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连拍摄影的数字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228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连拍摄影的数字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静止图像进行连拍摄影的数字照相机。
背景技术
公知有能够进行静止图像的每秒10帧左右的连拍摄影的数字照相机。在这种数字照相机中,在连拍摄影开始前进行摄影镜头的AF(Autc) focus:自动对焦)动作,在对准了摄影镜头的焦点后开始连拍摄影。但是,在连拍摄影中有时焦点会对不准。因此,在日本公开特许2005-24858号公报(2005年1月27日公开(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数字单反照相机在判定为连拍摄影动作中的对比度值低于刚刚摄影之后的对比度值的情况下,在显示单元上进行警告显示。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数字单反照相机中,在连拍摄影中记录摄影图像,在该记录后读出与AF目标相当的记录图像并运算对比度,根据该对比度判定了对焦状态。因此,能够用于对比度降低的判定,但是不能用作焦点调节用的信息。使用图15对在以往的数字照相机中不能将连拍摄影中的图像数据用作焦点调节用的信息的理由进行说明。摄像元件1在TG(Timing Generator 定时发生器)3的控制下将被摄体像转换为图像数据并输出。在实时取景显示时,TG 3为了实时取景显示用,将VGA 标准(640X480像素)程度的图像数据输出到DRAM 5。将临时存储在DRAM 5中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部17图像处理为实时取景显示用后,输出到作为显示用显示器的TFT(TF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7,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此外, 从摄像元件1输出的图像数据通过AF评价值计算部15计算作为AF评价值的对比度值,并根据该对比度值进行摄影镜头的自动焦点调节。另一方面,在摄影时,TG 3将所有像素的图像数据输出到DRAM 5作为记录用的摄影图像数据。将临时存储在DRAM 5中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部17图像处理为记录用, 并通过压缩处理图像文件化部19进行图像压缩后,输出到记录介质9,进行图像数据的记录。此处,近年来的数字照相机等要求高画质,从而摄像元件的像素数增大,在静止图像摄影时从摄像元件1输出的图像数据对应于所有像素,因此数据容量变得特别大。在用硬件构成对这种在静止图像摄影时从摄像元件1输出的对应于所有像素的像素数据进行处理的AF评价值计算部15的情况下,从高速处理的观点来看,技术障碍变高,从而带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在用固件处理计算AF评价值的情况下,处理时间变长, 从高速连拍的观点来看,不实用。因此,在连拍等连拍摄影时,如前所述,能够进行对比度是否已降低的判定,但是不能用作焦点调节用的信息。不能提高连拍摄影动作中的焦点调节动作的随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连拍摄影动作中的焦点调节动作的随动性的数字照相机。
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包括摄像部;读取部,其从上述摄像部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记录部,其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图像数据生成部,其根据上述第1图像数据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以及检测部,其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检测至少一个评价值,上述检测部进行的评价值的检测动作与上述记录部进行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并行执行。此外,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包括摄像部;读取部,其从上述摄像部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记录部,其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图像数据生成部,其根据上述第1图像数据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第1检测部,其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检测AF评价值;以及判定部,其根据作为上述第1检测部的输出的AF评价值判定对焦度的预定量的变化,上述判定部进行的对焦度的判定与上述记录部进行的静止图像记录并行执行。此外,本发明的评价值检测方法根据摄像部输出的静止图像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检测评价值,该评价值检测方法执行如下动作从上述摄像部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同时,并行执行如下动作根据上述第1图像数据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根据上述第 2图像数据检测至少一个评价值。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拍摄影动作中的焦点调节动作的随动性的数字照相机。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以电气系统为主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中实时取景显示时和连拍摄影时的动作的时序图。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中AF评价值的转变的曲线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主流程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每个开关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释放过程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AF控制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图像读取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焦点评价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连拍持续判定的流程图。图12A-12C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AF控制的变形例的图。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AF控制的变形例中被摄体移动与对应于镜头驱动方向的处理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AF控制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以往的数字照相机的以电气系统为主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100的以电气系统为主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摄像元件1将通过未图示的摄影镜头形成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为图像信号, 并在对图像信号进行AD转换后,作为图像数据输出。