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以太承载网管理的网络和业务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345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以太承载网管理的网络和业务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MinM(Mac in Mac)和运营商骨干传输(PBT,ProviderBackbone Transport)网络的管理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以太MinM和PBT技术的构建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络的用于以太承载网管理的网络和业务构架。
背景技术
MinM(Mac in Mac)是IEEE 802.1ah标准所定义的运营商骨干网桥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在运营商网络两个运营商边缘(PE,Provider Edge)设备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双向隧道,利用运营商网络中稳定的Mac地址和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来标识双向隧道并作为以太帧的转发表键值,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客户侧网络的不稳定性对运营商网络所造成的影响。
以太Minm网络部署层次和网络构架如图1所示两个运营商桥网络(PBN,Provider Bridge Network)之间通过运营商骨干桥网络(PBBN,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Network)连接,PBN与PBBN之间是标准的802.1ad接口。客户端局域网(Client LAN)与PBN相连。
图2所示为现有的以太MinM网络部署层次和网络构架。图中的代表用户侧局域网(Customer LAN),代表接入局域网(Access LAN), 代表运营商局域网(Provider LAN),代表边缘局域网(Boundary LAN),代表骨干局域网(Backbone LAN),CE代表用户边界设备(Customer EdgeEquipment),PB代表运营商网桥(Provider Bridge),PBB代表运营商骨干网桥(Provider Backbone Bridge),PEB代表运营商边界网桥(Provider EdgeBridge)。该图中的PBBN部分是IEEE 802.1ah标准所关心的基于MinM技术的运营商骨干网桥,而PBN部分是IEEE 802.1ad标准所关心的基于QinQ技术的运营商城域网桥。其中的QinQ是IEEE 802.1ad标准所定义的运营商网桥。
图3是现有的以太帧穿过PBN和PBBN网络时帧结构变化过程示意图。
1)客户侧网络带用户虚拟局域网标识(Customer VLAN Tag)的IEEE802.1Q以太帧或普通的802.3以太帧进入PBN网络的PE设备时,PBN网络PE设备根据映射规则为该帧打上业务虚拟局域网标识(Service VLAN Tag,其也可以简写为S-VLAN Tag)即IEEE 802.1ad以太帧,该Service VLAN Tag在图中记为S-TAG。
图3中的C-DA(Customer Destination Address)用于标识用户侧网络目的桥设备的MAC地址;C-SA用于标识用户侧网络源桥设备的Mac地址;C-TAG是IEEE 802.1D标准定义的标识客户的Vlan Tag;Client Data用于表示所传输的用户数据,C-FCS表示校验。
2)IEEE 802.1ad以太帧在PBN网络中根据“S-VLAN Tag+客户网络目的MAC”查转发表进行转发,当进入PBBN网络的PE设备时,PE设备对以太帧进行两层映射第一层根据预设的映射规则,将802.1ad以太帧映射成一个业务(service)实例——在802.1ad帧头打上I-Tag标识,PBBN网络中根据I-Tag标识用户业务;上述I-Tag标识是一个至少20 bits的数值,用于标识PBN网络的一条业务实例,同时也包含业务优先级和QoS策略等信息。
第二层根据预设的映射规则,将用户业务实例映射成MinM帧——在用户业务实例帧帧头再打上PBBN网络的VLAN Tag(B-VLAN Tag)、并增加PBBN网络源PE设备的MAC地址以及PBBN网络目的PE设备的MAC地址。
3)MinM帧在PBBN网络中根据“B-VLAN Tag+PBBN网络目的PE设备的MAC地址”查转发表进行转发。因为PBBN网络的B-VLAN Tag+目的PE设备MAC地址相对于客户侧网络的S-VLAN Tag+客户侧网络目的MAC要稳定的多,所以使用MinM技术构造的骨干网消除了用户网络的不稳定对运营商网络所造成的影响。
