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567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具体是指一种具有宽频响应和高保真 度、实现对声音接近原味复制效果的麦克风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麦克风电路存在以下三点缺陷1、只能拾取频率为50Hz-15KHz的 声音,无法进行50Hz以下低频及15KHz以上高频的音源拾取,无法真实 的还原声音的魅力;2、传统的电源降噪电路只能勉强的去除部份噪声, 降噪效果非常差,不具有抑制噪声的能力,外部的干扰噪声经常影响麦克 风录音效果,严重影响了声音的真实性;3、传统的麦克风设计电路中,均 用一个FET管进行阻抗转换,平衡输出,输出的信号平衡度不够,使麦克风 本身噪音增大,增大了声音的失真度,无法达到高保真录音麦克风要求, 无法实现声音原汁原味的复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麦克风电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而提供一 种具有宽频响应和高保真度、实现对声音接近原味复制效果的新型麦克 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麦克风,包括 依次电连接的传声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及具有噪音抑制功能的电源电 路和具有平衡输出及变阻功能的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音 频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的音频信号处理电路采用变阻直驱电路。
一种具体的方案为,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耦合电容、分 压式放大电路、对称式放大电路;变阻直驱电路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电容C15 耦合,再经分压式放大电路中三极管Q9、电阻R5、 R6、 R22、 R23进行放 大,最后经电容C16、 C19耦合入电阻R9、 R7、 R10、 R18、 R24组成的对 称式放大电路平衡输出。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倍压整流电路、稳 压电路、有源滤波电路及RC滤波网络。
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为,所述变阻直驱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5、 Q7、 Q8; 所述场效应管Q5源极连接麦克风电源VCC端,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8源极 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Q5栅极与Q8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端; 场效应管Q7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8漏极,Q7漏极通过电阻接地,栅极也同时接地;场效应管Q8栅极连接传声器正极。所述场效应管Q8栅极与漏 极之间接有限幅电路,所述限幅电路包括二极管D5、 D6及电容C5, 二极 管D5阴极、D6阳极与场效应管Q8栅极连接,D5阳极、D6阴极与电容C6 负极连接,电容C6正极与场效应管Q8漏极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依次 连接的倍压整流电路、稳压电路、有源滤波电路及RC滤波网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麦克风在信号处理及信号输出中采 用上述变阻直驱降噪电路,不但使麦克风具有高保真度,使录制的声音效 果更加逼真,更实现麦克风低噪低阻输出,有效提高了麦克风的各项参数, 使其能够灵活与任何后级设备相匹配;同时配合电源滤噪技术,能够有效 的滤除外界所带来的各种干扰信号,进一步提高了录音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原理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麦克风包括传声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电 路及电源电路。
麦克风通过传声器获取音频信号后处理输出,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滤噪、 放大、阻抗转换等。传统的麦克风电路阻抗转换后输出两组信号,对其进行 测试后发现两信号有不平衡现象,线路噪声测试较大,失真现象严重,不能 达到高保真的特殊要求,针对此缺陷,本实用新型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采用 变阻直驱电路,配合信号输出电路平衡输出。
参照图l,所述变阻直驱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5、 Q7、 Q8;场效应管 Q5源极连接麦克风电源VCC端,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8源极并作为第一信 号输出端,Q5栅极与Q8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端;场效应管Q7源 极连接场效应管Q8漏极,Q7漏极通过电阻接地,栅极也同时接地;场效 应管Q8栅极连接传声器正极。场效应管Q8栅极与漏极之间还接有限幅电 路,限幅电路中二极管D5阴极、D6阳极与场效应管Q8栅极连接,D5阳 极、D6阴极与电容C6负极连接,电容C6正极与场效应管Q8漏极连接。
上述电路连接方式称为变阻直驱电路,电路中采用三个FET管,中间 的FET管Q8用于阻抗转换,输出低阻信号;上下两个FET管Q5、 Q7用于 平衡输出控制,保证平衡低噪音高保真输出;D5、 D6、 C5对音频进行限幅 控制,控制输入信号不失真,进一步保证输出高保真信号。参照图l,变阻直驱电路发出的音频信号经C15耦合,再经分压式放大电路Q9、 R5、 R6、 R22、 R23进行放大,放大出来的信号再经C16、 C19耦合,通过R9、 R7、 R10、 R18、 R24对称式放大电路平衡输出,该部分电路为信号输出电路。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麦克风供电电路的噪声较大时,该噪声也会直接影响到麦克风的录音质量,因此在麦克风电源电路中采用好的滤波方式对于提高麦克风性能也是必要的。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麦克风电源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倍压整流电路、稳压电路、有源滤波电路及RC滤波网络。