作为摄像元件1,使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華禹合器件)或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二维固体摄像元件等。TG (Timing Generator 定时发生器)3接收来自后述的CPU 11的控制信号,并从摄像元件1中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取。在TG 3的读取控制中,在实时取景显示中,输出基于 VGA标准程度的像素数的图像信号,在静止图像摄影时或连拍摄影时,输出基于所有像素数的图像信号。在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10内,设置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运算处理装置)11、重新排列部13、 切换开关14、AF评价值计算部15、图像处理部17和压缩处理图像文件化部19。CPUll与 TG 3、重新排列部13、AF评价值计算部15、图像处理部17、压缩处理图像文件化部19连接, 依照存储在未图示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中的程序进行数字照相机100的整体控制。重新排列部13输入从摄像元件1输出的与全像素相当的图像数据,通过间疏处理等,将尺寸调整为与VGA标准相当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出到DRAM 5和AF评价值计算部15。作为重新排列部13的动作的一例,例如当设摄像元件1的全像素数设为1200 万像素(图形尺寸为4000X3000)时,为了将尺寸调整为与VGA标准相当的图像尺寸,关于水平/垂直方向,通过分别间疏成大约1/6的像素数来进行重新排列处理。另外,重新排列部13也可以输入从摄像元件1输出的与全像素相当的图像数据, 并通过像素相加(像素混合)处理调整尺寸。此外,重新排列部13进行调整尺寸的图像尺寸除了 SVGA标准以外,也可以设为与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显示元件或EVF(电子取景器) 的规格等一致的图像尺寸。此时,当然使输入到AF评价值计算部15(后述的图像处理部17 的被摄体跟踪、面部检测也同样)时的图像尺寸也与重新排列部13中的调整尺寸后的图像尺寸一致。此外,在摄像元件1具有间疏读取、相加读取模式的情况下,从摄像元件1输出、并输入到重新排列部13的图像数据不仅与全像素相当、也可以作为间疏读取和相加读取后的图像数据。即使在摄像元件1的像素数为庞大数值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开关14被连接在摄像元件1与AF评价值计算部15之间,根据来自CPU 11的控制信号进行接通断开。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时,CPU 11将开关14设为接通,将来自摄像元件1的图像数据不经由重新排列部13而输出到AF评价值计算部15。另一方面,在连拍摄影时,CPU 11将开关14设为断开,重新排列部13将来自摄像元件1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与 VGA标准相当的图像数据后,输出到AF评价值计算部15。AF评价值计算部15从重新排列部13或开关14输入图像数据,并计算AF评价值。 AF评价值计算部15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中提取高频分量,并将其作为AF评价值(对比度值)输出到CPU 11。如前所述,在摄像元件1前配置有用于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影镜头。CPU 11调节摄影镜头的焦点位置,并进行自动焦点调节,使得由AF评价值计算部15计算出的 AF评价值(对比度值)成为峰值。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5是易失性存储器, 与摄像元件1以及重新排列部13连接,对图像数据进行临时存储。设置有第1区域、第2 区域作为用于临时存储的区域。如后所述(参照图9的S185、S189),第1区域是用于对在摄影动作时从所有像素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区域,第2区域是用于对由重新排列部13调整尺寸后的图像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区域。DRAM5将临时存储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部17。图像处理部17输入临时存储在DRAM 5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7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放大(数字增益调整处理)、颜色校正、伽马(Y)校正、 对比度校正、黑白/彩色模式处理、实时取景显示用处理这样的各种图像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17对临时存储在DRAM 5中的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或者从记录介质9读取的图像数据生成显示用图像信号。此外,图像处理部17使用实时取景显示用程度的低容量的图像数据进行被摄体跟踪。在被摄体跟踪中,对上次和此次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检测是否存在不一致的部分、 即是否存在已移动的被摄体,并且在存在移动被摄体的情况下,检测其位置。并且,图像处理部17使用实时取景显示用程度的低容量的图像数据进行面部检测。面部检测通过预先存储人物等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多个器官,并判定是否与这些所存储的器官一致,由此检测是否存在人物等的面部。在存在面部的情况下,还检测其位置。TFT (TF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7是与图像处理部17连接的大画面的液晶面板,配置于照相机的背面等。用户能够进行显示在TFT7的画面上的实时取景图像和再现图像等的观察。另外,不限于液晶面板,例如可以是有机EL 等图像显示用的显示面板。压缩处理图像文件化部19从图像处理部17输入图像数据,以JPEG方式或TIFF 方式等进行压缩,并生成图像文件。此外,对从记录介质9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方式或TIFF方式,还能够应用其它压缩方法。记录介质9是用于对通过压缩处理图像文件化部19进行压缩后的静止图像和连拍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接着,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和连拍时的自动焦点调节动作进行说明。在图2所示的时序图中,上段表示摄像元件1的垂直同步信号,其下段表示摄像元件1的曝光定时和读取定时。再下段表示DRAM 5的临时存储数据,再下段表示TFT 7的显示内容,再下段表示AF评价值计算,最下段表示AF评价值的取得。在时刻tl til范围内,表示实时取景显示中,从时刻til开始,右侧表示连拍摄影中。当进行未图示的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时,数字照相机100进入摄影准备状态,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和AF动作。在设定了连拍模式的状态下,摄影者从释放按钮的半按下状态进一步按入释放按钮而变为全按下状态时(时刻til),数字照相机100开始连拍摄影。当前,在时刻tl摄像元件1的垂直同步信号变为L电平时,摄像元件1开始曝光动作。摄像元件1的电子快门是卷帘快门,按照每个像素列曝光开始和曝光结束错开,当按照每个像素列曝光动作结束时,紧接着进行读取动作。由于是卷帘快门,所以曝光动作的区域(参照标号21a)和读取的区域(参照标号21b)在时序图上为菱形形状。标号21b表示图像数据的读取,从摄像元件1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临时存储到DRAM 5中(参照标号31)。与临时存储在DRAM 5中的图像数据相同的图像数据还经由开关14 被输出到AF评价值计算部15,AF评价值计算部15计算AF评价值(对比度值)(参照标号 51)。