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039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项目)系统中的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接入网络部分)接口协议结构从垂直平面看,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目前,控制面中的信令的传输方式包括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传输方式、和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传输方式,所述信令在不同的传输方式下可采用相应的承载进行传输。
例如,如图1所示,用于Node B(节点B)和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Iub接口上的NBAP(Node B ApplicationPart,Node B应用部分)信令,当采用ATM传输方式传输时,使用SAAL(Signalling AAL,信令适配层)作为承载。当采用IP传输方式传输时,则使用SCTP(Stream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流传输控制协议)作为承载。
然而,在进行本发明创造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Node B和RNC的物理传输同时支持ATM和IP两种传输模式的情况下,当使用SAAL承载传输NBAP信令时,如果所述ASSL承载发生故障,则会中断传输,即使SCTP承载可以正常使用,所述RNC和Node B之间的NBAP信令也将无法传输;同样,当使用SCTP承载传输NBAP信令时,如果所述SCTP发生故障,则也会中断传输,即使ASSL承载可以正常使用,所述RNC和Node B之间的NBAP信令也将无法传输。同样,对于控制面中的其他信令,如SCCP(SCCP Signal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信令、及ALCAP(Access Link Control Application Part,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等其他信令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无线系统同时支持ATM和IP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当无线控制面的信令采用其中一种方式传输出现故障时,系统将会中断该信令的传输,即使另一种传输方式可以正常使用,这样将会降低该系统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包括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其中一条承载通道进行信令的传输;当判断所述当前传输的承载通道发生故障时,选择其他通道传输信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中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进一步包括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一条承载通道,并指令该发送端的发送单元通过该通道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令;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其他通道;所述接收端包括收端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发端建立单元配合,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来的信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包括发送单元、发端建立单元、选择单元、故障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所述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通过该通道发送信令;所述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其他通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接收端,包括收端建立单元,用于与发送端配合,完成至少两条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接收信令。
与此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包括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在所建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同时进行所述信令的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中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进一步包括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并指令该发送端的发送单元通过所选择的通道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令;所述接收端包括
收端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发端建立单元配合,以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同时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来的信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包括发送单元、发端建立单元、选择单元,其中,所述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所述选择单元,用于在所建的承载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选择的通道发送信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在传输控制面信令时,建立至少两条传输承载通道,当其中一条通道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其他通道来防止所述信令的传输中断,因而,有效的提高了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图1为现有技术使用ATM和IP模式传输NBAP信令的协议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方法优选实施例一的流程框图;图3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方法优选实施例二的流程框图;图4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系统优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接收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方法优选实施例三的流程框图;图9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建立至少两条信令传输承载通道;选择其中一条传输通道传输信令;检测该通道的状态是否正常,若正常,则重复检测步骤;否则,从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其他通道进行该信令的传输。
