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信的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彩信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692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彩信的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彩信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彩信的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彩信接 收装置。
背景技术
彩信,即多媒体消息业务,可以发送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是 其主要特点和用途,由于其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当用户收到彩信或者彩信通知消息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希望将彩 信分享给其他人;(2)当用小屏幕小分辨率的手机收到一个彩信通知,希望用另一个大屏 幕大分辨率手机去查看彩信内容;C3)类似呼叫转移的功能,在手机终端上增加彩信转移, 从一个手机自动转发一条彩信到另一个手机时,就对彩信转发提出要求。彩信收发,包括彩信发送和彩信下载。在彩信下载前,首先会接收到彩信通知消 息,其中主要携带了彩信存储位置、有效期、大小等重要信息。彩信通知消息是一种推送 (PUSH)消息,由彩信中心服务器通过短消息中心推送到接收方手机,承载在短消息之上。彩信转发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户A下载彩信后,再编辑该彩信后发送给 用户B ;方法二是用户A通过向彩信中心发送M-ForwarcLreq PDU要求转发位于服务器上 的彩信。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弊端,即用户A必须参与到数据交互中,无论是方法一中直接编 辑彩信后发送,还是方法二中向彩信中心发送转发请求,都是一次数据业务的交互过程,均 会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和网络资源消耗。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 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彩信转发会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和网络资源消耗等问题,本 发明提供一种彩信的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彩信接收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彩信的转发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 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息;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其 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所述彩信通知消息;第二终端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端口消息中的 彩信通知消息,并根据彩信通知消息下载彩信。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彩信的转发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响应 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彩信通 知消息的端口短信,以使端口短信的接收方下载所述彩信。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彩信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端 口短信并提取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下载模块,用于根据彩信通知消息下载与彩信 通知消息对应的彩信。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彩信的转发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 端,其中,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彩信通知消息,以及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其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彩信通知消息;第二终端,用于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 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以完成彩信下载。通过本发明,采用发送方终端向接收方终端发送携带有彩信通知消息的端口短信 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彩信转发会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和网络资源消耗等问 题,进而达到了转发彩信的一方可在不产生任何数据流量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彩信转发的 效果。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方法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转发彩信通知消息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例的具有端口号的用户头数据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例的接收彩信通知消息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装置结构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接收装置结构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系统结构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 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02,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 息;步骤S104,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其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彩信通 知消息;步骤S106,第二终端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并根据彩 信通知消息下载彩信。上述实施例,由于不需要下载彩信或向彩信中心发送转发请求,而是直接通过端 口短信发送彩信通知消息到接收方手机,由接收方手机完成下载,实现转发彩信的目的,充 分利用了短信简单、快捷的特点,进而达到了转发彩信不产生数据流量的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步骤S104之前,需要完成端口注册,具体包括以下流程在 第一终端上进行端口注册,并将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入到第一端口应用列表中。 引入端口号,这样,可以在终端具有多个应用(例如java客户端)的情况下,区分出不同的 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上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端口号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 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端口短信。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端口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第一终端在短消息的用户数据头的端口信息单元中 添加端口号,得到端口短信,当然,上述端口短信中还包括用户数据部分。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上述用户数据部分将头两个字节设 置为消息内容标识,将彩信通知消息作为用户数据承载部分。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上述彩信的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彩信通知消息中的协议 数据单元PDU的发送方号码修改为第一终端的号码。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此步骤可以在第 一终端上进行端口注册之后进行。