该计算出的AF评价值由CPU 11取得(参照标号61),CPU11根据所取得的AF评价值执行摄影镜头的自动焦点调节动作。此外,在伴随前次的曝光动作的读取动作(参照标号21b)结束时,临时存储在该 DRAM 5中的图像数据(参照标号31)由图像处理部17进行图像处理,并根据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TFT 7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参照标号41)。由此,在时刻tl t2期间,数字照相机100使用从摄像元件1读取的图像数据计算AF评价值,并且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参照标号51、61),进而在TFT 7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参照标号41)。同样,使用在时刻t2 t3期间读取的图像数据(参照标号32)计算 AF评价值,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参照标号52、62),在TFT 7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参照标号42)。之后,在时刻til之前重复该动作。接着,在全按下释放按钮时(时刻til的定时),转移到摄影动作。首先,对摄像元件1的所有像素进行重置(reset)动作,对所有像素同时开始曝光(参照标号25a)。在曝光开始后,经过手动或自动设定的快门秒数的时间时(tl2的定时),通过机械式的快门使所有像素同时停止曝光。当曝光动作停止时,接着开始从各像素读取图像信号(参照标号 25b)。由于读取所有像素的图像信号,因此图像信号的读取时间与实时取景显示时相比花费更多时间。在标号25b的期间内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临时存储到DRAM 5中(参照标号35),另一方面,还将与该数据同等的图像数据输出到重新排列部13中。如前所述,重新排列部13 将该图像数据转换为与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使用的图像数据同等的图像数据(例如,与VGA 标准相当的数据)(参照标号35a)。通过重新排列部13转换后的图像数据在AF评价值计算部15计算AF评价值时使用(参照标号5 。CPU 11在取得AF评价值时(参照标号65), 进行与该AF评价值对应的处理。后面将使用图3对该处理进行叙述。在时刻til 时刻t21期间进行第1帧的连拍摄影时,从时刻t21起进行第2帧的连拍摄影。此时,使用在第1帧的连拍摄影时临时存储在DRAM 5中的图像数据(参照标号35a)在TFT 7上显示连拍摄影时的图像(参照标号47、48、49)。此外,重新排列部13根据在第2帧的连拍摄影时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生成与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同等的图像数据(参照标号36a)。AF评价值计算部15使用该图像数据计算AF评价值(参照标号 56),CPU 11取得AF评价值(参照标号66),并根据AF评价值进行处理。接着,使用图3对在标号65、66中进行的与AF评价值对应的处理进行说明。该图 3取时间为横轴,取AF评价值(对比度值)为纵轴,表示AF评价值的转变状态。此外,基准评价值Ll是AF评价值为峰值时的评价值,是摄影镜头到达对焦位置时的AF评价值。L2 是阈值1、L3是阈值2。阈值1和阈值2以与基准AF评价值成预定比例的方式进行确定。 在图3中,从时刻Tl到时刻T8范围内为实时取景显示中,其间,CPU 11在取得AF评价值时,根据该AF评价值进行摄影镜头的自动焦点调节,因此逐渐对准焦点。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时刻T8变为对焦状态。此外,从时刻T8起开始连拍摄影,在时刻T9、时刻T10、…、时刻T13,分别取得静止图像的图像,并且通过AF评价值计算部15计算AF评价值。在时刻T8、T9、T10,AF评价值是基准AF值Li,之后,AF评价值逐渐降低,在时刻T12降低为低于第1阈值L2,在时刻 T13降低为低于第2阈值L3。在本实施方式中,当AF评价值降低为低于第1阈值L2时,进行警告显示,当降低为低于第2阈值L3时,中断连拍摄影,执行自动焦点调节动作。另外,第1阈值L2例如是用于通过设定为与对焦时Ll偏离相当于焦点允许范围的一半左右的焦点偏离量来进行警告的判定值。此外,第2阈值L3例如是用于通过设定为与对焦时Ll偏离相当于焦点允许范围的焦点偏离量来禁止摄影的判定值。这样,在连拍摄影时,通过重新排列部13将从摄像元件1读取的所有像素的图像数据转换为与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同等的图像数据。并且,使用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计算AF评价值,进行与该AF评价值对应的处理。接着,使用图4至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动作。这些流程图(还包含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14所示的流程图)由CPU 11依照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图4表示主流程。在数字照相机100中装上了电源电池的情况下、或者在电源开关接通时执行该主流程。当进入主流程时,首先进行电装系统的初始化(Si),并进行机械机构的初始化(S3)。在进行机械机构的初始化后,或者从休眠状态恢复时,进行摄像单元的初始化。作为摄像单元,是指摄像元件1、TG3和它们的周边电路,在该步骤中,进行这些电路的初始化。另外,休眠状态是指如下状态用户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没有操作数字照相机的开关的情况下,使CPU 11的时钟速度降低,设为仅特定操作部件能够进行中断,从而使功耗降低。在进行摄像单元的初始化后,接着开始摄像元件1的间疏读取(S7)。此处,为了进行实时取景显示,通过TG 3从摄像元件1按照每个分散像素读取图像信号。接着,进行显示单元的初始化(S9),开始实时取景显示(S11)。此处,将从摄像元件1读取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到DRAM 5中,在通过图像处理部17进行了图像处理后,在TFT 7上进行实时取景显
7J\ ο在开始实时取景显示后,接着进行开关操作监视用定时器的初始化(S13)。如前所述,在预定期间内不进行开关操作时进入到休眠状态,但是在该步骤中,进行预定期间的计时用的定时器的初始化。在进行定时器的初始化后,接着判定是否存在开关操作(S15),在该判定结果是存在开关操作的情况下,执行与所操作的开关对应的处理(S17)。将使用图5对该每个开关操作的处理的详细动作进行后述。当进行每个操作开关的处理时,返回到步骤S13。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开关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S19)。此处,图像处理部17使用读取为实时取景显示用、并存储在DRAM 5 中的图像数据,检测人物等被摄体的运动。能够通过进行该被摄体跟踪运算,对被摄体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和自动曝光控制。在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后,接着进行面部检测运算(S21)。此处,图像处理部17使用读取为实时取景显示用、并存储在DRAM 5中的图像数据,检测在图像中是否包含人物面部,并且在包含的情况下检测其位置。在进行面部检测运算后,接着进行实时取景用图像处理(S23),更新实时取景显示 (S25)。接着,使用实时取景用图像进行实时取景测光动作(S27),进行实时取景的曝光运算和曝光条件的更新(S^)。此处,根据被摄体亮度来控制卷帘快门的快门速度和摄像元件1 的ISO感光度,使得显示在TFT 7上的实时取景显示成为适当曝光。接着,判定在预定时间内是否不存在开关操作(S31)。此处,判定在步骤S13中进行了初始化的定时器是否达到了预定时间。在进行了开关操作时,在步骤S17中进行了与开关操作对应的处理后,在步骤S13中对定时器进行初始化。