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示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012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指示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指示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1)、LTE-A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升级)系统引入 Relay (中 继)节点后,定义了以下节点、接口和链路,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LTE-A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节点包括Donor-eNB 与RN(中继)设备有无线连接的eNB (演进基站),简写为DeNB ;Relay-Node 存在于DeNB与UE之间的实体,简写为RN设备;Relay-UE 与RN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UE,简写为R-UE ;宏UE 直接与DeNB进行数据交互的UE。接口包括Un接口 RN设备和DeNB之间的接口 ;Uu接口 UE和RN设备之间的接口。无线链路包括Backhaul link 回程链路,与Un接口对应的链路;Access link 接入链路,与Uu接口对应的链路;Direct link 直射链路,DeNB与宏UE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引入RN设备后的下行传输到达RN设备下UE的数据需要由DeNB经下行回程链 路发送到RN设备,再由RN设备经下行接入链路发送到UE。引入RN设备后的上行传输RN 设备下UE的上行传输先由UE经上行接入链路发送到RN设备,再由RN设备经回程链路发 送到DeNB。O)、链路的划分介绍。RN(Relay node,中继节点)的引入使得基于Relay (中继)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 线链路有三条eNB-maCro UE之间的直射链路(direct link), eNB-RN之间的回程链路 (backhaul link)以及RN-relay UE之间的接入链路(accesslink),考虑到无线通信的信 号干扰限制,因此三条链路需要使用正交的无线资源。由于中继节点的收发信机是半双工 时分工作模式,backhaul链路和access链路在TDD (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帧 结构中是占用不同的时隙的,但是direct链路和kidihaul链路是可以同时共存的,只要其 时频资源正交即可。(3)、上行调度介绍。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的 DCI (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下行控制指示)format 0 (格式 0)用于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调度,在 DCI formatO 中,包含了上行传输所需的资源索引、跳频标识、调制编码方式、新数据指示等,用于指示上 行PUSCH的传输。当用户终端检测到PDCCH并解出DCIformat 0时,按照其指示的内容进行PUSCH传输。(4)、上行调度和上行传输的定时关系介绍。如果用户终端在子帧η内接收到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物理 HARQ 指示信道;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 自动重复请求)和/或PDCCH,则用户终端在子帧n+k内发送新数据或者重传数据,对于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k = 4 ;对于 TDD 配置 1-6,k 值与 TDD 配置 有关,如表1所示。对于TDD配置0,如果DCI format 0中UL index (上行索引)的 MSB (Most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设置为1,或用户终端在子帧η = 0或5内对应 Iphich = 0的资源上接收PHICH,则用户终端在子帧#n+k内发送对应的PUSCH,k值如表1 ; 如果 DCI format 0 中 UL index 的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设置为 1, 或用户终端在子帧η = 0或5内对应Iphkh = 1的资源上接收PHICH,或用户终端在子帧η =1或6内接收PHICH,则用户终端在子帧#η+7内发送对应的PUSCH。对于TDD配置0,如 果用户终端在子帧η = 4或9内发送PUSCH^U Iphich = 1,如果在其他子帧内发送,则Iphkh =0。其中,Iphich是标识符,标识是否在TDD模式配置0的子帧4或9发送PUSCH。表1 TDD配置1-6的k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指示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基站确定需要中继节点RN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所述基站在回程链路下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RN在所 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的 回程链路下行子帧与所述RN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之间的子帧距离,且所述 子帧距离为不小于4个子帧的整数个子帧;或包括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子帧编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指示RN在所述回程链 路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所在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进程的进程号。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站在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接收RN发送的上行数据,并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结果,所述基站在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3个子帧之后的任一回程链路下 行子帧内发送新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指示RN在新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内通传或重 传上行数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每次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指示RN在一个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内发送 上行数据。
6.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中继节点RN在回程链路下行子帧内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RN根据 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确定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所述RN在所述确定的上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N在所述回程链路下行子帧接收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包括基站发送上行 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与所述RN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之间 的子帧距离,且所述子帧距离为不小于4个子帧的整数个子帧;或包括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子帧编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N接收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指示RN在所述回程链 路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所在的HARQ进程的进程号。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RN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指示模块,用于在回程链路下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N在所 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指示模块进一步用于在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传输指示信息的回程链路下行子帧与所述RN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之间的子帧距离,且所述子帧距离为不小于4个子帧的整数个子帧;或,包括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 的子帧编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指示模块进一步用于在发送的上行数据传 输指示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指示RN在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所在 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进程的进程号。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解码模块,用于在 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接收RN发送的上行数据,并进行解码;指示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解码结果,在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3个子帧之后的任一 回程链路下行子帧内发送新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指示RN在新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 内通传或重传上行数据。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指示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每次发送 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指示RN在一个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
14.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回程链路下行子帧内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并根 据所述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确定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的上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在所述回程链路下行子 帧接收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包括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的回程链路下行 子帧与所述RN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之间的子帧距离,且所述子帧间距离不 小于4个子帧的整数个子帧;或,包括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的子帧编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接收模块进一步用于接收基站 发送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在接收的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站指 示RN在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发送的上行数据所在的HARQ进程的进程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示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设备,包括基站确定需要中继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回程链路上行子帧;所述基站在回程链路下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节点在所述回程链路上行子帧内发送上行数据。本发明能够动态指示中继节点发送中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位置,当回程链路子帧配置改变时,固定的定时关系无法适用于新的子帧定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也能够正常灵活地指示上行传输。
文档编号H04B7/26GK102064878SQ20091023789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张文健, 沈祖康, 潘学明, 王立波, 肖国军 申请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