在图3所示MinM帧中B-DA用于标识PBBN网络的目的PE设备;B-SA用于标识PBBN网络的源PE设备;B-tag类似于802.1ad中S-tag,用于标识骨干网隧道。
MinM技术的本质是在两个边缘设备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双向隧道,隧道的每个方向用PBBN网络内的目的MAC地址(B-DA)+B-TAG唯一标识。用I-TAG来标识隧道中的虚电路即用户业务实例。B-TAG对中间节点是不透明的,B-DA+B-TAG构成转发表的键值。
MinM转发表是通过MAC地址学习而得到的,这和普通以太网的转发表建立机制是一致的,所以MinM不用更改中间节点的软件和硬件,在缓存(Buffer)长度足够的情况下,MinM技术和现有以太网交换机是兼容的。
MinM技术本身存在如下缺陷缺陷1在大规模网络如国干/省干中,由于网络节点多导致转发表变大,同时也导致网络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加大,再加上以太OAM技术不成熟及网络自愈能力不强等客观原因,使得MinM在大规模网络应用中尚不能撼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的霸主地位。
缺陷2在城域骨干网及接入网的应用中,同QinQ技术相比,MinM将客户网络和运营商网络隔离开来,使运营商网络不再受客户网络的干扰,网络的稳定性得到极大提高。但是由于依然采用Mac地址自学习来建立转发表以及保留了老化机制,同时没有实施流量工程及通道级的保护倒换,所以网络的行为依然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
由此诞生了PBT技术。参见图4,其为现有的PBT的网络构架。PBT技术特征如下1.采用面向连接思想通过控制平面预先建立传送路径,采用B-DA+B-TAG作为键值查表转发,关闭自学习、丢弃未知报文和广播报文。
2.采用B-DA+B-SA+B-VTAG标识一条双向的传送路径(类似于MPLS的LSP)。
3.采用I-Tag标识一条业务流(类似于MPLW的PW)。
4.通过管理平面配置来建立业务。
PBT技术在流量工程方面所作的改进主要如下
1.源、宿之间采用主备通道1∶1保护,主备通道使用不同的B-VLAN Tag标识。
2.采用IEEE 802.1ag的CC检测主备通道的连通性,当工作通道检测出故障时启动保护倒换、自动切换到保护通道上。
可见,PBT技术对MinM技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区别1PBT技术仅仅利用了MinM的封装技术和转发机制,抛弃了以太网的一些核心技术关闭了自学习;丢弃未知报文和广播报文;关闭转发表项老化机制等。
区别2PBT技术根本的出发点是希望在以太网络中提供模拟的面向连接即确定路由的点到点服务通道,并提供面向通道的保护倒换、流量工程等机制使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增强,这对于不确定路由的网络是无法做到的。
以上详细描述了MinM、PBT技术的背景知识及相关的业务标准,在PBT和MinM的业务管理方面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标准。目前只有Nortel(北电)和BT(英国电信)在电信管理论坛(TMF)上提交了一篇《FeatureDescription-PBT》(《特性描述-PBT》)提案描述PBT技术的管理需求及管理信息构架。该构架如图5所示,从该构架可以看出,PBT通道(PBTTunnel)由各单站设备内的Singleton PBT FDFr串接组成,且用户层业务在PBT Tunnel的首、尾PE中采用不同的流域片断(FlowDomain Fragment,其也简写为FDFr)来建模。
由此可见,该构架存在如下缺点缺点1PBT Tunnel由各单站设备内的Singleton PBT FDFr串接组成,而不是由端到端的FDFr和单站内的矩阵流域片断(Matrix FDFr)组成,没有很好的体现PBT通道这种端到端(E2E)的连接关系。这样的构架难以在网管层面计算PBT通道端到端的路径,同时与MEF、ITU-T中相关以太标准的Flow Domain部分也有些出入。
缺点2用户层业务在PBT Tunnel的首、尾PE中采用不同的FlowDomainFragment来建模,没有体现用户业务在PBT承载网中的端到端特性,导致业务的路由计算很困难。
缺点3构架中没有体现PBT主备通道的保护关系,难以计算用户业务的工作路由。