但是,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没有任何开关操作时,经过定时器时间,在步骤S31中,判定为在预定时间内不存在开关操作。在步骤S31中的判定结果为在预定时间内不是无开关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5。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在预定时间内是无开关操作的情况下,进入到休眠状态 (S33)。当进入到休眠状态时,如前所述,成为低功耗模式,在操作了特定的操作部件时,从休眠状态恢复,从步骤S5重新开始动作。接着,使用图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7中的每个开关操作的动作。当进入到每个开关操作的流程时,首先判定是否存在电源开关的操作(S41)。在该判定结果为操作了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机械机构的电源断开处理(S43),进行电装系统的电源断开处理(S45),从而成为电源断开状态(Halt)。当成为电源断开状态时,数字照相机的CPU 11 停止动作,当再次操作了电源开关时,从图4的电源接通开始步骤Sl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4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电源开关的操作时,接着进行是否存在IR开关的操作的判定(S49)。IR开关是根据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而接通的开关,在该步骤中,根据IR开关是否接通进行判定。在步骤S49中的判定结果为存在IR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进行释放过程(S51)。此处,当进行AF处理等摄影准备动作,并且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操作时,执行摄影动作。 后面将使用图6对该释放过程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在步骤S49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IR开关的操作时,接着判定是否存在模式操作开关的操作(S53)。模式操作开关是用于选择连拍摄影模式或单拍摄影模式等摄影模式的操作开关。在步骤S53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模式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模式变更 (S55)。在该判定结果为进行了模式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操作进行模式变更。其结果, 有时设定了连拍摄影模式。此外,作为连拍模式,除了通常的连拍模式以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设定连拍模式2。连拍模式2是如下的模式在AF评价值降低至可以说是非对焦程度时,中断连拍摄影,当进行自动焦点调节而变为对焦状态时重新开始连拍摄影。在步骤S51中执行释放过程后,或者在步骤S55中进行模式变更后,或者在步骤S53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模式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照相机的状态变更 (S57)。在进行照相机的状态变更后返回到原来的流程。接着,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51中的释放过程的动作。当进入到释放过程的流程时,首先进行被摄体跟踪信息的保存(S61)。在步骤S19中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并保存该运算结果。在保存被摄体跟踪信息后,接着进行面部信息的保存(S63)。在步骤S21中进行面部检测运算,并保存该运算结果。在进行面部信息的保存后,接着进行AF控制(S65)。此处,设定用于AF评价值检测的检测区域,移动摄影镜头,以使所设定的检测区域内的高频分量变为峰值。后面将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该AF控制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另外,除了步骤S63的面部信息的保存结束时以外,有时还通过AF再起动执行该步骤S65的AF控制。如后面所述,该AF再起动是如下情况当在连拍摄影时AF评价值低于第2阈值L3、可以说为非对焦状态时,中断连拍摄影,重新开始摄影镜头的自动焦点调节(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在进行AF控制后,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 2R开关的操作(S67)。2R开关是根据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操作而接通的开关,在该步骤中,根据2R开关是否接通进行判定。由于用户决定构图,在判断为快门时机时进行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操作,因此在2R开关接通时转移到摄影动作,另一方面,在2R开关断开时继续摄影准备状态。在步骤S67中的判定结果为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 (S69),并进行面部检测运算(S71)。图像处理部17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和面部检测运算。 在摄影准备状态下被摄体也移动,并且在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及其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进行用于更新信息的运算。在进行面部检测运算后,接着与步骤S23同样地进行实时取景用图像处理(S73), 与步骤S25同样地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变更(S7Q。并且,与步骤S27同样地进行实时取景测光动作(S77),与步骤S29同样地进行曝光运算和曝光条件更新(S79)。在进行曝光运算和曝光条件更新后,接着与步骤S49同样地进行IR开关是否接通的判定(S81)。用户在继续摄影准备状态的情况下,在半按下释放按钮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另一方面,在摄影准备状态结束的情况下,将手从释放按钮移开。因此,在该步骤中,通过检测IR开关的状态,判定是否继续摄影准备状态。如果该判定结果为IR开关接通,则返回步骤S67,另一方面,在IR开关断开的情况下,返回原来的流程。在步骤S67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 2R开关的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测光动作 (S83)。为了决定摄影时的曝光控制值,即快门、光圈等,根据来自摄像元件1的图像数据求出测光值。接着,进行曝光运算(S8Q,此处,根据在步骤S83中求出的测光值决定曝光控制值。接着进行曝光动作(S87)。此处,如在图2的时刻tll、t21中说明那样,对摄像元件1的所有像素进行重置动作,对所有像素同时开始曝光,在经过用手动或自动设定的快门秒数的时间时,通过机械式的快门使所有像素同时停止曝光。在进行曝光动作后,接着进行图像读取(S89)。此处,通过TG 3从各像素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取(参照图2的标号25b)。后面将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该图像读取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在进行图像读取后,接着进行图像处理(S91),并进行图像保存(S93)。