0号标记(标记0),将发送源地址设定成作为中继装置405的“进行发送的地址空间侧的地址”的N1-1,将发送源标记设定成上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20)(即,进行分组标题的改写)(处理71)。然后,中继装置405将分组标题改写后的响应分组发送给专用地址空间402(处理72)。在所发送的响应分组中,由于将发送目的地地址设定成地址N1-2,所以响应分组将到达发送源终端装置401。
如上所述,即便在象中继装置对相邻的两个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第1中继情形、或多个中继装置对之间设置有多个全局地址空间的两个专用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第2中继情形这样、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通信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用标记来避免地址变换的负荷,从而可以平滑地进行跨跃不同地址空间的分组通信。
另外,作为相邻的两个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还可将本发明适用于专用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全局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专用地址空间与全局地址空间之间的通信,并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对于介入了多个地址空间的两个地址空间相互间的通信,发送源侧的地址空间、发送目的地侧的地址空间和居间的多个地址空间中的任意一个都既可以是专用地址空间,也可以是全局地址空间,通过适用本发明,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询问部,将来自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的、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部,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部,将由所述标记生成部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由所述询问部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部,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发送源终端;和确定部,在从所述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包含由所述标记发送部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由所述标记存储部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分组传送部,通过将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的地址和标记用作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用作发送源的信息,来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传送给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标题改写部,在接收到在分组标题中包含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响应分组的情况下,取得存储在所述标记存储部中的中继用标记当中、与所述发送目的地标记一致的中继用标记所对应的地址和标记,通过将所取得的地址和标记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将装置自身的地址和所述响应分组的所述发送目的地标记设定为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来改写所述响应分组的分组标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其它中继装置接收到在分组标题中包含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标记生成部动态地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所述标记存储部将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所述标题改写部取得存储在所述标记存储部中的中继用标记当中、与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标记一致的中继用标记所对应的地址和标记,通过将所取得的地址和标记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将装置自身的地址和所述生成的中继用标记设定为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来改写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分组标题。
5.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响应分组生成部,在将装置自身的地址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并从中继装置接收到在分组标题中包含该发送目的地的地址、发送目的地标记、发送源的地址和发送源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通过调换发送目的地的地址与发送源的地址和调换发送目的地标记与发送源标记,来生成响应分组;和分组发送部,将生成的响应分组发送给所述中继装置。
6.一种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终端装置、和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具备取得请求发送部,作为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将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发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和分组发送部,在作为对由所述取得请求发送部发送的取得请求的回答、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中继用标记和该中继装置的地址的情况下,将包含该中继用标记的分组发送给该中继装置的地址,所述中继装置具备询问部,将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取得请求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部,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部,将由所述标记生成部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由所述询问部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部,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和确定部,在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包含由所述标记发送部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由所述标记存储部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7.一种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询问步骤,将来自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的、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步骤,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步骤,将在所述标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在所述询问步骤中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步骤,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发送源终端;和确定步骤,在从所述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包含在所述标记发送步骤中发送的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标记存储步骤中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8.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系统构成为包含终端装置、和可询问标识符解决系统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取得请求发送步骤,作为属于某个地址空间的发送源终端,所述终端装置将与属于不同于所述地址空间的地址空间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有关的取得请求发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询问步骤,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所述取得请求后将其传送给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从所述标识符解决系统取得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该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步骤,所述中继装置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步骤,所述中继装置将在所述标记生成步骤中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在所述询问步骤中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步骤,所述中继装置将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地址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分组发送步骤,所述终端装置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所述中继用标记和该中继装置的地址,将包含该中继用标记的分组发送给该中继装置的地址;和确定步骤,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包含所述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确定在所述标记存储步骤中与该中继用标记相对应地存储的所述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该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继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可询问DNS(105)的中继装置(103)具备询问部(103A),将来自发送源终端的发送目的地终端地址的取得请求传送给DNS(105),取得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与发送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发送目的地标记;标记生成部(103B),生成唯一的中继用标记;标记存储部(103C),将生成的中继用标记与上述取得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相对应地存储;标记发送部(103D),将中继用标记和装置自身的专用地址发送给发送源终端;和确定部(103E),在从发送源终端接收到包含中继用标记的分组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中继用标记的发送目的地终端的地址和发送目的地标记,作为与分组的发送目的地或中继目的地有关的地址和标记。
文档编号H04L29/12GK1819552SQ200610004580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9日
发明者内田良隆, 石川宪洋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