利用此步骤,可以让第二终端识别出到底是哪个终端转 发的彩信,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终端转发彩信。在具体应用时,上述彩信的转发方法,还可以对长短信进行分段处理方式,具体包 括以下处理过程在确定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的大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将彩信 通知消息分段发送;此步骤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之前 进行。相应地,第二终端接收端口短信时,在确定所述接收的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的 大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分段接收彩信通知消息,并在接收完整后,将分段的彩信通知消 息进行拼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彩信的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过程在第二终端 上进行端口注册,并将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入到第二端口应用列表中。在具体应 用时,此过程可以设置在第二终端接收端口短信之前。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相关附图及具体实例详细说明。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转发彩信通知消息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 包括步骤S202,发送方终端(相当于上述第一终端)收到转发请求,并获取彩信通知消 息PDU,其中,上述转发请求可以包括用户的转发操作等等;步骤S204,检测系统端口是否已经注册,如果没有,则转入步骤S206进行注册;否 则进入步骤S20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例中的系统,是针对发送方终端而言的;步骤S206,进行系统注册,并判断注册是否成功,如果注册成功,则将系统指定端 口号加入端口应用列表中并转入步骤S208,如果注册不成功,则转入步骤S220 ;步骤S208,修改PDU发送方号码查找PDU中0x89字段,如果查找失败,则将 “0x89+编码后的本机号码”追加到PDU头部;如果查找成功,则修改原0x89字节后的字段 值为编码后的本机号码,转入步骤S210 ;步骤S210,根据PDU字节长度,按照短信协议,计算是否需要拆分成多条分段发 送,如果需要,则转入步骤S212,否则转入步骤S214 ;步骤S212,按照短信协议规定正文的最大长度,将原PDU拆分成多段子PDU,进入 步骤S214 ;步骤S214,进行端口短信编码端口号保存在短消息的用户数据头(TP-UDH)的某 个信息单元中,其结构如图3所示。端口号有两种,8-bit与16-bit。如果使用8-bit端 口号,IEI值为04,源端口号(Originport)和目标端口号(Destport)各占一个字节,此时 IEDL值为2。本步骤使用16-bit端口号,IEI值为05,IEDL值为4,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 各占两个字节。用户数据部分,首先头两个字节设置为消息内容标志字节0x8C 0x82(两个 字节),之后整个彩信通知消息的PDU作为用户数据承载部分紧跟在标志字节后。因此,用户数据承载部分是以两个连续的OxSC 0x82开头作为标识。进入步骤S216;步骤S216,调用底层提供的无线接口,发送端口短信,进入步骤S218 ;步骤S218,收到网络响应(即收到来自短信中心的发送结果信息)后,将发送结果 或状态上报给请求方应用(即发送方终端的应用)。步骤S220,结束。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彩信通知消息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 实例中的系统是针对接收方终端而言的。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步骤S402,首先检测系统是否已经注册端口号,没有注册则转入步骤S404,否则 转入步骤S406 ;步骤S404,进行系统注册,将系统指定端口号加入端口应用列表中,转入步骤 S406 ;步骤S406,接收端口短信,转入步骤S408 ;步骤S408,根据用户数据头,判断当前短信是否长短信,如果是长短信,则转入步 骤S410。否则,转入步骤S414;步骤S410,查找本地缓存,判断该条长短信的所有分段是否接收完整,如果完整则 进入步骤S412,否则,转入步骤S414 ;步骤S412,根据用户数据头中的分段序号,按顺序进行短信数据拼接,进入步骤 S416 ;步骤S414,继续等待;步骤S416,剥离用户数据头,提取有效数据即用户承载数据部分,进入步骤S418 ;步骤S418,查找用户承载数据是否以两个连续的OxSC 0x82作为开头即判断是否 为彩信通知消息,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420,否则,转入步骤S422 ;步骤S420,去除用户承载数据部分的第一个OxSC 0x82 (两个字节),将剩余部分 完整上报给彩信应用,转入步骤S4M ;步骤S422,丢弃数据;步骤S424,结束。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装置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 息;发送模块52,与所述获取模块50相连,用于发送携带彩信通知消息的端口短信, 以使端口短信的接收方下载彩信。在具体应用时,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注册模块54,与所述获取模块 50相连,用于在终端上进行端口注册,并将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入到第一端口应 用列表中;确定模块56,与注册模块M相连,用于根据端口号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相应 地,发送模块52,还可以与确定模块56相连,用于发送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确定模块56,根据端口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要发送 的端口短信在短消息的用户数据头的端口信息单元中添加端口号,得到端口短信,当然, 上述端口短信中还包括用户数据部分。其中,用户数据部分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头两个字 节设置为消息内容标识,将彩信通知消息作为用户数据承载部分。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如图6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短信编码模块58,与所述 确定模块56相连,用于将所述彩信通知消息中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发送方号码修改为上 述装置(即彩信转发装置)的号码。利用短信编码模块58,可以让彩信接收方识别出到底 是哪个终端转发的彩信,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终端转发彩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彩信的转发装置中各模块相关结合的优选工作方式具体可以 参见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接收装置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接收装置包 括接收模块70,用于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下载模块72,用于根据彩信通知消息下载与所述彩信通知消息对应的彩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彩信接收装置也可以包括一个注册模块,用于进行端口 注册,并将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入到第二端口应用列表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彩信接收装置中各模块相关结合的优选工作方式具体可以参 见包括但不限于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系统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80和第二终端82,其中,第一终端80,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彩信通知 消息,以及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其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彩信通知消息;第二终端 82,用于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以完成彩信下载。