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到DRAM 5(参照图2的标号35),将临时存储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部17进行图像处理后,通过压缩处理图像文件化部19生成图像文件,并保存到记录介质 9。进行图像处理和图像保存的同时,进行焦点评价(S95)。此处,使用由重新排列部13输出的与用于实时取景显示的图像数据同等的图像数据(参照图2的标号35a),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面部检测运算和AF评价值计算。后面将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该焦点评价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在进行焦点评价后,接着进行机械机构的电源断开处理(S97)。接着进行是否为连拍模式的判定(S99)。当存在模式变更时,在步骤S53、S55中,进行判定并存储。此处,判定所设定的模式是否为连拍模式。如果步骤S99中的判定结果为连拍模式,则返回步骤S83,重复静止图像的摄影。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结果不是连拍模式,则在拍摄了 1帧静止图像后,结束摄影动作,并返回到原来的流程。接着,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65中的AF控制的动作。当进入AF控制的流程时,首先进行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S101)。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针对由摄像元件 1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整个区域运算AF评价值,而确定检测区域,根据该检测区域内的图像数据运算AF评价值。将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该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的详细动作进行后述。在进行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设定后,决定镜头驱动的方向(S121)。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自动焦点调节是移动摄影镜头以使AF评价值(对比度值)变为峰值的方式。 此处,将预先决定的方向(最近侧或无限侧中的任意一个)设为镜头驱动方向。但是,在连拍摄影中AF评价值降低,因此在中断了连拍摄影的情况下,不能计算摄影镜头的移动方向,因此此时将其设为连拍摄影中的驱动方向。在决定镜头驱动的方向后,接着开始镜头驱动(S123),并开始AF评价值的取得 (S125)。如前所述,AF评价值计算部15使用由摄像元件1输出的与实时取景显示相同程度容量的图像数据来计算AF评价值,CPU 11取得该评价值(参照图2的标号61)。在取得AF评价值后,接着判定AF评价值是否已增加(S127)。此处,通过将在步骤 S125中取得的AF评价值与上次取得的AF评价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AF评价值不增加的情况下,翻转镜头驱动方向(S129)。此处,使摄影镜头向远离AF评价值的峰值的方向上移动,因此使镜头驱动方向翻转。在步骤SU9中使镜头驱动方向翻转后,或者在步骤S127中的判定结果为AF评价值增加的情况下,接着检测AF评价值的峰值(S131),并判定能否检测到峰值(S13!3)。AF评价值的峰值处于AF评价值从增加翻转到减少之间,因此此处根据是否存在AF评价值的翻转来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不能检测到峰值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31,继续进行摄影镜头的驱动。另一方面,在步骤S133中的判定结果为检测到了峰值的情况下,进行对焦位置的计算(S135)。此处,使用AF评价值的峰值前后的摄影镜头的三点位置,进行插值运算等,由此计算与AF评价值的峰值对应的摄影镜头的对焦位置。在计算对焦位置后,将镜头驱动到对焦位置(S 137)。接着,保存AF控制的历史(S139)。作为历史,按照计算出AF评价值的每个定时存储摄影镜头的驱动方向/驱动量和AF评价值。在保存AF历史后,计算阈值1和阈值 2 (SHl)0阈值1和阈值2将到达对焦时的AF评价值计算为基准。在计算出阈值1、2后, 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lOl中的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的动作。 在进入到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的流程时,首先进行点AF的默认区域的设定(S151)。此处,设定画面中央的点区域作为检测区域的默认区域。在设定默认区域后,接着进行用户设定信息的确认(S153)。此处,在进行自动焦点调节时,用户有时设定了 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确认是否设定了 AF评价值检测区域。接着,进行是否存在用户设定信息的判定(S15Q。根据步骤S153中的确认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存在用户设定信息的情况下,将AF评价值检测区域变更为用户设定位置(S157)。在步骤S157中变更AF评价值检测区域后,或者在步骤S155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用户设定信息时,接着进行是否为多AF的判定(S159)。多AF是如下的方式从多个测距区域中,根据被摄体跟踪信息或面部检测信息,检测任意一个测距区域。在步骤S159中的判定结果为多AF的情况下,接着进行多AF的默认区域的设定 (S161)。在设定了多AF的情况下,存在多个测距区域,因此此处将画面中央的测距区域设定为默认区域。接着进行被摄体跟踪信息的确认(S16!3)。在前述的步骤S19、S69中,进行被摄体跟踪,确认在这些步骤中取得的被摄体跟踪信息。在进行被摄体的跟踪信息确认后,接着进行是否存在跟踪信息的判定(S165)。 在该判定结果为存在跟踪信息的情况下,将AF评价值检测区域变更为跟踪被摄体位置 (S167)。将存在跟踪被摄体的区域设定为AF评价值检测区域。在步骤S167中进行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变更后,或者在步骤S165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跟踪信息的情况下,接着进行面部检测信息的确认(S169)。在前述的步骤S21、 S71中,进行面部检测,确认在这些步骤中取得的面部信息。在进行面部检测信息的确认后,接着进行是否存在面部信息的判定(S171)。在该判定结果为存在面部信息的情况下,将AF评价值检测区域变更为最优先面部位置(S173)。 在仅存在一个面部信息的情况下,将具有该面部的位置设为AF评价值检测区域。此外,在存在多个面部信息的情况下,将最优先面部位置设为AF评价值检测区域。根据面部的位置和大小决定最优先面部位置。在步骤S173中变更AF评价值检测区域后,或者在步骤S17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面部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59中的判定结果不是多AF的情况下,返回到原来的流程。接着,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89中的图像读取的动作。在进入图像读取的流程时,首先进行摄像元件1的控制变更(S181),并开始所有像素的读取(S183)。在全按下释放按钮、且转移到了摄影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此处的图像读取。即,在转移到摄影动作之前,通过TG 3读取被间疏为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像素的图像信号,但是当转移到摄影动作时,通过TG 3读取所有像素的图像信号。在该步骤中,以通过TG3读取所有像素的图像信号的方式变更摄像元件1的控制,读取所有像素的图像信号。