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和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

文档序号:790917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装置和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和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例如涉及反馈作为下行无线信道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的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的通信装置和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为了进行下行线路的链路自适应(发送功率控制、自适应调制、自适应解调、以及自适应编码等)、或者发往各个用户的分组的调度,将测量了下行无线信道的接收质量的状态的结果作为CQI,从移动电话等的通信终端装置报告给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 (例如,专利文献1)。这里,CQI相当于公共导频信道的Ec/I0(接收码片能量与干扰功率之比),而在本申请中,并不限于Ec/10,CQI是指表示传播损耗、接收功率、或者信干比等的、 无线信道的接收质量的状态的指标或者反馈信息。另外,以往,已知以下的移动通信系统,即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宽带化而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所以通过在多个用户之间分开使用各自状态良好的频带,高效率地传输数据。根据该移动通信系统,将使用的全频带分割为多个子带,对每个子带测量CQI而进行报

1=1 O另外,近年来,正在发展在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高速传输。另外,在今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高传输率、低延迟、以及大容量,预计将进一步宽带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8-236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以下的问题,S卩伴随CQI的报告的信息量随着宽带化增大,而且子带的位置信息的信息量也增大,所以传输效率降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报告对每个子带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时,即使进行宽带化,也能够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的通信装置和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通信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被重叠在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子带上的已知信号;接收质量测量单元,通过接收到的所述已知信号,测量每个所述子带的接收质量;选择单元,对每个所述子带,选择在多个报告值中的、与测量出的所述接收质量对应的所述报告值;计算单元,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的第1平均值,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的第2平均值,并且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2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和所述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以及发送单元,将所述第1平均值、所述第2平均值、以及所述差分值发送到通信对方作为反馈信息。本发明的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是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报告接收质量的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被重叠在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子带上的已知信号;通过接收到的所述已知信号,测量每个所述子带的接收质量;对所述每个子带,选择在多个报告值中的、与测量出的所述接收质量对应的所述报告值;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的第1平均值,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的第2平均值,并且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2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和所述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以及将所述第1平均值、 所述第2平均值、以及所述差分值发送到所述第2通信装置作为反馈信息。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报告对每个子带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时,即使进行宽带化,也能够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第1平均值和各个子带的CQI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表示比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各个子带的 CQI值和第2平均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差分值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CQI表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表示比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各个子带的 CQI值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差分值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通信装置100例如是移动电话等的通信终端装置。通信装置100主要包括接收单元150和发送单元160。另外,接收单元150主要包括天线101、无线处理单元102、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 103、解调单元104、解码单元105、传输路径响应估计单元106、质量级别(level)计算单元 107、CQI表单元108、CQI选择单元109、以及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另外,发送单元160 主要包括编码单元111、调制单元112、IFFTG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13、无线处理单元114、以及天线115。接着,详细地说明各个结构。天线101接收其内包括从未图示的基站等的通信对方发送的、被重叠在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子带上的数据和作为已知信号的导频信号的接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无线处理单元102。无线处理单元102将从天线101输入的接收信号从无线频率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输出到FFT单元103。FFT单元103对从无线处理单元102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FFT处理,并从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另外,FFT单元103将变换后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输出到解调单元 104,并且将导频信号输出到传输路径响应估计单元106。解调单元104对从FFT单元103输入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解调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105。解码单元105对从解调单元104输入的解调信号进行解码,并将其作为接收数据输出。传输路径响应估计单元106根据从FFT单元103输入的导频信号,对每个子带估计传输路径响应。然后,传输路径响应估计单元106将估计结果输出到质量级别计算单元 107。质量级别计算单元107基于作为从传输路径响应估计单元106输入的估计结果的每个子带的传输路径的频率响应,求各个子带的接收质量的平均值,并将其输出到CQI选择单元109。