其中,所述检测可优选使用心跳机制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是否发生故障。或者判断没有收到同一信令的响应的次数是否达到预置的值,若是,则为故障。其中,由现有技术所知,在无线系统下,控制面信令包括应用在RNC和Node B之间的NBAP信令、应用在RNC与RNC之间的SCCP信令、及ALCAP信令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优选RNC实施例一的信令传输方法流程框图。下面具体说明一下应用在RNC和Node B之间的NBAP信令,在ATM或IP传输方式下传输的方法。当系统同时支持ATM和IP两种传输方式时,NBAP信令在ATM或IP传输方式下传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在RNC与Node B之间建立用于ATM方式传输的SAAL承载通道、和用于IP方式传输的SCTP承载通道。
步骤202发送端选择其中的一条承载通道来传输NBAP信令。为了方便说明,假设发送端为RNC,该RNC选择的是SAAL承载通道传输信令。
步骤203在所述RNC侧的传输层利用心跳机制检测所述SAAL承载通道的心跳或者利用其他常用检测机制,来检测所述SAAL承载通道的状态是否正常。当检测到所述当前传输的承载通道正常时,重复该检测步骤;否则,执行步骤204至205。其中,所述心跳机制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内容,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所述检测还可通过计算所述RNC侧没有收到信令响应的次数来判断当前通道的状态,其具体为,所述RNC判断没有收到信令的响应的次数是否达到预置的值,当所述RNC通过当前通道一连数次都没有收到同一信令的响应,并且该次数达到预置的值时,则认为该通道出现故障。如果该此处小于所述预置的值时,RNC继续在原通道上重复发送该信令。可见,该方法首先需要设置没有收到响应次数的阀值。所述阀值作为判断当前通道状态的标准,例如,如果设置阀值为三,则表示如果连着三次都没有收到该信令的响应,则认为所述传输该信令的承载通道出现故障。所述阀值可按照客户要求,或者经验取值。
步骤204所述RNC的传输层将所述SAAL承载通道出现异常的信息发送至该RNC侧上层的无线链路层。
步骤205所述RNC的无线链路层选择SCTP承载通道进行该信令的传输。
上述是NBAP信令从SAAL承载传输切换到SCTP承载通道上的实施例。同理,当NBAP信令在SCTP承载通道上传输,当所述SCTP承载通道发生故障时,也可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将所述NBAP信令切换到如SAAL承载通道等其他承载通道上。因方法雷同,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在NBAP信令传输时,建立两条传输承载通道互作备用,当其中一条承载通道中断,可切换到另一条继续传输,从而避免了该NBAP信令的传输中断,因此提高了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上述NBAP信令,还可应用在其他控制面信令的传输上。由于不同信令应用的接口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信令,发送端和接收端也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RNC和Node B,例如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可适用于RNC和RNC之间SCCP信令传输对于SCCP信令,如果所述SCCP信令传输的系统同时支持ATM和IP两种传输方式,那么对应的在ATM方式下选择M3UA承载通道、在IP传输方式下使用MTP3B承载通道。则同理,需要在传输SCCP信令前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建立MTP3B和M3UA承载传输通道。发送端选择其中的一条通道进行SCCP信令的传输。当所述发送端的传输层检测出当前所选择的通道出现问题时,指令所述发送端的上层(如无线链路层)选择另一条通道进行传输。其中,所述检测方式也可通过相应信令的心跳机制或其他检测机制进行检测;或者通过计算没有收到信令的响应的次数是否达到预置的值,来判断当前通道是否出现故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上述ATM和IP两种传输方式,当系统支持的传输方式有多种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建立其他传输方式对应的承载通道,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建立承载通道的数量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两条。
请结合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信令传输方法流程框图。该实施例在所建立的通道中选择一条通道作为主选通道,在所述主选通道可用时,首选该通道传输信令,只有在所述主选通道发生故障时,才切换到其他通道上。仍然以NBAP信令为例,当系统同时支持ATM和IP两种传输方式时,NBAP信令在ATM或IP传输方式下传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01在RNC与Node B之间同时建立用于ATM方式传输的SAAL承载通道、和用于IP方式传输的SCTP承载通道。
步骤302~步骤303发送端选择其中的一条承载通道作为主选通道,并首选该主选通道传输NBAP信令。为方便说明,假设发送端为RNC,该RNC选择SAAL承载通道作为主选通道。
步骤304在所述RNC侧的传输层利用心跳机制检测所述SAAL承载通道的心跳或者利用其他常用检测机制,来检测所述SAAL承载通道的状态是否正常。当检测到所述主选承载通道(即本实施例中的SAAL承载通道)正常时,重复该检测步骤;否则,执行步骤305至306。其中,所述心跳机制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内容,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所述检测还可通过计算所述RNC侧没有收到信令响应的次数来判断当前通道的状态,其具体为,所述RNC判断没有收到信令的响应的次数是否达到预置的值,当所述RNC通过当前通道一连数次都没有收到同一信令的响应,并且该次数达到预置的值时,则认为该通道出现故障。如果该此处小于所述预置的值时,RNC继续在原通道上重复发送该信令。可见,该方法首先需要设置没有收到响应次数的阀值。所述阀值作为判断当前通道状态的标准,例如,如果设置阀值为三,则表示如果连着三次都没有收到该信令的响应,则认为所述传输该信令的承载通道出现故障。所述阀值可按照客户要求,或者经验取值。
步骤305所述RNC的传输层将所述SAAL承载通道出现异常的信息发送至该RNC侧上层的无线链路层。
步骤306所述RNC的无线链路层选择SCTP承载通道进行该信令的传输。
步骤307~步骤308所述RNC的传输层继续检测所述主选通道是否恢复正常,当所述主选通道恢复正常时,则所述RNC选择该主选通道进行信令的传输;否则,继续检测。
上述实施例,在信令传输前,不仅建立了多条传输承载通道,而且还设置了主选通道,并尽可能地使用所述主选通道进行传输。这对于对承载通道有特殊要求的信令,使用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所述信令传输的可靠性,还能最大化地满足该信令的传输要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发送端401、接收端402;其中,所述发送端包括发端建立单元403、选择单元404、故障检测单元405、发送单元406。所述发端建立单元403,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406与所述接收端402进行建链信令的交互,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并将建立好的承载通道告知选择单元404,供所述选择单元404选择;所述选择单元404,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406通过该通道向所述接收端402发送信令,及指令所述故障检测单元405检测所选的通道;所述故障检测单元405,用于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404选择其他通道。