缺点4没有很好的体现客户业务层、PBT通道层和以太物理层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太PBT或MinM承载网网络和业务构架,以能够清晰的展现以太承载网逻辑上的层次关系、通道的保护关系以及用户业务和通道端到端的连接关系,同时便于管理系统计算用户业务和PBT通道的路由。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以太承载网管理的网络和业务构架,用于管理基于以太PBT或MinM技术构建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络,该构架包括客户业务层、通道层以及无连接网络物理层,其中,所述无连接网络物理层,用于接收从源端客户侧网络进入PBT或MinM承载网络的用户业务流,将其送入客户业务层处理,并接收来自通道层经过适配处理的用户业务流,将其从PBT或MinM承载网络转发进目的端客户侧网络;所述客户业务层,用于根据预定的用户业务和通道业务实例的映射关系及通道层内当前工作的通道选择相应用户业务实例I-TAG流点,为所述用户业务流打上用户业务实例标识I-TAG后,通过所选择的通道业务实例流点将用户业务流发送到通道层内与之对应的通道边界流点;接收来自通道层的用户业务实例,将其剥除用户实例标识I-TAG后转发至无连接网络物理层;所述通道层,用于通过源端通道边界流点接收用户业务实例,为其打上通道的源、宿Mac地址和VLAN标识后,通过当前工作通道发送至目的端通道边界流点,由目的端通道边界流点为所述用户业务流剥除通道的源、宿Mac地址和VLAN标识后,转发至客户业务层。
包含在所述无连接网络物理层网络侧的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所组成的区域是对应通道层的流域Flow Domain;包含在所述无连接网络物理层客户侧的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和通道层通道边界流点Flow Point所组成的区域是对应客户业务层的流域Flow Domain。
所述通道层内包括代表用户业务实例流入通道的边界流点Edge-FP,其是在PBT或MinM网络边界网元的网络侧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上抽象出来的流点FlowPoint;代表单个网元内PBT或MinM数据帧转发关系的矩阵流域片断MatrixFlow Domain Fragment,它关联组成一条通道的非边界网元中源宿流点FlowPoint,用于通道的路由计算;用于承载用户业务实例的具有1∶1或1+1保护关系的两条通道;所述通道使用端到端的流域片断Flow Domain Fragment建模;通道的保护关系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的保护组PG建模;每条通道关联着承载网边界网元中的通道边界流点Edge-FP,以及非边界网元中的矩阵流域片断MFDFr和流点Flow Point。
所述客户业务层包括代表用户业务的边界流点Edge-FP,其是在PBT或MinM网络边界网元的用户侧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上抽象出来的流点Flow Point;用于标识通道中某一具体用户业务实例的流点ITag-FP,其在通道层主备通道的源宿端边界流点Edge-FP上各有一个;对应一个用户业务实例,至少有两个在客户业务层的矩阵流域片断MFDFr,分别用于表示PBT或MinM承载网源、宿边界网元中代表用户业务的流点FP与代表通道中业务实例的流点ITag-FP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应一个用户业务实例,有一个在客户业务层的流域片断Flow DomainFragment,用于表示与通道中一个用户业务实例相关联的用户业务流在以太PBT或MinM承载网中的端到端连接关系,其关联源、宿边界网元中代表用户业务的流点Flow Point及代表用户业务与通道中的业务实例映射关系的MFDFr。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其关键是新建立了一种以太PBT或MinM承载网网络和业务构架,因而,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优点1将通道层和客户业务层在逻辑上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FlowDomain,并为通道和业务实例在自己逻辑的Flow Domain上独立建模。这使得通道层的变化如故障倒换不会影响客户业务层,反之客户业务层的变化也不会影响通道层。