在开始所有像素的读取后,接着将基于所有像素的图像数据存储到DRAM 5的第1区域(S18Q。接着,进行基于所有像素的图像数据的尺寸调整(S187)。此处,步骤 S185-S189在记载在流程图中的情况下,用具有顺序的处理示出,但是,是通过硬件并行处理的步骤。在该步骤S187中,与所有像素数据的读取并行进行基于所有像素的图像数据的尺寸调整。即,在摄影动作时,基于从摄像元件1输出的所有像素的图像数据除了被输出到DRAM 5以外,还被输出到重新排列部13。重新排列部13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间疏处理,生成尺寸调整为与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相同程度的图像数据。与尺寸调整处理并行地将通过所有像素数据的尺寸调整处理生成的尺寸调整图像数据存储到DRAM 5的第 2区域(S189)。这与图2的标号3 对应。接着,进行尺寸调整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S191)。存储在DRAM 5中的尺寸调整图像的图像数据在通过图像处理部17进行图像处理后,在TFT 7上进行显示。这与图2的标号47、48、49对应。用户能够从该TFT 7上的显示确认摄影图像。尤其是,在连拍摄影时, 能够简单地确认与被摄体的运动对应的图像。在进行尺寸调整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后,返回到原来的流程。接着,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95中的焦点评价的动作。在进入焦点评价的流程时,首先将上次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为尺寸调整图像(S201)。如前所述,尺寸调整图像被存储到DRAM 5的第2区域。对该所存储的尺寸调整图像的图像数据设定在步骤SlOl中设定的AF评价值检测区域。在进行上次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设定后,接着根据尺寸调整图像进行被摄体跟踪运算(S20;3)。此处,图像处理部17使用存储在DRAM 5的第2区域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被摄体跟踪的运算。接着,根据尺寸调整图像进行面部检测运算(S2(^)。此处,图像处理部 17使用存储在第2区域中的图像数据进行面部检测运算。接着,进行跟踪信息和面部信息的确认(S207),进行是否存在有效信息的判定 (S209)。在连拍摄影时,有时跟踪被摄体和面部位置随着连拍帧数增加而移动。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存在这种移动。在步骤S209中的判定结果是存在有效信息的情况下,接着进行尺寸调整图像的 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更新(S211)。在步骤S201中将AF评价值检测区域设定为尺寸调整图像,但是根据有效信息进行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更新。在进行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更新后,或者在步骤S209中的判定结果是不存在有效信息的情况下,接着从尺寸调整图像进行AF评价值的取得(S213)。此处,AF评价值计算部15根据由重新排列部13生成的尺寸调整图像的与AF评价值检测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的高频分量计算AF评价值(参照图2的标号55),CPU 11取得AF评价值(参照图2的标号 65)。另外,在图10的流程图的流程上记载为步骤S213,但是AF评价值计算部15进行的AF评价值运算通过硬件处理执行,与图9的流程图“图像读取”的步骤S187的“所有像素数据的尺寸调整(间疏处理)”的动作并行进行处理。但是,在步骤S211的“尺寸调整图像的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更新”中产生了更新的情况下,使用存储在DRAM 5的第2区域中的尺寸调整图像,从所更新的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图像数据重新进行AF评价值的运算。在取得AF评价值后,接着判定AF评价值是否小于阈值1(参照图3的标号L2) (S215)。在该判定结果为AF评价值小于阈值1的情况下,接着判定AF评价值是否小于阈值 2 (参照图3的标号L3) (S217)。在该判定结果为AF评价值小于阈值2的情况下,设置连拍停止标志(S221),另一方面,在AF评价值大于阈值2的情况下,设置警告显示标志(S219)。在步骤S219中设置警告显示标志后,或者在步骤S221中设置连拍停止标志后, 或者在步骤S215中的判定结果为AF评价值大于阈值1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连拍持续判定(S22!3)。此处,进行与所设置的标志对应的处理。后面将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该连拍持续判定的详细动作进行叙述。在进行连拍持续判定后,返回到原来的流程。接着,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223中的连拍持续判定的动作。在进入到连拍持续判定的流程时,首先,判定警告显示标志是否为1、即是否设置了警告显示标志 (S231)。如果步骤S231中的判定结果为警告显示标志是1,则进行警告显示(S233)。此处, 例如在TFT 7上警告显示摄影镜头的焦点偏离。除此以外,也可以进行视觉或听觉的显示。在进行警告显示后,接着判定是否设定了连拍模式2 (S235)。由于用户能够设定连拍模式2 (参照S5Q,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所设定的模式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设定了连拍模式2的情况下,接着判定连拍停止标志是否为1、即是否设置了连拍停止标志 (S237)。在步骤S237中的判定结果为连拍停止标志不是1的情况下,或者步骤S235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设定连拍模式2的情况下,或者步骤S231中的判定结果为警告显示标志不是1的情况下,返回到原来的流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237中的判定结果为连拍停止标志是1的情况下,接着清除警告显示标志(S239),清除连拍停止标志(SM1)。在清除这些标志后,进行AF再起动。如前所述,在进行AF再起动时,跳到步骤S65 (参照图6),再次进行AF控制,并进行摄影镜头的自动焦点调节。在摄影镜头变为对焦状态、且全按下了释放按钮时,在步骤S83 S99中, 重新开始连拍摄影。这样,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静止图像的连拍动作中,进行从摄像元件1 输出的静止图像的图像数据的记录,并且生成与实时取景显示用相同程度的尺寸调整图像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计算AF评价值。因此,能够提高连拍摄影动作中的焦点调节动作的随动性。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连拍摄影中对尺寸调整后的图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因此,在连拍摄影中能够确认摄影图像从而比较方便。并且,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AF评价值降低时,根据其等级进行警告显示,并且在中断连拍摄影且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动作后重新开始连拍摄影等,进行与AF评价值对应的处理。能够根据AF评价值进行适当的焦点对准。接着,使用图12至图14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AF控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进行AF控制。在连拍摄影时中断连拍且重新开始了 AF控制的情况下,仅在连拍摄影中的镜头驱动方向上进行驱动。