其中,所述接收端402包括接收单元407、收端建立单元408。所述收端建立单元408,用于通过与所述发端建立单元403的信令交互,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其中,对于SCTP信令,可通过四次握手来完成如SCTP等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对于SAAL信令,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Q.2140标准协议中规定的流程,来实现对如SAAL等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所述接收单元407,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接收由所述发送端401发来的信令。
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在传输信令前建立至少两条承载传输通道,以便在信令传输中断的情况下切换到其他传输承载通道上,使得所述信令在不同的承载方式上做互备,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发送端包括发端建立单元403、选择单元404、故障检测单元405、发送单元406。其中,所述发端建立单元403,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406与接收端进行建链信令的交互,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并将建立好的承载通道告知选择单元404,供所述选择单元404选择;所述选择单元404,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406通过该通道向接收端发送信令,及指令所述故障检测单元405检测所选的通道;所述故障检测单元405,用于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404选择其他通道。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能够在所述控制面信令发送前,建立多条传输承载通道,并在其中一条出现故障时,能够将所述信令切换到其他通道上进行传输,使得所述信令在不同的承载方式上做互备,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请参见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发送端包括主选通道设置单元601、发端建立单元602、选择单元603、故障检测单元604、发送单元605;其中,所述发端建立单元602,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605与接收端进行建链信令的交互,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并将建立好的承载通道告知所述选择单元603,供所述选择单元603选择;所述选择单元603,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605通过该通道向接收端发送信令,及指令所述故障检测单元604检测所选的通道;所述主选通道设置单元601,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603第一次选择的传输通道设置为主选通道;所述故障检测单元604,用于检测所述当前使用的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603选择其他通道;同时当所述信令在非主选通道上传输时,所述故障检测单元604,还用于检测所述主选通道的故障是否解除,如果该主选通道恢复正常,则指令所述选择单元603通过选择所述主选通道,将所述信令切换到该主选通道上。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在信令传输前,不仅建立了多条传输承载通道,而且还设置了主选通道,并尽可地使用所述主选通道进行传输。这对于对承载通道有特殊要求的信令,通过该实施例不仅能够保证所述信令传输的可靠性,还能最大化地满足该信令的传输要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接收端,请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接收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单元407、收端建立单元408;其中,所述收端建立单元408,用于通过与发送端的信令交互,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其中,对于SCTP信令,可通过与发送端的四次握手来完成如SCTP等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对于SAAL信令,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Q.2140标准协议中规定的流程,来实现对如SAAL等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所述接收单元407,用于从所述收端建立单元408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上接收信令。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至少两条链路来同时传输信令。请参阅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方法优选实施例三的流程框图,下面以应用在RNC和NodeB之间的NBAP信令为例,说明一下当系统同时支持ATM和IP两种传输方式时,NBAP信令在ATM或IP传输方式下传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801在RNC与Node B之间建立用于ATM方式传输的SAAL承载通道、和用于IP方式传输的SCTP承载通道。
步骤802所述发送端(例如Node B)在所述通道中同时选择SAAL承载通道、和SCTP承载通道一起传输信令。
上述实施例在传输信令前,建立两条承载通道,并在传输时同时使用这两条承载通道传输信令,保证了当其中一条通道出现故障时,还可通过另一条通道传输,从而提高了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上述NBAP信令,还可应用在其他控制面信令的传输上。由于不同信令应用的接口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信令,发送端和接收端也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RNC和Node B,例如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可适用于RNC和RNC之间SCCP信令传输。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上述ATM和IP两种传输方式,当系统支持的传输方式有多种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建立其他传输方式对应的承载通道,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建立承载通道的数量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两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如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控制面信令传输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发送端901、接收端902;其中,所述发送端901包括发端建立单元903、选择单元904、发送单元905。所述发端建立单元903用于通过所述发送单元905与所述接收端902进行建链信令的交互,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并将建立好的承载通道告知所述选择单元904,供所述选择单元904选择;所述选择单元904,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905通过所选择的通道同时向所述接收端902发送信令。
