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299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摄像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
背景技术
在监控摄像机领域,摄像机产品通常需要安装透明罩,此透明罩为光学透明罩,起 到透镜通光和保护机芯的作用。例如,如图1所示,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摄像机需要将透明罩 安装到产品外壳上,摄像机的外壳101上设置有承托槽102、透明罩103上设置有与所述承 托槽102—一对应的凸台104,通过将所述透明罩上的凸台104对准所述设置于外壳101上 的承托槽102,并通过将所述透明罩旋转一小角度的方式使之安装到摄像机的外壳上。凸 台104与承托槽102的配合面均为平面,靠过盈配合压紧。对于这种靠过盈配合压紧的旋 转安装透明罩的方式,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会因为振动、产品老化等原因,透明罩 容易产生回旋,安装可靠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解决现有 技术中透明罩易产生回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包括摄像机主体、摄像机外壳和透明罩,所述透明罩 的外周边缘设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凸台的形状相匹配 的承托槽,还包括具有杆部和帽部的防回旋单元;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凹槽,分别设于各承托槽的同一侧, 且每个安装凹槽与其相邻的承托槽相贯通;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中至少一个安装凹槽相交叉的通孔,所述防 回旋单元的杆部贯穿该通孔,所述防回旋单元的帽部与所述通孔相抵触。其中,在所述安装凹槽与通孔之间还设置有沉孔,该沉孔靠近承托槽。其中,所述安装凹槽和凸台的数量相等,均为3个。其中,所述安装凹槽的深度为4mm 5mm。其中,所述凸台的弧形长度为透明罩的圆周的三十分之一;所述承托槽和安装凹 槽的弧形长度均比凸台的弧形长度长20%至30% ;且所述承托槽的深度大于凸台的厚度, 承托槽的宽度大于凸台的宽度。其中,所述防回旋单元的杆部的两端设有螺纹以使其中间部分形成环型凹槽;且 所述通孔为螺纹通孔。其中,所述沉孔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防回旋单元的帽部的厚度与防回旋单元的靠近 帽部的杆部前端的长度之和。其中,所述防回旋单元的环型凹槽的长度为杆部总长度的1/2,且为所述螺纹通孔 深度的2. 5至3倍。[0015]其中,所述防回旋单元为松不脱螺钉。其中,所述螺纹通孔采用压铆或镶嵌的方式固定于摄像机外壳上,或者一体成型 到摄像机外壳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时,摄像机外壳与透明罩需采用以下安装方式将透明罩上的凸 台对准外壳上的安装凹槽,通过凸台将防回旋单元向上推,使防回旋单元的头部进入沉孔 并靠近沉孔顶部;再将透明罩上的凸台旋入外壳上的承托槽,旋入到末端后,防回旋单元便 自由下落直到凸台被防回旋单元的后段螺纹挡住后静止。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 防止透明罩的回旋,提高了安装可靠性,易于实现。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摄像机透明罩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包括摄像机主体、摄像机外壳11、松不 脱螺钉12以及透明罩13,其中,摄像机外壳11的底部设有安装凹槽111、承托槽112、螺纹通孔113以及沉孔114, 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凹槽111,优选为三个,该安装凹槽111的 深度一般为4mm至5mm,用以在需要将透明罩13通过旋转的方式安装到该摄像机外壳11之 上时与设置于透明罩13上的凸台131进行配合,以最终使得凸台131能够通过该安装凹槽 111与承托槽112配合;每个安装凹槽111的同一侧设置有与该安装凹槽111相贯通的承托 槽112,该承托槽112的形状与设置于透明罩13上的凸台131的形状相匹配(凸台131可 以采用图中所示的环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形状,如四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承托槽112 的形状与凸台131的形状对应,且承托槽112的规格略大于凸台131的规格,以使透明罩13 旋转一定角度后凸台131能够进入承托槽112 ;另外,承托槽112的远离安装凹槽111的一 端封闭,以免透明罩13通过此端产生回旋);摄像机外壳11底部还设置有与其中至少一个 安装凹槽111相交叉的沉孔114 (安装凹槽111与沉孔114的交叉角度可以任意,只要满足 安装于沉孔114内的松不脱螺钉12可自由下落的条件即可,最优方式为垂直交叉),且该沉 孔114靠近承托槽112,沉孔114的深度不小于松不脱螺钉12的螺钉头的厚度与松不脱螺 钉12的前段螺纹(靠近螺钉头部分)的长度之和,并在沉孔114顶部上设有一个螺纹通孔 113,螺纹规格与松不脱螺钉12的规格一致。透明罩13上设有凸台131,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其外周边缘设有与所述安装 凹槽111数量相等的凸台131,同样的,其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为三个,每个凸台131的弧 形长度通常可以设为透明罩13圆周的三十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安装凹槽111的弧形长度,摄像机外壳11上的安装凹槽111和承托槽112的弧形长度均要比凸台131的弧形长度 长 20%至 30%。