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根据在实时取景显示中取得的AF评价值的历史和在连拍摄影中取得的 AF评价值的历史,计算驱动方向和预测驱动量,从而进行摄影镜头的驱动。图12A示出实时取景显示中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自动焦点调节中的焦点位置的变化,图12B示出从实时取景显示到连拍摄影开始后的被摄体101的移动,图12C示出实时取景显示中和连拍摄影中的AF评价值的变化。在实时取景显示中,数字照相机100开始自动焦点调节时,在图12A所示的例子中,被摄体101处于位置P5,摄影镜头的最初聚焦位置是位置P1。数字照相机100在通过所谓的登山法驱动摄影镜头使得AF评价值变高时,摄影镜头的聚焦位置按照位置P2 —位置P3 —位置P4 —位置P5 —位置P6 —位置P5变化。图12C示出此时的AF评价值的变化。 在时刻T21,位置Pl为聚焦位置,之后,随着按照位置P2 —位置P3 —位置P4 —位置P5变化,AF评价值变高,能够将时刻T25 时刻T27的位置P5和位置P6视作对焦。当摄影镜头变为对焦、用户开始连拍摄影时,如图12B所示,有时被摄体101逐渐接近数字照相机100。在图12B所示的例子中,在连拍开始时,被摄体101处于位置P5,但按照位置S5 —位置S4 —位置S3 —位置S2 —位置Sl变化。如图12C所示,在时刻T31对准了焦点,因此AF评价值变高,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被摄体逐渐接近,AF评价值降低。这样,当被摄体101接近数字照相机100时,摄影镜头的焦点逐渐偏离,AF评价值低于第2阈值L3,中断连拍,进行自动焦点调节(AF控制)。当前,假定在时刻T33、位置S3 处重新开始AF控制。图12A中的位置P3与位置P5之间的散焦1相当于图12C中的摄影镜头的驱动量(x[pls])。此处,驱动量χ [pis]是根据摄影镜头的驱动而产生的编码器的脉冲数。如果连拍摄影中断时的散焦2的绝对值与散焦1大致相同,则如图12C所示,可知能够通过将摄影镜头的焦点位置向近距离侧移动x[pls],使摄影镜头对焦。即,根据连拍摄影中断时的AF评价值与对焦时的AF评价值的差计算散焦。并且,搜索该计算出的散焦和实时取景显示时的同等散焦,如果能够求出此时的摄影镜头的驱动量(x[pls]),则能够对到连拍中断时的对焦位置为止的摄影镜头的驱动量(x[pls])进行预测。另外,有能够根据实时取景显示时的摄影镜头的驱动方向和连拍摄影时的被摄体的移动方向推测摄影镜头的驱动量(换言之为对焦位置)的情况和不能进行推测的情况。 图13示出该关系。从图13可知,在实时取景显示时摄影镜头为了进行对焦而从近距离侧向远距离侧移动,并且在连拍摄影时被摄体从远距离侧向近距离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推测对焦位置。同样,在实时取景显示时摄影镜头为了进行对焦而从远距离侧向近距离侧移动, 并且在连拍摄影时被摄体从近距离侧向远距离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推测对焦位置。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能够推测摄影镜头的驱动方向处于近距离侧还是远距离侧,但是不能推测其驱动量。接着,使用图14所示的AF控制的流程图说明本变形例的动作。该流程图在图7 所示的AF控制的流程图中,省略了步骤S121,取而代之追加了步骤S103 S111,除此以外相同。因此,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当进入AF控制的流程时,首先进行AF评价值检测区域的设定(SlOl)。该步骤的具体情况如使用图8所说明那样。接着,与步骤S163同样,确认在步骤S19、S69中取得的被摄体跟踪信息(S103)。接着,进行AF控制历史的确认(S105)。当进行AF控制时,由于保存了此时的AF控制的历史,即到达对焦位置为止的摄影镜头的驱动方向/驱动量、AF评价值(参照图7的S139),所以对其进行确认。在确认AF控制的历史后,接着决定镜头驱动的方向(S107)。如图13所示,能够根据实时取景显示时的摄影镜头的驱动方向和连拍摄影时的被摄体的移动方向推测镜头驱动的方向。在决定镜头驱动的方向后,接着进行对焦位置的推测(S109)。判定是否能够根据图13所示的关系推测对焦位置。在步骤S109中的判定结果为可进行对焦位置的推测的情况下,设定x[pls]的镜头驱动(Slll)。此处,使用在步骤S105中确认的AF控制的历史推测对焦位置,进行摄影镜头的驱动。即,检索在实时取景显示时为相同散焦的位置,将从对焦位置到该位置的摄影镜头的驱动量(x[pls])设为到对焦位置的推测值,设定该x[pls]的摄影镜头驱动。在步骤Slll中驱动摄影镜头x[pls]时,或者在步骤S109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可进行对焦位置的推测的情况下,接着开始镜头驱动(S12!3)。该步骤S123以后的动作与图7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当在连拍摄影时AF评价值降低而中断连拍摄影并重新开始了 AF控制的情况下,使用实时取景显示时和连拍摄影时的AF控制的历史进行了对焦位置的推测。因此,即使中断连拍摄影,也能够迅速进行AF控制,重新开始连拍摄影。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图像数据,并且对该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生成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同等容量的图像数据, 根据该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检测AF评价值。因此,能够迅速进行AF评价,能够提高连拍摄影动作中的焦点调节动作的随动性。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根据与所生成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同等容量的图像数据,在连拍摄影中显示图像。因此,能够容易地观察连拍摄影动作中的被摄体像。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连拍摄影动作中TG 3读取所有像素的图像信号,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读取与所设定的记录像素数对应的像素的图像信号。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作为用于摄影的设备,使用数字照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照相机,可以是数字单反照相机和袖珍数字照相机,可以是摄像机、电影摄影机这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照相机,当然还可以是内置在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个人数字助理)或者游戏设备等中的照相机。无论是哪种相机,只要是能够进行静止图像的连拍摄影的摄影设备,都能够应用本发明。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的几个构成要素。