其中倍压整流电路与外界交流电源连接,把微弱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再提升直流电压,该电路能够有效去除交流电的干扰,把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完全隔离。该电路包括与电源正极顺次连接的二极管D2、 D3、 D4,于二极管D2、 D3两端并联有电容C3,于二极管D3、 D4两端并联有电容Cl, 二极管D4负极作为整流输出端。
稳压电路包括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5及电容C4,该稳压电路一端接地,一端与后级的有源滤波电路连接。
有源滤波电路包括复合三极管D6, D6基极连接稳压电路稳压端,同时通过电阻R3连接二极管D4负极;D6集电极也连接二极管D4负极,D6发射极与并联的电阻R6、电容C5、 C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电容C5、 C6的另一端接地,同时D6发射极还与RC滤波网络连接。该滤波电路能够把微弱交流信号完全滤除,输出纯净的48V直流电源。48V直流电经R4、 R5、R7、 R8后,通过IN2与IN1、 IN3与IN1构成平衡式供电,给麦克风提供电源;而麦克风输出的音频信号经C9、 C10耦合后,平衡输出给后极设备,例如功放、调音台等。
在电源输出回路末端另增RC滤波网络,包括电阻R11、R12和电容Cll、C12,该电路能有效的滤除外界所带来的模拟干扰信号及数字干扰信号等,使录音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对本实施方案所做为小变化及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麦克风,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传声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噪音抑制功能的电源电路和具有平衡输出功能的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音频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处理电路采用变阻直驱电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阻直驱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5、 Q7、 Q8;所述场效应管Q5源极连接麦克风电源VCC端, 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8源极并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Q5栅极与Q8漏极连接 并作为第二信号输出端;场效应管Q7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8漏极,Q7漏 极通过电阻接地,栅极也同时接地;场效应管Q8栅极连接传声器正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8栅 极与漏极之间接有限幅电路,所述限幅电路包括二极管D5、 D6及电容C5, 二极管D5阴极、D6阳极与场效应管Q8栅极连接,D5阳极、D6阴极与电 容C6负极连接,电容C6正极与场效应管Q8漏极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 包括依次连接的耦合电容、分压式放大电路、对称式放大电路;变阻直驱 电路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电容C15耦合,再经分压式放大电路中三极管Q9、 电阻R5、 R6、 R22、 R23进行放大,最后经电容C16、 C19耦合入电阻R9、 R7、 RIO、 R18、 R24组成的对称式放大电路平衡输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 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倍压整流电路、稳压电路、有源滤波电路及RC滤波 网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包括与电源正极顺次连接的二极管D2、 D3、 D4,电容C3并联于二极管D2、 D3两端,电容C1并联于二极管D3、 D4两端,二极管D4负极作为整流输出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 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5及电容C4,该稳压电路一端接地, 一端连接有源滤 波电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滤波电路 包括复合三极管D6; D6基极连接稳压电路稳压端,同时通过电阻R3连接 二极管D4负极;D6集电极也连接二极管D4负极,D6发射极与并联的电 阻R6、电容C5、 C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电容C5、 C6的另一端接地, 同时D6发射极还与RC滤波网络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麦克风电路。所述麦克风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传声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及具有噪音抑制功能的电源电路和具有平衡输出及变阻功能的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音频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信号处理及信号输出中采用上述变阻直驱降噪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具有高保真度,录制的声音效果更加逼真,更实现低噪低阻输出,有效提高了麦克风的各项参数,使其能够灵活与任何后级设备相匹配;同时配合电源滤噪技术,能够有效的滤除外界所带来的各种干扰信号,进一步提高了录音质量。
文档编号H04R3/00GK201418142SQ20092005718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杨辉隆 申请人:杨辉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