优点2主备通道分别采用端到端的流域片断Flow Domain Fragment加上通道路径中各单站设备内的矩阵流域片断Matrix Flow Domain Fragment来建模,类似于纯面向连接的SDH VC4通道用端到端的子网连接和各单站内的交叉连接建模。这样不仅很好的体现了通道内端到端的连接关系,而且使网管层面计算通道路由非常简单。此外,利用一个端到端的流域片断FlowDomain Fragment来为通道建模非常好的体现了通道的本质同一个流域Flow Domain中的一个流域片断Flow Domain Fragment,这与MEF、ITU-T等标准对流域Flow Domain和流域片断Flow Domain Fragment的定义完全一致。
优点3用户业务层一条I-Tag标识的端到端业务采用一条流域片断FlowDomain Fragment来建模,如同SDH VC4通道中的一条VC12 2M用户电路使用端到端的子网连接建模。这很好的体现了I-Tag标识的用户业务的端到端特征,同时使网管层面计算一条用户业务的端到端路径非常简单。
此外也完美的体现了通道层可以看作用户业务层逻辑上的流域FlowDomain,一条I-Tag标识的端到端以太业务实例是这个通道层流域FlowDomain中的一个流域片断Flow Domain Fragment。
优点4主备通道保护关系采用面向连接的子网连接保护(SNCP)思想建模,使得面向无连接的用户业务端到端路由计算与面向连接的用户电路计算完全一致。
可见,应用本发明清晰的展现了以太承载网的逻辑层次关系、通道的保护关系,以及用户业务层和通道层的端到端连接关系,同时便于网管进行用户业务和通道层路由的计算。


图1是现有的以太MinM网络部署层次和网络构架;
图2是现有的以太MinM网络部署层次和网络构架;图3是现有的以太帧穿过PBN和PBBN网络时帧结构变化过程示意图;图4是现有的PBT的网络构架;图5是《FeatureDescription-PBT》提案描述PBT技术的管理需求及管理信息构架;图6是应用本发明的PBT网络和业务管理构架;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业务流在图6所示构架中的路径及PBT网络对其处理过程;图8a~d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以太帧穿过PBN和PBBN网络时帧结构变化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前所述PBT技术利用了以太MinM的封装技术和转发机制,意欲在以太网络中模拟面向连接即确定路由的端到端服务通道,并提供面向通道的保护倒换。这种建立PBT通道的思想与应用纯面向连接的技术如SDH建立VC4通道的思想完全一致,ITU-T G.805标准详细的阐述了面向连接网路的建模思想并提供了相关的原子功能构架。
但是利用以太PBT技术和SDH技术建立端到端通道在技术层面又有本质的区别1)利用以太PBT技术建立的是基于包交换的虚拟通道,网络并没有为这种虚拟通道预先分配资源。在单站内不同通道之间对资源的竞争是排他的,同时在单站内为以太帧寻址时采用查Mac转发表找端口的方式。2)利用SDH技术建立的是纯粹的端到端通道,网络为其预留资源。在单站内通过预先配置的交叉连接为SDH帧穿通。这说明以太PBT网络从技术本质上说还是基于包交换的无连接网络,ITU-T G.809标准详细的阐述了面向无连接网路的建模思想并提供了相关的原子功能构架。
综上所述应用以太PBT技术的网络是一种借鉴面向连接的思想、使用面向无连接的以太技术建立的虚拟连接网络。所以针对PBT技术的以太网络可以借鉴面向连接的G.805建模思想、使用面向无连接的G.809原子功能构架来建立如图6所示PBT网络和业务管理构架。
图6中的 代表流点(Flow Point), 代表边界流点(Edge FlowPoint)。
图6所示最底层是无连接网络物理层,其对应以太PBT网络的物理层。其中四个菱形框分别代表4个网元,每个网元含有2~3个以太端口,他们均属于同一个流域(Flow Domain)。该层中网元以太端口之间的连接线是拓扑连接(Topological Link)。
中间层对应的是以太PBT网络的通道层,它是在以太物理层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逻辑层,这个逻辑层用于描述端到端的PBT通道及通道的组成元素如边界流点(Edge-FP,Edge Flow Point)、PBT-FP与以太物理层之间的层次关系。相对于最顶层的客户业务层,PBT网络的通道层可以看作逻辑上的用户业务流域(Flow Domain)通道层中的Edge-FP是PBT通道的边界流点(Flow Point),它是由PBT网络边界网元的网络侧以太物理端口抽象出来的终结点;PBT-FP是PBT通道的非边界flow point,它是在PBT网络非边界网元的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上抽象出来的流点。
再有,该通道层中的矩阵流域片断(MFDFr,Matrix Flow DomainFragment)是PBT网络非边界网元中与一条PBT通道相关的逻辑矩阵FDFr,它关联着非边界网元中与一条PBT通道相关的所有PBT FP,它用于PBT通道路由的计算。