还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照相机,其具有摄像部,其中, 该数字照相机包括读取部,其从上述摄像部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 记录部,其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 图像数据生成部,其根据上述第1图像数据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以及检测部,其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检测至少一个评价值,上述检测部的评价值检测动作与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并行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能够进行静止图像的连拍动作,该连拍动作重复执行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动作、上述读取部的读取动作、上述记录部的记录动作,在连拍动作中,并行执行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和上述检测部的评价值检测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该数字照相机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其中,并行执行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上述检测部的评价值检测动作和上述显示部的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显示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能够进行静止图像的连拍动作,该连拍动作重复执行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动作、上述读取部的读取动作、上述记录部的记录动作,在连拍动作中,并行执行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和上述检测部的评价值检测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至少一个评价值是用于焦点调节动作的AF评价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 上述至少一个评价值是用于曝光动作的AE评价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图像数据生成部通过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进行间疏处理来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图像数据生成部通过进行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进行相加的处理来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
9.一种数字照相机,其具有摄像部,其中, 该数字照相机包括读取部,其从上述摄像部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 记录部,其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 图像数据生成部,其根据上述第1图像数据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第1检测部,其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检测AF评价值;以及判定部,其根据作为上述第1检测部的输出的AF评价值判定对焦度相对于预定量的变上述判定部的对焦度判定与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并行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判定部在判定为对焦度低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能够进行静止图像的连拍动作,该连拍动作重复执行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动作、上述读取部的读取动作、上述记录部的记录动作,在连拍动作中,并行执行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和上述判定部的评价值判定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判定部在连拍动作中判定为对焦度低于预定量的情况下,中断上述连拍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在上述连拍动作中断后,根据在上述连拍动作的开始前所判定的对焦度历史和在上述连拍动作的开始后所判定的对焦度历史,推测摄影镜头的对焦位置,并将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上述对焦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该数字照相机具有多个连拍模式并且能够进行切换,在第1连拍模式中,上述判定部在判定为对焦度低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发出警告,在第2 连拍模式中,上述判定部在判定为对焦度低于预定量的情况下中断连拍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该数字照相机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显示图像,并行执行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上述判定部的评价值判定动作和上述显示部的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显示动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能够进行静止图像的连拍动作,该连拍动作重复执行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动作、上述读取部的读取动作、上述记录部的记录动作,在连拍动作中,并行执行上述记录部的静止图像记录动作、上述判定部的评价值判定动作和上述显示部的基于第2图像数据的显示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图像数据生成部通过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进行间疏处理来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照相机,其中,上述图像数据生成部通过进行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的像素数据进行相加的处理来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
19.一种评价值检测方法,根据摄像部输出的静止图像记录用的图像数据检测评价值, 该评价值检测方法执行如下步骤从上述摄像部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对上述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同时,并行执行如下步骤根据上述第1图像数据生成像素数据数比上述第1图像数据少的第2图像数据,根据上述第2图像数据检测至少一个评价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评价值检测方法,其中,在重复执行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动作、上述读取动作、上述记录动作的静止图像连拍动作中,并行执行上述静止图像记录动作和上述评价值检测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连拍摄影的数字照相机,能够提高连拍摄影动作中的焦点调节动作的随动性。该数字照相机具有摄像元件(1);TG(3),其从摄像元件(1)读取静止图像记录用的第1图像数据;记录介质(9),其对第1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保存;重新排列部(13),其根据第1图像数据生成显示用的第2图像数据;以及AF评价值计算部(15),其根据第2图像数据检测至少一个评价值,该数字照相机并行执行向记录介质(9)的静止图像记录和AF评价值计算部(15)进行的AF评价值的检测。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2404499SQ20111026349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8日
发明者金田一刚史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