例如,质量级别计算单元107求SINR(信干噪比)作为接收质量,并且求各个子带的平均SINR作为各个子带的接收质量的平均值。CQI表单元108保持有与CQI的索引(Index :ID)、接收质量、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等的各个参数进行了对应关联的CQI表。CQI表保持在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中。这里,CQI的索引与CQI值对应。CQI选择单元109参照CQI表单元108中保持的CQI表,对每个子带选择与从质量级别计算单元107输入的接收质量的平均值对应的CQI的索引。具体而言,CQI选择单元 109参照CQI表单元108中存储的CQI表,对每个子带选择与从质量级别计算单元107输入的接收质量的平均值对应的CQI的索引。然后,CQI选择单元109合并选择出的CQI的索引与CQI值(报告值),并将合并了的CQI的索引和CQI值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使用从CQI选择单元109输入的全频带的各个子带的CQI 值,求全频带的CQI值的平均值(以下,记载为“第1平均值”)。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 110在各个子带的CQI值中,选择表示比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的子带。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使用选择出的子带的CQI值,求CQI的平均值(以下,记载为“第 2平均值”)。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选择表示比求出的第2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的子带,求选择出的子带的CQI值和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然后,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将求出的第1平均值和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输出到编码单元111作为反馈信息。另外,在后面叙述生成反馈信息的具体方法。编码单元111对包含从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输入的反馈信息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进行编码,并将编码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12。调制单元112对从编码单元111输入的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并将调制信号输出到 IFFT 单元 113。IFFT单元113对从调制单元112输入的调制信号进行IFFT处理,并将其从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然后,IFFT单元113将变换后的信号输出到无线处理单元114。无线处理单元114将从IFFT单元113输入的信号从基带频率上变频为无线频率, 并输出到天线115。
天线115将从无线处理单元114输入的信号发送到未图示的基站等的通信对方。接着,使用图2 图5说明生成反馈信息的方法。图2是表示第1平均值和各个子带的CQI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3是示出表示比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各个子带的CQI值和第2平均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差分值的图。另外,图5 是表示CQI表的图。另外,在图5中,在CQI表中也存储有与CQI的索引进行了对应关联的接收质量,但在图5中省略其记载。首先,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求全频带的CQI值的第1平均值#201。也就是说,通过以下的方式求第1平均值#201,即求将包含子带nl nl3的全频带的子带的CQI值相加后的相加值,并将求出的相加值除以全频带的子带数(参照图2)。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选择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 值的子带、即CQI值大于第1平均值#201的值的子带。在图2中,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 选择CQI值大于第1平均值#201的值的六个子带、即n3、n4、n9、nlO、nil、以及nl2 (参照图2)。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求第2平均值#301,该第2平均值#301为选择出的子带π3、n4、n9、nlO、nil、以及nl2的各个CQI值的平均值。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求第2平均值#301,即将子带n3、n4、n9、nl0、nll、以及nl2的CQI值相加而求相加值, 并将求出的相加值除以子带数的6 (参照图3)。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选择表示比第2平均值#3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 值的子带、即CQI值大于第2平均值#301的值的子带n3、n9、nlO、nil、以及nl2 (参照图 3)。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求选择出的子带n3、n9、nlO、nil、以及nl2的CQI 值和第2平均值#301的差分值(参照图4)。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从各个子带n3、n9、nl0、 nil、以及nl2的CQI值减去第2平均值#301,求差分值。这里,在反馈信息中,将5比特分配给第1平均值#201。另外,由于将5比特分配给第1平均值#201,所以能够通过CQI的索引O 31的32种CQI值中的任一个CQI值,确定第1平均值#201(参照图5)。另外,在反馈信息中,将2比特分配给第2平均值#301。另外,由于仅将少于第1 平均值#201的2比特分配给第2平均值#301,所以不得不通过在CQI的索引O 31中的、 4种CQI值中的任一个CQI值,确定第2平均值#301。但是,由于求第2平均值#301时使用的CQI值是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所以能够通过4种CQI值, 确定第2平均值#301。另外,在反馈信息中,对每个子带,将1比特分配给差分值。另外,由于仅将少于第1平均值#201和第2平均值#301的1比特分配给差分值,所以不得不通过在CQI的索引O 31中的、2种CQI值中的任一个CQI值,确定差分值。但是,由于差分值是表示比第 2平均值#3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和第2平均值#301的差分,所以能够通过2种CQI
值,确定差分值。由此,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生成5比特的第1平均值#201、2比特的第2平均值 #301、以及计算出差分值的每个子带的1比特的差分值作为反馈信息。在图2 图4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通过“第1平均值#201 (5比特)+第2平均值#301 (2比特)+差分值(1比特)χ求出差分值的子带数(5) = 12比特”,生成12比特的反馈信息。另外, 在反馈信息中包含求出差分值的子带的位置信息。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1平均值和第2平均值报告给通信对方,并且对于需要发送相当于子带数的差分值,对各个子带仅分配1比特的信息量即可,从而能够抑制反馈信息量,所以即使进行宽带化,也能够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平均值、第2平均值、以及差分值构成反馈信息,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反馈信息只要至少包含第1平均值、第2平均值、以及差分值,也可以包含其他参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1平均值为5比特,第2平均值为2比特,差分值为1比特,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第1平均值、第2平均值或者差分值为任意的比特数。(实施方式2)图6是示出表示比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各个子带的CQI值的图。另外, 图7是表示差分值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具有与图1相同的结构,仅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的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通信装置的各个结构的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1的标号进行说明。