通道层中的PBT Active/Standby Tunnel分别代表主备PBT通道,使用端到端的FDFr建模每条PBT通道内的FDFr关联着边界网元中的Edge-FP、非边界网元中的MFDFr和PBT-FP。这也体现了PBT通道跨越PBT网络的端到端特性。
通道层中的PG1/2分别代表主备PBT通道两端的Edge-FP保护组,该保护组体现了主备PBT通道之间的保护关系。
图6所示最顶层是客户业务层,它是在PBT通道层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逻辑层。这个逻辑层用于描述承载在PBT通道上端到端的用户业务及用户业务与PBT通道中的业务实例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客户业务层中的Edge-FP是代表用户业务的边界flow point,它是由PBT网络边界网元的用户侧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上抽象出来的终结点;ITag-FP是在PBT通道层Edge-FP上抽象出来的用于标识PBT通道中某一具体用户业务实例的flow point,主备PBT通道的源宿端Edge-FP上各有一个。
客户业务层中的两个MFDFr分别用于表示PBT网络源、宿边界网元中代表用户业务的Flow Point与代表PBT通道中业务实例的ITag-FP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客户业务层中的Client FDFr(I-SID=x)用于表示一条用户业务(对应PBT通道中用户实例x)在以太PBT网络中的端到端关系,它关联源宿两端代表用户业务的Flow Point及代表与应用业务对应的PBT通道中的用户实例FlowPoint。
参见图6,其所示三层之间的关系是以太网络物理层是以太PBT网络通道层的Flow Domain,表示PBT网络端到端的逻辑通道构建在以太网络物理层的区域内,通道内的数据流在这个区域内流动;以太PBT网络通道层是PBT网络的客户业务层的Flow Domain、同时也是客户业务层的服务层,它支撑用户业务数据流在PBT通道中流动。
从图6所示构架中可以看出,由于MinM帧只需在通道层的两端做增加和剥离帧头的操作,在整个通道中不需再做任何操作,因而相对于各单站设备内的Singleton PBT FDFr串接组成的情况,不仅实现简单,而且与现有以太管理标准相兼容。再有,也正是因为采用了如图6所示构架,因而其源、宿端是固定的,因而路由计算容易。
图7所示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业务流在图6所示构架中的路径及PBT网络对其处理过程。
图中数字标识的位置1和位置8为以太PBT网络承载用户业务的源宿位置,其中粗双点划线表示用户业务逻辑上的流经线路,而以太物理层内的粗实线表示用户业务在物理设备上的流经线路。
图中位置1处所示的是从源端用户网络中流入PBT网络的用户业务,假设是普通的IEEE 802.1ad帧,其结构参见图8a。
用户业务流经位置2时要根据预定的用户业务和PBT通道业务实例的映射关系及当前工作的PBT通道选择位置3或3’,假设当前工作通道时PBT主通道、所以用户业务流经位置3。在位置3处将为用户业务帧打上用户业务实例I-Tag标识,此时用户帧结构参见图8b。
用户业务流经位置4时将为用户业务帧打上PBT通道的源、宿标识,该通道的源、宿标识包括Mac地址和B-VLAN,此时用户帧结构参见图8c。
用户业务流在PBT通道中流过位置5时将剥除PBT通道的源、宿Mac和B-VLAN,此时用户帧结构参见图8d。
上述位置4和位置5相当于PBT通道的源和目的端流点。
用户业务流流过位置6时将被剥除用户业务实例I-Tag标识,然后根据用户以太帧本身的标识如VLAN Tag从位置7和8转发出PBT网络,又到达了目的端用户侧网络。
此外,在网管系统中计算用户业务层一条业务或通道层一条通道的端到端路径时,只需从代表这条业务实例或PBT通道的流域片断(FDFr,FlowDomainFragment)及其关联的MFDFr中查询出其关联的所有流点即可组成端到端的路径。
由于本发明所实现的以太承载网网络和业务构架基于ITU-T,TMFMTNM/MTOSI和MEF的相关标准,且PBT技术来源于MinM,所以本发明的网络构建不仅可以应用在PBT技术上,同样还可以应用于MinM网络。