如图5所示,松不脱螺钉12设有位于两端的两段螺纹121和位于中间的环型凹槽 122,环型凹槽122的长度约占原螺纹部分总长度的1/2,且大约为螺纹通孔113深度的2. 5 至3倍,该环型凹槽122的外径小于螺纹的小径。在本实施例中,松不脱螺钉12旋入到摄像机外壳11的螺纹通孔113,并且使环型 凹槽122刚好落入螺纹通孔113,松不脱螺钉12能在螺纹通孔113里上下移动而不会从上 或下脱出。另外,上述螺纹通孔113可以是通过压铆、镶件或是其它方式固定在摄像机外壳 11上,还可以是通过一体成型到摄像机外壳11上,又或者是自攻牙孔。安装的具体步骤是只要将透明罩13上的凸台131对准外壳11的安装凹槽111, 上推后,凸台131将松不脱螺钉12向上顶,进入沉孔114到位以后,再将透明罩13旋转一 小角度,凸台131便完全进入承托槽112。此时,松不脱螺钉12因为重力作用自由下落,被 后段螺纹121挡住后静止,即安装完毕。此时,松不脱螺钉12起到了阻挡透明罩13回旋的 作用,如图4所示。拆卸的具体步骤是用起子将松不脱螺钉12向上旋入直到松不脱螺钉12的螺钉 头完全沉入沉孔114中,再将透明罩13反方向旋出;取下透明罩13后,再将松不脱螺钉12 旋出。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松不脱螺钉和螺纹通孔还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只要保证该 防回旋单元能够通过设置于外壳上的螺纹通孔或其他通孔自由的上下移动,且其上部能够 与该螺纹通孔的上侧面相抵触,其下部能够防止凸台朝安装凹槽的方向回旋即可,所以只 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 中。
权利要求1.一种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包括摄像机主体、摄像机外壳和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 外周边缘设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凸台的形状相匹配的 承托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杆部和帽部的防回旋单元;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凹槽,分别设于各承托槽的同一侧,且每 个安装凹槽与其相邻的承托槽相贯通;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中至少一个安装凹槽相交叉的通孔,所述防回旋 单元的杆部贯穿该通孔,所述防回旋单元的帽部与所述通孔相抵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凹槽与通孔之间还设置有沉 孔,该沉孔靠近承托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和凸台的数量相等,均为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的深度为4mm 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弧形长度为透明罩的圆周的 三十分之一;所述承托槽和安装凹槽的弧形长度均比凸台的弧形长度长20%至30% ;且所 述承托槽的深度大于凸台的厚度,承托槽的宽度大于凸台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旋单元的杆部的两端设有螺纹 以使其中间部分形成环型凹槽;且所述通孔为螺纹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防回旋单元 的帽部的厚度与防回旋单元的靠近帽部的杆部前端的长度之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旋单元的环型凹槽的长度为杆 部总长度的1/2,且为所述螺纹通孔深度的2. 5至3倍。
9.如权利要求1、6、7或8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旋单元为松不脱螺钉。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通孔采用压铆或镶嵌的方式固 定于摄像机外壳上,或者一体成型到摄像机外壳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透明罩回旋的摄像机,包括摄像机主体、摄像机外壳和透明罩,所述透明罩的外周边缘设有至少两个凸台,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与凸台的形状相匹配的承托槽,还包括具有杆部和帽部的防回旋单元;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凹槽,分别设于各承托槽的同一侧,且每个安装凹槽与其相邻的承托槽相贯通;所述摄像机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其中至少一个安装凹槽相交叉的通孔,所述防回旋单元的杆部贯穿该通孔,所述防回旋单元的帽部与所述通孔相抵触。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透明罩的回旋,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且易于实现。
文档编号H04N5/225GK201781550SQ20102025203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刘国, 王成武, 石玉泽, 陈春毅 申请人: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