以下,使用图6和图7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生成反馈信息的方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至使用第1平均值选择子带为止的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使用图2进行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5的CQI表。首先,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求全频带的CQI值的第1平均值#201。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以下的方式求第1平均值#201,即求将包含子带nl nl3的全频带的子带的CQI 值相加后的相加值,并将求出的相加值除以全频带的子带数(参照图2)。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选择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 值的子带、即CQI值大于第1平均值#201的值的子带。在图2中,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 选择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的六个子带、即n3、n4、n9、n10、nll、 以及nl2(参照图2)。另外,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在选择出的子带113、114、119、1110、1111、以及1112的各个CQI值中,选择CQI值最小的值。在图2的情况下,子带π4的CQI值最小,所以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选择子带η4的CQI值作为最小CQI。另夕卜,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求最小CQI和除了子带η4以外的各个子带η3、η9、 nl0、nll、以及η12的CQI值的差分值(rl r5)(参照图6)。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从除了子带n4以外的各个子带n3、n9、nlO、nil、以及nl2的CQI值减去最小CQI,求差分值(rl r5)。这里,在反馈信息中,将5比特分配给第1平均值#201。另外,由于将5比特分配给第1平均值#201,所以能够通过CQI的索引O 31的32种CQI值中的任一个CQI值,确定第1平均值#201(参照图5)。另外,在反馈信息中,将2比特分配给最小CQI。另外,由于仅将少于第1平均值 #201的2比特分配给最小CQI,所以不得不通过在CQI的索引O 31中的、4种CQI值中的任一个CQI值,确定最小CQI。但是,由于求最小CQI时使用的CQI值是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所以能够通过4种CQI值,确定最小CQI。另外,在反馈信息中,对每个子带,将1比特分配给差分值。另外,由于仅将少于第 1平均值#201和最小CQI的1比特分配给差分值,所以不得不通过在CQI的索引0 31中的、2种CQI值中的任一个CQI值,确定差分值。但是,由于差分值是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 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最小CQI和最小CQI以外的表示比第1平均值#201良好的接收质量的 CQI值的差分,所以能够通过2种CQI值,确定差分值。由此,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生成5比特的第1平均值#201、2比特的最小CQI、以及计算出差分值的每个子带的1比特的差分值作为反馈信息。例如,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 通过“第1平均值#201 (5比特)+最小CQI (2比特)+差分值(1比特)X求出差分值的子带数(5) = 12比特”,生成12比特的反馈信息。另外,在反馈信息中包含求出差分值的子带的位置信息。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1平均值和最小CQI报告给通信对方,并且对于需要发送相当于子带数的差分值,对各个子带仅分配1比特的信息量即可,从而能够抑制反馈信息量,所以即使进行宽带化,也能够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平均值、最小CQI、以及差分值构成反馈信息,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反馈信息只要至少包含第1平均值、最小CQI、以及差分值,也可以包含其他参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1平均值为5比特,最小CQI为2比特,差分值为 1比特,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第1平均值、最小CQI或者差分值为任意的比特数。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通过CQI报告了接收质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表示接收质量的参数,则可以使用CQI以外的任意的参数进行报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使用导频信号测量接收质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意的已知信号测量接收质量。在2009年2月10日提交的特愿第2009-28432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和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例如适合于反馈作为下行无线信道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的CQI。
权利要求
1.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被重叠在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子带上的已知信号; 接收质量测量单元,通过接收到的所述已知信号,测量每个所述子带的接收质量; 选择单元,对每个所述子带,选择在多个报告值中的、与测量出的所述接收质量对应的所述报告值;计算单元,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的第1平均值,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的第2平均值,并且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2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和所述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以及发送单元,将所述第1平均值、所述第2平均值、以及所述差分值发送到通信对方作为反馈信息。
2.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其是从第1通信装置向第2通信装置报告接收质量的所述第 1通信装置的接收质量的报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被重叠在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子带上的已知信号;通过接收到的所述已知信号,测量每个所述子带的接收质量;对所述每个子带,选择在多个报告值中的、与测量出的所述接收质量对应的所述报告值;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的第1平均值,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的第2平均值,并且计算选择出的所述报告值中的、表示比所述第2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报告值和所述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以及将所述第1平均值、所述第2平均值、以及所述差分值发送到所述第2通信装置作为反馈fe息。
全文摘要
公开了在报告对每个子带测量出的接收质量时,即使进行宽带化,也能够抑制传输效率的降低的通信装置。在该装置中,天线(101)接收被重叠在规定的频带内的多个子带上的导频信号。质量级别计算单元(107)通过接收到的导频信号,测量每个子带的接收质量。CQI选择单元(109)对每个子带选择在多个CQI值中的、与测量出的接收质量对应的CQI值。反馈信息生成单元(110)计算选择出的CQI值的第1平均值,计算表示比第1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的第2平均值,并且计算表示比第2平均值良好的接收质量的CQI值和第2平均值的差分值。发送单元(106)将第1平均值、第2平均值、以及差分值发送到通信对方作为反馈信息。
文档编号H04B1/16GK102273112SQ2010800038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0日
发明者李继峰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