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80在功能实现上可以包括但 不限于图5和图6所示装置实施例中各个模块实现的功能,在硬件构成上则可以包括但不 限于图5和图6所示装置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82在功能实现上可以 包括但不限于图7所示装置实施例中各个模块实现的功能,在硬件构成上则可以包括但不 限于图7所示装置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为了更好地理解图8所示实施例,以下结合相关附图及具体实例详细说明。图9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彩信的转发系统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该系统 包括系统注册模块90,用以在系统安装或者启动时注册一个端口号,退出或者卸载时 注销此端口号。在注册了端口号以后,发往该端口号的短消息就会被该系统接收。由于同 时可能会有多个应用在同一部手机中运行,为了在短消息收发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应用, 短消息中引入了端口号机制,类似为TCP/IP协议中的端口号概念。手机收到短信后发现是 端口短信,并自动查找注册表中已经注册该端口号,则将该短信发送到端口号对应的应用。 本实例中的系统注册模块90,指定了一个专用端口号,所有该系统都用统一端口号。编码模块92,用以编码端口号、修改或添加彩信通知消息PDU中的发送方号码,并 将修改后的PDU作为端口短信的有效承载数据,按照端口短信协议封装用户数据。解码模块94,即编码模块的逆操作,其主要作用是提取有效承载数据、判断当前短 信是否长短信等。如果是长短信,则继续判断所有分段是否接收完整,如果完整,则要进行 拼接,然后提取有效数据。系统收发模块96,用于调用底层接口发送和接收端口短信。数据通知模块98,用于将提取的有效承载数据,即彩信通知消息中的PDU,上报给彩信应用。从本实例可以看出,本实例中所示系统中的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5、图6、图 7、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模块所实现的功能。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由于不需要下载彩信或向彩信中心发送转发请求,而是直接通过端口短信 发送彩信通知消息到接收方手机,由接收方手机完成下载,实现转发彩信,进而实现了转发 彩信不产生数据流量的效果,充分利用了短信简单、快捷的特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 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 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 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 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 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彩信的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其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所述彩信通知消息;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端口短信并提取所述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 彩信通知消息下载所述彩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上进行端口注 册,并将所述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入到第一端口应用列表中;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端口号确定要 发送的端口短信,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端口短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端口号通过以下 方式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所述第一终端在短消息的用户数据头的端口信息单元中添加 所述端口号,得到所述端口短信,其中,所述端口短信中还包括用户数据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部分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将头两个字节设置为消息内容标识,将所述彩信通知消息作为用户数据承载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上进行端口注 册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彩信通知消息中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发送方号码修改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号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之前,还包括在确定所述端口短信中的所述 彩信通知消息的大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彩信通知消息分段发送;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端口短信时,还包括在确定所述接收的端口短信中的所述彩 信通知消息的大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分段接收所述彩信通知消息,并在接收完整后,将 分段的所述彩信通知消息进行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端口短 信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上进行端口注册,并将所述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入到第二端 口应用列表中。
8.一种彩信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携带所述彩信通知消息的端口短信,以使所述端口短信的接收方 下载所述彩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册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上进行端口注册,并将所述注册的端口所对应的端口号加 入到第一端口应用列表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号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确定要发送的端口短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短信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彩信 通知消息中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发送方号码修改为所述装置的号码。
11.一种彩信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所述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 下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彩信通知消息下载与所述彩信通知消息对应的彩信。
12.—种彩信的转发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彩信通知消息,以及向所述第二终端 发送端口短信,其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所述彩信通知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端口短信并提取所述端口短信中的彩信通知消息,以完 成彩信下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信的转发方法、装置、系统及彩信接收装置,其中上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转发操作,获取需要转发的彩信的彩信通知消息;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端口短信,其中,该端口短信中携带有所述彩信通知消息;第二终端接收端口短信并提取端口消息中的彩信通知消息,根据彩信通知消息下载彩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彩信转发会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和网络资源消耗等问题,进而达到了转发彩信的一方可在不产生任何数据流量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彩信转发的效果。
文档编号H04W4/12GK102123359SQ20111007993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罗文萍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