以上仅以基于PBT技术为例进行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以太承载网管理的网络和业务构架,用于管理基于以太PBT或MinM技术构建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络,其特征在于,该构架包括客户业务层、通道层以及无连接网络物理层,其中,所述无连接网络物理层,用于接收从源端客户侧网络进入PBT或MinM承载网络的用户业务流,将其送入客户业务层处理,并接收来自通道层经过适配处理的用户业务流,将其从PBT或MinM承载网络转发进目的端客户侧网络;所述客户业务层,用于根据预定的用户业务和通道业务实例的映射关系及通道层内当前工作的通道选择相应用户业务实例I-TAG流点,为所述用户业务流打上用户业务实例标识I-TAG后,通过所选择的通道业务实例流点将用户业务流发送到通道层内与之对应的通道边界流点;接收来自通道层的用户业务实例,将其剥除用户实例标识I-TAG后转发至无连接网络物理层;所述通道层,用于通过源端通道边界流点接收用户业务实例,为其打上通道的源、宿Mac地址和VLAN标识后,通过当前工作通道发送至目的端通道边界流点,由目的端通道边界流点为所述用户业务流剥除通道的源、宿Mac地址和VLAN标识后,转发至客户业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和业务构架,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所述无连接网络物理层网络侧的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所组成的区域对应通道层的流域Flow Domain;包含在所述无连接网络物理层客户侧的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和通道层通道边界流点Flow Point所组成的区域对应客户业务层的流域Flow Doma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和业务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层内包括代表用户业务实例流入通道的边界流点Edge-FP,其是在PBT或MinM网络边界网元的网络侧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上抽象出来的流点Flow Point;代表单个网元内PBT或MinM数据帧转发关系的矩阵流域片断Matrix Flow Domain Fragment,它关联组成一条通道的非边界网元中源宿流点Flow Point,用于通道的路由计算;用于承载用户业务实例的具有1∶1或1+1保护关系的两条通道;所述通道使用端到端的流域片断Flow Domain Fragment建模;通道的保护关系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的保护组PG建模;每条通道关联着承载网边界网元中的通道边界流点Edge-FP,以及非边界网元中的矩阵流域片断MFDFr和流点Flow Poin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和业务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业务层包括代表用户业务的边界流点Edge-FP,其是在PBT或MinM网络边界网元的用户侧无连接物理终结点CPTP上抽象出来的流点Flow Point;用于标识通道中某一具体用户业务实例的流点ITag-FP,其在通道层主备通道的源宿端边界流点Edge-FP上各有一个;对应一个用户业务实例,至少有两个在客户业务层的矩阵流域片断MFDFr,分别用于表示PBT或MinM承载网源、宿边界网元中代表用户业务的流点FP与代表通道中业务实例的流点ITag-FP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应一个用户业务实例,有一个在客户业务层的流域片断Flow DomainFragment,用于表示与通道中一个用户业务实例相关联的用户业务流在以太PBT或MinM承载网中的端到端连接关系,其关联源、宿边界网元中代表用户业务的流点Flow Point及代表用户业务与通道中的业务实例映射关系的MFDFr。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承载网网络和业务构架,用于管理基于以太PBT或MinM技术构建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络,其关键是包括所述以太网络物理层,PBT通道层和客户业务层三个独立的逻辑层次。应用本发明能在管理系统中清晰的展现以太PBT或MinM承载网络和用户业务逻辑上的层次关系、通道的保护关系以及用户业务和通道端到端的连接关系,同时便于管理系统计算用户业务和PBT通道的路由。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在这种网络构架中用户业务端到端传输的方法。
文档编号H04L1/22GK1996883SQ20061015966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30日
发明者岳伟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