所述接收端902包括接收单元906、收端建立单元907;其中,所述收端建立单元907,用于通过与所述发端建立单元903的信令交互,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其中,对于SCTP信令,可通过四次握手来完成如SCTP等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对于SAAL信令,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Q.2140标准协议中规定的流程,来实现对如SAAL等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所述接收单元906,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同时接收由所述发送端901发来的信令。
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能够在信令传输前,建立多条承载通道,并在传输时在所建的通道中选择多条承载通道同时传输信令,保证了在传输过程中当其中一条通道出现故障时,由于还有其他通道正在传输,因此不会影响所述信令的中断,从而提高了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请参阅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发送端包括发端建立单元903、选择单元904、发送单元905。所述发端建立单元903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并将建立好的承载通道告知所述选择单元904,供所述选择单元904选择;所述选择单元904,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承载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905通过所选择的通道同时向接收端发送信令。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能够在信令传输前,建立多条传输承载通道,并在传输时在所述已建的通道中选择多条承载通道同时传输信令,保证了在传输过程中当其中一条通道出现故障时,由于还有其他通道正在传输,因此不会影响所述信令的中断,从而提高了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其中一条承载通道进行信令的传输;当判断所述当前传输的承载通道发生故障时,选择其他通道传输信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具体为使用心跳机制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是否发生故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具体为判断没有收到同一信令的响应的次数是否达到预置的值,若是,则为故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次选择的承载通道作为主选通道;在所述选择其他通道传输信令之后还包括当所述主选通道的故障解除时,选择该主选通道进行信令的传输。
5.一种无线系统中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进一步包括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一条承载通道,并指令该发送端的发送单元通过该通道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令;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其他通道;所述接收端包括收端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发端建立单元配合,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来的信令。
6.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包括发送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通过该通道发送信令;故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当前承载通道的状态,并当所述当前传输通道发生故障时,指令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其他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选通道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第一次选择的传输通道设置为主选通道;所述故障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主选通道的故障是否解除,若是,则指令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主选通道。
8.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端建立单元,用于与发送端配合,完成至少两条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接收信令。
9.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在所建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同时进行所述信令的传输。
10.一种无线系统中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进一步包括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已建立的承载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并指令该发送端的发送单元通过所选择的通道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令;所述接收端包括收端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发端建立单元配合,以完成所述控制面信令承载通道的建立;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已建的承载通道上同时接收由所述发送端发来的信令。
11.一种无线系统中实现控制面信令传输的发送端,包括发送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端建立单元,用于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单元,用于在所建的承载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选择的通道发送信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包括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选择其中一条承载通道进行信令的传输;当所述当前传输的承载通道发生故障时,选择其他通道传输信令。与此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及装置,能够在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通道发生故障时,切换到其他通道上进行传输。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系统中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方法,包括建立至少两条用于控制面信令传输的承载通道;在所述通道中选择至少两条通道同时进行信令的传输。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信令传输的某条通道出现故障时,不影响该信令的传输,从而提高了信令传输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4L12/28GK101043452SQ20071008735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4日
发明者钱明生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